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国崛起外交战略之葡萄牙西班牙篇(上) -- 李寒秋

共:💬52 🌺13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大国崛起外交战略之葡萄牙西班牙篇(上)

    海上帝国的崛起 西欧殖民的先声

    李寒秋

    从十五世纪开始,随着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开辟通往东方世界的新航线和发现西半球新大陆,孤立的世界各国历史开始向统一的世界史过渡。葡萄牙和西班牙两个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开风气之先,建立了强大辽阔的海外殖民帝国,从而开创了西欧列强依仗先进技术和强大武力统治全世界的格局。

    在导致葡萄牙和西班牙崛起的全部因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国际政治和地缘政治机遇。十五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在西亚地区突然崛起,势不可挡。1453年土耳其军队攻克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个东西方贸易传统中心的陷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东西方商路的畅通,启动了欧洲传统的贸易和财富中心意大利诸城邦长期衰落的进程。在长达三百年的时间里,奥斯曼土耳其和以奥地利—神圣罗马帝国为首的基督教国家的冲突成为当时欧洲外交斗争的重心。欧洲海外新航线的开辟,葡萄牙帝国之所以能避实就虚,西班牙帝国不可避免登高跌重,无不与其密切相关。

    虽然伊斯兰世界的新生力量奥斯曼土耳其在环地中海文明圈的东端对基督教世界发动了新的攻势并且大有斩获,但在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伊斯兰世界却遭受了重大挫折。1492年,苟延残喘八十年后,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据点格林纳达被西班牙军队攻克,而这一时刻距穆斯林最初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时刻已经将近八百年了。

    伊比利亚半岛曾经长期作为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因此与其他欧洲国家有着不同的发展路线。以辩证的眼光看,文明的冲突的另一面就是文明的活力。欧洲传统的核心地带国家如德国和意大利,它们实现国家政治统一和采取独立行动的愿望往往受制于罗马教廷的宗教体制和特殊利益而阻力丛生。对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来说,在通过自主的外交和战争手段从穆斯林世界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进程中,宗教信仰却是一种推力而非阻力。正是这种相对清晰的民族国家意识和坚定的宗教信仰促使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在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后能以我行我素的勇气进行海外扩张。

    温和中庸,夹缝生存

    葡萄牙崛起的特别之处就是其独立和统一在欧洲诸国中最早。由于葡萄牙地处伊比利亚半岛西南端的贫瘠山区,穆斯林统治者进入伊比利亚半岛之初就对此地不甚在意。得益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穆斯林政权和作为西班牙前身的诸王国之间你争我斗,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葡萄牙的独立与统一的过程相对平和,更多的是折冲樽俎,偷鸡摸狗,本身并没有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宗教与民族独立战争。葡萄牙独立后,与强大的穆斯林邻国和卡斯蒂亚王国(西班牙王国的前身和组成部分之一)打了几百年的交道,深谙外交中庸平衡之术。在天主教世界内部分裂之前,罗马教皇的宗教权威在欧洲基督教各国被普遍承认,1179年,葡萄牙统治者D阿丰索恩里格斯借助教皇的权威,使葡萄牙获得了王国的称号,从而防止更为强大的邻国西班牙在复兴和统一的进程中,顺便把蕞尔小邦葡萄牙也一并统一。这是葡萄牙为维护本国独立,借虎驱狼的第一次尝试,以后这个模式屡试不爽,成为葡萄牙外交的传家宝。

    葡萄牙当时的国内政治结构也比较合理均衡。葡萄牙国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与中下层界结盟打击大贵族的割据势力,由于大西洋和比利牛斯山脉的隔绝,葡萄牙偏处西欧一隅,其国内贵族阶层与其他西欧国家的贵族阶层联系较少,而且当时伊比利亚半岛上西班牙贵族正与穆斯林统治者打得不亦乐乎,无暇旁鹜,因此葡萄牙贵族很少得到外力的支援来反抗国王的专制统治,葡萄牙得以在内政上保持了统一。为了制服国内大贵族们的反抗,国王需要独立于贵族和教会的知识分子提供王权的理论与合法性证明,也需要来自资产阶级的金钱支持,因此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国内有一定的地位,这一格局使得葡萄牙保持了社会发展与海外开拓所必需的社会活力与开明态度。

