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唐》里的外语 -- 萨苏

共:💬49 🌺24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说唐》里的外语

    评书,是一种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要以为说评书的只是耍嘴皮子的侃爷,那可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以老萨的看法,咱们早年间说评书的艺人,那多半是才高八斗,学通中外的人物,不然吃不了这碗饭。

    才高八斗没法评判,这传统评书都是以历史传奇为题材的,怎么也谈不到学通中外吧? -- 当然,说《西游记》的例外,那不但得学通中外,估摸着动物学上的造诣,也得有博士的水平。要不然怎么可能弄清楚那么多妖精的品种呢?

    老萨昨天翻旧书,偶然看到一本《说唐》,读了一段,忽然发觉,说这部书的老先生,竟然是个懂外语的!

    《说唐》里面用得着外语么?

    当然,您看这一段 – 前文书说到洛阳王世充的国师盖世雄死于程咬金之手。正在惊慌之际,又来了一路援军,是日本国驸马鳌鱼太子,善使一根金瓜槌,带了两千倭兵前来助战。把程咬金打得大败,于是 --

    “李靖又问众将,谁人敢去出战,秦叔宝应道:“末将愿往。”遂提枪上马,来到阵前,果见一员倭将,他的两名通事,甚是面善。那鳌鱼太子问道:“木古牙打。”叔宝不晓,便问通事,他说什么话?王九龙道:“他问你叫什么名字?将军,我与你有些面善。”叔宝道:“我乃山东秦琼。”王九龙道:“呵,原来将军就是秦恩公。但此人力大无穷,必须挫他风头,方好挑他。”叔宝大喜,鳌鱼也问通事道:“南都由?”他是问那将官说什么。九龙道:“他说琉球国王死了,快些回去。”那鳌鱼太子,却是有孝心的,听见这话,把头一侧。叔室当胸一枪,翻身落马。“

    ---〈说唐〉第五十五回 斩鳌鱼叔宝建功 踹唐营雄信拼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秦琼秦叔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鳌鱼太子是何人史上无载,但是鳌鱼,是这个形象的

    照张国良老先生在《草船借箭》书里讲,徐庶说世上有四大神鱼:东海'‘鲸鱼’,南海‘鳌鱼’,北海'‘鲍鱼’(鲍鱼?###!!!),长江‘卧鱼’。”,算是它最早的出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过,那是徐庶忽悠曹操呢,真正的鳌鱼是上面那个,学名黄唇鱼,著名的八珍之一“鱼肚”就在它的肚子里

    就是看到这句“南都由”,在下才有此感触。

    这一句,小时候看〈说唐〉也有印象,却没有当回事儿,可是现在再看,忽然想到,这不是日语“何と言う”的发音吗? 意思是“他说什么?”,正合评书中后面所说的 – “他是问那将官说什么”。

    会不会是蒙的?老萨顺着往上一找,还有一句呢 – “木古牙打”,难道是“向うは誰”?虽然最后少了半个音儿,主要的部分还都在的,意思是 – “对面何人?”,再看那通事的话 –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 这说书的要是不懂日语那才怪呢。

    由此可见,当时说书的,多少得有些文化,对一些细节至少在逻辑上还是很注意的。

    不过,就是这一段,也不免让人有点儿狐疑。因为文中描述这鳌鱼太子” 鼻似鹰嘴,目如流星,身长一丈四尺,使一把长柄金瓜鎚,有万人不当之勇”,连瓦岗寨的山东好汉都不是对手。

    大伙儿知道山东人那体格,山东画报出版社那秦超编辑算是文人,可就他那架子,捏死俩日本人我觉得一点儿也不新鲜。考古证实唐朝时候日本人平均身高不到一米五,哪儿能出来“身高丈二“这样的彪形大汉呢?也没有鼻似鹰嘴,目如流星这种长相阿。

    仔细一想,忽然恍然大悟 – 这鳌鱼太子,恐怕并非真正的亚洲人呢!

    从哪儿看出来的?

    从兵器。

    鳌鱼太子的兵器是“金瓜槌”,这种兵器在东方并不太流行,早在周朝就变成仪仗用的玩意儿了。唐代流行使用这个家伙的,是欧洲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欧洲中世纪战士常用的大斧和钉头槌,金瓜槌没准儿就是没刺的钉头槌

    欧洲人干吗使这么费劲的玩意儿呢?这是因为从罗马帝国后期,一种独特的兵种在欧洲独步天下,这就是著名的欧洲重骑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东罗马帝国重骑兵

    他们身披重甲,跨下骏马,堪称刀枪不入,战斗力极强,直到被蒙古兵打垮之前一直是欧洲军事上的霸主。

    由于当时欧洲落后的冶金技术,其刀剑对这种重骑兵的板甲根本无可奈何。不过,有矛就有盾,很快有聪明人发现了对付这些铁甲怪物的办法。那就是使用钉头槌这类重型打击类兵器 – 砍不透你,我砸死你!

