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鏖战三千里江山?D?D万历朝鲜之役1 风雨欲来 -- 秦大路

共:💬34 🌺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鏖战三千里江山?D?D万历朝鲜之役1 风雨欲来

    鏖战三千里江山 ?D?D万历朝鲜之役

    秦大路

    与许多人的感觉一样,每读《明史》,特别是读到晚明部分,总会令人感到寒气逼人,脊背上的凉意,胸腑中的悲意,一时不易排遣。孙武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明朝便在这生死存亡的夹缝中度过一个个多事之秋。仅明末军事领域,战事频繁,令人感到畅快淋漓的时候不多。然而万历三大征,特别是三大征之一的万历朝鲜之役,勉强算的上是晚明历史中少有的亮色之一,曲折处惨烈处屡屡让人动容不已。

    万历朝鲜之役是四百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日本史书把万历朝鲜之役分为两次战争,分别叫作文禄之役和庆长之役。朝鲜史书则称之为壬辰卫国战争。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和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日军战略进攻阶段,在短短的时间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全境。第二阶段是明军的反攻阶段,明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收复了平壤、开城等地。第三阶段是相持和议和阶段。第四阶段是日军再次入侵,明军和朝鲜展开战略总反攻,最终日本军队被全部赶出了朝鲜。

    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此役,明朝一方在二十年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使得女真部落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由于此役,朝鲜从亡国到复国,付出了数十万军民伤亡的沉重代价。由于此役,日本元气大伤,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彻底垮台,日本从此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因此,从长远来看,万历朝鲜之役实际上起到了重新整合东亚各国政治军事力量的作用。

    万历朝鲜之役是明朝战史上较为精彩、较为曲折的战例之一,史称“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这是一场公平的较量,在战场上,明军和日军均有过良好表现,当然,双方也都在不同时期犯过错误,遭受过败绩。而在停战议和期间,中日双方政治和外交手段的角逐,一波三折。同时,战争期间也有极富戏剧化的人物和荒谬的事件参差其中,颇具野史和演义色彩。战与和期间无休止的纷争,使整个战争的进程诡谲多变。当后人透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时,必会被其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场面和情节所吸引。

    1.风雨欲来

    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代枭雄。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结束了日本长期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了全日本。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日本天皇任命丰臣秀吉为“关白”(摄政)。正如历史上所有完成统一大业的枭雄一样,丰臣秀吉也有一个很大的梦想,那就是野心勃勃的向亚洲扩张。《剑桥史》为丰臣秀吉的入侵动机做了辩护,认为日本当时只是企图占领朝鲜,并无侵略中国的意图。但根据日本方面的史料,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丰臣秀吉的目标是中国,例如丰臣秀吉为侵略中国制订了战略计划。日本侵朝前一年,即万历十九年(1591年)六月,日本特使宗义智曾通告朝鲜国王李?V:“有意在明年春天假贵国道路进攻明国,届时还请多多包涵与协助!”

    日本在数年内储备了大量的军粮、战船和火器,矛头直指邻国朝鲜,试图把朝鲜的三千里富饶江山变为日本的一个行省,使之成为日本向亚洲大陆扩张的桥头堡。这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企图在亚洲实施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朝鲜几乎是明朝的一个缩微翻版。朝鲜当时为李氏王廷统治,党争激烈,政局不稳。和明朝的体制几乎一样,朝鲜也重文轻武。但与明朝不同的是,朝鲜半岛在元末以后一直没有大的战事,武备松弛,“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没有城防。君臣上下对日本的虎视耽耽和精心战备一无所知,或者说是毫无反应。还是明朝获得了日本将要入侵朝鲜的情报,特意派使臣去质问朝鲜国王李?V:“听说日本欲假道朝鲜侵略明朝,有这样的事么?”朝鲜国王连连否认。

    此时的明朝内政边事相对比较平稳。明神宗一边在紫禁城内悠闲的做着皇帝,一边一步步地毁掉张居正当年的施政成果。以申时行、王家屏等人为首的大学士们吸取张居正生前权倾朝野、死后受到清算的教训,不断弱化和放弃内阁权力,原先的一些重要职权渐渐下放到六部。西部、北部边事一直比较安定。辽东虽不平静,但前方捷报不断传来。可户部做了调查之后,声称“假称捷报,冒功授官者甚多,在蓟镇一边分为四镇,一镇又分三路,设官比原额几二十倍。” (《神宗实录》卷二三四)然而军队系统的这种欺瞒和膨胀,还没有到恶化的地步,当时的明朝还能承受,所以这也没有引起朝廷的警觉。虽然几年内接连发生了太湖农民起义、永昌卫士兵暴动、广东白莲教起义等事件,但很快被平息下去了。这么大的国家,怎么能不出一点事呢?于是神宗皇帝继续过着“每夕必饮,每饮必醉,每醉大睡”的逍遥日子。还好,太仓还有粮食,库银还没有耗尽,军饷、火器的供应还算及时。在所有人看来,帝国还远没有到忧心忡忡的时刻。

    朝鲜没有觉察到任何危险,明朝虽然看出了丰臣秀吉的野心和举动,但也没有对事态的严重程度做出进一步判断。所以,这一对友邦兄弟,继续在大战前的平静日子里享受着那一份舒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大路兄好文,顶一下。

      不知道大路兄下一步要写的,是明末边事春秋中的哪一场大战呢?

    • 家园 秦兄好文,只是收尾过於仓促。

      老机也曾写过这一战争,也写得很好,可以作为对照,从老机的描写看他的资料不少出自日本书籍。

      秦兄开头对於李如松收复两都五道之战的描写十分精彩,有个人风格,可惜后来不能如这段详尽。

    • 家园 【评论】随便评论几句

      秦兄的这篇文章是持中之作,即不象网上某些捧日派把日军吹到了天上,也不象某些捧中派把大明说的所向无敌。象秦兄这样有理有据的好文章是不多见的。

      下面说几句我的看法:

      1。万历三大征的问题。

      万历三大征一般指的是平定宁夏?\拜兵变、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以及援朝驱日战争。

      为什么要把这三大战役放在一起?从表面上看,这三个战役似乎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但是从时间上看,这三件事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史官认为能够同时打三场战争大概很了不起吧。

      ?\拜兵变纯属官逼民反。明朝的卫所制度到了万历时代已经逐渐腐朽。兵变的起因是当官的克扣粮饷,于是激起叛乱。

      由于宁夏是防御北元的前线,?\拜本人又是蒙古人,所以万历朝廷对其高度重视,几乎将北方兵力抽调一空另外还征召苗兵共同镇压。几个月后日本大举入侵朝鲜,明朝开始时无能为力甚至只能够象征性的派出几千人入朝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杨应龙的问题则相对简单的多。杨应龙的所谓“叛乱”是否真有其事很难说。从现有资料看,起因不过是土司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向明朝控告杨应龙“谋反”罢了。偏偏杨应龙又是个地头蛇不太买明朝政府的帐,和地方官员的关系也不见得好,于是事情最后演变为需要朝廷动用大军镇压。顺便说一句,明朝和清朝前期的西南少数民族“叛乱”问题大多是这个模式。中央政府有时也故意用这个“谋反”的借口来分割土司的权利。扩张实际的势力范围。

      杨应龙的所谓“叛乱”持续了十年。但是由于他并非真的有什么野心,又由于朝廷忙于镇压宁夏的叛乱和朝鲜的战事,对他的实际军事行动到了朝鲜战事结束之后才真正展开。不过用了三个多月就完全结束。基本是个警察行动。

      万历三大征中真正提的起来的大概也就只有援朝战争了。援朝战争真正出动的兵力并不多,但是战争经费却高的吓人。据《皇明经世文编》,“朝鲜用兵首尾七年,约费饷银五百八十二万二千馀两,又地亩米豆援兵等饷约费银二百馀万两。”总计在八百万两上下。

      如此高的战费自然不是都花到了士兵和武器上,多数是给层层克扣掉了。但是明朝的体制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完全腐朽,言官固然知道这件事,作为皇帝的万历其实也知道这件事。但是万历对此并无任何举措来加以纠正,反而变本加厉的搜刮矿税等等来充实他的内库。皇帝本人就是天下第一大贪官。这种朝廷不垮也难了。

      万历三大征的主要经费来自张居正留下的大约一千多万的太朴寺存银。这些钱用光了之后,万历在对付满清的时候就只好用加派田赋的办法来筹集资金了。

      可是满清的兴起其实和是否援朝并无多大关系。援朝战争在1598年结束,距离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举兵范明还有整整20年!

      越王勾践有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之说。不论受到如何大的创伤,二十年的时间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国家来说都已经足够恢复元气。可是对于万历统治下的明朝来说却是每况愈下。

      对于花掉的太朴寺存银,万历不但不予增补,反而不断抽调用于赏赐和充实自己的内库。

      所以,并不是万历三大征淘空了国库,而是万历本人和他领导下的明政府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却不知道积蓄国力。

      2。碧蹄馆之战

      碧蹄馆之战是援朝战争中的一个转折点。李如松固然没有带很多人马。但是带的都是精锐。李如松此人喜欢偷袭。如果仅仅是斥候一类,何必主将出马?

      李如松出战的原因是接到密报说倭寇放弃汉城南逃,于是就率领轻骑直追。这属于轻敌。要不是后来得到援军,李如松大概就是第二个庞涓了。

      不过李如松好像不太吸取教训。后来在辽东又一次演出这种轻敌冒进的轻骑偷袭。这次他的运气没有那么好,碰上了敌人的主力,被人家包了饺子。

      碧蹄馆之战对于明军的打击应该是很大的。李如松所部是明军精锐。碧蹄馆一战,明军固然没有损失两万那么多,但是精锐骑兵受到重大打击,对于士气影响很大。而且此时明军已将战线推进到开城一线,兵力不足,后方空虚的毛病已经暴露无遗。李如松后来不得不后退以收缩兵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顺便说一句,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其实也是碧蹄馆的大规模翻版。

      3。议和的问题

      沈惟敬这个人本质上是个商人,这一点并没有错。

      不过沈惟敬和小西行长最初的谈判还是当作明朝的缓兵之计来看比较好。当时的情况是明朝的主力还在宁夏忙于平定兵变,一时抽不出身来对付日本。于是沈惟敬和小西行长最初的谈判想起到的作用主要还是争取时间以便明军动员。

      等到朝鲜战事陷入僵局,就轮到丰臣秀吉来施缓兵之计了。万历是个糊涂虫,还有可能被沈惟敬蒙骗。秀吉是何等样人,又怎会被小西骗了将近三年之久?何况秀吉事后也没有对小西如何处罚。对比沈惟敬被杀头,可见这是秀吉和小西演的双簧。

      秀吉这个人大概是日本历史上最接近成功篡夺天皇皇位的家伙了。这人不是贵族或武士世家出身,所以天皇这个在其他大名眼里没有什么价值的虚名对于他来说却很重要。这家伙为了掩盖自己的贫贱出身竟然让人宣传说他是天皇的私生子。

      出兵朝鲜固然有其领土野心,其实秀吉这个猴子更想借此建立大功来名正言顺的篡夺皇位。对比中国历史,这和刘裕的篡位道路几乎完全一样。只不过秀吉的运气没有刘裕好罢了。

      所以“日本国王”这个封号,恐怕也是明朝投其所好。这个封号并不是明朝第一次册封给日本人。在秀吉之前,足利义满也是得到过这个封号的。而且足利和他的后代还在和中国政府的书信来往中用过几次这个封号。作为以取代足利控制日本的秀吉当然也是对其感兴趣的。

