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制药行业和世界制药行业一点事实 -- 花老乔

共:💬18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中国制药行业和世界制药行业一点事实

    中国制药行业 的困惑在于中国人太聪明了,归根到底是自己的问题。

    中国处方药物市场占世界处方药物的6%,在亚洲属于第二位,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处方药物市场。在中国的药物市场中,西药占药物市场的将近70%,而中药占30%左右。

    中国西药物公司的基本现象就是生产和出售传统的专利过期的药物。中国药物研发的能力处于相对比较低的阶段。据不完全的统计,中国自己开发的一类药物一共大约在20个左右,同时世界药物研发的效益为每年平均30到50个。并且中国发现最好的药物还是要算青蒿素。现在中国有美国FDA验证过的药物生产厂家大约20个,而印度有大约200个。这样在中国,大部分的西药厂家的主要收入是原料药的生产和合成。同时和世界药物行业不同的是,中国主要的药物研发处于科研单位,二个个大型药厂的研发实力还是很差的。

    就中药而言,中国一共有12008种用于中药的植物品种,居世界之首。在全球,只有1%的天然产物真正被发现和研究过,但是大部分这些天然产物为海藻类植物,所以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之中是一个重点,因为大部分药物来自于天然产物。但是在世界大约500个亿美元的中药市场里,中国厂家的市场占有率为5%,日本和韩国的厂家占据的绝大部分的市场。

    世界前30家制药厂家的营业额占世界药物市场的70%以上,而中国一共有6000家左右的制药厂家,并且大约50%的这些厂家处于盈利状态。世界最大的制药厂家的年营业额大约在300个亿美元,中国大型制药厂家的年营业额大约在20个亿人民币。

    在美国生物工程为制药行业的新技术的支柱,每一年制药行业和生物工程公司之间的商业活动在几千个亿美元,并且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出自于生物工程公司,美国制药行业的年研发投入为320个亿美元,生物工程公司的研发投入为150个亿美元。在中国,基本上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生物工程公司,并且大公司也没有力量来支持生物工程公司的发展,并且在项目上,中国的生物工程公司处于胎儿期。

    美国NIH每年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的经费为240个亿美元,这里还不包括其他政府部门的经费。

    • 家园 好文,花花老乔!

      国内的生物科技公司不是没有,搞出来的冬冬也挺有意思,但是遗憾的是这帮人对风投的概念太差了。曾经和国内的一个公司谈过,很多这边的习惯性做法,国内都接受不了,简直就是要把风投当成银行贷款那样来做,他们才能接受 - 这样的话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合作的,要知道这也的确是个高风险而且是开发时间很长的行业,一般的风投还不敢碰, 技术性还很强,国内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有这样的资金来源,一般国内的有钱人,一看你只有无形的技术他还不懂,有形的资产几乎是零,看都不会看你一眼;所以他们的日子还真难过。搞新药,很多人以为就是个技术问题,实际上更紧缺的是钱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融资,也是不可能干出来的。国外的新药开发,也是拿钱堆出来的,哪个企业都是一大堆博士,光人工就不得了。要明白一点:国际水平,不仅仅是国际的技术水平。

    • 家园 摇曳

      我留意制药业很久了,总的印象是很不乐观。

      制药行业研发很重要,是药厂的生命之源。国内药厂可以说没有研发。原因很多,我主要分析我认为根本的问题。

      一,基础科学能力不强,比如化学,生物学等;

      二,应用科学脱节,不能有效的把基础科学和实践相结合;

      三,疾病研究做得很是不够。实验室软硬件实力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以及多学科基础研究跟不上;

      四,缺乏学术带头人,那种权威性的。这些人不仅有很深的学问,而且,可以预见并引领发展的方向;

      五,资金匮乏。可以说国企没资金实力在研发上和别人竞争。 国外大药厂:首席科学家百万年薪,最先进的实验室,外加股权;数千人的研发队伍;如果开发不出新药,可以花数亿美元去买。国内药厂如果不能另辟蹊径,前途堪忧。国家的政策性补贴我不是很清楚。

