西西河

主题:不想不愿不得不说的中国农村之现状(转载+评论) -- 魏博遗民

共:💬86 🌺11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楼主, 你能不能将你的贴子题目改一下

      楼主, 你能不能将你的贴子题目改一下,不要动不动就"中国如何如何",中国太大,你所说的完全不能代表中国农村的现状,都是一些点,连线都算不上,那本<中国农村调查报告>起码人家还是做了很多地方的实地调查的,如果真的要"代表"的话,这本书的代表情应该比你转的那篇以某人的家乡作为论据的文章有代表性得多,农村情况太复杂,就你所说的早婚问题,我了解的农村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而且还是贵州的农村,与一般人印象里的贫困偏远地方一定早婚早育根本不同

      说实在的,我现在非常讨厌动不动就中国如何如何,中国历史如何何,中国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历史那么长,哪里是一句中国如何如何就能总结的,鲁迅说"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那是文学家的笔法,做社会科学的还是不要这么文学化的好

      或者我们可以再回味一下费孝通先生写的<江村经济>

    • 家园  三、死亡问题

        每次过年回去,我都会问父亲,这一年,村里死了谁。整个村庄都在老去,村子里的那些我熟识的人,长久地停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人,都会在某个我所不知道的一天死去。当然,我也会和他们一样死去。墓地,我都选择好了,包括我父母的,和我自己的。都将会埋葬在那块如今满是青绿麦子的田里。  而我从来不关心,这一年,有哪些新的生命在村子里降临,因为他们都与我无关。起码与我的记忆无关,  08年,我们村子里死去了三个人,一个女人,两个男人。除了那个女人,是因为偶然事故,从我们村一户人家新盖的两层小楼上掉下来,摔死的之外(摔伤了头部,不治身死),我想说得是那两个死去的男人。  两个男人,死去的时候都才60左右,一个59,一个60出头。都是因为突然被检查出来得了癌症晚期。然后,在熬了不到半年后就死去了。在死去之前,他们都是村子里做农活的很厉害的人,当然,没有医保的他们,不会去想着检查身体,就像是自然界的动物,安静地存活,安静地等待疾病的突然袭来。  在农村,经常会听见这样的一种幸福定义“有吃有喝,没病没灾”。而若是一旦得病,也就意味着死亡,因为,每每总是小病拖成大病。然后就是等待死亡。  08年死去的这两个男人,那个60出头的,我不是很熟悉,暂且不提。而这个59岁的男人,则是需要说一下。按照辈份,是我爷爷的父亲辈。  他有兄弟两人,他是老大,家里有个磨香油的磨坊,他家的麻油,在远近十几里都很闻名(手工制作的那种,炒了芝麻,用石磨磨制出来的、然后三斤芝麻换一斤麻油)。  年轻的时候因为穷没娶上媳妇,后来在80年代,买了一个云南的女子,后来,在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之后,跑了。之后,他就一直抚养着自己的女儿,单身生活。  他的弟弟,娶上了媳妇,有两个孩子,不过,在我读初中时候的某一个夏天的午后,在自家的梁头上吊自杀了,据说,死的时候,穿了一身白色衣服,自己亲手做的。  在他的弟弟死后,村上的人本想撮合他和弟媳妇组成一个家庭,但因为年龄相差较大,弟媳妇没同意,后来,弟媳妇又招了一个男人进门。  如今,他也死去了,死于胃癌。夏天被检查出来,元旦的时候死的。  暂且不去叙述村上的这些往事,毕竟在死亡面前,所有文字都是轻浮的。(初二那年,我们村一年之内,有三个年轻女子,喝农药自杀了。恰巧的是,她们的坟,分别在在村子的三个方向上,一时间人心惶惶,说剩下的那个方向上,还会再有一个)  年前的一个午后,我去田里溜达,远远地看见一座新坟,上面还有几个花圈。回家之后,赶紧问父亲,那是谁的坟。  不知道,下一年回去,村外的田间又会多出几座坟来。  说到死亡问题,顺便再提一下火葬问题。之前政府强制实行火化,这也使得,在我们县的厂纷纷倒闭之后,火葬厂竟然存活了下来,据说效益还不错。初三的暑假,曾经作为娘家人,去过一次。  但是由于农村的习俗,虽然火化了之后,仍然要用棺材,讲骨灰盒放进里面,然后办丧事,下地。  后来呢,这里面就产生了猫腻,只要出钱(据说是好几千,当然数额多少,也要看是否有人),就可以不用火化,火葬厂收了钱之后,也会出具证明。(查也查不到,除非开棺,这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造成警民冲突)  当然,若是有权势的,不交钱也可以堂而皇之地不用火化尸体,直接下葬。  之前几年,还闹得要在村里设置统一公墓,安放骨灰盒,后来也不了了之。现在,基本上都是埋在自家的田里。成为乡村田间的一种点缀。区别就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将坟头堆得很高了。  火葬,原本是为了节省耕田,现在看来,起码在我们县,成为了一种形式,甚而成为权钱交易的灰色地带。  竟然连死人的钱都挣
      这一篇文字的文外之意太强烈了,这些暂不去管它。后面作者提到的火葬问题才真的是具有黑色幽默的普遍现实。

