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威胁 -- 洗心

共:💬55 🌺14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青海湖水域面积扩大132平方公里

          湖面扩大132平方公里

          有关资料记载,北魏时青海湖周长号称千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目前周长300余公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推测,当时青海湖面积为4800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的测绘资料显示,青海湖面积为4568平方公里。但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流域内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据监测,近50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8米,水面面积减少了362.3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杭州西湖。青海湖水位每年平均以12.1厘米的速度下降,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内下降了21厘米。若按平均速度测算,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200年后完全消失。

          那么近几年湖水上升了多少?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资源处的段水强主任说到,1955年7月,他们在青海湖设观测站,当时的水面高程是3197.36米,2004年初是 3192.77米。但从2004年7月后,水位就开始上升,当时为3192.86米,2008年为3193.40米,而今年(09年)“十一”刚测定的数据为3193.69米。

          湖面的变化如何?青海省气象局遥感监测与生态评估中心的肖建设说到,该中心对青海湖湖面变化的监测是从2005 年开始的,当时为4264.12平方公里,2006年为4274.07平方公里,2007年为4271.31平方公里,去年(08年)为4317.69平方公里。而2004年的数据是4186平方公里。以此计算,青海湖从2004年到去年底增大了约132平方公里。肖建设说,今年(09年)的确切数据他们正在抓紧统计,但可能到10月底才能出来。

          青海湖水运海事局的池泗海则说,据他们测量,今年(09年)以来青海湖最高水位比去年(08年)高出15厘米至20厘米。

          近几年环青海湖地区降水量增长超过10%

          青海湖水位连年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注意,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科学的探讨和分析。大多数专家认为,近年青海湖水位的“大逆转”,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但自然因素在其占的比重更大。

          青海省气候中心的朱西德副主任讲到,前些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整个青藏高原呈现出干暖化趋势。但这种情况到2003年开始起了变化,降雨开始多了起来。他说,这主要是大气环流起了变化,一方面是进入青藏高原的冷空气增多,另一方面是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也在增多,二者适时相汇于青藏高原,降雨自然就多了。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8年,环青海湖地区平均降水量为431.3毫米,比1971年—2000年气候平均值增加了13%。

          在采访中,青海湖周围的老百姓的描述也印证了气象部门的统计数据。他们说,今年(09年)雨水之多是记忆中很少有过的事,雨季似乎也延长了不少,到10月初雨还是下个不停。

          降雨量的增加直接带来了周围河流入湖水量的增加。现输入青海湖的河流有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等40余条河流,其中以布哈河最大。2004年布哈河输水量为7.8亿立方米,比上年(03年)增加16%。

        • 家园 是啊,要不要考虑把河套的人口都归置到青海?

          人家在说宁夏唉,青海什么地方,全省那么大,人口比宁夏还少,还全都挤在河湟谷地那么大一点地方。

          青海湖是内流湖,还是咸水湖,你就是想引青济黄都不成。这样说于现实问题有什么益处?或者说你真的关心过西北地区的气候问题吗?

        • 家园 好!!!这就是天时啊
        • 家园 哈哈,进入冷化阶段的现象

            青海省气候中心的朱西德副主任讲到,前些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整个青藏高原呈现出干暖化趋势。但这种情况到2003年开始起了变化,降雨开始多了起来。他说,这主要是大气环流起了变化,一方面是进入青藏高原的冷空气增多,另一方面是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也在增多,二者适时相汇于青藏高原,降雨自然就多了。资料显示,2004年到2008年,环青海湖地区平均降水量为431.3毫米,比1971年—2000年气候平均值增加了13%。

          • 家园 可能更符合变暖的模型

            下面是一个中等程度气候变暖的模型预测,预测的是2080年到2099年的平均情况与目前的比较。第一行是气温,第二行是降水。左边是年均,中间是冬季,右边是夏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一般认为变暖后由于水气向高纬度地区输送,中低纬度地区的降雨会减少,但是由于有青藏高原的存在,中国的气候形态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还是很不同的。不过相关认识水平并不高,特别是青藏高原的作用认识水平更低。

