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安居记·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印象片段(一) -- 家干

共:💬5 🌺6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安居记·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印象片段(一)

    夜里十一点的光景,电视也关了,狗也睡了,就听得窗外淅淅沥沥的冬雨,把自己裹得暖暖和和的待在电脑前,自觉日子尚好,突然想写下点什么,关于家的,还有房子的。

    今天应该不是本周上海天气最好的日子,如果不是最差的话。中午去阿姨家蹭饭,两点多,看外面阴沉得锅底赛的,却又感觉回家实在无趣,于是走十分钟,去浦电路坐一部795,去看房子,预计着,下周就可以第一次跟自己的房间亲密接触,然后再又几个月,就可以搬进去了。

    周六下午,浦东的路也颇堵,车子一路走走停停的,我靠窗坐,想起第一次去看这个房子,也是在十二月或一月,也是这样一个阴森森,似乎还要更冷一点的冬日。

    ·缘起

    关于我跟我的新房子的故事,应该从去年说起。夏天的时候,换了工作,然后新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给一家很大的房地产公司做他们华东地区的刊物,我下面会把这个公司称之为V。

    要是不承认这份新活让我又爱又恨就太虚伪了,不过总的来说,还是爱多点。为了做这本双月刊,我就可以借着出差的机会,跑遍V在华东各个城市的新楼盘旧社区,而我对于这种公私两利的活计,向例极为欢迎。如果没有这份活,显然我不会对若干城市熟稔到可以当导游的地步,想象一下,两天甚至三天的出差,一般一天干活,采访,然后第二天可以走走逛逛,拍点照片,绝对是幸福时光啊。这其中,我最爱的是苏州,因为有了这个活,我甚至意外发现了苏州一家超级可爱的旅馆,以至于此后每次去,都住同一旅馆的同一楼层的同一个房间。再以后,外地朋友来,开始由我带着玩苏州。

    话扯远啦。且说V公司还是相当有文化底蕴的,对刊物的要求也分外严格,又要面面俱到他们的东西,又要人文,严禁硬广。所谓代圣人立言,我这点写软文的本事,差不多都是由这份活计练熟的。

    这个杂志每期有一个大栏目——城市,会介绍V公司在某两个城市的各一个最新的楼盘,然后兼及整个城市。今年的第一期(不幸也是这本杂志的最后一期,因为经济危机,V公司收缩策略,各地区的刊物全部停掉了),在几乎把V公司华东的各个城市做了个遍之后,我们要做上海跟镇江了。上海的新楼盘,就是今后跟我发生密切关系的那一座,我们不妨称之为G。

    12月26日那天,是个寒风吹人的大冷天,下午我就跟同事动身,扛着相机,出发。漫长的地下旅程就此开始,我们从二号线江苏路开始坐,到蓝村路换6号线,全程整整坐了有一个多小时。这也是我第二次坐六号线,上一次,我也是听说六号线新开,有一站叫高科西路的,听起来离家很近的,结果也是冬天傍晚坐的,出来一看昏天黑地,饥寒交迫,在风里走了半个钟头,又换两部车才到的家,去了半条命。

    我记得这第二次坐六号线的经历,下午人不是太多(现在您早高峰坐六号线试试,李奇进去,巩汉林出来),狭小的六号线似乎压抑得人都沉默了。然后每一站一停,门开了,几乎没人上下,大家都静静等待着,然后车开动,好像我们不是在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的地下行驶,而是在某个通往另外时空的隧道里。

    好不容易到站的时候,离着约定的时间,已经过了一点点了,一个我见过的最荒凉的地铁口,出站遍地荒草、瓦砾、施工中的围墙。一排排的摩的,残疾人车,我倒是有心坐,问题这个车没办法报销啊。于是朝着外面走,结果发现走了两条街,别说出租车,连摩的也打不到了。十分钟一晃过去,不要说去G,阴天下面,这四外凄凉得连东西南北都分不出了,可饶是这样,四面八方还都是新建和在建的楼,上海的城市建设,真是不得了。

