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古典时代酷刑的回归——《风声》的老调重弹 -- 剩翼

共:💬20 🌺2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古典时代酷刑的回归——《风声》的老调重弹

      已经有网络写手指出,《风声》是一场漏洞百出的杀人游戏。比如,影片开始时负责刺杀行动的护士小姐已经受伤被俘,遭到刑讯,而她的上层,“老鬼”和“老枪”既然隐藏在敌人内部,不可能不知道自己人已经出事,这种情况下,无论被俘的同志招与不招,最有效快捷的防范方式就是更换密码母本,然而,地下组织仿佛事不关已一般,继续大摇大摆地使用《孽海花》作为编码本传递情报,致使日伪特务机关成功破译密报,才有了以后裘庄里的“斗智斗勇”。可见,如果不是在电影中,如果不是编导出于某种考虑认为电影必须拍成这个样子,这一场惨烈的斗争是可以避免的。

      曾供职英国情报机关的格雷厄姆·格林在他的间谍小说中曾经提到这种用一本著作作为密码母本传递情报的做法。编码相当简单,就是将第几页第几行和第几个字的一组数字,转换成莫尔斯电码,解码就是按照母本反编译的过程。格林借书中人物之口评论说,这种做法在母本未见光时,简单又行之有效,但破译人员一旦找到母本,谍报系统将全盘瘫痪,所以,风险过大,一般只做临时用途。

      在《风声》中,这种相当原始的编码方式被刻意抬高身价,成了只有密码专家才能破解的“高端技术”,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偌大的日伪特务机关,又掌握了母本,却连个能解码的人都没有,需要靠嫌疑人之一的宁中玉来帮助翻译电文。如果说此举是有意为之,也难说通,翻译密码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无论谁是“老鬼”,在被困裘庄的情况下,必已觉悟自己已然上当,此时如果故意翻译不出来,或者译错,反而授人以柄,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译出为妙。这样一来,电文翻译出来,就并不意味着他(她)没问题,特务机关的这种做法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过家家游戏。特务机关的“人才匮乏”还不止于此,他们还缺少医生护士,受刑过的人员需要拖到裘庄外面的非保密医院去救治,影片最后,正是这种“贫穷”使得“老枪”和“老鬼”合作,把消息传了出去。此外,从电影最后的“解谜阶段”来看,整个日伪特务机关竟无一人懂得莫尔斯电码,正因为如此,“老鬼”才用自己的这种“技能的独占性优势”,与敌人百般周旋:“老枪”说,“老鬼”怕自己受不住刑,不能100%保证把消息传出去,就采取了一个双保险措施:把消息用莫尔斯电码的形式缝在了内衣上,“通过尸体传递出去”--如何操作呢?实在令人不解。再有,“老鬼”把她在裘庄的经历和遗言用莫尔斯电码的方式缝在李中玉的衣服上,实在不明白这有何意义?既然“老鬼”和“老枪”不惜牺牲生命去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消息”传递出去,那么,他们的一切行为都要服从于这一唯一的最高目的。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裘庄五人的一举一动,都在特务机关的严密监视之中,那么,“老鬼”凭什么相信自己在衣服上缝莫尔斯电码的举动不会被特务机关发现?她又凭什么相信“觉悟”之前的李中玉不会发现?不要忘了,影片中的李中玉可是密码专家,也懂得莫尔斯电码。这几日内,如果特务机关起了疑心,检查了衣服,发现了莫尔斯电码,或者李中玉发现了电码去举报了,会怎样呢?不但“老鬼”自己暴露,一切将消息传递出去的努力也将前功尽弃!作为一个谍报人员,既然命都可以不要,怎么可能还会去做这种小女人写日记之类的事情?如果编导这样的处理被视为合情合理,那么,推理下去,就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一个听起来足够冷酷,冷酷到让那些听到周迅MM最后独白而痛哭流泪的女孩子们吓得立马收起眼泪的结论--“老鬼”此举不过是想说:我不是叛徒!也就是说,她是想通过这封在衣服上的留言,告诉今后可能看到它的同志们,虽然我传递了错误信息,但我不是叛徒!“老鬼”并没有那么伟大,至少没有伟大到“无我”的地步,她没有忘记自己的身后事,而且从某种角度讲,她珍爱自己甚至超过了珍爱她的同志,因为在这样千钧一发、不容有失的紧要关头,她冒险做出这样对组织毫无意义的举动,且完全没有理由相信自己的举动一定不会被发现,可说是彻底地“自由散漫”、“自私自利”和“无组织、无纪律”。

