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实现统一的大规则其二——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 -- 燕来

共:💬2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实现统一的大规则其二——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

    实现统一的大规则其二——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

    关于本文的标题

    问,本规则为什么被称为艺术版呢?

    答:有如下理由:

    (1)距离美

    按本规则回填死子与填后不数子只数空之计算程序,可以不收单官(当一方多收了若干单官时,不数子就使他白费劲了)而结束,这就留下了余地,产生了距离美。

    (2)巧妙地解决了黑先收后贴1点的问题

    本规则之计算程序巧妙地解决了黑先收后贴1点的问题,勿须关注由哪一方收后,避免了为确定收后方而产生的麻烦。

    (3)补棋损点损目

    按本规则之计算程序,棋有毛病则当补,棋无毛病则不补。可以不补的棋若去补一着的话会损1目(而中国数子法会令棋手不去细查棋形,不管有无毛病都会补上一着)。

    (4)不下冗着

    单方有权的单官,不去收(收则损点损目);劫材有利时,单劫不粘(粘则损点损目)。

    (5)不破坏棋形

    计算胜负时,可以从计目法的结果得出数子法的结果,从而保持黑白棋子的边界线不变(而中国数子法会破坏棋形)。

    (6)简单快捷

    用比目法计算胜负,最为简单快捷(这是世界围棋规则研讨会上对计目法、数子法、填满计点法进行测试评比后得出的结论)。

    大家知道,日本棋人尊围棋为棋道为艺术,极力坚持围棋规则的艺术性和距离美。本人在此向日本棋人坚持求道的精神致崇高的敬礼!请允许我再说一句话来介绍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这句话就是:“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很日本,真的很日本,比日本还日本!”

    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

    第一条、棋具

    1、棋盘

    棋盘由纵横各19条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横竖线交点称作“点”,棋盘上共有 361个点。为便于识别位置,在棋盘上标有 9个小圆点,称作“星”。

    2、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扁圆形,直径略小于棋盘上线距。棋子数量应能满足终局,正式比赛以黑白各 180子为宜。

    第二条、行棋规则

    1、对局者

    对局者双方,执黑色棋子者称黑方,执白色棋子者称白方。

    2、空枰开局

    空枰开局,黑先白后,交替着一子于盘上空点。

    3、棋子着于棋盘上后不再移动。

    4、轮流着子是双方的权利,但允许任何一方放弃着子权(pass)。

    说明:

    放弃方不着子于盘外,也不因虚手而交俘虏,但应计算手数,记谱时注明该手棋为放弃。

    第三条、棋子的气、死子

    1、与盘上棋子紧邻且有线相连的空点称为这个棋子的“气”。

    2、一方的若干个彼此紧邻且有线相连的棋子为一个整体,其周边的气为整块棋的气。

    3、提走无气的棋子。一方着子后,致使盘上某一方(己方或对方)的若干棋子无气,这些无气的死子应从棋盘上提出。

    4、着子后双方棋子同时无气,提走对方无气之子,保留着子方之子。

    说明:

    从棋盘上提出的死子(俘子)要妥善地加以保留,采用计目法来计算胜负时,做棋时要将它们回填。

    第四条、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禁全同)

    盘内黑白棋子与空点组成全局棋形。禁止着子后,某个曾经出现过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

    禁全同,其最常见的形态为打单劫。一方提子后,另一方不可以立即回提(否则将导致对方提子前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要在别处下一手棋或放弃一手棋;此后,若提子方不粘劫,另方方可回提。

    双方轮流在盘上其他地方变着一手(或放弃一手)的方式,反复争取提回,称为打劫,变着(含放弃)称为找劫材。

    三个以上的劫关联在一起循环,为循环劫,类似的还有如长生、送二还一、双提二子等其他形式的循环棋。其性质同打劫,如要争取提回,理论上也应在循环以外找劫材。上述循环棋可判为无胜负,也可按禁全同规则来处理,由主办方决定。

    颗子自尽后,导致着子方下子前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故不得颗子自尽;但块子(两个或更多个棋子)自尽产生新的全局棋形,故允许块子自尽(允许块子自尽系应昌期先生所创所倡)。