      明朝之所以给他这个封号,其实也是明朝的惯技。明朝对于其死对头北元,明知其有大汗存在却对于大汗的部下大肆册封,希望以此来分化瓦解敌手。对于日本恐怕也是一样。只不过明朝没有料到的是日本的天皇和北元的大汗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册封秀吉根本不会导致他们之间的相互猜疑或者内斗。呵呵。

      秀吉获得了足够的时间重整军备,当然就不再需要把这出戏继续演下去。沈惟敬和石星算是够倒霉的。

      • 家园 说得非常好。

        说得非常好。

        我个人也觉得,史家们过分夸大了万历援朝之役在历史上的消极作用。万历之役所花费的银子固然是个很巨大的数字,但是,这个数目和明朝庞大皇族的一年支出相差无几。而且,二十年时间,即使没有万历之役,这笔钱到萨尔浒之役时还能剩下多少,实在令人怀疑。另外,正如任兄所言,二十年时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以做很多事情的。万历之役不应为二十年后的战事承担责任。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国家和平时期的财政储备都不可能支持长期战争,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战时经济。

        关于和谈事件,我也一直怀疑这是丰臣秀吉的诡计。他本人原本可能就知道这件事的全部底细。我看到万历给丰臣的另一封诏书,诏书中也直接称呼丰臣为国王。所以,丰臣很可能就象你说得那样,以和谈为诱饵,继续力量,然后临时翻脸,再度兴兵。说来这厮也实在是估计多端。由于大多史料都认为双方的首脑受到蒙蔽,我也就人云亦云了。

      • 家园 补充的好资料。李如松偷袭会不会是因为兵力太少不得以而为之
    • 家园 说明一哈,呵呵

      多谢楼上各位朋友的鼓励。关于此篇文章,我做以下几点说明。

      1)关于正规参考资料,我查阅了白彝寿版《中国通史》,范文澜版《中国通史》,《中国全史》,《明史》,《日本战史》,《中日关系史》等等资料,这里不一一列出。本文内容绝大部分都来自上述资料。

      2)关于网文方面。高拙音的历史小说《龙战三千里》和佚名网友的《猿之梦》,还有佚名网友的《中日朝鲜战争纪实》属于写的比较详细的网文。但我发现这些网文里的很多内容实际上也大量参考1)中所提的那些正规资料。《龙战三千里》写的不错,内容丰富,史料也较细,但有许多文学性内容,故大路不敢掠美。

      3)可能有些朋友觉得里面内容和上述网文有类似的地方,这在所难免。因为大家都参考那些正规历史史料。但本人尽力在视角、语言、立论和结论方面与上述网文做到与不同。比如龙战三千里和猿之梦对战争第二阶段的分析,特别是蔚山战役的分析,与本人完全不同。再比如平壤之役,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与龙战三千里略有类似,但与猿之梦则完全不同。特此指出。

      4)由于本文以叙述为主,又大量参考了1)中所列资料,所以叫做编写。不叫著。呵呵。至于有人质疑俺抄袭上述网文,不对,应该说,俺是“抄袭”那些正规史料才对,呵呵。

      • 家园 中国的官方史书对这场战役评价的过低

        这点大路兄应该考虑到,因为写这段历史的是文人史官,他们更关心的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不像汉唐的史官关注开疆扩图。何况当时这场战争也的确大大消耗了明朝的国力,毕竟是在异国作战。物资运输很不方便,隋唐时征讨朝鲜的时候都很吃力,近一千年后的明朝这样的战争仍然很吃力。尽管当时可能会对于这场胜利表示一下庆祝,但是当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文人史官就容易把这个作为明朝灭亡的一个原因。而有关的日本和朝鲜方面的损失他们自己的历史也可以参考。虽然说存在一定的夸张和不实,但是刨去那些泡沫,还是可以看到一定的历史的真实。

    • 家园 记得高拙音写的《龙战三千里》就是本事的历史小说版

      虽然经过艺术加工,也省略了不少东西,但主体还是不差的,可以一看,史实方面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非钻研历史的,可以凑合着看。。。。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1623

    • 家园 好文

      不过,秦兄对朝鲜史书颇有微辞。据我所知,李氏朝鲜对万历‘存亡续绝’之功感激涕零,刻石立碑。有明一朝始终不反,远非现代南北朝鲜‘史学家’们的表现可比。

    • 家园 【文摘】猿之梦

      这是网上另外一篇关于这场战争写的比较详细的文章。可以参照着看看。

      序言

      玩过《信长之野望》的玩家,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织田四天王之一的羽柴秀吉,

      近年由于光荣《太阁立志传》系列游戏的风行,这头猴子名声大振,所以他的出

      身、源流和发家史这里就不赘述了,下面重点谈谈成为日本关白的丰臣秀吉,发

      动侵朝战争的那一段历史。这场战争,是日本首次企图染指中国,也是中国与日

      本第一次正面的、正式的作战(元朝因“神风”而不战自溃的远征不计)。在此

      之前,日本一向是以中国的“属国”名义称臣纳贡,丰臣秀吉侵朝侵中的战略,

      改变了这一切,而实际的战况,也使日本在面对中国时信心大增。

      丰臣秀吉发动这场战争的动机,目前还是众说纷纭,主流的意见有:1 、通

      过平定日本战国的乱世,秀吉获得了极大的信心,企图发动对外战争,夺取更多

      的土地,满足自己高度膨胀的统治欲;2 、秀吉希望自己超越前人,成为日本历

      史上新的“神”,而要建立前人所不能及的丰功伟业,统一日本显然并不够(因

      为早有前人做过),只有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来实现;3 、丰臣政权建立后采取

      的一些改革措施,激化了国内矛盾,引起日本民众特别是在改革中失去领地的一

      部分武士和大名的不满和反抗,为了转嫁国内的危机,秀吉采取了对外战争的手

      段;4 、日本新兴的以界和长崎为代表的大商人阶层要求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他们促使日本当权者通过发动战争来扩大对外贸易、进入外国市场……总之,不

      管是上面哪一条原因,丰臣秀吉在政权建立后,就迫不及待地走上了对外侵略的

      道路。而侵朝战争,也可以说是丰臣政权一个命运的转折点。侵朝失败后,作为

      领导核心的猴头病死,丰臣家臣团内部的裂痕急剧扩大,而有野心的东国大名如

      德川家康等却在这场长达七年的战争中基本是一个旁观者,实力有增无减,而支

      持丰臣的西国大名作为侵朝战争的主力,实力消耗颇大。后来在关原之战中,西

      军被东军打败,侵朝战争的后遗症也算上是因素之一。

      丰臣秀吉对外侵略的野心,在他还叫羽柴秀吉的时候,就有所表露,他曾上

      表织田信长说:“……愿倚君之威,急定中国(注:指毛利领地)……臣愿授命,

      征伐九州,亲平其地,更渡海收朝鲜之地,假朝鲜之兵,席卷明国,混一日本、

      朝鲜、明国之地,俱服于君,此臣之愿也。”(大致如此)可见猴子野心,非自

      今日始。等他做了日本的“天下人”,胃口更大了,不但中朝两国,连天竺、安

      南、琉球、吕宋……

      凡是当时能知道的近邻诸国,统统列入了他征服的计划之中,要不是葡萄牙、

      荷兰遥处西洋,远不可及,恐怕他还要打到欧洲去,征服全世界。可惜,日本国

      小民稀,物质条件远远低于精神目标,秀吉的“伟大”计划,最后终于成了麻雀

      生鹅蛋。

      分析就到这里,下面话开正题。

      第一话

      1586年,秀吉在关白的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遣使到中国,要求与明朝扩

      大通商。明朝政府被前些年的倭寇之患折腾得一听日本人就头大,自然是否决没

      商量。秀吉碰了一鼻子灰,心中悻悻,不过他那时还未完全统一日本,只得隐忍

      不发,把回绝作为战争借口收藏备用。1589年,九州平定,岛津降服,秀吉觉得

      时机成熟了,开始着手实践“中朝攻略”。他首先修书一封,派离朝鲜最近的对

      马岛岛主宗义调为使,意思要朝鲜遣使赴日向他称臣。1590年1 月,朝鲜派黄允

      吉、金诚一为正副使,以祝贺秀吉统一日本的名义赴日。秀吉把朝鲜使者晾在客

      店里住了八个月,才在京都聚乐第予以召见,态度傲慢地提出要朝鲜作为前驱,

      与日本联合进攻明朝,公然宣称要“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400 余州,

      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最后还以命令的口吻,让朝鲜国王来对马岛与他见面,

      商议进攻明朝的事,俨然已是朝鲜太上皇的架势。

      朝鲜历来臣附中国,两国关系极为亲密,当然不会同意助日反明。再加上秀

      吉要求朝鲜国王来日本领地相见,有以上驭下之意,朝鲜也不愿答应。不过面对

      秀吉的战争威胁,总要拿个对策。此时恰值朝鲜朋党之争正烈,朝臣分裂为东人

      党和西人党两大派系,彼此攻讦拆台,矛盾重重。身为东人党的正使黄允吉汇报

      说倭人狼子野心,入侵只在早晚;而属西人党的副使金诚一就马上唱反调,说那

      平秀吉实乃一狂妄蠢猴,不足为患。两派向来是吵惯了的,这回照例又是一次互

      逞口舌的机会,于是乎唇枪舌鲜国王心里一烦:“都给我歇了吧!”两派便又暂

      时住嘴,吵过之后,谁也不再理会应对日本的事儿,似乎这事根本就没发生过一

      样。有这般可笑的君臣,打起仗来岂有不一溃千里的?党争之误国于此可见一斑。

      再说海峡那边。与朝鲜的交涉失败后,丰臣秀吉大造舆论,积极准备侵朝。

      养子丰臣秀次听说要放弃国内的美好生活,漂洋过海去打仗,思想不通。秀吉煽

      动说:“若打下北京,就让你当中国的关白。”那秀次本是愚蠢贪婪之辈,一听

      可以当比日本大几十倍的中国的关白,立刻迷了心窍,从消极派一跃而为急先锋,

      积极帮着他干爸到处动员备战。

      经过秀吉父子的动员,西国的大名首先开始行动起来,九州的锅岛直茂和黑

      田长政是侵略的积极支持者。1591年3 月,丰臣秀吉下令九州各藩进入一级战备

      状态,之后他索性把关白之职让给了养子秀次,自己专一筹划入侵中朝的事宜。

      1592年1 月,秀吉在名护屋筑城,成立了侵朝日军总指挥部,陆军方面,编制了

      十六个军阵的庞大部队,打头阵的是会讲朝鲜话的小西行长,第二阵是加藤清正,

      第三阵黑田长政,第四阵岛津义弘,第五阵福岛正则,第六阵小早川隆景,第七

      阵毛利辉元,第八阵宇喜多秀家,第九阵羽柴秀秋,这九个军团共计15万8 千人,

      以对马岛主宗义智为向导,先行入朝。其余七个军团作为后备队。在海上,则以

      九鬼嘉隆、加藤嘉明、胁坂安治指挥4 万水军,进行海运和警卫。安排已定后,

      老奸巨滑的秀吉还放心不下,指令小西行长再去刺探朝鲜的情报,根据小西报来

      的最新情况,他又有针对性地对各军进行了微调。4 月12日,日军正式开始侵朝

      行动,在名护屋的第一军团至第五军团首批渡海。

      应当说,丰臣秀吉的侵朝计划,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的,他派遣侵朝

      的将领,如小西行长、加藤清正、小早川隆景、黑田长政、毛利辉元、宇喜多秀

      家、锅岛直茂、岛津义弘等人,个个是重臣名将(玩过《信长之野望》和《太阁

      立志传》的玩友当会对他们的能力有所了解)。构成侵朝日军主体的也大多都是

      安土桃山时代从乱世中冲杀出来的武士,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军械技术(如火枪),

      本身又具备丰富的战斗经验,更兼军力上具有压倒优势,光是初期动员的总兵力

      就达33万,而投入朝鲜战场的将近20万。而反观朝鲜是个崇文抑武的社会,国家

      武备松弛,官场腐败成风,士兵缺乏训练,军事力量非常薄弱。朝中东人党和西

      人党又斗得厉害,内部很不团结。

      因此在初期作战中,朝军连连失利,而日军势如破竹,进展之快,连鬼子们

      自己都感到意外。

      第二话

      1592年4 月,小西行长率领日军第一军团在釜山海岸登陆,朝鲜历史

      上的“壬辰倭乱”及日本史称的“文禄之役”于此正式拉开帷幕。

      小西军团登岸后径直扑向朝鲜半岛南端的重要海港城市釜山。小西行长还企

      图用“假道伐明”的借口欺敌赚城,跑到城下向朝鲜守军高声叫喊:“开城假道!”