      可以看出,尽管我们坐在影院中,享受着超宽银幕、杜比音响带给我们的貌似真实的视听感受,我们却没有看到一个让我们同样感觉血肉丰满的真实故事,我们所看到的,不过是一场煞有介事,却又充斥着不平等竞争规则的游戏而已。日伪特务机关已经完全控制了局面,隔绝了这五个人与外界的联系,此时只要保证这五个人不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那么,把地下组织一网打尽的目的就可以达到,然而,特务机关却十万火急地想要揪出“老鬼”来,结果弄巧成拙。有如明明动一步卒就可以将死对手的局势,却非要跳十步马去将军,结果反给人家将死,这证明不了对手的高明,只能说明你自己太蠢。事实上,没有人会相信日伪特务机关会愚蠢到这个地步,但编导却一定要这样制订规则:你不能动那个卒,或者干脆这样说:在对手将死你以前,你不能将死对手,好了,就这样玩吧!

      电影中“规定”只有“老鬼”和李中玉懂得莫尔斯电码,又“规定”李中玉是,或者一定会是“老鬼”的队友,“规定”特务机关所有人都不懂电报、密码,特务团队中不能有“补血”的医生,“规定”特务团队不能“困毙”对手,只能和对手真杀实砍……这就好像三个人玩“石头、剪刀、布”,事先规定“老鬼”一定要出“石头”,“特务”一定要出“剪刀”,而“李中玉”作为第三方不可以出“布”。到最后自然是“特务”败北,于是观者欢呼:“老鬼”你太棒了,你是最棒的!正是在这样不公平的游戏规则控制之下,特务机关被塑造成了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一群笨蛋。

      问题是,与一群笨蛋玩游戏,很有意思么?恐怕连影片的编剧多少也有些这样的顾虑,所以他给了日本特务头子武田一个因殴打上司即将被遣送回国的背景,又在几场戏中,力图让黄晓明把武田塑造成神经有问题或者至少是神经质的一个人--自我辩护的意味已经相当明显--逻辑说不通的时候,拿神经病说事--很多编剧都熟知这一捷径。再看看特务机关的“手段”,除了“大刑伺候”之外,就只能玩一些小孩子都不屑于用的“骗招”,再有就是貌似“高科技”的“察言观色”与“心理酷刑”。

      一般而言,侦查过程中的心理战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尤其是没有客观事实证据的情况下,通过心理战得出的结论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试想一个警察办案,仅靠心理战找出的凶手能够算数么?或许有人会说,当时在裘庄的审讯与警察办案不同,那里不需要确凿的证据,不讲人权法制,然而,难道特务机关连谁是“老鬼”也不在乎么?果如此,干脆把五个人全部杀死不就万事大吉了么?实际上,只有一个人对真相不必负责,而更在乎那种心理侦查过程中的趣味和快感时,才会放心使用这种心理战术,美国女作家派翠西亚·康薇儿的《开膛手杰克结案报告》,就是通过凶手犯案手法体现的心理特征来推理出凶手的,然而康薇儿是个作家,二十世纪的作家,她借史实来创作,却不必为谁是杰克负责,而且就算是这样,开膛手一案的研究者们,最后也没几个把她得出的结论当真。《风声》中的“身体检查”,就算可以对人的身心造成摧残,然而武田凭什么相信自己的感觉就那么可靠?凭什么相信自己发明的这种“心理酷刑”可以让任何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间谍不得不显露出真正的面目?万一他被骗过了呢?显然,编剧也不知道如何通过实证的方法来找出“老鬼”,所以他又开始自我解释,武田被塑造成直觉异于常人的非凡者,戏不合逻辑,就找来超人来解释,这是很多编剧赖以摆脱尴尬的另一条捷径。

      以上花费了大段笔墨来梳理影片情节中存在漏洞,包括不合常理、自相矛盾与不平等的游戏规则,然而,要列举剧本的漏洞并不难,要借此责难编导的不负责任和能力低下,也很容易,不过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些影片中的不合逻辑之处,却都有着颇和逻辑的现实解释:编导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要影片真正的主角出场:这个主角就是酷刑。上面所列举的一系列情节漏洞,本可以避免的悲剧、毫无实际意义的侦讯、没有公平可言的斗法,这一切的一切,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如果不这样写,就没有这个故事了,从而也就没有酷刑了,而在这部电影中,什么都可以缺少,只有酷刑不能缺少,如果说《风声》的编导是一个赌棍,他的全部筹码都压在了酷刑上面。编导希望能够自圆其说,让观众们自然而然地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这种情况之下,不动刑是不成啦!

