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癌症村的社会调查报告——0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 方解石

共:💬38 🌺10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因为您的严谨而错过了纠正很多悲剧呢

        这个调查是不够严谨,由十个大二大一的学生做的调查可能是没有一些医学专家去做的严谨。但是现在的中国有多少医学专家在做这个事情?

        您可以给点指导。但是仅仅地来说人糊涂也太草率了吧。您有认真地读文章吗?单纯的说糊涂是您这样的河友前辈对小辈应该的态度吗?

        您提到“癌症高发是世界范围的一致现象。几乎每个国家(艾滋病高发国家除外)都是一样的。我可以选任何地方得到一样的结果。”

        那您可以去找一个,哪个地方的村子,50岁到60岁之间的人大量得癌症的。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一年一个村子死了20多个人啊,平均每月两个,大都是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您是村民,怎么想?

        “这里的问题是,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文章里面不是统计了年龄了么?

        您提出“癌症的高发是由于人口寿命增加还是环境恶化?还是兼而有之?还要考虑到由于医疗和卫生的进步,非癌症的死亡率下降的问题。”

        文章里面已经提到了,50、60岁的人因为癌症大量死亡,您觉得这个算是没考虑寿命吗??

        关于淮河水污染的事情,可能知道的人还不够多?这条流经全国四省市的河流是中国支流最多的河流,流域居住着近两亿人口。这条河有一条支流(占水量的50%)左右几乎终年水质是劣五类,而这样的水还用于浇地,河边村民的井都只有10米左右深,这难道不算是受到影响?安徽的七里长沟被报道熏死好几个农民,这难道是农民自己死的?河南周口的猴子都在水污染中被熏瞎眼睛,这难道是猴子自己要瞎的?

        我承认我转载这个,这个的确不够严谨,然而没人来把它做的更严谨。您去申请个课题做做看?他们做了这个社会调查,这个社会调查不管怎么说,给大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让人开始重视这个问题。至于到底是不是,接下来中央台组织了采访,在那个村子抽取地下水化验了。果然是亚硝酸盐超标。您可以去看看《十年污染看淮河》,央视的《共同关注》栏目。

        当然您也可以说那是农业污染引起的。反正硝酸盐很容易变成其他的,没有办法把过去的水取来化验,过去也没化验数据。

        那这些人就白死了吗?那就看着这样的故事一天一天在我国发生,而抱着“严谨”的态度等着哪天当地政府好心了给你批一个研究项目然后再治理吗?

        您问“如何定性定量的分析这个因素才是关键。”

        但是这几个学生是做不到的。他们能做的只有尽量把问题暴露出来。

        您说“这个调查搞的人糊涂,写的人考虑不全面,传的人好心没有用对地方。”

        恰恰相反,我觉得我用的很对地方。具体理由,因为我也是当事人,我是受害的人,受到污染侵害的人。这种苦痛,你是一辈子也感觉不到的。

        我的至亲由于水污染也患上癌症,我由于到河边转转玩,就能被暂时熏瞎双眼,您要化验下1994年的河水水质吗?您要立项来证明一个癌症和废水的关系吗?您的“严谨”能追踪到那个时期吗?能挽回沿河百姓的损失吗???

        • 家园 mm,给点科学精神好不好?

          环境问题对于癌症的研究一直没有断过。其间的关联是肯定的,这个根本不用讨论。有人否认污染和癌症的关系吗?要他们再证明一遍浪费这个精力干什么?研究要搞,但不是这样搞法的。mm,给点科学精神好不好?

          这里有个文章:

          外链出处

          是根据天津的人口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求算了天津地区特定致癌风险条件下预期寿命损失.

          我给你的链接里,人家就搞得清清楚楚。污染致癌对天津的人均寿命冲击是1个小时左右。这样的研究也许从新闻意义上没有太多价值,但就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上是有价值。确确实实可以给决策提供依据。

          几个学生没有能力干得不够好,就不要到处宣传了。还是要多鼓励其他更加扎实的调研吧。

          • 家园 给点鼓励给年轻人行不行呢?

            还有如果你能给出你的调查的建议或者调查方式的参考,对年轻人的帮助更大,会更好,是不是?

          • 家园 我们所说的是两个问题

            天津是一个很大的城市,是一个大样本,和我所说的这个小村子一个小的样本是两码事情。我转帖的这个东西里面也具体谈到了患上癌症死亡的人数,以及他们的年龄。但是小样本在统计上也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这个样本的确是太小了。但是这并不能说这个样本就完全不反应任何情况,就完全是多余。您真的没有接触过实际问题。

            您知道这个社会调查的意义何在?一个是继1993年淮河水污染安徽致使城市饮水困难,淮河污染第一次摆上桌面后,再度尖锐提出了淮河流域的污染问题;另一个就是引出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污染水体灌溉及污染水源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这个问题在基层根本没有重视过,甚至今天也不曾被重视。淮河流域有近两亿人,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几乎都是引用浅层地下水,而且由于气候原因,和历史上积累的水利设施,这部分人一直在使用河水灌溉。就出事的这个县,还在申请将水渠花一个多亿硬化,要将劣五类的水直接引向田间地头。结果很可能是造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中国的部门割裂,使得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而有关部门的各自利益使得他们对污水灌溉引起二次污染这个问题视而不见。而农民的文化决定了他们得了癌症不知道如何来防治,如何来避免患上癌症的风险。但是这些,靠着几个学生是做不来的。所以才把这文章帖到河里来。

            您说“环境问题对于癌症的研究一直没有断过。其间的关联是肯定的,这个根本不用讨论。有人否认污染和癌症的关系吗?要他们再证明一遍浪费这个精力干什么?”