      釜山守将郑拔怒目而视,不予理睬。小西一看诡计无效,只好硬来,挥军向釜山

      发动猛攻。郑拔以下数百名朝鲜守城将士尽数战死,釜山陷落。14日,日军进逼

      东莱城下,又诡言借道,东莱府使宋象贤厉声回答:“死易,假道难!”与围城

      日军展开血战,最终与城共亡。可惜像郑拔、宋象贤这样死节的忠勇之臣毕竟是

      少数,像驻在巨济岛的庆尚道水军节度使元均,见日军攻釜山,不但不率水军前

      去援救,反而自沉战舰、火炮、军械,当先逃跑。东莱府的左兵使李钰也是个怕

      死鬼,闻知日军攻来,放弃职守,仓皇北逃。

      日军攻下东莱后马不停蹄,继续北犯,小西行长主攻中路,加藤清正居东,

      黑田长政居西,三路大兵齐头并进,长驱直入。29日,三路大军在庆闻会师,向

      汉城(当时称为京城)的门户忠州发动猛攻,朝军大将申立率八千骑兵在城下与

      日军展开血战,但在日军先进的火绳枪射击下,伤亡惨重,申立投江自沉殉国,

      忠州遂告陷落。日军迅速越过天险乌岭,直逼汉城。朝鲜国王(宣祖)李?V惊慌

      失措,仓皇逃出首都,一路狂奔到中朝边境的义州。留守汉城的朝军元帅金命元

      和守城大将李阳元毫无斗志,各顾性命,在日军到来时弃城而逃。加藤清正的第

      二军团渡汉江直入汉城,纵兵大掠。抢掠倒还罢了,日兵还把汉城的宫殿、宗庙、

      社稷、衙署、城门全部焚毁,将一座堪称“小中华”的繁华之都,蹂躏得残破不

      堪。在日本侵朝的各路军团中,要数加藤清正部最为凶暴,该军常常在攻占一地

      后将城中男女老少杀光,像晋州屠城一次就杀掉了六万人,人杀完了,还将市镇

      烧成一片白地。当然在杀光、烧光之前,亦已将受害者抢光矣。因此,日本人口

      中颂扬的“虎加藤”,却是朝鲜人民历经数百年后仍在切齿痛恨的恶魔,战后朝

      人便把“加藤清正”这个名字作为朝语中“狗”的代称,以痛吃狗肉来渲泄胸中

      的深仇大恨。

      呵呵,扯远了,回到正文。

      攻陷汉城后,日军乘胜挺进,又迅速占领了开城和平壤,还捉获了从汉城逃

      出的朝鲜两王子。短短三个月,朝鲜三都(注:指汉城、平壤、开城)失陷,大

      片国土沦丧敌手。

      秀吉在日本收到捷报,得知胜利竟是如此轻易而举,喜得骨头都轻了,侵略

      野心愈加膨胀。他立即重申了进攻明朝的命令,还狂妄地宣称:“如处女之大明

      国,可知山之压卵者也,况如天竺、南蛮乎(秀吉曾经打算以中国的宁波为据点,

      沿南洋直下攻取东南亚和印度)?”甚至连征服朝鲜和明朝后的人事安排,他都

      拟定好了:养子秀次任大唐(中国)关白;从宇喜多秀家和羽柴秀秋两人中择一

      委任为日本关白;朝鲜之地封赏给立下头功的小西行长;把北京附近十国的土地

      献给天皇作御田;……简直嚣张到了极点。秀吉又命令集结在名护屋的各后备军

      团相继渡海,还兴致勃勃地准备亲自入朝,进而登陆中国。在日本后援部队大兵

      压境的形势下,朝鲜国势危如累卵。

      俗话道:家贫出孝子,患难显忠诚。官军是畏敌如虎、屡屡败逃,面对横暴

      的敌人,老百姓只有自己起来自救。庆尚道宜宁郡的儒生郭再钓散尽家产,率先

      招募义勇举兵抗日。朝鲜各地纷纷响应,相继而起的还有郑仁弘、金沔、金俊民、

      孙仁甲、赵宪、僧灵圭等,他们之中既有民间布衣,也有爱国官吏,甚至还有佛

      门弟子。侵入朝鲜庆尚道的毛利辉元军家臣安国寺惠琼,在行军途中被义军袭击,

      光头差点被打个稀巴烂。侵入全罗道的小早川隆景部,侵入忠清道的黑田长政部,

      也相继遭到民间义军的猛烈抵抗,不得不放慢侵攻的脚步。日军后来也相应改变

      策略,笼络了一批朝鲜的民族败类为走卒,企图以夷制夷。后世日本侵华时,便

      也拾起几百年前侵朝老祖宗的黔驴故技,扶植伪军反制中国的抗日力量。

      朝鲜民间抗日怒潮的兴起,使初期惊惶失措的李氏朝廷也得到鼓舞,国王下

      令承认义军的合法地位,任命权??为大将,总领京畿、全罗、忠清三道的义军,

      重新整军抗战,并向北京的明朝廷求援。

      第三话

      明朝的援军抵达朝鲜还得花些时间,在这段空隙中,咱们先来看看海上的战

      况。

      呵呵,实际上这一话就是专讲此次战争明、日、朝三方中最杰出的指挥官―

      ―朝鲜史上的民族英雄、一代名将李舜臣。壬辰之役前期,朝鲜官将表现极为差

      劲,而李舜臣则是整个朝鲜军中几乎唯一的亮点。本来日军的战略是水陆并进,

      协同作战,在战争刚开始时,这一战略的确得到了贯彻,但在李舜臣出场后,日

      本水军便开始连吃败仗,水陆并进成了一句空话。由于李舜臣指挥下的朝鲜水军

      连战连捷,战果辉煌,其杰出表现足可称为“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因此,笔者也有兴趣对他作一个详细的介绍。

      李舜臣,字汝海,1545年3 月生于汉城乾川洞,父亲李贞是个文人,李舜臣

      从小便受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崇文尊儒教育。他学业很好,能写一

      手漂亮的汉诗,但他自己的志向却是习武从军,在向父亲多次力争后,终于在22

      岁那年改投武门,除了练习骑马射箭等武艺,还遍览兵书,苦学兵法,很快便在

      同学中出类拔萃。

      28岁那年,李舜臣应武科考试,骑射中座马失蹄,将他摔落在地,一条腿当

      场骨折。

      李舜臣用另一条腿支撑着站起,跳到一棵柳树旁边,折了一些树枝树皮,用

      柳条和树皮绑好骨折的腿,继续坚持应试。旁观者无不钦佩他的勇气和毅力。他

      做官以后,清正刚直,不畏权势,当时朝鲜官场行贿之风盛行,李舜臣却不理这

      一套,连顶头上司要砍伐他公廨中的一棵树作琴材,他也以公物不可私用而坚拒。

      当时,女真族一支部落经常侵扰朝鲜咸镜北道国境,李舜臣调任此地后,设下埋

      伏计,将来犯之敌全歼,并斩其酋长首级。但在当时朝鲜腐败的官场环境中,有

      才不及有财,建功反招人嫉,李舜臣虽平定了边境的寇患,但却没有受到任何升

      赏。后来,由于好友柳成龙当上了左相,经过柳的力荐,李舜臣才受到拔擢,累

      功升迁至全罗道水军左营节度使(简称全罗左水使)。他任全罗左水使时,正是

      日本侵略威胁风雨欲来的时候,李舜臣对日军的入侵有着清醒的预计,他在任上

      大力加强武备,强化士兵的训练,大量制造火药、武器和船舰,特别是改良了朝

      鲜传统的战船――龟船。经李舜臣改良的龟船,其船身改用铁板蒙制,防护力大

      大加强,一般的炮火轰击对其毫发无伤,被英国海军史称作是世界铁甲舰之祖。

      龟船的运载量亦较之前大为增加,整船能载火炮二十六门,士兵一百六十多人,

      续航能力也有了明显提高。这种改良的龟船可以四面发炮,进退迅捷如飞,战斗

      力和机动力极佳,是当时海上最有威力的战舰,在后来对日军的海战中,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