      电影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着各种欺骗观众的手段。尤其是坐在电影院中的观众,在漆黑一团,茫然无助的环境里,很容易被影片的视角与观念所左右,同时,影片在影院中的放映是一次性的,绝大多数观众把全部90分钟用来了解表面性的故事情节,反思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数观众也没有回味的欲望,所以,影片剧本中很多明显不合情理的地方却实实在在地骗过了很多观众。如果把《风声》的故事口述出来或是写在纸上,听众反而不那么容易上当。电影这种传播手段在欺骗观众方面的优势,同样为酷刑的出场、为其上负载着的意识形态表达准备了条件。

      从电影故事本身看,酷刑发生在一个隐秘的场所--裘庄,本来除了受刑者,刽子手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人可能旁观,此时的酷刑仍然是隐秘的,正如现下的死刑处决,刽子手将受刑者送上囚车,在深夜里选择隐蔽无人的路线,押赴刑场,处决过程更无半个人可能围观。这就是现代意义上,酷刑的执行方式。

      在《规训与惩罚》的开篇,福柯回顾了达米安事件中弑君元凶被公开处决的全过程,又不厌其烦地抄录了八十年后巴黎少年犯监管所的一份作息规章,而后指出:“它们各自代表了一种惩罚方式。其间相隔不到一个世纪。但这是一个时代。……在众多变化中,我将考虑的是这样一种变化:作为一种公共景观的酷刑消失了。”(引自《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三联书店1999年5月北京第1版,下同),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惩罚的意识因素逐渐式微”呢?因为“它经常地向他们展示犯罪,是刽子手变得像罪犯,使法官变得像谋杀犯,从而在最后一刻调换了各种角色,使受刑的罪犯变成怜悯或赞颂的对象”。“因此,惩罚将愈益成为刑事程序中最隐蔽的部分。这样便产生了几个后果:……它的效力被视为源于它的必然性,而不是源于可见的强烈程度;……惩罚的示范力学改变了惩罚机制。”然而,福柯所称的“现代处罚机制的进程”之一--“示众场面的消失”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并未很早到来。要回顾过去也不必走太远的回头路,在我小时候,还经常可以见到卡车押送受刑者游街示众、大张旗鼓地赶赴刑场的场面,受刑者被武警押送,五花大绑,背后插着牌子,写着某某犯某某某,名字上打着红叉。卡车往往专门选择干线、闹市通过,事后往往要贴出告示,详细叙述罪犯的罪行,并写明处决时间、地点。意思很明显,示众,当时是一个重要性不亚于行刑本身的关键环节。

      在中国这样的,具有浓厚封建极权制度残余的国度,“杀鸡儆猴”、“杀一儆百”一度曾被视为最有效的遏制犯罪的手段,然而,福柯所称的“角色调换”却因其深深根至于人性之中的特点,或早或晚都要推动古典时代示众形式的酷刑走向隐蔽的,现代意义上的惩罚。随着酷刑走向隐蔽,一个特殊群体也随之消失,这就是酷刑的围观者。

      今天,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像鲁迅先生笔下的众生一样,真实地围观砍头示众的场面,然而电影作为物质现实的复原,仿佛天生就是为了弥补我们缺憾而生的产品,在电影中,酷刑揭开其隐秘的面纱,带领我们再次回到了古典时代的刑场,电影再现酷刑的同时,也给与我们这些坐在电影院中的观众一个全新而又古老的身份:我们成了酷刑的围观者。

      许多人对《风声》中的酷刑展现出高度的兴趣。然而,抛开各种展现人类邪恶创造力的酷刑形式,这部电影中的酷刑,与《红岩》等老片中展示的酷刑,并无本质的不同。问题不在于酷刑本身如何,而在于将它展示出来,让它不再隐秘,乃至如海德格尔所说,酷刑“敞开”、“澄明”起来,从而召集围观者,使酷刑重新成为一种“公共景观”。