    运气总算好转,我们在下一个红灯截到了一辆鬼知道是什么牌子的出租车,往G开去。车子在一片市场里七拐八拐穿出,我看见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的门,再一个红灯,拐弯可就是G了,但我的心思却不在这上面,刚才那个巨大的市场正门引发了我的回忆,我仿佛到过这里,可是这么远,这么冷清,而我也根本不熟悉任何别的景致,我一直在恍恍惚惚思索着这个,然后司机突然告诉我说,先生,到了。我突然想起来,是,几年前,我真的到过这里,还是为了那件事。

    • 家园 安居记·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印象片段(二)

      “晓杰已经记不得关于上海的最初记忆了,只觉得这是一个似乎生来就该知道的名词。同样,在他有机会把这个名词转化成具象的景色之前,他已经能听懂上海话了,这归功于他最亲的爷爷与奶奶。

      后来,上海记忆是是杨浦区一条主干道边上的公房。那是阿姨家,也是晓杰每一次上海之行必住的地方。童年记忆中,上海的冬天是寒冷的,隔着窗户,可以看到北风暴躁地将榆树枯黄的枝桠吹得七零八落,夜里,呼啸的风声凄厉得简直令人难以入眠。不过秋天很美呀,空荡荡的街道上看不到几个行人,只有满地的黄页,遮盖了水泥板铺就的路面,踩上去,沙沙的,特别受用。午后,在这样的路面上踏过,感觉好奢侈,最下面是带着花纹的路面,中间,是静静的黄叶,最上面,是温暖的阳光。

      晓杰原以为,自己跟这座巨大的城市的缘分,仅此而已了。他会一辈子在自己习惯了江南小城待下去,不料想命运轻轻地闪了一下他的腰,然后,嗯,他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了。一切快得像思想,巧得像电影。亲人说,这是轮回,他略带挣扎地重返这座城市,正如祖父略带挣扎地从这座城市逃离,祖父离开的时候,刚刚失去了他前半生辛苦打拼来的房子,晓杰回来的时候,很轻巧地就拥有了自己的居住空间。冬日,晓杰很喜欢倚在自己卧室阔大的飘窗前透过明亮的玻璃看外面的天空,很奇怪,这天空好蓝,下面是常绿的植物,一点儿也不那么凄凉了,也许过往记忆总那么不可靠,这个城市的天空,相当美。”

      以软文而论,写成这样子也许算对得起客户了吧?这是我在采访完G之后半个月写下的稿子。这最后的一期城市主题,我改变了探索发现频道的写法,而是换了几个虚拟人物的视角,不同的人,最后殊途同归买了G,而线索是居住在这个城市。那应该是我写的几期城市里最好的一篇,因为有一点真实的情感,甚至连那些虚构的主人公,他们的故事也大半是取材于我身边的朋友,包括他们的名字。当然,晓杰就是我的代号,那时候,我已经在上海生活了2年以上,还有了,当然是我对G有一点点动心。

      其实第一次看到G,观感是不算太好的。大冬天的,打车难,到了地方没人接待,要拍点样板房吧,居然刚刚拆掉在重新弄,退而求其次,只好去隔壁别墅拍了一点。在我采访过的一堆V公司的社区中,这是最最差的一个,也许,是因为一期卖得太好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我注意到别处V公司的售楼人员,一般都是亲自带着客户去看的,而在G,大抵是带客户从售楼处走出大门,指着马路对面说,那边就是样板房,您去看了咱们回来再谈。

      还见到G的项目部经理,胖胖的中年女性,半睡不醒的,也懒得说个话。试探性问起几时开盘,告诉我是春节以前,让我到时候再来问好了。

      第一次跟G的缘分,就到此为止。此后V公司做完这一期杂志之后就结束了项目,而我忙于别的时期,也未必有心思再惦记着G,只是朦朦胧胧间,觉着我会跟它有下一步的交集,也许,买下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坐看

      楼主要买房子了么,恭喜一下!

      等明后天俺也做个广告,把俺自己当了,回头去上海买1平米地皮,俺也做个上海地主过过瘾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