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张国焘密电事件的辨析 -- 温相

共:💬16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对张国焘密电事件的辨析

    张国焘的那封给陈昌浩的电报一直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谜语,它直接影响到了后来两大方面军各色人物的政治结局,所以,有必要来说一下。

    电报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南下,彻底展开党内斗争”,另一个则是“余经长期考虑,目前北进时机尚不成熟,在川康边境建立根据地最为适宜,俟革命高潮到来时再向东北方向发展,望劝毛、周、张放弃毛儿盖方案,同右路军回头南下。如他们不听劝告,应立即监视其行动,若执迷不悟,坚持北进,则以武力解决之。执行情况,望及时电告。”,还有资料说这两封是一前一后,吕黎平的回忆是后面这一封,叶子龙怎么说呢?他说:“主席那时候也是很紧张,张国焘的电报上说必须无条件的南下,而中央的安危由他来保证,如果对南下不理解就是对党的路线的动摇,必须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因为毛泽东抄写电报的时候,是叶子龙给找的铅笔而且叶子龙在旁边打灯,所以,叶子龙说的不论水分多大,至少他是亲眼目睹的。

    然而,时隔多年之后,华国锋问及这封电报时,徐向前说他没有看到。这又是一个很滑稽的苗头出现。聂荣臻、林彪看到没有呢?也没有看到,聂荣臻回忆说是叶剑英后来说给他听的。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毛泽东和徐向前的对话,这段对话是迄今为止披露出来的唯一可以说明当时背景以及毛泽东、徐向前看法的对话。毛泽东问:“向前同志,你的意见怎么样”,徐向前回答:“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实际上,毛泽东不可能一上来就是这么唐突的问话

    ,什么叫“你的意见怎么样?”如果没有事前的铺垫,徐向前知道毛泽东要问什么意见呢?这也就是说一定隐去了毛泽东关键的提问,也就是毛泽东提及的张国焘的电报。电报是九月九日打来的,毛泽东是当晚来到徐向前那里的。可见,事情之紧急。然则如果毛泽东真的拿到了也就是说张国焘真的有那么一封要动手的电报的话,毛泽东出示给徐向前时,徐不可能那么简单的回复毛泽东,即使是被掩盖了的对话,徐也不会很轻松的把这件事淡然处理了。之所以出现徐的那番回答,我以为徐向前当时没有看到电报的正本,很有可能是毛泽东转述了他自己的意思,而这个毛泽东包括叶剑英的理解应该是基于电报传达出来的信息理解而成的,而并非电报本身一定就这么赤裸裸的解决掉一方面军和中央,为什么这么说呢?根据詹才芳回忆,詹才芳当时是三十一军军长,九月八日,也就是出事的前一天,张国焘单独给詹才芳来电报说:“令军委纵队蔡树藩将所率部队转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就将其扣留。”这虽然是在左路军发生的事情,可也反映了一个现象,那就是张国焘对一方面军洞若观火的态度。

    因而,我以为,叶剑英他们截获的电报一定传达了张的某种严厉对待红一方面军的信息,又通过叶剑英、毛泽东的理解后决定的,要知道一点,毛泽东当时率领中央和一方面军离开并非毛泽东一人的意见,那时候,毛泽东的地位还远没有后来那么显赫和独特。中央其他负责人张闻天、周恩来等人也都是点头同意了的。

    反过来再看叶剑英的处境,如果不是拿到了很特别的东西,毛泽东不会一再的叮嘱叶剑英要“脱离危险”,红一方面军十日凌晨走前,张闻天和博古还找到叶剑英让他脱离队伍马上和大家一起行动。而叶不同意。以后,叶剑英归队时,杨尚昆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开小差跑回来了。”叶剑英说不是小差而是大差。而毛泽东则紧紧握住叶的手说你总算回来了。其后,因为叶的走脱,陈昌浩把直属队的部分成员扣留,包括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等。

    叶剑英归队后当天,中央发出电报公开说“阅致徐陈命右路军南下电,中央认为完全不适宜”,这里边就透露了关键的一点,那就是张国焘本意应该是让右路军南下征求陈昌浩的意见,而毛泽东他们则认为陈等人一定会裹胁中央一起南下,也之所以,徐向前才会回答“两军既然已经会合,就不宜再分开,四方面军如分成两半恐怕不好。”,毛传递给徐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是分家,二层是带走。徐本人认为张国焘还不至于做什么真的不利于中央的举动才对毛泽东的提议不置可否的。当然,我们不排除一点那就是中央九月十日给张的电报还是立足团结的大立场不便于点明张的本来意图的用心之所在。

    随后,陈昌浩派出李特他们追上毛泽东,进行劝解,不过李特出口不逊,挑唆部下大骂毛泽东等人,陈昌浩还写信给彭德怀,希望彭站出来揭露毛泽东及中央,被彭把信交给毛泽东,毛泽东对陈拉拢彭打了一个问号。