      1592年5 月,在日寇大兵压境,朝军接连溃败,国势危亡之际,李舜臣挺身

      而出,联合了全罗右水使李亿祺和庆尚道的水师,主动出海索敌。日军大将藤堂

      高虎闻讯后率船队出战,双方在玉浦海面狭路相逢。李舜臣指挥朝鲜水师以突袭

      的战法,将措手不及的日军打得大败,击沉日军战船26艘,夺回日军抢掠的大批

      财物。之后他马不停蹄,继续追歼残敌,又于次日在赤珍浦击溃另一支日军补给

      船队,取得了击沉敌舰13艘的战绩,这两战朝鲜史书称为“赤珍浦大捷”,是朝

      鲜在壬辰卫国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大胜。这两场海战的胜利,打破了丰臣秀吉水

      陆并进的战略部署,对日本供应陆军军需粮草的海上交通线构成了严重威胁,大

      大增强了朝鲜人民抗战的决心,为赢得明朝的援助争取了时间。

      李舜臣乘胜进军,率水师出击到泗川、唐浦海面,又取得了两场大捷。其中

      在唐浦海战中,李舜臣水师在海面截击日将龟井兹矩率领的船队。龟井避战登岸,

      李舜臣佯作撤退,在日军再度乘船追来时,突然返身突击,大破敌军。朝军强大

      的龟船在这两战中大显神威,先后击沉日军大小战船近百艘,龟井兹矩也在战斗

      中被朝军的炮火击毙。龟井兹矩是在侵略战争中毙命的第一个日方有名之将,玩

      友当可在光荣公司出的游戏《信长之野望》和《太阁立志传》中找到他的名字。

      说到这个龟井兹矩,虽然实力并不咋地,但其野心倒与他的主子丰臣秀吉臭味相

      投。当年秀吉与明智会战于山崎,龟井兹矩特意在大战之前恭请秀吉在他的扇面

      上题词曰:“龟井是琉球王”,一方面有奉承秀吉此战必胜将为天下人的意思,

      一方面又给自己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没想到还没踏上琉球的土地,便在

      唐浦海战中丧师身死,那柄写有秀吉题字的金扇也成了朝鲜水军的战利品。

      7 月,觉察到海上威胁的丰臣秀吉派嫡系将领胁坂安治率领大批水军从熊川

      开赴朝鲜海域,西国的来岛水军也跟从出阵,企图稳固日军的海上运输线。李舜

      臣探知后,与李亿祺的水师合兵一处,出击拦截。李舜臣先派出少数不起眼的板

      屋船出阵诱敌。胁坂安治见朝军船小兵少,便将日军船队列阵为左中右三翼,一

      齐猛攻过来。朝军的板屋船掉头撤退,日军紧追不舍。当日军进入闲山岛海面时,

      埋伏在闲山岛北侧的朝鲜龟船水师突然杀出,一举将日军右翼来岛水军的阵势击

      破。肋坂安治急令中路和左翼的战船上前夹击。李舜臣发挥龟船高速灵活的特点,

      突破日军战船的包围圈,以擒贼擒王之势,一举突入肋坂安治的本阵。龟船万炮

      齐发,胁坂安治的本阵顷刻崩溃,不得不掉转船头逃跑,日军大溃。李舜臣乘胜

      追击,击沉日军战船73艘。此役日军伤亡惨重,将士被杀及溺水死者数千,连来

      岛水军的当家来岛通总也势穷自杀,在毛利元就时代名扬一时的海贼大名来岛家

      不久便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战在朝鲜史称“闲山岛大捷”,后来美国人马

      汉在写他那部著名的《海权论》时,就把朝日闲山岛之战作为一个海军经典战例

      引用在了书里。此役过后,朝鲜水军又向联接日本和朝鲜的日军重要据点釜山发

      动猛攻,日本水师畏惧李舜臣,龟缩于港内不出。朝鲜水军夺取了制海权。

      由于朝鲜军民在水陆两面的坚决抵抗,日军在入侵初期的嚣张势头逐渐低落

      下来,坐在京都聚乐第满脑子梦想要攻入北京的丰臣秀吉在接连收到不利的战报

      后,也稍微清醒了一点,他回函责备当初向他报告朝鲜人没有任何抵抗的加藤清

      正:“今后要用心判断战况。”正好这时又有人揭发清正所部滥杀平民冒功,秀

      吉很是恼火,派遣手下的三大奉行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大谷吉继渡海赴朝,对

      各部的战果进行检视,结果引起了加藤清正等人的不满。清正认为三成等人偏袒

      小西行长,对自己过分严苛,与三成的矛盾加深。三成也代表秀吉宣布太阁延期

      渡海,指示今后的任务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把朝鲜平定。

      第四话

      现在回头说说俺们中国。日军侵朝不久,明朝政府就接到了朝鲜国王李?V的

      求援表章,但当时明朝正在忙于“万历三大征”的第一征――平定宁夏?\拜叛乱,

      暂时腾不出手来。朝臣们也分为主张出兵援助朝鲜的主攻派和主张严守边境的主

      防派。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上疏说: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我救朝鲜,非止

      为属国,实为保辽东及京师稳固耳。

      要说宋应昌所言,倒也说得在理。但明廷上下,都把侵朝日军的力量,视同

      于早年在浙闽沿海为患的倭寇。倭寇虽然一度闹得很凶,但毕竟还是被戚继光、

      俞大猷平定了,因此感觉对付朝鲜的“倭寇”,似乎问题不大。于是兵部尚书石

      星上报拟出兵的廷议,神宗也无可无不可地批准了。圣旨下来,派驻守辽东边境

      的游击将军史儒,带着一千兵马作为前部,直入朝鲜。

      史儒的人马虽然少得有点滑稽,但却标志着中国正式介入朝鲜战事,万历三

      大征的第二征――援朝平倭之战,于此开场。

      再说那史儒所率的明军前部,风风火火一路直抵平壤城下,立足未稳,便遭

      到平壤日本守军迎头痛击,史儒阵亡,全军覆没。要说日军也是够麻痹的,直等

      到史儒所部深入朝鲜境内,才发觉明朝已经军事介入,日军主将小西行长赶忙派

      兵在平壤附近筑城为援。这时明朝副总兵祖承训带着三千余人的后军接踵赶到,

      得知日军主力出城,便连夜突击七星门,与守敌巷战。要说日军城守兵只有七百

      多人,按理不难攻克。

      但祖承训所部俱是骑兵,巷战极为不利,而守城日军却多装备了火枪,居高

      临下乒乒乓乓一阵攒射,明军骑兵突入城中后在街巷内无法散开,目标又大,全

      成了日军的靶子,结果自然又是全军覆没。祖承训仅以身免。两败之后,明廷上

      下大为震动,这才知道小日本正规军的厉害,远非先前游击队性质的倭寇所能比。

      8 月,日军攻陷丰德等地,把战线继续向北推进,兵部尚书石星着了忙,便张榜

      招募会日语的人才,准备与倭人交涉。这时有个浙江嘉兴人沈惟敬出头应聘,石

      星就派他入朝摸摸日军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和谈的可能。此时,明廷命主战的宋

      应昌为备倭经略,主持辽东军务,作进一步作战的准备。

      明朝的惯例是以文臣主持军务,武将一律要服从文人总帅的指挥。用外行领

      导内行的目的,就是防止武将坐大,对中央统治构成威胁。这对于稳固朱皇帝的

      宝座固然有利,但弊端也一目了然,让那些皓首穷经钻研八股文的专家运筹帷幄

      决胜千里,何异痴人说梦。宋应昌虽然不算糊涂蛋,却亦非帅才,况且此时辽东

      也没有多少兵。他到了边境,见日军来势汹汹,也没了当初主战的胆气,只是频

      频向朝廷催要兵马粮草。这时宁夏之战正进行到关键时刻,哪有兵马粮草可派。

      石星忙叫沈惟敬去朝鲜前线,与宋应昌商量与日方和谈。宋应昌告诉沈惟敬,日

      本必须先行退兵,然后明朝可以考虑对日封贡。沈惟敬就带着这些条件去见平壤

      的日军主将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其人,本身是界港巨商之子,代表着日本大商人的利益,只想着打