    说明:禁全同(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由日本围棋学大师池田敏雄先生提出。

    第五条、终局

    1、休止

    双方连续放弃后,棋局休止。其连续放弃被默认为提议休止与同意休止。

    2、终局

    棋局休止后,双方就终局问题进行协商。协商时双方应以语言或手势明白无误地作出表示,对盘内信息进行交流,若双方对棋子死活与空点归属达成共识,则按此共识来实现终局。在“子空皆地,点多为胜”的规则下,清理完死子并确认了空点的归属后,为终局。在“等子比目,目多为赢”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为终局。

    3、实战解决

    棋局休止后,双方若在确认棋子死活与空点归属时发生分歧,应以实战来解决之。

    按计枰点规则艺术版,从空枰开始至两弃休止的对局过程中,有赖于双方的道德良知与互相信任。为追求艺术性,棋手可以放弃着手。但在休止后,因双方发生分歧,艺术性便不复存在。因此,在实战解决的过程中,要用虚着来表示放弃。

    实战解决的规则如下:

    (1)实战解决是棋局的继续

    实战解决就是解除对局的停止状态,继续竞技。从休止时的全局棋形开始,由轮走方(即休止时的先弃方)先下。实战过程中执行禁全同规则时,从此不再考虑棋局休止前曾出现过的任何全局棋形。

    (2)以虚着表示放弃

    实战过程中,棋手应以虚着来表示放弃。虚着着子于盘外。回填做棋时,虚着之子要与提子及死子一并回填。

    (3)两虚休止

    实战解决要进行到双方连续两虚而停止,是为棋局的再次休止。

    (4)平衡手数

    实战解决的过程要平衡双方的手数。若是先下方收后(即先下方下出了休止前的最后一手棋),则在连续两虚而休止后要求后下方再下一手虚着来平衡手数。

    说明:

    在双方两弃休止时的那个全局棋形下,双方既已作出过放弃的表示,却为何在实战解决时又下棋呢?

    答曰,双方的放弃是基于相互的信任,是有条件的。放弃时的潜台词是“相信在确认棋子死活与空点归属时,对方会与自己达成共识”。而在双方意见分歧不能达成共识时,当初放弃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因此,棋手便可改变主意,不放弃而下棋了。

    第六条、胜负

    1、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子空皆地,点多为胜”是计点法原理,将子与空合并计算的计点法是计算胜负的基本方法。

    现今,围棋之目的为双方用棋子争夺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终局后,棋盘上存在着双方的活子与若干空着的交叉点。其中,各方夺得的交叉点包括各方棋子占据的子点(子点简称为子)、各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双活棋中各方单独拥有的空点,此外,各方还分得公共空点的半数(空点简称为空)。其中,双活棋中某方单独拥有的空点包括该方单独有权着子占据的空点(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单方权利官子)与该方单独拥有的气点;公共空点包括双活棋的公气与未收的单官。

    地的单位名称是点,1个子点与1个空点都是1点。以点为单位将各方的子与空合并计算,再加上公空之半,得点多的一方为胜方——这便是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2、眼位、公气与路点

    棋局休止后,按双方的共识清理完死子,棋盘上的空点应分为如下三类:

    (1)基本眼位

    每块独立活棋的围空中,要保有两个眼位作为基本眼位;双活棋中有眼一方单独围住的空点中,要保有一个眼位作为基本眼位;双活棋中一方虽未围住但单独拥有的气点也是该方的基本眼位。

    (2)公气

    双活棋中的公气是双方共有的基本眼位。

    说明:

    这些基本眼位(含公气)是不会被消灭的气,它们确保了棋子的存活。

    (3)路点

    各方所围空点中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是各方的路点(简称为路);此外,双活棋中单方有权着子的空点(如单方的假眼与单方有权的单官)是该方的路点。

    各方的路点上可以填入己方的棋子,也可省略填子的手续而将路点与子点等同看待。在两方所有的路点上填入各自的棋子后,就使棋盘上呈现双方皆不能再下的理想最终局面。

    3、等子比目,目多为赢

    (1)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的判例

    棋局休止后,要将各方在棋局过程中被提走的死子(俘子)与盘内的死子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填后,将棋盘上黑白棋子所占据的枰点(子点)与未收的单官平分给双方,就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双方拥有的子点数量相等的局面)。

