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精神契约--精耕细作之十四 -- 三叶虫

共:💬7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精神契约--精耕细作之十四

    很长时间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团队和集体,怎么样才能行动的象一个人一样,方向明确,富有效率,关于这个已经有了很多的理论和实践,有很多规章制度,也有很多作业指导书,也有专业的培训。但是作为一个组织,也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也要象人的大脑一样会思考,会判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如果作为一个公司,一个集体,我们当然希望大家对于公司经营的方向等利益攸关的地方有共同的认识,比如“顾客就是上帝”。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很多公司采取了一些手段,比如上班之前大家一起喊口号,鼓掌,奥巴马也懂这一点,走到哪里都带领大家一起喊“YES WE CAN!”。这个有效吗?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有效,因为即使是“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也不是每个人都认同,或者即使嘴上认同心里也不认同的,甚或者嘴上也不认同的,比如说“这个客户跟我没关系”,或者“谁接的单子你找谁”之类的话就是对“顾客就是上帝”这句经营的基本道理嘴上都不认同了。

    大家是把公司或团队当作自己的理想归宿还是暂时落脚的港湾,我觉得实际上除了和公司的那一纸劳动合同之外,还有一种“精神契约”存在。这种精神契约是一种类似“你为我考虑我就为你考虑,你给我这个我就给你那个”的形式,但是里面的“这个”和“那个”,内容却是包罗万象的,有的时候是信任,有的时候是尊重,但是有的时候也是很残酷的“你对我不仁我就对你不义”。

    公司里对于员工,都有或者争取都有考核的指标,那个是落在纸上的,完成完不成,会有奖有惩,但是对于前途,这个谁也说不清而且也没有人能保证(也许上帝可以?)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精神契约。

    在一个公司里,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都有一份精神契约,有的是直接签定的,有的是间接签定的,这取决于双方的相互接触和了解的程度。比如有的上万人的大公司员工和老板之间签定的精神契约就是间接存在的,员工可以通过不同渠道了解自己的老板而决定签定什么样的精神契约,但是它一定存在。

    它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既然是一份契约,就要有签约的双方,哪怕是精神上的,我觉得签的好的精神契约,要靠双方深入地了解,不但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如果双方有足够的时间相互了解(比如10年以上),那么契约的内容可能就比较具体,也就是说其中一方对于另一方有比较准确地预期,比如我努力你就会给我相应的回报,或者我做了初一你就会做十五,那么这一方的行为就基本上会在预期的范围内行事,会减少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沟通对于契约的双方是很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沟通在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种行为,因为精神契约在我们的行为和决策中起到的规范作用的范围,要远大于规章制度所能涉及的范围,至少在一个人周围的相关层面更是如此,管理学上有种说法是一个人直接管理的人不应该超过13个(也有说11个或12个的)。一定程度上也与沟通有关,完善深入地沟通对形成好的精神契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也是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的。

    精神契约是经常在变动也是需要变动的,如果用一句时髦的话,叫做需要“与时俱进”。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社会在进步,市场在进步,客户在进步,所以公司也需要进步,有些核心价值观可能几十年不变,比如“顾客就是上帝”,“IBM就是服务”等等,但是具体内容却是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如果精神契约发生了变化,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有的时候是语言,有的时候是文字,有的时候是具体行动,形式取决于内容,取决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是需要来一场翻天覆地地变化,还是和风细雨式的潜移默化,那就取决于市场和公司形势的需要。

    如何签定精神契约?其实这个是作为一个管理者责任最重的部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除了对于股东要背负的责任,对于和管理者直接或间接签定精神契约的同事,应当是管理者精神上背负的最重的担子。简单来说,如果一个同事平时是为公司的前途考虑和努力工作的,管理者就要为他的前途考虑和努力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是最不怕用极端手段来对待公司的人,因为那个时候我跟他之间精神契约对于我来说负担是最轻的。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一个公司里理论上说,任何两个可能打交道的人之间都会有一份精神契约,如果学过排列组合的人就知到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如何使这么多的契约都符合一个公司的基本价值观呢?我想任何一个管理者不但要能够用语言把这种契约的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言行如一,要按照契约的要求去做,否则大家就知道这个人是一个没有契约精神的人,或者说要签定的是一个不平等的契约,那么这份契约的效用和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有的时候契约需要用明文方式固化下来,就变成了管理制度,但是如果没有契约精神,管理制度也是会有人不遵守的。所以我不太赞成抄袭管理制度,因为有的管理制度如果实际上与我们的精神契约不符,那就是水土不服了。按照我的经验,先有了从精神契约上固化下来的管理制度,执行起来都比较有效。

    精神契约也不是万能的,毕竟它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按照我的经验大家都会按照比较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去理解,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我们除了需要人治还需要法制,不过签定一份好的精神契约无疑对公司和对个人的前途都是有利的事情,所以我会继续对这个问题思考和完善。

    另外精神契约同时还可以发生在合作伙伴之间,我最近就亲眼目睹了一起合作了几十年的一个团队一夜之间分崩离析的例子,就是因为其中的主要成员在处理某单生意的利润分配时违背了多年形成的惯例,从而破坏了精神契约,大家纷纷离他而去.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个团队曾经完成过很多经典案例,其中一单成就了世界上最贵的公寓.

    • 家园 团体组成的原因,用精神契约概括似乎稍嫌粗糙。

      大中型企业,总需要培育一定的企业文化。

      另外,下面的句子有两种断句法。看您的意思,当取前者。

      我个人是最不怕用极端手段来对待公司的人

      我个人是最不怕用极端手段来对待公司的人

      • 家园 您理解的是对的,应该取前面的断句.

        另外见笑了,我们确实是小公司,正在发愁如何做成中型公司,所以写这个系列的文章来抛砖引玉.

        • 家园 根据您前面的文章,您所在的企业还是有一定规模

          到内地一些城市看看,就知道小公司的概念了。组织,管理,都模糊得很,至于目标,就是为了赚钱。非常奇怪的,有些企业有自己的技术,但是就是做不大,四五年就是那么个规模,那还是在2006年左右。

          另外

          http://5945.net/newbbs/view.php?bbsid=2&id=57539&part=2
          现在这个时候,好像应该做的不是扩大规模。胡说莫怪。

          2009年的最后一天,祝健康快乐。

          • 家园 我觉得在我看来,企业周期的重要性

            要排在经济周期的重要性之前.这是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而不是投资者的角度来考虑的.

            如果一个好的企业,基本可以避免经济周期对企业产生致命伤害,反而可以利用周期来扩张企业,例如万科其实应对这次危机的方式没有问题,只是没有估计到政府用这样的手段来应对危机,反而落了笑柄,在我看来这没什么,下一次危机还要这样处理,正确做事的人总会有机会的,短期内笑别人的长期总会被别人笑.

            企业做不大,跟政府的银行和信贷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跟资本市场也有关系,但是关系更大的是企业家本身,如果只是把赚钱做为目标是很难做大的,目前在中国做好一个企业,企业家是需要有牺牲和献身精神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