    葡萄牙向海外扩张更有其内在的因素驱动。葡萄牙本国的土地有限,与强邻为伴,进行陆地扩张几乎不可能;葡萄牙国内土地贫瘠,农业和渔业收成均有限,国土远离欧洲传统的中欧商业通道上,不可能快速致富;葡萄牙濒临大西洋,海上暂时没有强大的对手和敌人,扩张阻力较小,因此权衡利弊,趋利避害,集全国之力向海洋进行扩张,寻找新航路和新的机会是必然的选择。

    以小博大,刚柔并济

    葡萄牙的成功之处在崛起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先进造舰和火炮技术的威力,在营造殖民商业帝国的过程中,以占领交通要道上的岛屿和港口为主,缔结海洋商业殖民帝国网络,以小博大,以简驭繁,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葡萄牙早在十五世纪初就开始沿着非洲西海岸进行探险,建立殖民据点,从奴隶贸易中获利。这奠定了葡萄牙日后东方政策的模式,那就是利用垄断优势、远程贸易和产品差价来积累巨额财富。

    由于本国的资源和人力有限,葡萄牙从未能对东方世界的庞然大物发动过大规模的军事攻势。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阿巴斯波斯帝国、印度莫卧儿帝国、明代中国和日本幕府政府,葡萄牙都是极力避免与其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葡萄牙极为明智地选择了通过占领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港、印度的港口果阿,东印度群岛的马六甲和中国澳门四个战略据点,建立了印度洋殖民商业帝国,垄断了东亚与欧洲的香料贸易以及西方与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在传统上由印度人、阿拉伯人和中国华侨垄断的印度洋—西太平洋贸易圈里,葡萄牙发明了对其他国家的商业船只发放航海许可证和收取关税的制度,通过这个办法来收取各种费用。这个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葡萄牙超强的海军优势,以简驭繁,以小搏大,节约了管理成本,获取了超额的经济利益。

    在维持其印度洋商业帝国的过程中,葡萄牙文武兼资,精明地采取了“以夷制夷”的军事政策和殖民同化政策。一是招募当地的雇佣兵,而以葡萄牙人作为军官,从而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葡萄牙殖民军队自身人员不足,从本土调兵困难的弱点;二是通过传播天主教和进行葡萄牙文化教育,培养出一批在精神上和情感上都认同葡萄牙文化和葡萄牙殖民利益的当地人。这一模式其后在英国—印度帝国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历史上,葡萄牙也并非一贯的小心谨慎,在它崛起初期,也曾经大动干戈地捏过软柿子。1415年葡萄牙占领了北非的休达这个至关重要的据点。但是二十年后,穆斯林重新夺回了休达,这一仗葡萄牙军队被打得丢盔卸甲,国内青年菁华损失惨重,领军的王子被俘而终老异乡。葡萄牙国王试图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但收效甚微,事实上葡萄牙人民的爱国热情热度是由对手强弱程度而决定的。此后葡萄牙仅仅维持了对丹吉尔和休达两个据点的统治,其他的北非据点都主动放弃了。

    一个小国,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作为缓冲,经不起多次的失败。北非征服的失败,迫使葡萄牙统治集团汲取历史教训。葡萄牙统治集团明智地评估了自身的实力和特长,扬长避短,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它选择的国家战略是依仗的是航海与海军优势,维持商业网络的畅通,从中赚取垄断利润,明智地避免了与强大对手进行伤筋动骨的战略对决。

    当这一教训被忽视而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16世纪开始后,由于各种因素,印度洋商业殖民帝国由盛转衰,葡萄牙统治集团故态复萌,企图近水楼台先得月,占领近在咫尺的富庶肥沃的菲斯王国(摩洛哥的前身)而建立北非帝国。1515年,葡萄牙舰队企图在马穆拉建立两座城堡,但是遭到了穆斯林军队的痛击。1541年,葡萄牙遭受了圣克鲁斯大败。1568年,年仅十四岁乳臭未干的塞巴斯蒂昂国王执政,此人作为基督教宗教狂热分子,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讨伐异教徒和报仇雪恨。1578年此人组织了一支十七万人的大军进攻已成为奥斯曼土耳其藩属国的摩洛哥,结果全军覆没,国王也杀身成仁。国内军事力量丧失,国王本人绝嗣,国内外危机重重,葡萄牙统治集团不得不寄希望于与西班牙合并来改善帝国的命运。