      而在酷刑“敞开”之后,酷刑的功能就是呼唤围观者的同情,完成福柯所称的,从罪犯向殉难者的角色调换。在这一调换过程中,受刑者“老枪”、“老鬼”,用对自我身体的摧残,唤起了观众的同情之心。(值得注意的是,另两位被怀疑为间谍的人物,一位被描绘成性向不明的男妓,一位则早早进行了自我了断,难道这都是偶然的么?之所以要这样设定,显然是不希望观众的同情之心错用在这样的“坏人”身上)而由电影最后独白所揭示的,“为崇高目的而献身”的理由,则进一步完成了将这一同情心转化为爱党之心、感恩之心的概念调换,这里的逻辑显得相当的理直气壮:一个付出了很大牺牲的党,当然有理由成为统治者。记得(删去一行)——多么相似的逻辑啊——因为我付出了代价,所以我理应得到补偿。中国的小学生曾经每每被引导说出、写出这样的句子:“多少革命先辈流血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的想法本来也没有什么错,不过逻辑上却未见得说得通。如果说付出了牺牲,就具有统治的正当性,那么抗日战胜时期的日本人、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同样有大批人死亡,同样付出了牺牲,但不会有人认为他们的统治因此就是正当的。

      很显然,为理想而承受酷刑、付出生命是一件很困难,很需要意志力的事情,但只是牺牲本身,无法证明其理想本身就是正确的,更无法证明这一理想的实现就是必然的。有趣的是,《风声》中的一段剧情,自己证明了自己这种逻辑的荒诞性:吴大队长对自己被怀疑为内鬼大不以为然,他解开衣服,怒吼着告诉特务们,身上的枪伤正是他和共党战斗留下的,尽管身中三枪,他仍然炸掉了“敌人”的碉堡。然而,电影最后告诉我们,这位吴大队长,就是“老枪”。电影中的特务们,没有接受“老枪”的逻辑,然而,一定有很多观众很自然地接受了电影的逻辑,正像一些左派听到X的话,就情不自禁欢欣鼓舞,至今提起来依然津津乐道一样。

      《风声》作为一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全部意义正在于此。《风声》以新鲜刺激的新式酷刑,揭示了从《红岩》开始所有革命苦情戏共有的老式主题,《风声》为酷刑而生,酷刑为确证X统治的正当性、有理性而生。一些人认为《风声》开创了主旋律影片的新形式,从形式上讲,或有几分创意,然而就其根本性的意识形态表述,《风声》依然不过是新瓶子装老酒而已,让这样一部影片承担开创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新时代,乃至展示中国电影新希望的重任,实在有些揠苗助长、强人所难了吧。

    • 家园 都是糊涂蛋

      几个人扯了半天,都没明白《风声》究竟想说什么。

      提示几点:

      抗日战争期间,城市暗杀是军统的偏好,中统也有类似行动,但远少于军统。但是不管军统中统,都是KMT。

      影片末尾的工厂镜头有个横幅标语“努力劳动、慰劳国军”。

      吴去找李,直言自己是TG,这可能吗?

      争吵的几位,明白《风声》想说什么了吗?

      • 家园 您怎么就这么自信呢

        拜托这位老兄,您非要说您那套“《风声》究竟想说什么”的道理么?前一个帖子您就要说这套东西,没人搭理,现在忍不住自己说出来了么?唉,您以为您明白的别人都不明白,您怎么就这么自信呢?您怎么就知道自己所说的“《风声》想说什么”就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 家园 谢谢“搭理”

          其实我在网上从来没有指望别人搭理的......用某些高人的话来比喻,国家都在“反智化”,又能指望开放的网络聚集多少理性清醒的声音?

          是楼主您从酷刑引申到了“合法性”,我最后按捺不住(罪过、反省中),给您指出来,只是提醒您要说的“合法性证明”,也得找对正主不是?

          至于说个人的观点正确不正确,那句著名的话怎么说来着:千人眼里有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如果千人中有某个某些人不盯着哈姆雷特,却盯着他叔和他妈的“情”事,呵呵,象不象您不盯着表面的潜在的明显的隐晦的电影主题,却去从酷刑要引申什么“大义”?

          谢谢,偶不再回复这个贴子,因为没有价值,我也没有义务教小朋友保持正确的心态,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等等观。

          罪过。

    • 家园 电影分析有时候会脱离创作者意图来谈

      感觉电影分析有时候会脱离创作者意图来谈,风声变成酷刑也是剪接的结果,高群书的采访说到变成这样不是他的本意,更别说用酷刑证明统治的正当性,陈国富是始作俑者,当然不排除王老板的意见指导。陈是台湾导演,应该没有这种类似于红岩的政治觉悟吧。

    • 家园 还不如分析一下: 基督受难记

      从中来看美国人民愚昧的宗教情结, 以及好莱坞电影的困境, 如何?

