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就曹操墓的真实性与天地一沙鸥商讨 -- 方解石

共:💬269 🌺343 🌵1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 家园 魏武王木有问题

        曹操刚死的时候确实就是这个谥号,过了没多久他儿子称帝了,又改成追封魏武帝了。

        随葬品上面写“魏武王”恰好说明,如果不是墓主恶搞的话,至少这个墓落葬的时间和曹操去世的时间是相对吻合的,迟点早点都不是这个称呼法了。

        当然现在正方的证据也不大过硬,毕竟没找到决定性的文字资料。

      • 家园 我认为关键的问题不在你说的这些

        首先,是魏武王这个称呼是正确的。http://www.beelink.com.cn/20080304/2490745.s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b74a50100ghr3.html?tj=1

        曹操在死的时候被追谥为魏武王,这个是毫无疑问的。目前还没有看到过对这个的质疑。倪方六常写关于盗墓和中国古代墓葬制度的文章(虽然写的有点过于普及版了),他并没有提出这个方面的质疑。其他人也没有对这点提出质疑的。

        “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的意思的,谥号是魏武王,不带汉朝,山东的曹植墓刻铭不可能以其为“陵”吧,至少我在网上搜到的一些古人的墓志铭都没有直接指该人葬于某陵。

        璎珞残迹,我可以肯定的说,造假是可能的。但是,即使造假,牌上的字体是造不了的。目前民间可以写这种体,又写的很好的人很少。能写到这个水平,差不多顶上一个地方书法家了。若是文物贩子想取巧,是要花费一番功夫的。那个字体,我看没有啥问题。凤凰留言上都喊着那个字丑,我觉得简直是不可理喻。

        此外还有一个检验方式,取牌上残留土粒,和墓中的土(不同地方所取的)进行成分的比对。当然也可能现场被破坏了。石牌的石质,大体应该和石枕等保持一致,也和墓中其他地方的用石差不多。这个可以通过地球化学的方法来验证。看下各种元素含量应该可以搞定的。

        画像石也出土了。有人质疑说是画像石过于简陋,我觉得不靠谱。墓葬被破坏过,而且画像石不可能是唯一的作为鉴定是否级别高低的依据。该墓葬的体积庞大,毫无疑问。综合结构等信息,该墓为王侯级别,应该是毫无争议的。相比较来看,反方的证据我觉得更少。

        新闻发布会是由国家文物局的人出面一起办的。因此国家文物部门应该已经有相对比较深入的了解和验证了。他们毫无疑问比我们这些门外汉知道的多得多。6个证据指向一个结论,我觉得,这个说是巧合有点勉强了。

        我们整天说干扰司法、干扰生活,那现在是不是也在滥用我们的言语权利呢?就各个网络上留言的那些人,什么字迹丑啦,什么挖人家的祖坟啦(抢救性发掘好不好),怎么看怎么都是网络暴民的表现。

        就目前来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因为曹操死的时候六十多岁,就认定那个尸骨一定是曹操的。只能说是可能。如果真的有人蓄意破坏墓葬的话,为何不将尸骨拖出,弃之荒野?尸骨的腐朽程度和发现位置在墓中的哪个方位?北京老山汉墓的墓主人,尸体是在离床很远的地方。期待着这次发掘的全纪录问世。关注的人可以注意下未来一两年内《文物》等杂志上有没有详细的报告发表。

        • 家园 曹植墓的问题

          1977年3月,文物考古工作者又在该墓室前门道高约3米处的墓壁发现一刻铭砖。该砖为墓砖,3面刻有铭文,曰:“太和七年三月一日壬戌朔十五日丙午兖州刺史侯昶遣士朱周等二百人作毕陈王陵各赐休二百日别督郎中王纳主者司徒从掾位张顺”。

          抄自网络

        • 家园 字体的问题,确实不够好看

          不过汉隶味道很浓。从网上的照片看,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是墓志类书法的风格。

          有些味道是现代人写不出来的。要做假,除非是抄汉魏墓志上面的字。

          将尸骨弃之荒野,可能不是唯一选项。今天看报纸,说是头盖骨是残片,面部是被砸掉的。可见对尸体是有剧烈的破坏的。

          看来还是要等正式的发掘报告出来。

          • 家园 看到网上消息说,这个字体叫“八分体”

            是东汉后期出现的一种过渡的书体。

            • 家园 这么说也行

              其实说白了就是有人把这些字写了一遍,然后让石工去刻。

              刻出来的样子和原来的样子绝对有区别。

              我管这个叫“墓志体”,呵呵。

              个人觉得“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的字体比“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的字体要好看一些。

              不知道“XX常所用XX”这个格式以前出土过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估计新一批假货就会开始用了。

      • 家园 反正学风特别不严谨,昨天中国之声已经有记者问专家怎样赚钱

        学风特别不严谨,仅凭几件器物就对外宣布是曹操墓,头盖骨也捕风捉影的宣传,昨天中国之声已经有记者问专家怎样商业化了,专家还不好意思的讲人家秦始皇陵到现在也没挖开商业化呢,还把人家人家兵马俑的商业模式草草讲了几句。

        个人有一个预感,现在出场的都是演员,全明星!