      • 家园 智利沿海的 Atacama Desert

        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用不着之一)。其中的 Atacama 地区部分气象站点自建立以来从来没有观测到降水,而一些证据显示其有四百年的时间没有有效降水。

        该沙漠获得水的形式就是辐射降温造成的雾和露水,如果很寒冷,那么就是雾淞的形式。

        新疆现在是零下十几甚至是二十、三十度,这么低的温度下,出现雾淞,一般说明刚刚经过了强降温。

        你举的例子与你想说明的问题,没有逻辑上的联系。

    • 家园 我认为tg减排的原因不是为了气候

      tg减排的主要原因是如果tg和欧美一样这么烧的话,全世界的能源根本不够用,特别是tg的海军实力薄弱,而能源的主要的运输都是靠海的现实。tg不遏制烧的趋势,若军事实力没有突破的话,会导致自己的能源价格暴涨,甚至直接导致中国翻车。tg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组织,当然要做好几手准备,不能事到临头了再现抓瞎。

      气候也许是有些异常,但是很难说清楚。毕竟人类比较靠谱的气候记录也就100多年,翻翻中国的史书,啥大旱几年,大涝几年,比比皆是。不能说满足人类的农业生产的就是不异常,不满足人类农业生产就是异常,大自然的规律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生产而服务的。就算以人类的需要为标准,那么造成异常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难说清楚,趋势是不是就是在变暖?这个也很难说。至于欧洲那种以此为借口,给第三世界直接套紧箍咒的做法,就是缺德带冒烟。

      若是tg以为自己减点排,就能减缓甚至扭转气候异常的趋势,我觉得tg没有这么天真。只不过tg给自己多抗一面大旗而已,毕竟tg对地方,对中国的组织形式还没有整合完,抗一面洋大人的大旗,在现有情况下,好办事而已。

      • 家园 不管什么原因,TG做得比美国多得多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顺着气候变化宣传,名正言顺给自己争取道德高地。TG做了不会说,太不会宣传。

        而那些宣传气候变化阴谋论的,都是一知半解窝里横,事实了解得不够,而且毫无国际斗争的经验。要是和西方人打打笔仗就知道了,这套阴谋论会多快让自己被逼入死角。

        这个问题我和西方人打笔仗有年头了,观战更是无数。现在积累了经验,打他们更狠更准,以至于前两天有美国人背后耍小动作,试图赶我出email discussion list--所幸他们没有得逞。

        • 家园 能否总结论战的一般经验

          以及洋人常用的手段及故意卖的破绽,发表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去与之争论?

        • 家园 说起抢占道德高地俺倒是想起一个好例子

          一战开战前各国高调唱和平,跑荷兰海牙签了一大堆公约。1899年开了第一次国际和平会议,1907年又开了第二次。

          不过呢,各国一边高调唱和平,一边加紧扩军备战,连开打起来以后打别人的理由都是因为要维护世界和平,所以我向你宣战。

          国际上宣传和平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使,国内大搞军国主义宣传磨刀霍霍,就是那时候各国宣传工作的基调。

          对应的,宣传气候变化类似当年国际上高唱和平抢占道德高地,宣传阴谋论类似当年国内宣传军国主义准备占实在的利益,两者挺和谐的。

        • 家园 和专家,政客打笔仗,与做宣传是不一样的

          所谓话语权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宣传管道的掌握能力上。就像IPCC的报告几千页,西方媒体摘的都是耸人听闻的推测。或者说西方媒体也摘录了其他东西,但是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这些东西。没办法普通人就这水平。说这玩意是阴谋论,是针对大众心理的阴谋论,我觉得不为过。

          无论是3.14还是现在的狗狗都是这样。

          你要是有空给我们讲讲如何根这帮无耻之徒打笔仗的,就更好了。

          • 家园 做宣传,我的文章发了英文有人找上门来翻成法文、德文的

            在email list 打笔仗对我来讲是练兵,打多了然后把重要的东西整理成文,一般这样磨出来的文章能找到不错的地方发展。

            我们在媒体上是绝对劣势,以阴谋论对阴谋论毫无希望,只能死的更快。 必需以事实为依据。TG做得比美国多得多,事实在我们一边,怕什么怕,讲起来理直气壮,才能越战越勇。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