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一) -- 陈经

共:💬237 🌺77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国家的真正需求在哪里,肉食者是容易看不清的

        以市场经济检验为最高原则,要仔细研究,怎么让政府投资消费对实体经济网络产生良性影响。

        河里大多数人着眼点还在于城市和企业。但从国家的层面来说,乡村乡镇不可忽视。

        改革开放30年,什么进步什么退步,什么发展什么不管。这个问题复杂吗?一点也不,关键是在目前的条条块块下,很多该注意的没人来注意,该解决的没人来解决。

        比如农业大省,乡村农田水利,河道清淤,水土保持,良种推广,农科普及。这些都需要引导需要投入,更需要基层组织建设来承担这些责任。欠账30年,投入4万亿都不一定能够解决上述简单问题。

        • 家园 老兄看看农业占GDP的比重

          还有世界上农业占GDP的比重是不是都是在下降的趋势。

          农业很重要,但重要点是保障功能,不要让我们饿肚子,但人的热量摄取是有限的,人口增长目前看也不是爆炸型发展,速度平稳。即使是以发达国家来看,人们现在已经基本达到可以换着花样的吃的阶段,但农业还是要政府补贴,可见增长的边界基本几经到达。就中国而言,虽还有差距,但差得也不算远,而且增长的空间也大致能看出来。与其他方面来说,比如信息、医疗、娱乐等方面可预见的需求空间来算,农业算是低增长空间的行业,也就是说,未来总体的可预期收益较小。要发展得快,当然要多投发展空间大的行业了。

          投农业,实话说,基本可以视为,为我们自己买保险。

          • 家园 所谓无农不稳,并不仅仅指农业的粮食保障

            现行经济体制下面,农业农村是中国发展的稳定器。

            据我观察,农村消费已经启动,但农民消费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因为农产品价格一直控制在国家手里,国家的通胀策略保证了城市和企业的经济循环(政委所论),但农业农民基本被排除在外。现在的农业补贴,恰如先割肉然后给块糖吃。

            设若现在的信贷投放速度持续下去,而农民以及所谓“农二代”的弱势地位将更加凸显。因为极大的人群在经济循环之外。

            而且农业设施,确实是30年没有人管。现在是连续8年农业丰收,弊端不显,如遇大灾,须知农村并无抵抗能力。

            • 家园 农民消费能力取决于农民的收入能力

              以我国资源的实际情况,让农民仅靠农业增收赶上平均水平,显然是不现实,而且也没有前途。大量转移农村人力资源进入城市,投入二三产业是必然的选择,实际上现在政府基本也是这么做的。

              你说农产品价格被国家压低,这差不多是事实,但如果全放开了,能增收多少?很有限。

              您观察到“农村消费已经启动”,但请注意看看他们的增收是不是大部分来自于非农行业。与其让他们在农村和城市间来回移动,还不如促使他们直接进城,这样成本最低。

              所以,单纯在农业上做文章,并没有太多空间,不如把资源投向更有效率的地方,比如使农民能够低成本高质量地进入城市。

              对于农业的投入,目标应该放在保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社会稳定上,满足了这目标就够了,否则投太多会降低效率。

              • 家园 握手同意。

                我的意见只是定量宽松和货币投放应该顾及农村农民。

                我观察到得农村消费意愿是非常大的,新一代农村孩子也没有留在农村的意思,但是,但是,进入城市有那么容易么?

                我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在城市生活也是颇为不易。中西部一个小城房价在5000到8000,二十年内不敢奢望进入城市。而失学的大部分同龄人又有什么机会进入城市?

                相对于经济建设,社会问题不是一时一事能够解决的。看到mang总的努力,几天来想到家乡的库区移民,民间疾苦几人知?

                以前闽发论坛baiyumi谈到政府有用通胀解决发展问题的思路,但经济循环之外的人又能怎样?