      开朝鲜、中国的市场,垄断海上贸易大发横财,对丰臣秀吉混日、中、朝三国为

      一的宏图大业并不感冒,对于议和倒是兴味盎然。而沈惟敬的父祖亦是海商出身,

      明朝中叶倭寇横行的时候,很多海商与倭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这两者根

      本就无甚分别,那种白天做海商晚上当倭寇的事也属常见。沈惟敬自己便是出生

      于日本的界港。这两个操着界港口音的老乡一碰面,那叫亲切,简直是一拍即合,

      相见恨晚。小西行长说哥们,俺们的要求不多,只要朝鲜答应与日本划大同江为

      界(即朝鲜割让领土近三分之二给日本),大明同意对日本封贡,实现日明和亲,

      太阁那边的事情我来搞定。其实此时日军在朝鲜各地军民的包围打击下,已令远

      在大阪的猴子颇感头痛,小西是觉得有希望在获得一定实利的条件下说服秀吉见

      好就收。

      沈惟敬带着小西的条件回来向宋应昌和石星汇报,两人都觉得这样的和议恐

      怕朝廷通不过,就令沈惟敬继续去和倭人讨价还价。但小西行长坚持要朝鲜割让

      南部四道,而且要等日本的贡使船抵达宁波之后才肯撤军。双方一时无法谈拢,

      一来二去不知怎的倒让朝中的大臣们得知了消息,那些清流们觉得大明面子攸关,

      若连朝鲜这样的忠实属国都保护不了,任凭倭贼割占,成何体统。个把有见识的

      还指出若让性同豺虎的日人据朝鲜之地,则大明也将不安于枕席。于是廷议一致

      要求宋应昌进兵。宋应昌早先也是说过漂亮话的,现在是自吃黄莲自已知,只推

      少兵缺将,难以出战。12月,朝廷下旨,调刚刚镇压了宁夏之乱的大将李如松带

      四万三千兵马东征入朝。

      李如松,字子茂,乃明朝后期辽东第一名将李成梁之子,明史说他骁勇果敢,

      有乃父之风。他会同弟弟李如柏、李如梅等,仗着宁夏新胜的余威,雄纠纠,气

      昂昂,开过鸭绿江。李如松一到朝鲜,不干别的,上来就要砍掉沈惟敬的脑袋立

      威。人家立威都是斩敌方来使,他李大将军却是斩本方使者,倒也少见。后经同

      僚劝解,沈惟敬才逃得小命,改为军前监押。其实李如松这一番做秀,多半是给

      顶头上司、经略宋应昌看的。由于明朝这个可笑的军务制度,文官统帅和前敌大

      将之间难以沟通、互相掣肘的事不少,李如松真正的意思就是想把外行的文职统

      帅排除出指挥核心,以避免在作战中受其牵制和干扰。所以他的做法虽然骄横了

      点,但对明军的整个战事还是有利的。

      立完了威,李如松把心思转到战事上来。这时参军李应试献计,假沈惟敬之

      名,继续与小西行长议和,以麻痹平壤日军。如松依计而行。小西行长果然上当,

      一本正经地在平壤城下布置仪式欢迎沈兄弟,还派了二十名家臣武士去城外迎接。

      谁知明军先头部队沉不住气,见倭人群骑出动,以为计划泄密,马上拉开架势动

      手,可惜未能灭口,二十个日本武士只砍了三个,倒有十七个逃了回去。明军只

      好立即发动,马不停蹄扑过去,猛攻平壤城。小西行长已经得到回报,慌忙整军

      应战。这帮日本武士到底是从安土桃山时代的乱世中冲杀出来的,虽然临敌仓促,

      但还是显出了很强的战斗力,面对明军的猛攻死战不退。辽东李家军在明朝算得

      上是一支声名赫赫的强兵悍旅,乘着一股锐气,兼仗大炮威力,也是人人发了狠

      的死斗,连李如松都身先士卒亲临城下大呼督战,城上的日军一枪把他的马打死

      了,他又换马再度上阵指挥。

      日军自进朝鲜以来,在陆上还从没有遇到这样强硬的敌手,血战之下,死伤

      颇重,士气渐渐低落,特别是明军的红毛大炮火力凶猛,连砖石砌就的平壤城墙

      都被生生轰塌,日军的火绳枪明显不敌。激战了一天一夜后,明军渐占上风,而

      日军的阵地逐渐缩小。小西行长见势不妙,生怕老本拼光,就在作战间隙给李如

      松去了一信,说只要你放我一条退路,我就拱手让出平壤。李如松应允。于是小

      西率军退出平壤南撤,哪知李如松却派兵从背后掩杀,搞得小西非常被动,又丢

      了几百条人命,才好不容易渡过大同江退入龙山。明军占领平壤后,邻近驻守凤

      山的大友义统军大为震动,义统本归小西节制,一见总指挥跑了,心说小西弥九

      郎这王八蛋真不仗义,他身为主将先溜,把俺晾在前面,要是明军拿红毛大炮轰

      俺,俺受得了吗?他倒也不作傻瓜,立即弃城南逃。小西行长退守龙山,本来还

      指望大友义统与他协力,结果听说义统跑得比他还远,小西心说:嘿,这个丫挺

      的,你副将不为我主将分忧,难道叫我主将为你断后?好,那咱也继续撒丫子,

      看谁跑得快。这两位朝着汉城方向一路赛跑,倒便宜明军省了不少事。半个月后,

      李如柏率领的明军前部攻占开城,朝鲜沦陷的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也同

      时一举收复。

      第五话

      小西行长逃回汉城后,惊魂未定,提出全军南撤,但遭到小早川隆景、黑田

      长政的强烈反对。虽然侵朝日军名义上的总大将乃是宇喜多秀家,但他是个头脑

      简单的年轻人,说话没有多少号召力。小早川隆景位列丰臣五大老,资历和威望

      在侵朝日军中都是最高的,因此日军指挥部最后还是依照隆景的意见作出坚守汉

      城的决定。镇守咸镜道的加藤清正、锅岛直茂也向汉城一线收缩兵力,几路日军

      合兵一处,计有五万余人,严阵以待明军。

      而明朝方面,李如松旗开得胜,得意洋洋,听朝鲜老百姓传言说日军将弃守

      汉城,他也不派探马证实一下,便率两千轻骑贸然出动,想先入汉城独占首功。

      结果行军到离汉城三十里的碧蹄馆,遭到早已预伏在此地的日军小早川、加藤、

      黑田、小西等部的迎头狙击,如松大败,部下死伤殆尽,自己也被日军重重包围,

      幸亏明军的后续部队赶来增援,才死里逃生。碧蹄馆之役,明军遭受重创,锐气

      顿失,不得不退回开城一线。3 月,明军探知日军在龙山有个大粮仓,这时李如

      松玩了一手漂亮的,他派副将查大受带一帮敢死队,潜入敌后,一把火将龙山的

      日军粮库烧了个精光。军事行家都知道,打仗就是打后勤,明军这一招釜底抽薪,

      委实令日军十分狼狈,人无粮,心就慌,因此在碧蹄馆获胜的有利条件下,日军

      亦无力反攻,只有固守待援。双方形成僵持状态。

      既然打仗看起来解决不了问题,议和呼声自然再度高涨。经略宋应昌本来已

      被李如松挤到一边,现在李如松风头已过,他又有了发号施令的机会,那沈惟敬

      也有了出头之日,奉宋应昌之命再度与日方交涉,找的当然还是老熟人小西行长。

      两人心怀鬼胎,开始了公私兼顾的讨价还价。

      不久,朝鲜发生大饥荒,京畿、庆尚两道颗粒无收,日军无法从当地征粮,

      龙山粮库被明军烧毁后,更是只能靠国内运粮维持,但在朝鲜水师的打击下,海

      在侵朝日军中都是最高的,因此日军指挥部最后还是依照隆景的意见作出坚守汉

      城的决定。镇守咸镜道的加藤清正、锅岛直茂也向汉城一线收缩兵力,几路日军

      合兵一处,计有五万余人,严阵以待明军。

      而明朝方面,李如松旗开得胜,得意洋洋,听朝鲜老百姓传言说日军将弃守

      汉城,他也不派探马证实一下,便率两千轻骑贸然出动,想先入汉城独占首功。

      结果行军到离汉城三十里的碧蹄馆,遭到早已预伏在此地的日军小早川、加藤、

      黑田、小西等部的迎头狙击,如松大败,部下死伤殆尽,自己也被日军重重包围,

      幸亏明军的后续部队赶来增援,才死里逃生。碧蹄馆之役,明军遭受重创,锐气

      顿失,不得不退回开城一线。3 月,明军探知日军在龙山有个大粮仓,这时李如

      松玩了一手漂亮的,他派副将查大受带一帮敢死队,潜入敌后,一把火将龙山的

      日军粮库烧了个精光。军事行家都知道,打仗就是打后勤,明军这一招釜底抽薪,

      委实令日军十分狼狈,人无粮,心就慌,因此在碧蹄馆获胜的有利条件下,日军

      亦无力反攻,只有固守待援。双方形成僵持状态。

      既然打仗看起来解决不了问题,议和呼声自然再度高涨。经略宋应昌本来已

      被李如松挤到一边,现在李如松风头已过,他又有了发号施令的机会,那沈惟敬

      也有了出头之日,奉宋应昌之命再度与日方交涉,找的当然还是老熟人小西行长。

      两人心怀鬼胎,开始了公私兼顾的讨价还价。

      不久,朝鲜发生大饥荒,京畿、庆尚两道颗粒无收,日军无法从当地征粮,

      龙山粮库被明军烧毁后,更是只能靠国内运粮维持,但在朝鲜水师的打击下,海

      运十分困难,再加上各地民众不断暴动和义军神出鬼没的袭击,逐渐陷入内外交

      困的境地。困守汉城的日军整日半饥半饱,士气低落,厌战情绪弥漫,从对马海

      峡偷渡潜逃回国者络绎不绝。在日本国内,反战事件也时有发生,九州强藩岛津

      家还发生了岛津岁久、北宫左卫门抗拒出征的暴动。在这种情况下,以小西行长

      为代表的主和派占了上风,行长与大阪掌握实权的石田三成关系亲密,他的态度

      影响到三成。事实上,前线的后勤供应问题也实在是令以三成为首的奉行官们头

      疼,因此进行议和以结束目前这个尴尬局面他们当然持欢迎态度。五大老之一的

      小早川隆景向来是保存实力的高手,一见没有胜机便也无心恋战。另一在朝的大

      老宇喜多秀家年轻无谋,又与石田三成素相交好,当然站在三成、行长一边。加

      藤清正和锅岛直茂对文吏派把持大局十分不满,强烈反对和议,但行长有三奉行

      和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两大老的支持,无视他们的意见,主动向宋应昌伸出

      橄榄枝,表示愿意接受明朝的要求,同时通过石田三成上书丰臣秀吉,强烈建议

      和谈。

      此时的丰臣秀吉也处在焦头烂额之中,从朝鲜传来的消息日益令人沮丧,国

      内的厌战情绪弥漫到上层,下级的武士中间也蕴含着不满情绪。面对如此惨淡的

      局面,猴子强打精神,到处给部属们打气,以安定人心。恰值小西行长等前线将

      领不断要求和谈,他虽然还不死心,但却不得不考虑改变战略。4 月8 日,秀吉

      从朝鲜召回三奉行和小西行长、小早川隆景,仔细了解前线的情况以及明朝对议

      和的态度。4 月9 日,秀吉下令日军从汉城撤退,摆出友好姿态,以期与明朝和

      谈。不过,这并不表示他已经完全放弃了侵略野心。在命令撤离汉城等内地城市

      的同时,他又下令日军攻占朝鲜南部沿海的所有重要海港和战略要地,给再度侵

      朝留下伏笔。

      从形势发展的现状上看,丰臣秀吉实际上已经认识侵朝侵中的计划不可能成

      功,但是猴子当初满怀着建不世奇功以成为日本史上新的“神”的愿望,目标和

      现实的巨大落差不能不使他感到强烈的痛苦,退一步说,即算不再心存成为“神”

      的奢望,如此无功而返亦令他这一代“天下人”的颜面和威信大大受损,他哪里

      肯甘心呢?不过,我们从秀吉的发家史也能看出,猴子从来就不是一个拘泥不知

      变通的人。当初为了能让德川家康臣服,他甚至能委曲求全把老娘送到骏府当人

      质,“忍”字诀的功夫修练得并不在家康之下。因此,尽管对在朝鲜的失败感到

      难以接受,但他还是同意和谈,退而求其次总比竹篮打水要好。像小西行长等人

      也是摸透了他的秉性,所以敢力主和议,与沈惟敬进行私下的谈判。

      1593年5 月,宋应昌派沈惟敬渡海到名护屋会见了丰臣秀吉。秀吉向他们提

      出了罢兵的条件:明朝送公主至日本和亲,为天皇皇后;发展明朝与日本的勘合

      贸易;明、日永誓盟好;朝鲜割南部四道给日本;朝鲜送王子、大臣到日本为质

      ;朝鲜赔银500 万两;朝鲜国王向日本称臣并永誓不叛。明使也重申了明朝的要

      求:日军退出侵占朝鲜的全部土地,在这一前提下,明朝可对日本封贡(所谓

      “贡”实际上就是打开通商口岸的一个体面的说法)。两者的差别相当之大。但

      是,由于丰臣政权内部(主要是小西、石田等人)支持和谈的呼声很高,丰臣秀

      吉还是同意继续谈判。

      1593年8 月,秀吉命加藤、小西、锅岛等九州大名的军队继续屯驻在朝鲜沿

      海,其他大名的部队则撤回本土。秀吉自己也从名护屋大本营返回大阪,主要的

      谈判工作就交给前线主和派的小西行长等人。

      明朝方面见倭人撤军,也放松了警惕,觉得朝鲜的事情已经没什么了,除留

      下刘??率领五千人的部队继续驻留外,李如松等大军皆撤还归国。大家看看,好

      文,极详细啊

      第六话

      接着该谈判了,怎样达成这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和议呢?说出来简直是外交史

      上的笑话。小西行长和沈惟敬真不愧是商人出身,这两个活宝串通一气,上欺下

      瞒,合伙制造了一个天大的骗局。从名护屋之晤秀吉会见明使时就开始掺假,明

      明双方是各有条件,小西行长却暗中做手脚向秀吉诈称是明鲜遣使谢罪乞和。猴

      子的自大心得到满足,以为尽管自己一方也有麻烦,但和对方相比还是大占优势

      的,于是狮子大开口报出高价,虽然不指望对方会全盘接受,但总以为虽不及亦

      不远矣。而沈惟敬那面,则是另一个调子,他向宋应昌、石星汇报的谈判结果是

      平秀吉知罪请降,但求封贡。石星等人自然满意,又见前线报说日军已经开始撤

      退,便以为万事大吉,只坐等秀吉的降表。其实造成这种下属欺瞒弄鬼的事,根

      子还在上级,当初秀吉出兵朝鲜时,有人建议他多带些懂汉语的译员,他却狂妄

      地回答说:“将令彼国使用我国文字,安用外国文字?”既然你不要译员,那还

      怪小西行长一手遮天吗?明朝方面的石星等人也完全依赖沈惟敬与日人沟通,消

      息来源极为单一,给下臣弄鬼造成可乘之机。

      石星久等秀吉降表不至,而无降表就无法向神宗交差结束此事,便命人催促

      沈惟敬。沈惟敬当然知道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降表,他跑到熊川与小西行长密议,

      两人折腾了一个月,居然造出个假降表来,于1594年12月由小西家臣内藤如安等

      带到北京,呈交明廷。石星等一看降表:唔,不错,跟以前沈惟敬汇报的内容差

      不多。于是厚待日使,把降表上报神宗。可笑明朝君臣对下情一无所知,既然倭

      酋畏威来降,对于封几个空头官那自然是何乐而不为,于是援引成祖时封足利义

      满为日本王的旧例,下旨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但对于是否允许“贡”