        有网友说了,那两个头盖骨一个是曹操的,一个是曹操小时候的。

    • 家园 外:dna鉴定的可行性,dna不是万能的

      有些网友说应该把曹操进行dna鉴定。甚至某些教授也这么说。我觉得有点缺乏常识。

      DNA是很娇贵的东西。我们课题组是做这个的。当然只是部分涉及到。

      我们取样的过程是,在海上取到生物样品,立即滤去水,然后浸泡入纯净的乙醇(分析纯的无水乙醇,或者最起码70%以上的酒精),然后带回实验室。冷藏或者甚至负八十度下冷冻保存。

      曾经常温下保存的样品,06年取的,09年发现做实验dna提不出来了。想要提取痕量的dna,需要很高的技术条件的。

      所以,西伯利亚的猛犸象,困在冰原里的那种大家伙,提dna是比较适合的。要知道dna是很脆弱的长链状分子,你想象下,一根丝线放上几千年它受到的化学侵袭等有多严重,然后再想象下这根链是由dna碱基对组成的只有几十个原子那么粗,然后想象下要放一千年,而且细菌很喜欢吃它们...

      即使是国外目前从亿万年前的化石里面提出来的dna,一般都已经破碎成断链。

      像曹操这样的,骨头都朽没有了,自然很难办。报纸上那个专家的话简直是胡话,其实就是不想让确定罢了。连马王堆老妇人都没有搞出来(当然可能是保存条件有问题,可能给放入甲醛溶液了,甲醛能破坏dna),就别说目前我们看到的这点朽骨头了。曹操(姑且这么称呼吧)的骨头是近1700年前的,期间这个墓葬经过了多起被盗,可能还进过水,基本上可以提取到鉴定的dna就微乎其微,国内的条件几乎做不了。

      人类学上亲缘关系的鉴定,是非常不准确的,不同的区段的比较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像亲子鉴定一般都是采用长长的链条上的若干个片段来进行比较。而这种好运气在发掘的墓葬的尸骨上未必存在。很可能挖出来的时候,便于进行亲子鉴定的那些区段的dna就已经全部被细菌降解了。dna不是很稳定的东西,一点酸就会让它们全部肢解。细菌更是喜欢把它们当成食物。所以,中国考古界真正在发掘的尸骨上提取到到到dna成功的范例,是少之又少。

      何况,即使提取了,和谁进行比较?和曹植还是曹丕?两个人的dna都没有了,和其他曹氏后人比?都几十代了,怎么知道他们的血缘没有乱?要是有个私生子、过继、伪造家谱、连宗(参看红楼梦里面刘姥姥跟王熙凤家联宗)啥的~~~这不是给现代人亲子鉴定,不够了,带着身份证,过来抽点血~~~~

      再如,即使有他儿子的尸骸,提取dna需要将目标片段pcr,好得到序列的数据。但是倘若dna分解很厉害,可能得不到充足的目标片段,亲子鉴定是需要多个片段的结果的,不能以不充分的片段结果来下结论。如果一个片段就下结论的话,那比墓中出土石牌还不靠谱。

      我们做dna鉴定,要求还算比较宽松的,不鉴定到个体,鉴定到物种就可以了。还需要比较精细地去做,通常最少也要做上几个片段。所以说,动不动就提什么提取dna,这也太搞笑了。

      学术问题就是学术问题,不要将它政治化,不要乱给人扣帽子。文物工作者是很艰苦的,天天风吹日晒跑野外,挖墓葬,薪水很低,天天看着价值成千上万的东西从眼皮下过,甚至国宝,自己都没有份。坚守这点操守,在目前的国内不容易啊。

      在网上,文物工作者甚至被网民目为盗墓贼的同行,虽然实质上是跟着盗墓贼抢救国家的文化遗产。现在抢救了一个墓,有点想法还被网上的暴民骂....大家也想下,人家容易吗?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