    欧洲重骑兵头颈部当时一般都用锁子甲,刀剑是砍不破,对这大锤子大斧子还真没办法。

    唐朝的时候,中国战场的骑兵还没这么变态。所以当时并没有太多使锤的将领。到了五代,骑兵的甲胄逐渐增强,开始出现李存孝一类善用奇形兵刃的猛将 – 不然打不开那些罐头筒啊。到了宋朝,北方游牧民族出现了全身装甲的“铁浮屠”,“铁鹞子”重骑兵,打击兵器才受到特别的青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描述宋金之战的〈八大锤大战陆文龙〉,应该是评书作者对宋军使用重打击兵器围攻携带多根骑矛,机动性更强的金军重骑兵之想象

    所以,善使金瓜槌的鳌鱼太子,很可能本是欧洲人,因为船舶失事到达日本,被招为女婿。日本人总是对坐着船过来的家伙情有独钟,那个给黑船作翻译的广东佬罗森据说就在下田周围留下了不少后代。。。

    慢,人家说了,老萨,你这是没有证据瞎说啊,只有一根金瓜槌说明不了问题,没准儿人家是隋炀帝宫里逃出去的昆仑奴也说不定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昆仑奴

    老萨有证据的。

    证据在哪儿?

    就在这本〈说唐〉里面,其中描述鳌鱼太子大战程咬金的时候,有这样一段 –

    “到次日,五王来请鳌鱼开兵,问他:“不知可否?”那王九龙代五王回话,叽哩咕噜说了两句,鳌鱼点头道:“啯哒啯哒。”九龙又代鳌鱼传话说:“待我就去。” ”

    这里面,鳌鱼太子又说了一句外语 – “蝈哒蝈哒”,您听出这是啥意思了吗?

    那不就是 – “Good,Good!”吗?!

    瞧,说个书,光懂一门外语还不行呢,真正的高科技产业阿。

    惊堂一声,候教四方。

    [完]

    注:说鳌鱼太子是欧洲人属于老萨演绎,其实中世纪欧洲人个子也不高的,查理一世据说还不到一米七。

    通宝推:单手操作,
    • 家园 饭已ok了,下来米西吧

      说书的接触那么多人,外语达到白云大妈的水平,不算难事吧。

    • 家园 “蝈哒蝈哒”
    • 家园 不知道古代是不是也有双语幼儿园,呵呵
    • 家园 俺一看这文字就觉得是萨啊~
    • 家园 蝈哒蝈哒!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隋朝是有重装骑兵的,叫具装甲骑,因该是南北朝时期

      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从中亚带了不少好马过来提高了中国地区的战马负重,要不传统的蒙古马确实没能力着重甲,南北朝时期甲骑具装逐渐成熟,到隋朝已经很完备了,重甲骑兵在平原上的冲锋确实无敌。

      隋亡之后这支重甲骑兵的主要部分都到了王世充手里

      李世民的玄甲军因该算是中等防卫的轻骑兵,用灵活击破了王世充的重骑,宋之后重装骑兵在中国就没出现过了,中国的蒙古马也没体力着重甲了

    • 家园 哈哈,老萨有超越马亲王之势啊

    • 家园 宋军对付金人重甲用的是重斧

      兀术在临死前说,他和宋人打仗,最怕的是两种武器,首先是神臂弓,其次是重斧.

      另外岳云使双铁锤见于宋史,不全是小说家言.

      • 家园 宋兵器中的锤

        我记得和骨朵/蒺藜是一类的。宋时代,我蛮奇怪骑兵为啥喜用这样敲击的短兵,还有锏,真象小一号的道轨钢,而不是唐时代流行的槊(矟)。

        • 家园 嗯,从记载来看,分为一类,未尝不可

          骑兵使用击兵,我虽然没有具体统计过,就感觉来说,出现得相对少一点。比如说宋吧,用枪的记载应该比用击兵要多。

          当然击兵有自己的特点,杀伤力大,给对手的心理震撼比较强。

          槊也有人用,比如说宋代有个叫王继勋的。外号叫王三铁,意思就是这人使用三种兵器,铁鞭,铁槊,铁鐹。

          看到了吧,这位什么都用的仁兄,不就完美的解决了你的疑问吗?

      • 家园 在Mount and Blade里面

        我的骑兵冲锋时,最怕的是两个兵种:

        1 蒙古人的骑射兵,一不小心就被射成刺猬。(对付他们,就得用一堆重骑兵追杀,当然代价也是惨重的)

        2 Dark Sniper,他们的箭杀伤力太大,一般两箭就嗝毙。(对付他们,必须作集团冲锋,少数骑兵冲锋一会儿就全灭)。

        宋人的神臂弓,我估计和Dark Sniper手上的crossbow很接近。

    • 家园 鳌鱼太子懂外语,秦琼自然懂。不知道关羽懂不懂

      秦琼要是与关羽交战,大喝一声“八嘎,你的什么的干活?”。关羽大概会回答:“I服了U",弃刀投降。哈哈

    • 家园 没准儿这金瓜锤是这个样子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morning star

      这是带链子的,得有把膂力才能挥舞起来不伤自身,欧洲的战士练这个有专门的套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个人认为,这武器在马上开铁甲“罐头”用很不错,惯性重力都可以借上,冲锋时一错马,抡起来估计相当的爽。要是马下近身肉搏就不是很方便了,毕竟需要先向反方向挥舞,一个控制不好就把自己先伤了,对上扑近了身的短剑和匕首也麻烦。

      另外一个版本的 morning star,不带链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比较夸张,三个锤头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