      • 家园 建议谈农村问题只谈地区不谈全国

        不要把一个地区的情况放大到全国,那样的话很容易被大家反驳的,谈到农村所有的一切,之前都要加上地域,然后关于普遍现实、全国如此之类的话都不要家,这纯属私货。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鲁西南菏泽地区的单县、曹县】经济都可算欠发达吧?
      • 家园 对,其实整个菏泽9个县,除了市政府所在的牡丹区,其余

        全部在欠发达名单里。

        菏泽是山东十七个地市中最穷的。其人均GDP不足山东的三分之一(07年数据)

        30个欠发达县名单

        武城县 宁津县 莒南县 平原县 陵县

        平邑县 费县 无棣县 东平县 峄城区

        惠民县 沂南县 苍山县 东阿县 梁山县

        汶上县 嘉祥县 莘县 阳信县 庆云县

        山亭区 曹县 东明县 郓城县 冠县

        成武县 单县 巨野县 定陶县 鄄城县

        • 家园 我的老家在上面,很好找。
        • 家园 看见俺家了,

          总感觉你引用的文章的人,角度非要站在悲观的方向去看,那结论没办法就是悲观的了。

          我家是山区,有个小学同学的娃都高中毕业了,因为她小学没毕业被同村的一位大叔拐骗成媳妇了,可是这于她真的完全是祸么?

          她母亲是村里最极极的极品了,这小姑娘从小与奶奶一起长大,奶奶就在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被她母亲赶出活活在路上连渴加饿然后死掉的,然后这孩子根本无法接受母亲的做法,然后也一口饭再也不吃她母亲的,然后四处讨吃

          最后遇上那位穷得娶不上媳妇的大叔,然后有了她最终的归宿。

          象其他的同级的同学,有能力考学的(初中要考的,我小学毕业那年全班近三十个人,只考上九个),继续上学,没能力上学的,在家务农(那时家里有个小学上了N年的帅哥,务农之余,常常在村里骑马飞奔,那叫一个帅呵,羡慕了好久),挣钱娶媳妇或是去西部买媳妇。

          务农的好好务农,上学的好好上学,有能力早生小孩的早生小孩,想晚生小孩的就晚生小孩,我不明白前面那个说四十几岁待产的就怎么让人难过了?为什么看不到进步,几十年前因为生孩子而去世的女子比例多高呀,可现在还有几个会因为生孩子而紧张性命的呢?