    审时度势,谨慎精明,

    葡萄牙帝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的地缘政治变动,但是每次葡萄牙统治集团都能适当地调整殖民战略的重心,维持殖民帝国的崩而不溃,死而不僵。当初葡萄牙势力在北非受阻,便着力建立印度洋商业帝国;在亚洲受制于英荷,便全力巩固巴西殖民帝国;在拉美独立的浪潮中失去巴西后,便收紧门户,死守非洲殖民帝国。甚至当初在重重危机之下与西班牙共戴菲利普二世为君,组成欧洲历史上常见的“君合国”,这也不算一个全盘皆输的战略选择。

    虽然葡萄牙统治者为了本国的长期强盛而殚精竭虑,但葡萄牙本身的一些根本性弱点却难以克服。葡萄牙本国的地缘政治处境虽然简单,也明智地极少介入欧洲大国的冲突,但如果没有外来的助力,葡萄牙本身却无力绝对力量来抗拒大陆霸权的侵略和吞并,因此葡萄牙本土先后在1580年“自愿”与西班牙合并,在1810年被拿破仑帝国全盘占领而毫无反抗。

    葡萄牙帝国的商业据点遍布印度洋和东亚沿海,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东西方贸易,但是它的商业据点易于被强大对手摧毁。比如在波斯湾的商业据点霍尔木兹,就被阿巴斯波斯帝国轻易摧毁了。由于葡萄牙本国人手不够,对印度洋商业帝国的管理只能采取间接的手段,而不可能把商业竞争对手全部排挤出去。尽管葡萄牙海军控制了海洋,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到处还是穆斯林、印度人和中国人商船。对乘虚而入的英国与荷兰竞争者,葡萄牙也是防不胜防。

    受制当时的工业技术发展程度、葡萄牙本国的市场经济容量和社会经济结构,葡萄牙未能及时发展出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因此它的领先优势易于被新兴国家(荷兰、英国)模仿,不能形成绝对垄断。在印度洋和印度次大陆,葡萄牙在荷兰、英国与法国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盛极一时的葡萄牙印度洋商业殖民帝国土崩瓦解,在东印度群岛最终只留下东帝汶一个殖民据点,而在印度次大陆上只剩下果阿一个城市。

    1640年从西班牙帝国获得事实独立后,葡萄牙统治者痛定思痛,尽弃前嫌(葡萄牙帝国的衰落极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英国与荷兰的激烈竞争和打击造成),决心与海洋霸权国家英国紧密联盟,获得英国的海上庇护,维持其海外殖民帝国的苟延残喘。虽然在十九世纪初期的拉美殖民地独立的浪潮中,葡萄牙又丢掉了土地辽阔、物产富庶的巴西,但是在非洲大陆上还是保有了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这两块较大的殖民地。一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作为葡萄牙本国萨拉查体制结束的副产品,这两块殖民地才最终宣告独立,这也算是西欧殖民主义列强保有大块殖民地的最长纪录。

    葡萄牙殖民帝国的成功经验被英国与荷兰在更高的层次上模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对海洋交通要道上的岛屿和港口的偏爱就是学习葡萄牙殖民帝国经验的结果。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败于英国的海上霸权后,明智地选择了战略妥协,依托于英国的善意和欧洲各国的均势,维持了其庞大的东印度殖民帝国。英国则在二战后推出了“三环外交”政策,指望英美特殊关系和欧洲联合来维持英联邦的纸老虎架子。而这两国之所以能够学习葡萄牙的经验,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他们在地缘政治处境上有近似之处——英国是个岛国,地缘政治优势与葡萄牙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荷兰偏处西欧一隅相邻强国,与葡萄牙几乎一模一样。

    (待续……)

    元宝推荐:宁子, 通宝推:猪头笨笨,283号出口,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