    说明:

    棋局过程中,若这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棋,则这方应贴出n点来对另方作出补偿——由此产生本判例。补偿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等子比目的计目法中作出“填后,将棋盘上黑白棋子所占据的枰点(子点)与未收的单官平分给双方”之判例;二是在子空合计的计点法中执行“从两方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个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由双方平分”之程序。

    显然可见,本判例包含了“黑收后贴1点”即“白先虚着黑贴1点”之规则。

    (2)目的定义

    经清理死子并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盘面上各方的路点与基本眼位是各方的目;一方在劫材有利时不粘而持有的劫空是该方的目。

    换句话说就是,经清理死子并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一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是该方的目;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有权用子占据的点(单方权利单官)是该方的目;双活棋中单方拥有的气点是该方的目;一方在劫材有利时不粘而持有的劫空是该方的目。

    (3)等子比目,目多为赢

    在等子局面上,分别数出各方的目数,目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请注意,公共气点是由双方均分的。)

    (4)从“等子比目,目多为赢”返回到“子空合计,点多为胜”

    显然,在等子条件下,两方目数之差等于两方点数之差。利用两方点数之和为361,便可得出黑白各方得点的总数。

    4、等空比子,局子多胜

    (因操作程序比较麻烦,略去不表。)

    5、贴先

    为平衡先行之利,使对局公平,通常要求先行方作出补偿,称为贴先。贴先数由比赛组织者确定。本规则建议采用黑先贴6点半(6目半)。

    说明:

    黑方贴多下一手之利已隐含在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的判例中。

    6、一方认输

    任何一方均可随时自行认输,则棋局就此立即结束。

    第七条、计算胜负

    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以“等子比空,目多为赢”的比目法来计算胜负,又可从计目的结果得到“子空合计,点多为胜”的计点法(即中国数子法)的结果,还可用应氏填满计点法来进行检验。

    计枰点围棋规则艺术版做棋与计算胜负的手续如下:

    (1)棋局过程中要妥善保留俘子(被提走的棋子)

    (2)回填俘子与死子,并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

    双方连续放弃致使棋局休止后,双方对棋子死活与空点归属达成了共识时,应将盘内各方的死子提出,并将它们与各方被提走的俘子一并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若一方的死子与俘子太多,填满了其围空时,可平衡双方留在盘外的应填而未填棋子的数量)。填后,将棋盘内黑白棋子所占据的全部交叉点(子点)平分给双方,就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两方拥有的子点数量相等的局面。

    (3)在 “等子比目,目多为赢”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为终局。

    (4)等子比目,目多为赢

    在等子局面上,分别数出各方的目数,目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请注意,各方分得的公空数量总是相等的)。

    黑先贴6.5点时,应从黑方的目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的目数作比较。

    (5)从“等子比空,目多为赢”返回到“子空合计,点多为胜”

    显然,在等子条件下,两方目数之差等于两方点数之差。利用两方点数之和为361,便可得出黑白各方得点的总数。于是,我们便从计目法的结果得到了数子法的结果。

    (6)以应氏填满计点法对上述胜负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若一方比另一方多下了n手棋(这时,在回填做棋后的棋盘上这一方就会比另一方多出来n个子),则这方应贴出n点来对另方作出补偿。补偿的方式是——从两方棋子的交界处取下这方的n个棋子,所产生的n个空点由双方平分。

    由多下了n手棋的一方像这样贴出n点后,就可以采用应氏填满计点法(可适当变通)来计算胜负了。

    本规则共七条,其顺序仿中国棋院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而排列。

    本规则之计目法与中国棋院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之填满计点法两者都是以“子空皆地”的真理为基石的,因此,它们在计算胜负的结果上必定是一致的。本规则之计目法填补了中国棋院围棋规则与应氏规则没有计目法的空白,又将“子空皆地”的真理引入到日韩美各国的计目制规则中去,取代其“惟目是地”的谬误,对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彻底改造。可以有理由认为,计枰点围棋规则之“子空皆地,地多为胜;等子比空,目多为赢”的科学计目法为围棋规则在全世界的统一铺平了道路。

    (全文完)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