          同样是贫穷的山区,我们那边早婚的多,早育的并不很多,现在的女孩子没有几个想那么早当母亲的。

    • 家园  二、早育和晚育

      早育很好理解,因为前面所提到的早婚现象。在农村,一般结婚后一年内就会生孩子,而若在一年内没生孩子的,就会被嘲笑,被歧视。(我们村的一对夫妻,结婚四年多了,没有孩子,男的就经常殴打女的,不过,据说,女的已经去医院检查过了,没有问题,而男的死活不愿意去检查)  农村的这些女人,可以说是没有青春的,在结婚、生育之后,很快就变得苍老。刚20岁出头的女子,衰老到像四十岁一样。  听说,村上一个女子,年龄刚20,08年春天结的婚,冬天里,小产了一次。  在农村,一向都是结婚之后就很快要孩子的,晚育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貌似头胎是男孩的,不允许生育二胎。但是在最近几年,这些头胎是男孩的,并且已经结扎过的妇女,纷纷去重新做手术,然后再生一个。  隔壁村的一女,今年已经40,儿子94年生的,今年已经上初三了。去年又生了一个男孩,这次回家看见了,才1岁大。  90年代计划生育抓紧的时候,农村的妇女都要强迫去结扎,我一直认为,结扎是一种很不人道的事情。但仔细想想,也没有其它办法,不然如何控制生育?你没法指望农民去用安全套,去算安全期,去吃避孕药。  可现在呢,这些结扎过的妇女,而且都接近40岁的年龄,又纷纷去再做手术,再生孩子。父亲说“这几年,一个看一个,大家都生了。”  一天早晨,村西边的路上走来一个步履蹒跚,挺着大肚子的女人。我不认识,问母亲是谁,母亲对我说是某某。本来有两个孩子,一女一男,可她的女儿,三年前因病死掉了,(当时回家的时候,我曾经路过她的坟,死的时候才十五六岁的样子),家里只剩下一个男孩了,于是又去做手术,现在又怀上了。  可她的年龄呢?我没问,不过根据我的推测,应该在45岁之上了。  这就是农村,真实的农村,45岁的女人和18岁的女人,共同怀孕待产。这也就是新农村,有了网恋,有了未婚生子,有了高龄产妇,可以说是与城市接轨了。  在村口的那个房子的一面墙上,赫然粉刷着一行防治艾滋病的大字(具体的标语内容忘记了)。

      这也和我们家乡高度一致。早婚紧跟着必然早育,女的十五周岁结婚,婚后一年之内还没怀孕的就不多了。还有晚育问题。这两个实际上就是计划生育问题。我去年就写过一次,这次就无耻地自引一下吧(稍作了修改)。

      我们这的计划生育基本措施就是三月一次的(好像是,我不太肯定)已婚育龄妇女检查,前几年打工潮的兴起已经给这项政策带来了一些麻烦,而这一次的早婚潮却 使得这一政策完全瘫痪了。大量不领结婚证却实际上成立家庭的育龄女性就脱离了计生系统的掌握。这样的效应现在已经显现出来,可以说我们这针对农业人口的计 划生育已经基本作废了,二胎三胎在我们这已经十分普遍了。但由于非婚(法律意义上)生子,大家都不给(也不敢)孩子上户口,账面上估计都可以出现人口负增 长了。

      并且由于计生委有所收敛,农民收入也有了提高。在暴力执法得到控制,金钱处罚不再那么可怕的情况下,超生就成了一个合 理的选择,更何况还有人口普查这一期望呢。这应该就是晚育问题的来源。 在前一段计划生育比较严格的时候,只生了一胎的家庭,纷纷开始生第二胎。比较常见的就是女方已经三十五六岁,第一胎孩子已经十二三岁时又生第二胎。去年一年我们这个800余人的小村子,这种二胎就生了四五个。