    九月十二日,中央就通过《关于张国焘的错误的决定》,随着张国焘被批判的深入,电报事件成为焦点,1937年3月21日在延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张国焘时,毛泽东说:“张国焘一到毛儿盖就反了,他就在这里大开其督军会议,用枪杆子审查中央的路线,剑英立了一大功劳,我们便不得不北上了,否则一定要打起来,因为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电报本身已经不重要了。

    值得一提的是,徐向前的“红军不能打红军”的说法没有在当时得到宣传,也没有什么人知道,直到1972年6.12日,周恩来在中央批判林彪陈伯达整风汇报会议上才提到,周恩来说:“长征的时候,张国焘阴谋分裂党,剑英同志拿到了密电送给主席,很及时啊,主席决定走,主席脱了险,以后多次说起这件事,大家也知道,说是剑英是吕端大事不糊涂,讲过多次。后来,陈昌浩看到电报,准备追,徐向前同志制止了,这是徐向前同志这次在小组会议上说的,他说不能红军打红军,当然,我们是相信徐向前同志的,关键时刻总要有同志顾全大局嘛。总之,剑英同志是立了大功的,关键时刻显出了同志,古话说板荡识诚臣嘛!”请注意周恩来的讲话“当然,我们是相信徐向前同志的,关键时刻总要有同志顾全大局嘛”,似乎对徐的这个发言并不是十分的坚决的相信,而是一种无奈,这也是很值得玩味的。

    徐向前拒绝了毛泽东的意见,这次重要的“掉队”给徐向前后半生做政治冷板凳做了最好的注脚。

    • 家园 我觉得关键还是对电文的理解上,当时一,四方面军的不信任

      甚至敌意是很大的,这个责任双方都有。如果不是共产党还是有信仰,组织严密,上面还有共产国际,最后领导权问题还是要象李自成,罗汝才那样解决了。可以肯定地说,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是历史的必然,尽管老张不服气,认为是毛首先和共产国际恢复联系,取得了它的支持。放眼当时中共内部,论能力,论智谋,毛无人可比,他成为党的领袖是历史必然。当然,没有日寇的全面入侵,毛泽东能否成为全中国的‘太阳’呢,说句挨砖头的话,比较难。放眼上世纪共产主义运动,夺取政权是要讲时机的。

      • 家园 没有日寇的入侵,有些事也是难说:

        红军到达西北之后的几场战役下来,最先觉醒的就是张学良和阎锡山,关于阎锡山对蒋介石的认识可以看看《太原地下革命斗争史》一书,里面介绍的相对比较详细,另外,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阎锡山评传》也提到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蒋介石指望非嫡系来消灭红军,然而,嫡系呢?江西几次交手也是有明证的。

        可以这样说,日寇不进中国,中共不见得能够在八年之间发展的那么迅速,也不会那么快的取得民心的支持。但是,要说国民党蒋介石能够一举消灭中共,那也是不现实的。

      • 家园 抗战胜利以后,老毛也没有想成为红太阳。

        只是想分一杯羹,可惜老蒋不干。成立联合政府,老蒋不还是老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老蒋的确是民族罪人!

        内战之初,某些地区的共产党军队根本没想到还会打仗,从干部到战士都以为和平来到了,这种情绪不可能不受中共高层影响。

    • 家园 叶剑英在晚年完全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 家园 叶帅也是人

        同意温相所说, 叶帅已经问烦了,不想回答.

        还有一点, 那就是此时毛已经做古, 徐向前不承认这封信, 过去可以说去问老毛,

        现在毛的话已经不能成为证明了, 再说也就是把关系搞得更糟糕.

        此时的叶的心境和以前已经不同, 有没有都不是大问题了.我说了我该说的, 其他由别人去评价好了,

        而研究现代历史的人,从来都是有自己的倾向的, 在这样的问题上, 再说一万次还不如不说.

        就像林彪的死亡, 一个死人怎么想的不是也被大家猜来猜去的?

        • 家园 叶剑英不是不回答,也不是那么问得多了而烦了,

          叶剑英不是那么好见的,想见叶帅可不容易。

          叶帅身边有一打帮子人,天天陪着叶帅,谈笑风生,悠游玩玩,没有一定的关系是不可能见到叶帅的,就是见到了叶帅,也很难和他谈什么的。除非是中央安排的。

          叶帅可不像其他的领导人,他是不坐小汽车的,他坐的是丰田面包车,所以人们见到丰田面包车一定不会认为是大人物。并且叶帅坐面包车的目的就一个,可以人多,他喜欢和他身边的人聊天。

          叶帅在对于回答关于那份信的问题时,不是一口拒绝回答,而是很暧昧。

      • 家园 这种问题:

        问的次数太多了,把叶帅也给搞烦了。再说,这种事本来就说不清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