                • 家园 看来所有的问题都卡在高房价上

                  但是,但是,在3-4年前我们苦劝几个农村亲戚买房未果,当时的房价比现在低一半多,我们甚至打包票说亏了算我们的,赚了你自己得......现在他们想买了,却已经买不起了。

                  有些事情实在说不清楚

      • 家园 早点启动雅鲁藏布江引水工程吧

        外链出处

      • 家园 板凳花

        鄙视用数字抢沙发者

      • 家园 1

        沙发?

    • 家园 其实政委的理论就是自力更生

      当年老毛那会儿,我们的能力非常有限

      1 手里的科技少,干很多基础建设的技术限制太多,汽车,火车的很多零件都不是工业生产,都是利用统计学原理挑出来的。这样成本非常高。现在通过不管是自力更生也好,引进吸收也好,还是借鉴国外技术也好,反正自己基本都会了。据说上海就有几十个盾构在地下同时运转,全国范围内要有上百个,如果盾构没有国产化,这是不可想象的。由于中国的城市规模大数量多,对大型盾构的需求多,现在我们的大型盾构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2 工业规模小,当年为了1070,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现在玩命限产都有5亿吨。但是说回来还是科技能力强了。

      科技能力强-----技术基本自给-----国内基本解决-----国家发钞票----科研生产的拿钞票干活-----生产能力扩大,基础设施升级---------国家物流速度加快----国家经济活动活力增强,GDP上升-----国家税收增多-----国家继续发钞票。

      可见从在解决科技基本自给后就可以进入一个正的循环。而老毛的时代,我们没有解决基本科技,许多东西国内无法生产,必须进口,外面封锁的厉害,自己手里硬通货又少,只能每年拿些初级产品换,英美又操弄市场,人为压低初级产品价格,国家自然就非常困难。直到90年代,老朱卖国换来大量的创汇能力,我们才不会在外汇上被卡脖子。

      但这里有几个关键,

      1 要大胆果断的进行科技升级,而不要被利益集团所困。美国的高铁就是为了保住石油集团的利益,自行阉割了几十年。

      2 要有足够的升级空间。

      这两点中国都没有问题。

      另外中国和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差距就是中国的人力资源充沛,中国的人力市场是一个供大于求的市场,所以中国的劳务价格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价格。而发达国家是一个人力资源短缺的市场,而且为了维持其金融霸权,发达国家通过限制移民人为抬高劳务价格,导致发达国家必然从整体上必须是一个食肉者,不能进行自循环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必须不断地寻求外部利益。

      • 家园 【讨论】还有黄金10年的时间

        过2020年,杨百万一代就完全开始退休生活,60一代最高的人口高峰步入退休年龄。人力资源丰富的状况就完全改观。

        其实现在 各地说招工难找,说明的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鞋厂、纺织厂今年招工特别困难,其实2007年就出现这个问题那时候大家认为是新劳动法导致的。

        现在看来其实是90年后的 中国出生人口急剧下降的原因。90年后中国年出生人口最低时候是80年代最高时候的一半左右。

        可以看链接出处

        低端的纺织、鞋厂要的人就是18岁左右的,现在就是少。所以我们人力丰富好日子还有10年。

      • 家园 太祖当年难呀。

        咬牙给后来者奠定了基础。

        小孩的前3岁呀。

        一生的根基。

    • 家园 在这里先谢谢政委和老广兄的指教(认证广告贴)

      来河里之后,从政委、老广兄、葡萄兄、虎兄等各位兄台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国内经济方面的和关于新中国历史方面的,对伟大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发的帖子可能偏空的略多,这个坦白讲也是屁股决定脑袋,不认可现在的一些政策对自己个人的事业和成绩有正面作用。当然心里还是希望祖国能越来越兴旺发达,西西河人气日盛一日,各位的研究水平越来越高,都能够用自己的知识赚钱,日子过的越来越好。现在申请认证,希望各位支持一把,先行谢过。(在政委这里发广告,抱歉了,呵呵)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