      (即所谓勘合贸易),朝臣们仍有争论,最后决定将“贡”的议题暂时搁置,先

      封了再说。那内藤如安又争取到封秀吉养子、现任关白秀次为“都督关白”,小

      西行长、宇喜多秀家以及石田三成等三奉行都封为“都督佥事”。当然,加藤清

      正、锅岛直茂等主战派则连个空头官都没捞着。

      1595年9 月,明廷派皇亲临淮侯李宗城为册封正使,杨方亨为副使,带着敕

      书赴日,“日本通”沈惟敬陪同前往。封使经过釜山时,小西行长和沈惟敬心怀

      鬼胎,惟恐他们导演的“议和”露出马脚。两人晤面密谈,决定暂止行程。小西

      行长命自己的女婿、对马岛主宗义智把李宗城、杨方亨留在对马岛上殷勤款待,

      转过身来逼迫朝鲜向日本派出“谢罪使”,以圆此前他对秀吉编造的弥天大谎。

      沈惟敬也跟着帮腔。在两人催逼之下,朝鲜国王李?V只得派出一个州判为使,随

      明使渡海赴日“谢罪”。

      这边行长和惟敬刚刚安排好,对马岛那边又出现了一个小花絮。原来明朝的

      册封正使李宗城,乃是个酒色之徒,在一日酒席宴前,乘醉调戏宗义智之妻(小

      西行长之女),义智大怒,将之遂出,随后又派兵捉拿问罪。宗城抱头鼠窜,连

      夜逃跑,惶急之中把明廷册封丰臣秀吉“日本国王”的诏书金印都丢弃了。宗城

      逃脱后,不敢回国,躲在汉城不出,后来副使杨方亨向朝廷报告此事,方被拿问

      治罪。明廷随后任命杨方亨为正使,沈惟敬副之,渡海赴日完成册封。

      1596年9 月,迤延一年之后,明朝封使终于抵达日本。由于小西行长早已鬼

      话在前,秀吉高兴地在大阪设宴招待了封使。朝鲜的“谢罪使”在明使之后抵达。

      朝鲜使者的晚到令猴子大为恼火,更令他难以忍受的是,朝鲜派来“谢罪”的居

      然只是个区区的州判,而不是他所期望的王子或宰相级别的重臣。秀吉一跳三丈

      高,大骂朝鲜无礼,当场就要甩手离席。在小西行长等百般劝慰搪塞下,秀吉才

      勉强接受这一现实,下令拆读明朝的封敕。小西行长原本想买嘱秀吉左右在读诏

      书时捏饰词句,不料秀吉却召来侍读的学问名僧开读,僧人不敢虚妄,照本宣科

      一念,原来是“尔丰臣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国,西驰一介之使,欣慕来同,

      北叩万里之关,恳求内附……兹特封尔为日本国王,赐之诰命”云云,与小西行

      长所言的谢罪乞和完全相反。更重要的是,秀吉最迫切想要的两样:割地和重开

      日明勘合贸易,在诏书里连影子都没有。猴子听罢大怒,当场翻脸,一把夺过诏

      书摔在地上,把不知所措的封使们赶出了大门。

      1597年1 月,感到“受辱”的猴子发动了第二次侵朝战争,加藤清正、黑田

      长政、岛津义弘、小早川秀秋等率14万大军再度入朝,其间尚有伊达政宗、长宗

      我部元亲、真田昌幸、真田信繁(幸村)、直江兼续等战国名将,秀吉还特召自

      己当年打天下时的军师黑田官兵卫(此时已改名黑田如水)参赞军前,差点被秀

      吉砍掉的小西行长经石田三成等人力保,也受命率部出征,戴罪立功。日本史称

      的“庆长之役”开始了。朝鲜称之为“丁酉倭乱”。

      1597年2 月,秀吉认为日军已经有能力再战了,但首先他要设法除掉李舜臣。

      1597年1 月,小西行长用秀吉的计策,派人在汉城散布谣言,陷害李舜臣,结果

      李舜臣被捕入狱,被押送到京城。得知反间计成功后,秀吉立刻于2 月21日再度

      调动14万陆军和数万水军侵朝。

      7 月7 日,九鬼嘉隆一举重创元均为首的朝鲜水军,又配合陆军水陆夹击漆

      川岛的朝鲜水军,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日军完全控制了制海权。

      1597年14万日军会合釜山兵力后向南原和全罗道推进,2 月日军在闲山获胜

      后攻南原,南原驻有明军3000,日军夜袭,明将扬元半夜惊醒赤脚逃跑,明军全

      军覆没。游击陈愚褒驻全州,害怕不敢发兵,闻南原失守,弃城北逃,汉城告急!

      万历帝得知南原兵败,大怒,派兵征讨。命麻贵为备倭总兵官,杨镐为经理朝鲜

      军务,兵部侍郎邢?d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五月,麻

      贵统兵1.7 万人先渡鸭绿江,邢?d征调四川、浙江、蓟州、辽东、宣化、大同、

      山西、陕西及福建、吴淞水兵继进。

      明军过境后和权栗都的1 万名朝鲜军会合,向南进发。明军前锋一路急行,

      于9 月抵达汉城,并于日军交战,使日军稍退。后联军主力到达,并分守汉城外

      围的要害地区。

      9 月底明军败日军于谡山和青山。由于地势不利,日军十数万围攻汉城不克,

      又听信明军谣言,以为明军真的调南北陆军七十万入朝,而福,广,浙,直水兵

      会直捣日本。遂退缩不敢进,日将小西行长退守顺天,加藤清正退往蔚山,黑田

      长政退往梁山。

      这时明将邢?d和麻贵统兵四万和朝鲜权粟元帅会师,组成中朝联军,大举南

      进。

      由于大敌当前,朝鲜举国上下一致强烈要求重新启用李舜臣。朝鲜国王迫于

      形势,不得不顺应民心,重新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而此时,当年扬威

      海上的威武水师,现在只剩下可怜的12艘军舰。朝鲜国王李?V见海军已不复存在,

      竟然下令让李舜臣登陆作战。针对李?V的愚见,他上奏道,“自壬辰至今五、六

      年间,贼不敢直突于两湖者,以舟师桅其路也。今臣尚有战船十二,出死力拒战,

      则犹可为也……战船虽寡,微臣不死,则不敢侮我矣。" 他驳斥了让海军上陆的

      观点,在全罗道右水营着手重建海军,8 月28日,李舜臣指挥这支小小的海军,

      毅然投入鸣梁海战。

      9 月16日,日军藤堂高虎率领330 余艘战船和2 万陆军从兰浦出发,准备趁

      涨潮时进入鸣梁海峡,向朝鲜水军发起攻击。大战当前,李舜臣将许多民船伪装

      成战船,列于水营战船之后,以迷惑敌人,自己亲率12艘战船引诱敌人驶入鸣梁

      海峡。一场恶战,击沉敌人指挥船和其他战船2 艘。日军主将来岛通总被杀,阵

      形大乱。这时已开始退潮,海水湍湍东流,朝鲜战船趁势猛攻,敌船招架不住,

      顺流东撤,但被铁索和木桩挡住去路。朝鲜战船抓住有利战机,奋力冲杀,击沉

      敌船30余艘,毙敌4000余人,重创了日本舰队。鸣梁海战的胜利,不仅粉碎了日

      军的海上进攻,而且也重新夺回了全罗南道的制海权。

      11月,总督蓟辽军事的明兵部尚书刑?d大会诸将商讨进军计划。在军议上明

      军将领们认为:如果消灭盘据于南海岸的强敌加藤清正,则泗?龇矫娴男∥餍谐?

      当不战而退。

      于是明军“分四万人为三协,副将高策将中军,李如梅将左,李芳春、解生

      将右,合攻蔚山”。12月23日中午,李部与日军在距离蔚山二十里处的海边遭遇。

      李如梅和副将杨登山率大部队设伏,命令游击摆赛带领一小队轻骑兵出发诱敌,

      日军轻率追击,被诱入了伏击圈,明军奋勇冲杀,斩首400 余级。日军大败,仓

      惶退入蔚山城。联军乘胜直抵城下,将蔚山城团团围住。24日黎明,联军开始了

      第一次攻击,军中大炮齐放,震天动地,硝烟弥漫直冲天空。城中的房屋纷纷中

      弹起火,加之此时北风大作,大火借着风势蔓延开来。日军抵挡不住,蔚山城中

      一时火光冲天。游击茅国器领兵奋勇突破两重木栅,但因蔚山地势太过险峻,火

      炮射角受到限制,无法有效支援攻击。

      而日军凭借地势居高临下以火枪射击,火力非常猛烈。联军终于没能突破第

      三道木栅,不得不在日落时分收兵回营。此日,联军共歼敌900 余人。联军方面,

      明军中的浙江兵阵亡700 余人,朝鲜军阵亡200 余人。

      25日杨镐调整部署,具体安排为:杨镐、麻贵在城北扎营,高策在城东扎营,

      吴惟忠驻扎在城难,李芳春驻扎在城西。此外,李如梅领兵驻扎在太和江边以防

      备西生浦方向的日军再次增援蔚山。祖承训则负责应付釜山方向的日军。杨镐认

      为:蔚山城的地形十分险峻而且城防工事相当坚固,日军铁炮的火力又非常的凶

      猛,如果贸然进攻,会造成很大的伤亡。城中没有水源,粮草也很缺乏,因而决

      定采取长期围困,伺机攻取的战略。

      部署完毕之后,联军开始了第二次攻城。双方的争夺异常激烈。下午,东面

      的高策军曾一度攻入城内,大约十来名士兵冲上了城头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因

      为后续部队又被日军的火枪火力所阻无法与其汇合,寡不敌众而全部战死。联军

      的第二次攻击又失败了。正当杨镐整顿队伍准备再战时,四十多艘日军战船出现

      在太和江的下游蓝江的江面上。杨镐急令浙江兵2000,骑兵1000防守太和江岸。

      这天夜里,联军的哨兵抓获了从城中逃出的被掳朝鲜人,经盘问后得知城中的粮

      食已经所剩无几且城中无井,日军全靠雨水维持。杨镐派人携带令剑和赏功旗、

      免死帖前往招降加藤清正。清正对使者:" 欲为降附,而时未知朝鲜许降与否,

      未敢即降。若与朝鲜相讲,则当即投降。 "

      杨镐认为这是加藤清正的缓兵之计,断然拒绝。

      接下来的数日内联军继续进攻,每天都要发动了三到四次冲锋,但都被击退。

      与此同时,日本守军也已到了他们的极限,据大河内秀元的记载:到了正月1 日

      (1598年),蔚山日军已经没有一人能把话讲清楚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了原始

      人般的嘶鸣。

      正月3 日,顺天方面的小西行长终于经由西生浦赶来增援,杨镐一边调遣李

      如梅所部去抵挡行长的援军。一面指挥全军发起了最后的总攻,从三日午后一直

      战至四日凌晨,明军共战死700 余人,受伤者过3000人。

      正月4 日,岛津家水军自釜山来援,杨镐一见日军大军云集未及下令退兵就

      带头先逃,致使联军全军?⑸?,小西、岛津及城中各军在后掩杀三十里方止。明

      军伤亡数字众说纷纭,从3000直20000.按李如梅的朝鲜接伴使李德悦所记:" 本

      月初四各营回军事,则已为驰启矣。当日诸军撤还之际,水陆倭贼合兵追击,至

      于三十里之外。唐军死者无数,或云三千,或云四千。其中卢参将一军,则已在

      后几近覆没云。而军中讳言,时未知其数也。大抵无端撤军,贼乘其后,苍黄奔

      北,自取败绩。弓矢蹬杖,投弃盈路,以至籍寇。安有如此痛哭之事,言之无及。

      " 此战明日双方损失大体相当,都约10000 人。

      明军败后被迫退守王京。明廷罢免杨镐,以天津巡抚万世德为经略。双方都

      调整了战略。日军虽然解蔚山之围,但却也无力向外扩张,而且出现了撤退派。

      撤退派主张自蔚山等突出阵地撤退,集中兵力重点防守。丰臣秀吉不准,命令加

      藤清正与小西行长坚守,其余将领回国过冬,等明年春暖花开再返回朝鲜指挥作

      战。

      而明军虽经蔚山惨败,但主力未损。2 月,陈?U、刘??、邓子龙率江南水兵

      相继开赴朝鲜。九月初,援朝明军增至9 万人,朝鲜水军也得到了加强(已有5000

      余人)。统帅邢?d当机立断,逮捕内奸沈惟敬,大会诸将,向屯据东南各地的日

      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东南会战。分兵三路,同时进攻三座要塞:蔚山、泅川、粟林。

      而明水军和李舜臣的联合舰队合力应战,完全控制了南朝鲜海的控制权,切断了

      日军的补给线。迫使日军退守朝鲜半岛的南端。

      这时候在朝日军只有6 万人,而中朝联军则有11万之众,明显占有优势。日

      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七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

      命,供应不足,士气低落。日军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

      愈众。

      1598年8 月18日伏见城内,征战一生的丰臣秀吉因为朝鲜战争的失利,羞愤

      积郁,终于在伏见城死去。丰臣秀吉遗命从朝鲜撤军。五大老决定密不发丧,以

      丰臣秀吉名义指示在朝各军撤退回国,争取最体面的议和。日军的撤退部署是:

