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百年前的教皇和今天的谷歌 -- 车雨田

共:💬38 🌺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三百年前的教皇和今天的谷歌

    这是我看晨大的一个老帖子链接出处后放狗搜出来的一篇文章《清代西方传教士在华传教经过》外链出处看看最近发生的事觉得历史好象重演了。

    三百年前的教皇和今天的谷歌都遇到了几乎同样的问题,教皇的问题是“中国的天主教徒祭祖祀孔违背了基督教义”,谷歌的问题是“中国的网络管理违反了其宗旨”。三百年前的教皇和今天的谷歌都采取了几乎同样的解决方案。三百年前,即使接到康熙大帝对”祭祖祀孔只关大义不关宗教”的回复,教皇仍派特使到中国宣读了禁约,上写道:“凡人天主教者,不许依中国规矩……有与天主教不相反者,许行;相反者俱决断不许行。” ,这种蛮横的举动极大的破坏了清廷和天主教的关系,可清廷并没有立刻禁绝天主教,还是允许部分愿意遵守中国规矩的传教士留在内地,只是在其卷入清廷内部政治斗争后才开始禁绝天主教传播,直到150年后传教士们才在大炮的护卫下回到内地,但是宗教已经变成了强权的工具。今天的谷歌发表公开声明“不再遵守中国的网络管理规定”,这个宣言与教皇禁约何其相似,他们难道没有狗狗历史吗?谷歌真的认为自己强过三百年前的罗马教皇吗?我们还不知道TG的回答是什么,我们还不知道谷歌中国最后命运是什么,但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历史会不会继续重演150年前。

    • 家园 怕是有人想把那150年时间缩短到150天

      然后再在强权的保护下回到内地来。

    • 家园 【教皇和中国移动】都具有审查民众言论是否符合教义的权力
      • 家园 恐怕不是中国移动的事

        从这次扫黄的起因就可以看出来,这次的事情是广电主导的。中移动并不愿意这样作,不过现在是被舆论绑架了,有口难言。

        个人认为由电信运营商作内容审查并不合适,这就好比运营商是修路的,收的是过路费,但你车上装的是大米还是鸦片我没有权力搜查,因为运营商没有这样作的法律依据。

        那谁应该负这个责任?公安?广电?中宣部?不知道。

        不过从朱镕基开始,运营商当孙子当惯了---通货膨胀谁都可以涨价,只有通信费必须降价;大家一致赞扬的汽车工业已经把中国的汽车厂变成了外企的组装厂;万人唾骂的电信业建成了用户数世界第一的网络,推出了华为、中兴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外企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

        • 家园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次不是运营商的主谋

          但是不要把中国电信行业同汽车行业比较。

          汽车是经过了近30年的折腾后发现自己真不行才走上现在合资的这条路的。而中国电信(当初的邮电部)却是在严拒国企自己发展国产无线通讯的同时大力扶植摩托罗拉的,替外国公司打开中国市场。

          • 家园 那结果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

            邮电部如果不让外企进来,关起门来只让原来邮电部、电子部的那些厂子搞的话,电信也就和现在的汽车工业一样了。

            关键不是让不让外国人进来,进来是必须的,重要的是要给国内的民企发展的机会,用真正的市场竞争来培养民族工业。市场换技术并没有错,可现在汽车工业是市场丢了技术也没学到,鸡飞蛋打。“溺子如杀子,慈母多败儿”啊。

            十多年前中国通信业是“巨(龙)大(唐)中(兴)华(为)”,大家评论说从左到右是国企色彩越来越淡,可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排名是从右到左。现在巨龙早已不复存在,大唐还在苦苦挣扎,华为、中兴已经走向世界。

            • 家园 当年,邮电部下面几个破厂根本就没有技术实力子,大多数只能

              生产配线架和机架,维护老掉牙的纵横交换机,换换电子管。而最有实力的电子部没花力气去发展电信行业的原因有如下几个:第一,对固话业务中的程控交换技术没几个懂的,也不想去弄懂,在80年代,就知道生产彩色电视机大机。第二,对无线通信的发展,譬如bp机,大哥大,基站发射器等等新设备,迟钝地难以想象。第三,邮电行业当时还有军事上的用途,电子部也不好插手太多。第四,那个时候,电子部的企业就知道搞民用生产,对先进的科技基本上放弃了跟踪,更没有研发了,所以,像长虹这种靠农民工降成本的企业很快得势,而老的电子企业放弃研发,而去和长虹拼生产规模,搞鸡蛋碰石头!何况广东有些厂,靠走私器件和来路不明的资金发展电视工业,反正最后大家拼价格战,互相比烂。最后全行业丧失造血功能,你去看看四川那个,从姓倪的到姓赵的,都是些什么样的烂货色。不过好处就是,至此以后,电子行业没有垄断企业了,什么人都可以涉足这个领域,这20年,中国的相关产业的发达与家电行业内部的自相残杀不能说没有关系。

              不过通信行业的基础在国内还是比较雄厚的,像模电、数电、单片机、集成电路应用(设计那时还没有)等等在国内的人才从80年代起就是一抓一大把,像短波收音机和电视行业为后来通信行业的大发展培养了大批电子类技术人才,譬如81年的时候,我就看到大量的进口集成电路块被应用到电子设备设计和生产上了。其次,开放后,香港有很多的电子设备和器件的制造商和代理商把业务推广到了广东乃至全国,国人可以追踪到国际上最新的发展趋势,所以深圳的“中华”是能够在80年代后期发力而上的。最为关键的是,电子行业的基础是发家于美国西海岸,那里的风气就是技术开放,所以,电子行业技术含量虽高,但是国人和老外还是能够有得一拼。

              其实像汽车工业,一方面老牌的国外生产企业封锁得厉害,此外国内的企业靠垄断,活得不错,显得门槛似乎挺高。其实,把汽车拆开来看看,除了发动机,能有什么核心技术?就是发动机,能有多少器件?如果中国人把汽车爱好者杂志搞得和当年的《无线电技术》或者《电脑报》一样,我看在整车设计和制造上,鬼子也会很快不行了。看看电信行业,十年前,50万人民币的基站价格已经降到了现在的8万块。如果中国的汽车行业有两个“华为”,“中兴”,估计60万的宝马估计也就是15万的入门车,实际现在市场上卖60万的宝马,老外的成本也就20万人民币,要是汽车行业的“华为”杀进来,真是难以想像。

    • 家园 水木阉割了,一塌糊涂关闭了,上twitter要翻墙了

      搜索我们公司领导名字被屏蔽了。

      他们到底怕什么呢?

      通宝推:流沙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