    • 家园 分析的前提就错了阿

      不是说只有那两个女人才会译电码,那是黄小明设的一个局,故意设一个假情报,结果发现这份情报只经过了5个人的手,结果被传出去了,说明内奸在这5人之中。集中在一起后再让李冰冰译电只不过是用来观察他们的反应的一种手段罢了,这个内容早就已经破译了,可不是没人会只能找她们。

      还有的就是设这个居之所以紧迫,不是说找到内奸才能把暗杀党一网打尽,而是整个鬼子行动都是黄小明越权欺瞒上级进行的,所以要尽快进行。不管能不能从这5人找出内奸,假情报那边设的局还是要进行的。

    • 家园 我很有兴趣看看你怎么评价内森黑尔。。。

      花旗国对他的追捧,似乎也符合“对酷刑的受害者的同情之心转化成了爱国之心,感恩之心的调换”

      不知你是否有空也写些文章来嘲讽一下花旗国这种不理智无逻辑的行为呢?

      • 家园 意识形态的“统治艺术”

        个人以为,意识形态的“统治艺术”,无论在花旗国还是在我天朝,都是相似的。意识形态总是反理性、反思想的,花旗国追捧内森黑尔,与我朝追捧那些英雄烈士,也无本质不同。从一方面讲,意识形态的这种思想改造是不合逻辑的,但站在统治者的角度,选择这样的做法,又未见得是不理智的行为,政治家更加看重实效,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则往往停留在表面,不愿或者无力做深层次的反思,在这种境况下,选择偷换概念也未见得荒唐,就像打牌下棋,只要能取胜,使些骗招又何妨呢?此外,我在本文中只是力图说明由付出流血牺牲推不出统治的必然正当,但对于为了人类解放、革命理想英勇献身的英烈,仍旧怀有深沉的敬意,同时我亦没有贬低爱国主义的意思——这些相信您已经明白,但想必会有些人不明白吧。感谢您的阅读和回复。

        • 家园 你这几句话算是拿内森海尔当妓女嫖了?

          我在本文中只是力图说明由付出流血牺牲推不出统治的必然正当,但对于为了人类解放、革命理想英勇献身的英烈,仍旧怀有深沉的敬意,同时我亦没有贬低爱国主义的意思

          你尊敬爱国者“英勇献身”的行为,但你质疑爱国者不惜“流血牺牲”所追求目标的正当性。。。

          类似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嫖客身上,他们喜欢跟妓女做爱,但一般都对这种行为的正当性表示怀疑。

          恭喜你先生,今天你嫖的是著名的内森。。。

          • 家园 我有这样质疑过么?

            “但你质疑爱国者不惜‘流血牺牲'所追求目标的正当性”——呵呵,我有这样质疑过么?我所质疑的,是“流血牺牲即可证明统治正当”,是证明本身,而不是证明的结果,流血牺牲与其目标是否正确,与本文无关。

            • 家园 请问是谁仅仅用“流血牺牲”四个字来证明“统治正当”

              怎么?您到现在也不知道中国先烈是为什么目的牺牲的?长这么大光知道“流血牺牲”这四个字?难道您家人一直就用“流血牺牲”四个字打发您啊?那我倒是可以理解您这“质疑”所为何来。这也太拿您不当聪明人了,骗傻子也不能这么敷衍的吧。。。

              要不您花几块钱去旧书摊上买几本民国历史方面的书瞧瞧?就当补课吧

              • 家园 您这么说话,我就不想再说什么了

                呵呵,谁仅仅用流血牺牲证明统治正当,这话您不该问我,如果您不知道是谁,只能说您的见识还不够吧。我在文中删去的话,我不想再写出来,又或许写出来了,您也照样还是不明白。此外,讨论问题就讨论问题,何必扯些不相干的事情,君子不做诛心之论,您这么说话,我就不想再说什么了,希望您也别不知好歹。

                • 家园 人傻啊就别自作聪明

                  说个笑话吧

                  有人夸蔬菜对身体好的时候,有个聪明人说:“光吃蔬菜人会死,人能不喝水吗?人能不补充碳水化合物吗?我质疑这种说法!!!”而且自以为发现了什么秘密,自以为眼光出众。。。。

                  你见过这样的傻。。聪明人么?我猜你应该对这种人有点印象

    • 家园 啥古典时代啊,以为国内看不到日本A片

      要不是国内反黄,何至于导演费尽心思拍这么个片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