      在我去年写的时候,计生委还没有什么行动。今年他们终于行动了,每个超生的家庭罚款2-3万不等,且户口仍没有报上。这样计生委就能随时招呼了。

      通宝推:leqian,
      • 家园 关于结婚和死亡,还有土地和选举

        各个地区的政策把握度还是不一样的,有钱地区和没钱地区(不是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也是不一样的。我的老家河北唐山地区的,十几年间从一个经济停滞的一般县市一跃成为全国排名百名之内的有钱县市,计生政策也是不断修正的。90年代初,基本上是杜绝二胎的,那时候不管头胎是男是女,农村也一样一孩话,生了孩子,必须去扎节,每年都会有医生到村里检查是否环掉了,想逃掉都很难。逃掉的就是不结婚生子的,非法生育不仅不能到医院生孩子,生了孩子还不给上户口,没户口孩子都不能上学,惨得很。不过在最近一次人口大普查中,所有没有户口的人都可以上户口,算是减少了一些孩子不能上学的苦恼吧。不过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大家还是守规矩的居多。还有就是晚婚晚育都有奖励的,好像有什么扶持政策什么的。也有偷该年龄的,也可以提前结婚。生孩子和结婚间隔大体和楼主地区差不多,接完婚就生孩子,然后就扔给父母,小两口出去打工或者做点小买卖什么的。

        稍后生育政策有松动,主要考虑到农村防老问题,改成头胎女孩,可以生二胎,间隔5年左右吧,具体年差我没太注意,差不多是这个吧。弄得很多人都盼着头胎生女孩,可以有两个孩子养老。而一般情况下,二胎是一定要男孩的,大部分人都会托关系和花钱去做B超,是女孩就流产,是男孩就留下。我哥哥家就是如此,结果第二胎龙凤胎,一下子就三个孩子,热热闹闹的。最近几年又改政策了,头胎男孩也可以生二胎了,不过年头隔得更长,还必须有准生证,这种准生证不是你想申请就能有的,得等着,每个村子有生育名额,没人用的时候可以申请,所以得排队。不过年纪大的,考虑的多,生的少,大多正是挣钱的大好时光,生孩子的确浪费时间,不划算。

        关于死亡问题,死亡证和火葬证那是必须的,拿死亡证去开火葬证,然后去火葬场火化,想躲过去基本不可能,90年代的时候发生过土葬的让人扒出来重新埋葬的,土葬的,有人举报就逃不掉,更何况举报还有钱拿,仇人或有恩怨的人也有,所以犯不着这样。关于下葬,我们那就分三种情况,没有公共墓地允许种在自己地里的村,很多人都讲排场,就大棺材套骨灰盒,起个大坟头。现在这种风气在山区和一些离城比较远的村落比较盛行。还有一种情况是,有公共墓地的村子,是不允许葬在自家地里的,留给一个家族的就那么点小地方,你想弄棺材都没地方放,我们一家差不多有三代吧,就是一个小坟头压着一个小坟头,方圆不过几平米,然后将来还要加上我父辈还有我这辈,直到把地全占满了。第三种情况就是有大的公共墓地,不是只属于村子的那种,一般在山腰和山脚,号称风水宝地,一人一块能放一块墓碑和两个骨灰盒的巴掌大的地方,差不多叫价几千到几万不等。最后说道火葬场,你想逃避火葬基本不可能,进去先交火葬费,几百块吧,然后呢,一般人还在那指望卖骨灰盒给你,最差的塑料骨灰盒就得几百,好的,石头的水晶的那就得上万,逃避到,一旦被捅出来,火葬场就那么几个人,你根本跑不掉,所以那的人都挣看得见的钱,根本没必要把自己的饭碗砸了。

        说到土地,我们那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90年代很多地方还种水稻,不过后来劳力不够了,水稻都变成承包地,直接被有劳动力的承包了。大部分地种小麦和玉米,实在没人的,玉米也省了。但要说没人要地,那是还玩笑,自己不种,就承包给自己家族里愿意种地的,然后按年收钱。虽说土地流转,也没弄到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到一个人手中。

        其实土地不集中,在我们那还有重要的一个原因,大家都在等着卖地或者地里出铁矿。卖地的多集中在城区和城区边上的村子,城区边上划入规划的地差不多都得20万左右,象我们村就在城边,没列入规划,一亩地18万左右吧。这种情况下,谁都种地,就盼着土地有人买,还能敲笔竹杠。有的人就在地里种果树,到时候一棵树就是几百到几千。至于山区和边缘一点的村子,现在差不多都在勘探,就盼着哪天能挖出铁矿来。