            他们只花了国家1200元钱。您要是觉得这个钱比起来什么三河三湖治理算是浪费了,我也没什么话。只能怀疑您是既得利益者。

            您说“研究要搞,但不是这样搞法的。mm,给点科学精神好不好?”

            我写的清清楚楚,这不是搞研究,是个社会调查,很小的学生的社会调查。在他们做前,他们找不到任何关于淮河流域污染问题的社会调查的文章。老百姓都知道有癌症村,但是为什么,多严重,没有人有任何成文的东西。甚至连这么简陋的都没有。

            您给出了一个文章。“根据天津的人口统计数据和有关资料求算了天津地区特定致癌风险条件下预期寿命损失”,作为学生,他们拿不到这些数据。他们唯一能做的是关心身边发生过的事情。

            您说“我给你的链接里,人家就搞得清清楚楚。污染致癌对天津的人均寿命冲击是1个小时左右。这样的研究也许从新闻意义上没有太多价值,但就如何提高生活质量上是有价值。确确实实可以给决策提供依据。”我认为他们的调查也能提供依据,这依据就是,污染在这个靠河并不近的村庄发生了,死人了,下一步,会有人来继续验证死人是不是跟水有关这个问题,也会有人来讨论这个问题,结果是尽量防范悲剧的继续发生。同时,有人来关注这个问题,污染和癌症的风险将会被更清晰的探讨,而作为公众的我们将了解的更清楚,最终达到你所给的文章的那个水平。

            “几个学生没有能力干得不够好,就不要到处宣传了。还是要多鼓励其他更加扎实的调研吧。”我在河里贴贴就是宣传吗?那中央台还引用了这个调查呢,而且还现场取井水去进行了化验,结果也验证了这篇文章的部分猜测。什么调研是更扎实的?1200元钱,又不是一千二百万,肯定是比不上什么三河三湖综合治理,你的要求多高呢?

            这个地方,您自己可以去查。是河南和安徽的省级断面。河南周口槐店闸。这个地方是淮河最大的污水源头。

            我贴的时候就是知道它是有问题的。本着探讨问题,而不是被人一棍子打死。若是中国都像您这么冷静的话,就全国一片和谐了,因为草民都没有能力将调查做到您要求的那么准确,最终结果就是,任何事情都不会被发现。

            • 家园 研究的新闻价值和科学价值是有差异

              前面我就讲的很清楚了。这个调查从科学而言是没有价值的。但是,也许有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而言,不要求有论据扎实,但是要吸引眼球。这是差别。

              如果,你还是希望用真的东西去体现污染危害性,这篇文章实在不是个好调查。漏洞较多,无法令人信服.这个反而影响了事件本身.这就是事实.如果你关心的吸引眼球而非论据扎实,没什么好谈的。

              • 家园 我是希望,但是我没有那个能力

                您说“前面我就讲的很清楚了。这个调查从科学而言是没有价值的。但是,也许有新闻价值。”

                我也不要求它有新闻价值,也不要求它有科学价值。它的新闻价值和科学价值相对那一千二百块钱来说都已经达到了。03年这个不够好的调查只是一个很简陋的资料,但是这个资料的意义,我再度讲一遍,就是打动了中央台的记者,他们做了一个更好些的,不过是属于新闻类的调查向全国播送,再后来,就是河南省政府、卫生部门等纷纷介入了。但是这个具体结果会和河南清查艾滋病一样,不会暴露在公众的目光里。至今,这个地方也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出来。

                所以贴上来。我更想看的是有人利用自己的所知来丰富污染和癌症之间具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到底能不能达到文中的现象,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因为现在其实所有的人都承认了污染引起癌症。他们也调查过了,但是调查结果没有公开。

                “新闻价值而言,不要求有论据扎实,但是要吸引眼球。这是差别。”

                没有想着去做新闻,也没有想着去吸引眼球。但是数字是真实的。论据不扎实,因为我做不到自己去研究整个污染的过程和得病的过程,以及规律。如果您看到一年死了20多个人平均岁数还不到60,而且大部分是得癌症死的,觉得很吸引眼球,您能不能去做下后续的工作告诉我为什么呢?倘若您去做了我觉得这更对的起那些死去的人。

                “如果,你还是希望用真的东西去体现污染危害性,这篇文章实在不是个好调查。漏洞较多,无法令人信服.这个反而影响了事件本身.这就是事实.如果你关心的吸引眼球而非论据扎实,没什么好谈的。”

                有争议的东西放在这里,我是为了提出问题的,不怕引起争议。事实上我也想弄清楚一切究竟是为何。倘若有哪位河友能就这个问题,做些具体的工作,或者推进下这方面的事业我觉得就够了。我不是做新闻的也不是做流行病学调查的。我只是以一个受害者的身份,贴下这个,因为目前除了这个我还找不到公开的其他的资料,除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之外。我愿意以一个河友的身份探讨这个问题,那您的意思呢?难道您认为我该追求严谨把这篇报道删除吗?还是您坚持认为,一个科学报道没有出来之前,没有做过几万人几十万人上百万人的调查之前,任何信息都必须锁在黑屋子里面呢?

                我们都是有识别能力的成年人了。我相信河友能鉴别出来信息的真伪。况且网上的科学调查没有,新闻资料也很多了。尽可以相互验证。这已经是03年的调查了,甚至这个调查也已经被湮没无闻。您可以自己在网上搜搜看是不是这样。我觉得在河里这么小的范围贴贴,不会影响到事件本身。如果哪位国外的做毒理的大佬看到了能给点指点进行点后续调查和研究就是万幸了。

                跟您争辩的很累,或许您想表达的是对的,但是这种对可能不适合这个场合和情况。您的意见,即使再正确,最好换个方法,具体化一点,我相信我的方针道路是正确的。

    • 家园 做不了什么,给你送朵花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