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通天主教(三) -- 本嘉明

共:💬17 🌺100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通天主教(三)

    (一)

    那么,对于在大陆的小本的乡亲们,尤其是沿海“山寨移民”们,好奇之下,该接近什么教呢?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各凭机缘吧。(我不是劝大家信教啊,只是拿出有限的时间去了解一下。)

    不过要是十三不靠,嘛也没有的主,小本建议您这样排序(由重到轻):

    1)无神教(这比拜物教包装要亮丽点。好歹仓廪足了,大家才考虑这一层,得有点档次)

    2)基督教(包括罗马天主教和新教)

    3)佛教

    4)儒教

    其中,作为宗教而言,最失败的,就是儒教,学谁也不该去学差生,是吧?

    其实中国人民的主要美德,都出自民间的拜物教,跟高高在上的书生们,跟所谓“国学”,屁关系没有。所谓下下人有上上智。

    孔子的学问,小本尊为“孔学”,是还可以的,虽说也有重大缺陷,但修修弄弄,填巴填巴,今天是可堪大用的,毕竟我们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要命的是二程朱熹一班歪嘴和尚,任意阉割,山寨了个“儒教”,就完蛋了。弄到今天,某 “儒学大师”,居然贩卖人口(带假老婆去美国黑掉),所谓斯文扫地,这班腐儒,真叫人无话可说。

    今天如果大家自认走出了中国的“中世纪”,可以试着搞“孔学复兴”或者“诸子百家复兴”,回到真正的“浩然之气”上去。

    儒教的另一个致命伤,是太自由散漫。任何宗教,都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伊斯兰教,放之四海,古兰经一定是阿拉伯文,所有的阿訇都会阿拉伯语(“色倆目”就是)。所以一个巴基斯坦的穆斯林,4,5岁最先学的,反而是阿拉伯语,然后上学了,再学官方语言乌而都语。而儒教呢,一没有入教仪式,二没有每天或每周的礼拜,三没有大家庭般的社团组织,谁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在教了,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离教了,甭说党证,连个组织生活也没有。孔教主孟副教主,几大护法,都是庙里配享冷猪肉的死人,几千年不带换的。你一个后来人对贵教贡献再大,也没人出头给你封个圣,颁个奖,敲锣打鼓一番。

    那位要说了,那无神教岂不一样?那市场不同。儒教的传人,都是文科的文化人儿,只讲道理不摆事实。无神教就分两支:拜物教和科学教。

    拜物教在农民和市民里受欢迎,每天干完活看看电视喝喝小酒,瞎折腾个啥呀?要知道自己将来咋样,看看老爸;要知道儿子将来咋样,看看自己。好不容易订个家庭财产五年计划,也就是拼死拼活还一小半房贷,或者添俩毛驴一挂大车。广播里说钱不是万能的,那至少是九千九百九十九能的。

    那信科学教的,都是科学家工程师,不讲道理光摆事实。那医生没手艺,病人是要死的;那工程师没手艺,机器是要歇的;那经理人没手艺,厂子是要倒的。不用你说,我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不过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踏踏实实办完事挣到钱了,再玩点高雅的,比如红颜知己什么的,也不是不可以,重在实践嘛。

    海子里,那大概齐是无神教的总坛了,不然怎么叫“一心一意谋发展”呢?合着除了俩驴一挂车,其他一概不论,有什麻非分之想,乡亲们先给我忍一忍。实在饿得盯不住了,给你块压缩饼干,你还得装得一啃就饱,山珍海味都不换。

    可现代人脆弱啊,渴望精神的牛奶啊。这最后怎么着?你大飞机不许进口,运八造的又挺次,大家就偷着走私进来用,搞得ZF下不来台,不是个办法嘛。

    那么剩下的几个教,凭什么优先考虑基督教呢?

    不看广告看疗效。

    人类文明体,好比一个集团公司,里面分很多独立法人。其中有的分公司,开始挺好,后来经营不善,楞没人竞争都只好倒闭,比如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文明;有的产品很早进入了成熟期平台期,慢慢耗着,有点微利,主要给总公司跑营业额,比如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有的经不起其他分公司的竞争,关张(玛雅文明)或者被和谐(印度教文明,佛教文明);有的放弃独立法人,被“资产重组”并入其他壳资源(犹太教文明)。而长期的利润增长点,跨越式发展的,只有希腊-罗马文明,也就是后来的基督教文明。