      东部驻西生浦、梁山、竹岛各部,于十一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结,候船返国;

      中部居昌的日军,就地上船返回本国;西部驻顺天、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

      待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头到巨济岛集结,再乘船返国。并且约定十一月十五日为

      最后撤退期限。

      从九月起,中朝两国海军不断在海上截击撤退回国的日军舰队,使日军遭受

      巨大损失。小西行长被李舜臣截住,难以回国。小西行长进退不能,提出和谈,

      遭拒,只能坚守城堡,等待援军。十一月十五日的最后撤退期限已至,日军的承

      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小西行长准备厚礼送至李舜臣营中,希望和谈,还是遭到

      拒绝。绝望的小西行长向岛津义弘求救,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当

      即率领船队,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企图突入光阳湾,解小西行长

      之围。中途与从南海开来之宗智义部船队会合。两支船队会合后,共有兵力万余

      人,舰船500 余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陈?U、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着手调整部署,决心在露梁以

      西海域,包围和歼灭救援之敌。由老将邓子龙率兵1000,驾3 艘巨舰为前锋,待

      日军舰队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进攻,断其退路;主帅陈磷率明军主力为左军,

      泊于昆阳之竹岛,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待机与明军夹

      击日军。

      18日深夜,岛津义弘舰队主力驶至露梁以西海面,进入中朝联合舰队的伏击

      圈。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此时,“月挂西山,山影倒海,

      半边微明,我船无数,从阴影中来,将近贼船,前锋放火炮,呐喊直驶向贼,诸

      船皆应之。贼知我来,一时鸟铳齐发,声震海中,飞丸落于水中者如雨。”(《

      柳成龙惩毖录》卷二第六十八页)联军驾船逼近日舰,跃上敌船,短兵肉搏。北

      岸邓子龙率士卒300 登上朝鲜船,奋勇冲杀,由于众寡悬殊,邓子龙部旋即被日

      船包围。“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跃上

      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

      龙战死。”(《明史。邓子龙传》)战至中午,陈磷派水师副将陈蚕、游击季金

      率部来援。与此同时,中朝联军水师左右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大岛以东

      海面之日船队主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朝鲜李忠武公行述》对这场战斗作了生动的描述:“两军突发,左右掩击,

      炮鼓齐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杀喊之声,山海同撼。许多倭船,大半延燃,

      贼兵殊死血战,势不能支,乃进入观音浦,日已明矣。”陈?U率主力与李舜臣夹

      击日舰,施放喷火筒,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日军跳水登岸,又遭陆上明军截杀,

      死伤大半。陈磷也率中国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船纷纷起火。在

      一片混乱之中,日军仍垂死挣扎,拼命反击。李舜臣领先督战,不幸中弹牺牲。

      其子秘不发丧,鸣鼓挥旗,代父指挥,继续同中国水师并肩战斗。陈?U乘胜挥师

      西进,焚毁日军准备撤退的船只百余艘,并与陆路刘??军夹攻顺天日军。小西行

      长率余部逃脱。

      海战从11月18日夜开始,持续到19日中午,整个露梁海面,火光烛天,炮声

      阵阵。中朝联军,浴血苦战,取得了击沉敌船四百五十艘、歼敌一万五千的彻底

      胜利。日军“粮物浮萍,尸体塞海”。敌酋岛津义弘挟所剩五十多条破船狼狈逃

      窜。历时七年的壬辰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第七话

      据说在二次出兵之前,秀吉还气壮如牛地对德川家康说:“我欲以前田利家

      率北陆之军为左路,蒲生氏乡率奥羽之军为右路,自为总大将,率30万大军横扫

      朝鲜,直入明国。日本之事委诸内府(指家康)。”也不知他是真的如此自信满

      满还是对家康有意试探。当然老狐狸家康自是逊谢不已,不露半点声色。

      对于日军来说,陆路上,朝鲜军并不放在他们眼里,就连明军,感觉也不过

      如此。他们棘手的问题在海上,就是时任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注:朝鲜为李舜

      臣特设的官职)的李舜臣。有李舜臣在,日军水陆并进的计划就不能实现,后勤

      物资的海上运输也始终是个大问题。为了除掉李舜臣,日军指挥部设下一个圈套。

      这个计策的实施者是急于立功的小西行长,他派了一个叫要时罗的朝鲜汉奸,

      到朝鲜官员中放风说,这次议和失败,主要是因为主战派加藤清正反对,现在他

      要再次渡海来朝鲜指挥作战,时间地点如此如此,你们(指朝鲜军)可以在海面

      上拦截,将他结果掉,一来报仇雪恨,二来为和议的达成搬掉一块绊脚石。朝鲜

      官员信以为真,汇报上去,朝军都元帅权??就下令给李舜臣,要他按照要时罗报

      告的时间地点去截击加藤清正。李舜臣没有轻信这一“情报”,他经过分析,认

      为预定的海路十分危险,有利于敌人伏击,便没有按命令执行。日军的诱敌伏击

      计划失败了。

        狡猾的日军并没有放弃,而是顺势行起反间计来。要时罗在朝鲜官员中间宣扬说

      ,加藤清正这次单身渡海来朝鲜,因风浪在岛上滞留了好几天,可是李统制却对这个

      好不容易搞来的宝贵情报置若罔闻,丧失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擒敌良机,实在令人不解