        最后关于村民选举,真正的普选,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存在,到年龄,老家都户口的就有选民证,就能参选,不仅如此,各家还能自己提名候选人,或者干脆选别人,程序和选举结果都很透明,根本不用作假。最开始的时候,村干部没油水,一年也就是三千左右吧,还有一大堆事,耽误自己赚钱,于是大家热情都不高。后来经济发达了,发觉干部可以从村办工厂捞油水了,或者从批房基地中捞油水了,贿选就多起来了。我们村子,现在的行情是一张选票是100一张,党员500,全村选民大约1000左右,达到三分之二是600多张,所以要想当选最少先拿出7万左右买票,这还是第一轮的价格,一旦到了第二轮,价钱还得加。我们那去年选举,两个选举人最终达成协议,其中一方拿了8万直接退出,然后剩下一方又拿出7万买到足够的票数。至于回报,村干部几年之内从村里赚了几十万,都不用贪污,直接就是批地和把承包地还有建厂子的地披给自己,然后赚钱。而我们邻村,就在城区,一张选票3000,然后能三年之内差不多除去成本捞个两三百万没问题,贪污受贿的不用,直接从土地上想办法。而我大舅那个大村子,千户以上,靠着山区,有铁矿,村里由两个亿万富翁竞选,(这两个都是以前当过村干部,靠着把有铁矿的山地承包给自己,然后发家的),而两个人也分别来自两个大家族,没开选之钱,一个候选人直接开着卡车挨家挨户送大米,另一家直接排钱,开选再买票,整套下来,获选者花费大约4000万左右,失败者也得上千万,但当选的后果就是几年的铁矿开采权,三年收入几个亿没问题。不管出入大小,都有地方上的大小流氓上阵,拉拢不成,就威胁,牛的就直接找黑社会,直接把另外的候选人废掉。

        还有就是环境,开矿的最大恶果就是整个地区没有一条干净的河流,地下水被污染,地方病,癌症大量出现。不过村民也不是没钱治,农村合作医疗,45-55%的报销,大部分人几万块的看病钱还是没问题的,当然啦,也有过得不好的,看不起病,又借不到钱,那就直接回家过最后的日子。

        以上仅仅限于本县市,不代表整个唐山市。

        • 家园 没想到还遇到个老乡,我已经知道你是哪里的了

          精确到10公里范围内,呵呵。地方上来说这个县比较特殊,资源太丰富了,而且矿产以露天为主,开采成本比较低,就是采后治理不好弄。其实采后治理并不是工程难度最大,而是权责不明,管理缺位。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实际,本县的问题主要在于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目前来看发展的还是不错的,但地方政府对产业直接介入过于深,造成经济看似繁荣实际上很死板,企业管理水平上升慢,资金资源浪费触目惊心。农业问题更严重,大量农民靠补贴增加收入,而没有把补贴投入到农业基础建设中,主要是没有积极性,有着大量优质耕地却无法开展高附加值农业,甚至局部农田经营管理粗放化倒退。简单一个例子,随着经济发展,本地蔬菜水果价格攀升,由本地少量输出彻底转变为依赖输入;即使在北方蔬菜丰产的夏季输入量也达到市场总量60%以上。农业的集约化已经停滞甚至倒退,而这个主要受制于包产到户的体制,大量的人不想种地,而又没有很好的途径托管经营土地,最后只好胡乱种一下,反正有补贴赔不了。有农业技术又想扩大经营的碍于土地产权分散,谈判艰难不说,又很容易发生变化,即使一时拥有大片土地使用权也不敢投资农业基础建设,否则工厂征地,交通建筑占地,部分农民丰产年后眼红拼命要收回自己使用等等问题会把你搞死。其实说起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投入和工程量也是很大的,并且回收周期比当地的其他行业大上几倍甚至十几倍,没有稳定的使用权几乎无法投资。现在农业的问题被工矿业急剧膨胀掩盖掉了,一旦工矿业进入稳定发展期,农村没能很好享受工矿业带来利益的大量农民还是会陷入相对贫困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