    大家看看大航海以来那些英雄人物的传记,当真是笑傲天下啊,他们怎么做到的?大家得琢磨。

    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也快了。

    有趣的是,基督教新教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普遍比天主教国家好。比如英国强过天主教大国法国西班牙,欧洲以外的天主教国家如菲律宾和南美诸国,也都不行。

    (二)

    哥本哈根大会,中国其实是希望能成功,而不是黄掉的。成功了对中国,利大于弊。不过不到最后一分钟,谁都不会亮底牌。

    欧洲的态度,并不全错,只是国内大家了解得不全面。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有自然界限的,经济学家NICHOLAS GEORGESCU ROEGEN (1906-1994)指出,能量固然守衡,但可供人类实际使用的能量形态是有限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后果,就是满足自己的同时,把可用的能源变成无用的散布能量,或污染环境。

    按此理论,人类以前的高碳经济运行方式,不能支撑中印的加入,所以大家一起想办法变成低碳发展。你中国还可以发展,还应该发展,但必须另走一条路,我们也陪你走,毕竟我们也还是要发展的。地球是个封闭体,大家是零和游戏,不要把地球搞爆掉了。

    但执行这个理念的方法,就错了。这如同黄仁宇先生评价中国封建制度下的经济,是中央捏一个数字(模型),不分青红皂白地笼罩下去,无视地方上的千差万别,一刀切,谁也别拿别人说事。193个国家开这个会,各有一本小九九,如何摆得平?

    比较实事求是的方式,是按区域划分,差别推进。中美吵得如此激烈,是做给别人看的,无非这两家都想要个VIP待遇,搞个泛太平洋特别区,但不好意思明说,他娘的你们这些马仔,跟了老子60几年了,这点破事还要我亲口说?明说不就没劲了吗?

    马仔们真不明白?装蒜罢了。你太平洋一“特别”了,协议肯定爽快签了,工作也实质推动了,倒是拯救地球了,可全球四大经济体,美中日全装进去了,老欧洲费了半天劲,合着给自己下个套?真当我是雷锋啊?

    所以这个大会,最后什么都可能发生。

    本嘉明:【原创】通天主教(二)

    通宝推:isamu,GWA,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贩卖私货,成传教的了

      当年很多民主控,后来都入了教。

    • 家园 有军权就无所谓教义,另外用基督教在中国抓军权,做不到嘛
    • 家园 先丢个蛋,以观后效

      宗教优越性那部分的内容如果不是自说自话就是有意识的传教软文,都值得收蛋。

    • 家园 如果本大这个系列重点在传教,那也罢了,如果不是这个目的嘛

      个人建议剔除传教这块,单独成文。

      传教这个东西,在很多人心中厌恶度的权重相当大(起码我是这类,而且目前看来也不止我一个人),有这个东西塞在一篇好文里面,如果不是主要目的,那就真的是喧宾夺主,而不是瑕不掩瑜了。当然,如果主题本在于此,那就另说。

      文章是您的,自然您说了算,我就是冒昧提个建议,请勿见怪,实在是先前读过本大很多妙文,内心不愿本大与传教者同类。我不否认,我见过很疯狂的传教者,印象不好。

    • 家园 怎么弄来弄去成传教的了?

      晕倒~~~~~~~~~~~~~~~~~~

    • 家园 【讨论】与本兄商榷

      据记载,朱熹“未明而起,深衣幅巾方履,拜于家庙以及先圣……其祭也,事无纤巨,必成必敬。少不如仪,则终日不乐。已祭无违礼,则油然而喜。”“先生每日早起,子弟在书院皆先着衣衫到影堂前击板,俟先生出。既启门,先生升堂,率子弟以次列拜炷香。又拜而退。子弟一人诣土地之祠炷香而拜。随侍登阁拜先圣像,方坐书院受早揖饮汤。”

      如此,又怎能说“儒教”“太自由散漫”,“没有每天或每周的礼拜”,“连个组织生活也没有呢”?

      另外,“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有如此明显的识别标志,又怎能说“谁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在教了,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离教了”呢?

