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不要问我姓什麽 -- 不速之客

共:💬28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余致力于革命......”

      知道总理遗言的,比知道余秋里的多一点吧?

      • 家园 【原创】回复RAIN兄

        RAIN兄说知道总理遗嘱的人可能比余秋雨多吧.我看不一定.

        • 家园 赞同

          余秋雨这几年长袖善舞、广调高歌,有说法道:现在余秋雨的名字比脑白金广告还常见。

          余先生在上海有房子、在深圳也置了业。房子在华侨城,接比临右的饭店、会所、商场,到处都是余先生的题词儿。对房产商来说,“住在余秋雨隔壁,看八点半的烟花”已经成了一种很调调的生活方式。

    • 家园 呵呵,改母姓让我想到侯宝林老先生的一个段子

      旧时妇女多有姓无名,取父姓和夫姓就叫“xx氏”。说有这么一天哪,老先生出去见一老阿姨,她爸姓奚丈夫姓洪...

      • 家园 有问题。。。应该是其夫姓奚,其父姓洪。。。

        转一段关于慈禧的

        慈禧的名字

        那位“大清国当今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圣母皇太后”,死后谥孝钦显皇后,而老百姓俗称为慈禧或西太后的叶赫那拉氏,她本身叫什幺名字呢?是叫“兰儿”吗?

        汉族人的习惯是正式的名字必须与姓联在一起用,名一般取一个字或两个字,加上姓或复姓,总共不超过四个字。 汉族人重视姓氏如同重视祖宗。上古时代,王室有姓,诸侯有氏,黎民一无所有。当时姓的作用是为了别婚姻,氏用来明贵贱。男子出生三个月后取名,而女子终生无名只有姓,为区分女子就以排行称谓,如伯姬,即姬家的大闺女;孟姜,姜家的二女儿。婚后,在自己姓前冠以丈夫的国名或邑名即丈夫的姓氏以之为名──除了前面所说的部分妇女外,绝大多数劳动妇女的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

        姓,对于女子有极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婚姻的需要,“同姓不婚”要她保证以高贵纯正的血统与另一个高贵纯正血统相结合,为男方产生一个不走样的后代,以使对方姓氏的香火后继有人,所以中国传统上孩子必须随父姓。

        直到汉代,姓氏合一,统称为姓,黎民也开始有了姓。除了汉族的单姓外,后来又融进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复姓,如慕容、哥舒、长孙等等。 满族的姓就是本部族的族号。但男性的名字却很快随了汉俗,如顺治帝的福临及后来那几个皇帝,均由汉文字中寻找生僻冷稀的字作为自己的名字,以示区别于平民。

        入宫的妇女被封为贵人、嫔妃后,为相互区别,便在其级别前冠以一个美好的字,连在一起作为封号,从皇太后到太监都可以唤唤。如非官称,在那个贵贱尊卑等级森严的时代里,哪个太监敢狗胆包天称呼皇帝的小老婆的芳名。

        清朝宫廷的嫔妃分为皇贵妃、贵妃、妃、嫔及贵人、常在、答应等级。为表彰或相互区别等原因,在给妇女们封位以后,要在位前加号,这些号一般都很美,带有女性的特点,如珍、贞、瑾、淑等,所以看起来极像女性的名字。

        慈禧的号,据资料表明,她在咸丰元年(1851年)被选入宫,当年就被封为兰贵人,咸丰四年被封懿嫔,生子后晋封为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同治元年上徽号慈禧皇太后。

        玉牒(皇族家谱)对她的称呼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由此可见,她在皇宫里没名字,至少没有见到留下她名字的记载,从始至终仅仅是“惠征之女”。

        倘若一定要把慈禧叫成兰儿(或玉兰),把这名字强加于斯,慈禧如地下有知,肯定会为这有违祖制大逆不道的行径气得再死第二次。

    • 家园 再举一例

      现在不少仿古作品中,现代人要把这简化的字还原成原本的繁体字,有那不在意的,就有笑话看了。

      比方说我曾经去过芜湖的小九华,那寺碑上的说明(繁体)就让人觉出问题了--太醒目的地方写着“锺”声。嗯,这就有讲头了。“钟”的源头有两个,“锺”是指容积量词,也通酒盅,还可以用在“情有独钟”上;而“??”呢,就专指乐器了,钟声就是“??”的声音,也用在几点钟上。

      现在有芜湖的朋友,不妨去指正一下。

    • 家园 有同感!

      我姓萧,小时候父亲就对我再三强调,我们是姓萧,而不是肖。但在大学之前,学校的老师总是把我的姓写作肖。到现在我有三个身份证,高中时的为肖,后两个为萧。现在别人问我姓什么时,我一般回答:上面草字头,下面严肃的肃。 他们都会想一下,那后再问:不是小月肖吗?

      • 家园 感觉这个问题还不大严重

        一般说萧何的萧,别人大多能了解不是小月肖,有的人听见姓xiao,还会直接问,是萧何的萧,还是肖像的肖。

        要不就说“风萧萧兮易水寒”,荆柯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

    • 家园 有的时候简化确实带来的是文化的逐步消亡呀!

      有一次一个朋友和我说了这么一句话:“多亏了游戏台湾智冠的《三国演义》系列和日本光荣的《三国志》系列,不然,现在的小青年有几个人能认识几个繁体字?”

    • 家园 不速兄厉害啊!

      一个“余”字引出那么多学问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