      六,国内科研基础不扎实。包括:严谨的理论和操作系统,良好的科研风气,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等;

      七,行业秩序很乱,恶性竞争屡禁不止,假劣药充斥市场。这种环境下,有心做好的企业反而失去了竞争优势;

      八,行业准入标准低,且监管不言。这造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九,国内的整个健康保健系统有待完善。不仅要保证大多数人的基本医疗保健需求,而且要有助于医疗市场的健康发展。一味的要求低价不是解决之道。

      暂列了九个问题。

      解决的方法有哪些呢?由这几年的医药市场变化,我发现国家有些举措。

      首先是市场化,不仅药的市场,还有医。现在的情况大家也耳闻目睹了,不是很理想。

      其次,引进外资和外企。先合资,后独资。希望外企可以拉动国内的医药企业,不仅在管理和运作方面,尤其在研发上。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国企的整体实力提高了多少呢?有几个药进入美国,欧盟和日本市场了?再看看外企,八大药厂把高端市场瓜分,坐等中国医药市场变大、成熟,把“知识产权”守的滴水不漏,就算过了期,还可以享受远高于国内产品的价格,(虽然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仿制品,但较高的利润空间留给他们很多优势)。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一样,可能会引领下一轮产业革命。它面对的问题是投入大,产出低。而且“知识产权”也是核心。胜出者我认为是美国,不会有太大的意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雄厚的基础上的。希望中国不要被拉得太远。

      我一直认为医药是战略物质,和飞机导弹一样,落后就会被人欺负。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敌人研发了基因武器,我们没有,后果将不堪设想。

      希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如何改善目前的医药状况出谋划策。

    • 家园 台湾中药产业也不行,不知道什么原因!

      中药产业发展可能不太好做!

      可能做品牌胜过作药.

    • 家园 搞中药,方向听着很对头啊。海龟回去有搞头么?
    • 家园 又多一位乱码同志了.

      嗯嗯,这版变成乱码测试版了,等会酋长拿斧头来砍人.

      嗯嗯,为了回帖所以点了顶楼.老花这帖的点击数估计水份不少啊.

    • 家园 看看这个乱不乱码,

      用我的原始马甲看看如何!

    • 家园 老花灌水遭报应.有老花在的地方请大家用[树展]勿用[全看]

      强烈建议老花用标题回帖.嗯嗯,加油加油.

    • 家园 没法加精,老花先等等。
    • 家园 【原创】中药的路在于成药化,但必须先排除黑心

      中药的路子本质上就和西药不同,所依据的是传统的阴阳五行,基础是黄帝内经等古籍,与藉由仪器与发明日渐精化的西方医学相差甚远.近来虽然有中医西化的研究,将中药筛出成份磨粉当西药用,但怎么看都还是有那么点不足.

      然则中药所拥有的众多传统配方,出了不外传的毛病之外,在一些不经医师诊断的小病痛上,随身成药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市场.这个部份的代表如香港的虎标万金油,治腹泄整肠的征露丸,或是日本的枇杷膏,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为何说中医西化的路反而不好走,原因在于中西医的病理相去甚远,要强迫结合不如各取所需.学中医开门便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与五行生克,偏偏中医有中医的一套,自成一脉又渊远流传,要与西医融合还真是得花上不少心力,因为打从基本原理就不相同.成药的路子反而好走,中药又有调和辅顺的特色,在不须医师诊断的随身药品领域内,中药比西药有过之而无不及.

      身为中国人,自然会对中药的发展有兴趣.只不过身为中国人,自然十分了解那无所不在的黑心商人.今天一个黑心奶粉,明天一个黑心棉片.这成药如果黑起心来,不死人还真搞不清那东西到底有没有问题.想当年美国Johnson & Johnson能不顾庞大损失收回瑕疵品,这才是作为医寥保健行业该有的态度,但是在中国又有几个做得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