    • 家园 实在看不下去了,真的想扔蛋

      基督教还是相当的不适合中国国情的。

      参考现在的农村家庭教会搞得跟白莲教一样。

      啥都有中国特色,基督教在很多地方实在是都成了拜上帝教了。

      还不如恢复儒教,至少从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方面还是可取的。

      这篇文章写的啥有用的深刻内容都没有,就是一神棍的感觉。

      • 家园 基督教

        四不像的家庭教会好说,放梵蒂冈进来,异端大大的镇压。当然只是玩笑。

        组织是指教会这样的整齐划一的行动组织,不是指组织生活。组织就是力量,无论理论如何,没有强大的组织多半只会是自我消亡,这是TG成功之道之一。

        儒教留下的恐怕不是有形的组织和系统,而是社会里面的各种无形守则。从这点看,儒教未必跟基督教就不兼容。

        • 家园 要的不是兼容,是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跑

          我在老家接触过一个妇女。她是信农村的原始宗教的。她亲家是信仰基督教的。两家总是因为这个吵,亲家生病,她认为是她的神压住了对方所造成的。很是得意。后来她儿子跟媳妇离婚了。

          目前内地即使是四不像的家庭教会,“基督”二字也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这就好像是轮子那种感觉。鉴于国外教会跟政治结合太紧密,这种可能有妨稳定团结的事情还是少点为好。此外,基层教会的那些人的素质,也很有可能引发更深入的问题,比如打着信教的幌子诈骗等。虽然目前还没有耳闻。

          最起码,儒家思想里面没有所谓的神迹,没有那些可能被利用的成分。

          而且本大这个帖子相当的不靠谱。怎么是别人做的好我们就要往上靠跟着去信?16、17世纪以前中国发展的也不错,也没有见西方几个信仰儒家的啊?20世纪以后这一百多年里中国独立自主,各条路都试验了,就是没有宗教势力掺和,现在也发展的不错嘛(别希望过高,想想人家积累了多少年,你有多少人口)。

          我不能扔蛋,我要是能扔,我就扔起码一百个蛋。我也是读过圣经的,实在是看不惯圣经的那些虚伪的事情。上帝和魔鬼打赌就要折磨亚当,和孔子的仁心仁术比起来层次差了太远太远了。

      • 家园 又是个传教的!中国人不需要! 我帮你给它扔蛋!
    • 家园 有信仰的人是有福的

      宗教问题在现在的网络小说中常常被论及,大概也是真理部的空子。那些作者和看客也大都喜欢探究,如果有神,那么他或者他们希望从人们的信仰中收获什么。。。是的,“收获”,比如什么“信仰之力”。

      我们总是喜欢拿着自己的价值观去套用。。。假设我们对于神的存在没有异议,那么以神的高度,神的视角,我们的套用有任何意义么?

      道德经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就像我们不会去care蝼蚁的恩怨情仇。可是这比喻本身,不也是价值观的套用么?基督教强调着有一位关心人的造物主。神子降临,言传身教乃至以身相赎。这不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某种期望某种价值的投射么?

      当然宗教的强势,不仅仅在于如何打动人心,更重要的是协调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未知的关系。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掌握这历史运行的奥义,相信暴力解决一切,不屑而又无奈于强势宗教背后的强势武力,这样的智识上的“虚荣”,恰恰是蒙蔽而不是自以为的看穿。

      ==============================================

      广兄说,基督教之所以成为优选,是因为它在漫漫长河中生存下来了,眼下还活得挺好,所以如果我们要喝“精神牛奶”,不妨去消费(?!)这个看上去不错的?

      只是信仰这种东西,它实际上是远远超过我们自身所能挑挑拣拣消费取舍的系统,虽然我们中国人本来就是很善于挑挑拣拣并对其改头换面的族群。佛教的主流渐渐缩变成符合中国士大夫口味的禅宗,共产主义也会转化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连自认为打破中国几千年文化和迷信固守的太祖,某天居然也成为出租车内挂着的守护神。。。不肯例外的有着不兼容性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就不得不面对着在中国被相对孤立的局面。。。这并不是单纯依靠“功利性”的商业选择可以改变的。

      不管怎样,有信仰的人是有福的。有依靠,有同伴,有弟兄,有港湾。

      =====================================================

      哥本哈根的会议至少说明了欧洲人还自以为占领着世界的精神高地。军事和经济,甚至科技文化上都失去领先之后,欧洲说,我们还是这家族的长老和祭司,与冥冥之中的那位最贴近最贴心的,还是我们。什么金融啦,什么武力啦,其实我们不太care,我们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和使命。。。。。。底下是一群被认为傻叉的人恶狠狠的暗骂了句傻叉,然后又怀着莫名的敬畏去听教。

    • 家园 呵呵,来的早不如来得巧,还有这好事。

      本大的沙发,哇咔咔!!!!!

    • 家园 先花后看

      先花后看~~~

    • 家园 本大能否分析一下各方的底牌是什么?

      最终的结局有哪几种可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