      。由于李舜臣是东人党首领柳成龙推荐就任的,尽管他从未参与党争,但这个事情仍

      然成为西人党攻击东人党的口实。在西人党官员的攻讦指责下,国王李?V下旨调查李

      舜臣。庆尚右水使元均――就是那个在日军进攻釜山时自沉船舰逃跑的――素来对李

      舜臣心怀嫉妒,乘机在调查中诬蔑中伤,结果李舜臣被控以“欺君纵敌”的罪名。国

      王李?V听信谗言,下令将李舜臣逮捕交有司审问治罪,结果自然是审问不出什么名堂

      ,但李舜臣还是被革去官职,以普通士卒的身份发在军前效力。那个作战无能害人有

      术的元均则爬上了三道水军统制使的高位,成为朝鲜水军的统帅。

        去除了心头大患的日军指挥部大喜过望,立即水陆并进,向朝鲜发动进攻。1597

      年6月,日军加藤清正、小西行长所部相继出动,夺取梁山、熊川,逼近庆州。水师

      则换了名将岛津义弘作统帅,从釜山出发北犯。元均不得已,大集全罗、庆尚、忠清

      三道的水师,硬着胆出营迎敌。朝鲜水师行至漆川岛海面,遭到岛津义弘率领的日本

      水军突然袭击。朝军如果是李舜臣指挥,将士们就象有了主心骨一样镇定自信,但现

      在大家都知道统帅是元均那个无能的菜货,斗志和士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诚所谓狮

      子带领一群绵羊也能战胜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何况日军还不是绵羊。日朝两军换了

      统帅,胜负高下立即逆转。此战朝军大败,全罗左水使李亿祺、忠清水使崔湖先后战

      死,元均本人也在逃跑时被日军击毙。李舜臣苦心经营数年建立的朝鲜水师就这样全

      军覆灭了。

        漆川岛海战后,岛津义弘乘胜进军,攻占了朝鲜水师的大本营闲山岛,扼住了朝

      鲜西部沿海的咽喉。

      面对日军的汹汹之势,朝鲜政府飞章北京告急(此时明军包括暂时留守的刘

      铤部都已经撤回国内)。万历皇帝心里纳闷儿:“封也封了,撤也撤了,怎么突

      然又打起来了?”急忙下旨查问。原来封使杨方亨等人回国后,隐瞒了秀吉拒封

      逐使的实情,只谎称日本谢恩退军,沈惟敬还把自己从日本买的土特产当作秀吉

      的贡品呈献,以致朝廷上下对日军的这次进犯毫无思想准备。这时,秀吉真正的

      回书也上达明廷,语多不恭之处。万历皇帝龙颜大怒,治了主持议和的兵部尚书

      石星和经略宋应昌的罪,沈惟敬、杨方亨也一并拿问,改派邢?d为总督,杨镐为

      经略,统管朝鲜战事,并令麻贵为备倭大将军,率一万七千明军入朝。

      8 月,加藤清正夜袭南原,明军毫无防备,守将杨元方在床上呼呼大睡,惊

      闻城破,跳下床赤脚逃走。相距百里的全州明军不敢去救,见南原陷落后,也弃

      城而逃。

      加藤清正连克全州、庆州,“尽屠其地”,来势汹汹,兵锋直逼汉城。麻贵

      惊惶之下,准备放弃汉城退守鸭绿江,幸亏海防使萧应宫力阻。总督邢?d飞报朝

      廷,请旨调蓟、辽、宣、大、陕、川各路军马及浙、闽水师,增援朝鲜,他自己

      也亲赴汉城督战,以稳定军心。朝鲜也派都体察使李元翼带兵出忠清道,助威御

      敌。麻贵这才定住心神,调兵守汉城南面的稷山,以阻挡日军。明军在副将解生

      的带领下死守稷山,拼命抵挡加藤清正的不断猛攻。危急之时,参军李应试向邢

      ?d献计,派人持沈惟敬的亲笔信到小西行长处,利用小西仍望议和的心理,让他

      牵制清正进军。小西行长果然引军后退。清正失去友军的呼应,为避免陷入孤军

      深入的境地,这才放弃对稷山的进攻,后撤到蔚山一线。麻贵抹完额头的冷汗,

      转身就上报朝廷自吹稷山大捷。海防使萧应宫揭露了他冒功邀赏的行径,但麻贵

      与邢?d、杨镐关系不错,俗称“一个圈子里的人”,因此邢、杨都袒护麻贵,反

      而奏称萧应宫怯敌,将他革职查办。

      11月,从内地来援的各路军马大部已至。海上也组建了以五千浙闽水师为核

      心的水军,另加入了陈?U、陈蚕、邓子龙所率的两广精锐陆军,以陈?U为水师提

      督,陈蚕、邓子龙为副将,进抵朝鲜海域。此时,朝鲜也重新起用李舜臣为水军

      统制使,李舜臣以残存的12只战船为班底,重建朝鲜水军,与陈?U的明朝水师合

      兵,统一协调行动,号称两万水师,再与日军争夺制海权。

      邢?d、杨镐手中有兵,胆也壮了,决定主动出击。他们将大兵分为三路,李

      如梅居左,李芳春居右,高策居中,三路大军浩浩荡荡攻下庆州,接着,将打击

      目标对准了日军风头最盛的加藤清正部。明军指挥部决定,由李如梅、李芳春率

      主力部队全力攻击加藤清正,高策扼守中路策应,同时压制小西行长。二次援朝

      中最大的一场战役――蔚山攻防战拉开了帷幕。

      第八话

      蔚山之战,明军投入的总兵力约四万人,还有数千朝鲜军协同作战。主要攻

      击力量是李如梅的左路军和李芳春的右路军,由麻贵担任战役总指挥。经略杨镐

      亲临前线坐镇。看得出明军指挥部是下了大决心,要敲掉加藤清正这根日军的出

      头椽子。清正所部共约万余人,分驻西生浦和岛山两城,见明军来势凶猛,便据

      城不出,企图死守。

      明军抵达蔚山,见日军摆出一副固守待援的样子,李如梅灵机一动,派手下

      游击以少量兵力佯攻诱敌。加藤清正见明军前锋兵少,认为有机可乘,便派兵突

      袭,结果正中埋伏,明军四面包围上来,日军大败而归。明军首战告捷后,认为

      清正在岛山,便以主力围攻,另派少量兵力压制西生浦日军,以防其支援。

      岛山乃是蔚山的一个山头,背靠大海,其山势较高,也较为险要,易守难攻。

      日军在岛山共扎下三重围栅,以石筑城,凭险据守。与西生浦互为犄角。所谓蔚

      山之战,大部分战斗是发生在岛山。明军在次日开始向岛山发动全面进攻。

      明军的战法是先用大炮仰射,击毁日军围栅,掩护步兵抢攻。这一招颇为有

      效,守卫三丸的日军在明军炮火的猛烈轰击下陷入混乱,被明军先头部队抢近寨

      前,展开白刃战。这一批明军来自浙江,有当年跟随戚继光平倭的老底子,战斗

      力很强,特别是对付日本人很有一手。浙兵在副将陈寅、游击茅国器的率领下,

      玩命血战,日军抵挡不住,伤亡累累,不得不向山上败退。浙兵乘胜冲杀,明军

      后续部队也投入进攻,接连攻破日军两道营栅。陈寅身先士卒,率兵猛攻日军第

      三道营栅。俗话说狗急了还能跳墙,眼看最后一道防线岌岌可危,处于生死关头

      的日军遂拚全力作困兽之斗,连加藤清正自己都冲了上去。两军围绕着第三道栅

      门展开了拉锯式的争夺,但见栅门内外,血肉横飞,尸横遍地,双方都杀红了眼,

      战况极为惨烈!在这个地段,山下的明军大炮已经够不到射程,而日军的火绳枪

      正好发挥作用,而且近身格斗日军也处于居高临下的有利条件,拉锯时间愈长,

      战况对明军愈不利。

      就在山上的明军陷入苦战之际,经略杨镐赶到了前线。他老先生眨巴着眼看

      了一会儿山上的战况,突然下令鸣金收兵。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日军虽然占

      据地利,但明军却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特别是在已经攻到最后一道防线的关

      键时刻,如果坚持加大投入,明军完全有希望攻克岛山,消灭加藤。日军第一强

      将加藤清正若在此役被明军擒杀,势必对日方造成极为沉重的打击,甚至有可能

      一举摧毁日方参战大名本来就并不强烈的战斗意志,提前结束这场战争。然而,

      主要当事人的临机决断,却能够使历史的发展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  那么杨

      镐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鸣金,以致攻占岛山功败垂成呢?说出来简直令人吐血。原

      来杨镐与左路军主将李如梅曾在辽东共事过一段时期,关系之亲密几近于拜把,

      此时李如梅所部还未赶到岛山前线,如果浙系的陈寅攻下岛山,全歼了日军,自

      然功在第一。而杨镐想把这桩大功留给同为辽系的李如梅,便硬是在将士们的一

      片愕然中,下令收兵。明军的前敌总指挥麻贵虽然明知杨镐在瞎搞,但却没有抵

      制的勇气。前线将士浴血拼杀即将得到的胜利果实,就这样被指挥者的私心杂念

      葬送了。

      次日,李如梅所部已到,杨镐再令攻山。这时已是寒冬季节,天气骤变,风

      雪交加,明军顶着风雪上攻,其艰难可想而知。李如梅手下的辽东兵号称铁骑,

      在草原大漠上纵横驰骋打蒙古女真那是一把好手,可是要他们步战攻坚,实为所

      短。也只有杨镐这样八股出身的文官才会如此想当然。岛山日军得到一个晚上的

      喘息之机,已经加固了城寨,那加藤清正本就是筑城好手,城防布置井井有条。

      日军也从昨天的战斗中汲取了经验教训,充分发挥火枪的优势,不再在明军大炮

      射程范围内硬拚,因此明军连攻几天,损失不小,然徒劳无功。李如梅一见屡攻

      无果,而且看着自己手下的马上骄子们在步战中白白送命也实在心疼,便向杨镐

      献了个围而不歼的计策,将岛山包围起来,待日军绝粮,便可不战而胜。杨镐依

      计行事。其实岛山上的加藤清正这时也陷入了非常困难的境地,如果明军不断猛

      攻的话,日军再能打,城栅再坚固,也终有弹尽粮绝的一天,所以他也使出不少

      花招,一会儿派信使来说要谈和,一会写信说愿意考虑投降,大施缓兵之计。当

      明军把作战方针从攻城改为围城时,他乘机派出信使,向釜山的小西行长求救。

      小西行长接到告急信,虽然与清正向来不睦,但毕竟同殿为臣,不能不救。

      他考虑了一下,决定避开明军正面的高策部,绕到岛山明军的侧背。可笑明军方

      面居然一无觉察。这时泗州的岛津义弘、梁山的黑田长政等也闻讯率军来救清正。

      当日本几路援军从侧翼发动突袭时,准备不足的明军陷入了极大的被动,在混乱

      中仓猝应战。经略杨镐本是酸儒出身,徒能背得几句兵法武经,临敌应变实是一

      无所能,陡见数万日军从四面八方喊杀而来,惊得苦胆都破了,竟然丢下全军,

      策马先逃。危急关头,作为最高统帅的杨镐率先逃跑,严重动摇了军心,三万多

      明军顷刻土崩瓦解,大家自顾逃命。日军乘胜追杀,此役明军兵败如山倒,岛山

      城下数十里之地,唯见尸骨如山,血流成河,明军死伤在两万数以上。断后的游

      击将军吴惟忠所率三千将士更是尽数战死,片甲无存。行长等人解了岛山之围,

      将城中已成饿殍的清正等两千多残兵救出,写书向大阪的秀吉报功不提。

      再说明军方面,居然也是一封捷报飞递北京。原来那杨镐在惨败之后,为了

      逃避罪责,索性将败绩尽数隐瞒,还捏造了战果,把一场大败仗说成是大胜,派

      人向朝廷报捷――可谓毫无廉耻之至。

      蔚山之战,是明军入朝以来最惨痛的失败。原本占据优势的明军,由于指挥

      者的私欲作祟,致使胜负在十数天内易手。为了备此一战,明朝从内地征调来精

      兵强将,又从辽东、朝鲜各地征集大批军需粮草,耗资百万,却在旦夕间付之东

      流。朝野上下,无不扼腕。言官愤而弹劾,历数杨镐十三条大罪。万历皇帝对损

      兵折将倒没什么痛惜,但百万钱粮的虚耗就令他老人家十分肉痛了,心说早知道

      这样还不如存进朕的内库呢,于是发狠传旨追究责任。杨镐登时被扒了绛袍,摘

      掉乌纱,灰溜溜进刑部大狱吃牢饭去了。也是神宗心慈手软,没把杨镐当场砍掉,

      所以才有万历四十七年,这个扫帚星又配合努尔哈赤导演了一场萨尔浒之战,断

      送明军精锐十万之众,辽东颓势从此不可收拾。这是后话,此处不表。且说朝鲜

      之役,杨镐去职后,明廷另派了天津巡抚万世德接任经略,但万却从未到过朝鲜。

      前敌主将麻贵也因为蔚山之失,被贬职留用,实际上总督邢?d亲自接掌了前线指

      挥权。

      第九话

      明军在蔚山战败后,退回汉城一线喘息。这时双方的战争潜力显出了高下。

      日方虽获大胜,却无力反攻,只能继续维持自保的态势。尤其是主谋者丰臣秀吉

      此时已病入膏肓,无暇顾及朝鲜战事。而明朝仗着张居正当政时攒下的银子,仍

      然能够派出大批兵员和粮饷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朝鲜前线。到1598年8 月时,在朝

      明军总数又增加到十一万人左右。

      见军马又渐渐齐整,在朝明军的最高统帅邢?d决定再次对日军发动攻势,并

      且调整了战略,把重点进攻改为全面进攻。在上次失败后,明军的第二波攻势反

      而更加咄咄逼人,这不仅仅是显示了明军指挥部的自信,更重要的是表明在朝鲜

      战场上,明军已经全面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掌握了战争的主导权。

      有人认为,朝鲜战争的转折点是丰臣秀吉的死亡,如明史就持这种观点:

      “自倭乱朝鲜七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中朝与属国迄无胜算,至关白死

      而祸始息。”余以为这种看法并不全面,这也是清朝的修史者只看到本方史料所

      载明朝的困难,而不了解日方情况的一种单方面的判断。事实上“庆长之役”日

      方大名们毫不热心,包括第一次侵朝时非常积极的九州大名。著名的军师黑田如

      水一开始就反对秀吉征朝,连秀吉宠信的强力大名之一蒲生氏乡在私下发牢骚时

      也竟然说出“这猴子是不是发疯了”的话来。特别是从群雄割据的乱世中刚刚过

      上安定生活的日本人民急需休养生息,根本不支持这场劳民伤财的侵略战争,这

      也造成战争后期日方从本国征粮十分困难。在军事上,日军的进攻势头也仅仅维

      系了很短的一段时间,退出汉城后只能维持朝鲜南部沿海几个据点,长时间处于

      守势,即使是蔚山以及后面的泗川等少数几次“大捷”,也都是在防守战中取得

      的,强弩之末的窘态已经充分显露,失败实属必然。

      即使丰臣秀吉不死,充其量也只是把战争结束的时间拖得晚一点罢了。

      邢?d在布置二次进攻时,倒也没有什么别的高招,他把明军仍然分作三路:

      东路军麻贵,西路军刘??,中路军李如梅。这个部署同蔚山战役如出一辙,估计

      也是麻贵教他的。水路则有陈?U会同李舜臣的朝中联合舰队。日军在朝部队也主

      要有三股,东路加藤清正,据蔚山;西路小西行长,据粟林、曳桥,保障釜山;

      中路是岛津义弘的水陆两军,以泗州为大本营。明军三路中的主力是麻贵,其手

      下部队达二万四千人,另有五千朝鲜军加入麾下,总兵力近三万,负责攻打蔚山。

      这也看出明军对加藤清正的重视程度,事实上清正上次在蔚山攻防战中实力也消

      耗不少,这时手底下能有一万人就不错了,不过清正在朝鲜确实打出了名气,明

      军将领对他的评价也比对其他日军将领要高。西路军刘??率一万三千人,同时配

      备朝鲜军一万,进攻釜山的小西行长。

      中路军李如梅率明兵一万三千,朝鲜兵二千,进攻晋州、泗州一线的岛津义

      弘。不久由于李如松在攻打蒙古时战死,明廷调李如梅回国接管辽东防务,另派

      了董一元来执掌中路军。

      董一元出任中路军统帅之后,也想秀一把,作战颇为卖力,他首先进攻晋州,

      晋州的日军很少,被明军轻易攻下,一元遂乘胜攻打岛津军的老营泗州。岛津义

      弘见一元来势很猛,稍作抵抗便弃城而去。原来义弘事先已在泗川边上筑城,因

      此主动避敌锐气。日军新城依地势临江结寨,引海水为壕,并在左右筑了两座副

      城,与主城成犄角之势,布防十分严密。一元不知义弘在水陆两面作战都十分拿

      手,以为已将对方逼到在海边背水结寨的绝境,便仗着胜势率马步齐攻,结果数

      攻不下。一元亮出绝招,推出大炮猛轰。这下义弘吃不住劲了,就算武士们舍身

      忘死,那城墙可不懂武士道精神为何物,眼看就被轰塌了几处。谁知今天偏该萨

      摩佬走运,明军的大炮轰着轰着突然炸膛,连火药库都被点着了,营中爆炸连连,

      火光冲天,全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义弘狂喜,以为天之庇佑,马上率兵从三座城中疯狂杀出。明军游击马呈文、

      郝三聘等率先溃逃,一元大败,刚占下的泗州也被岛津军夺回,不得不退归晋州。

      日方有史料称泗川大捷斩获首级上万,未免夸张太过,因为按明方史料中路军的

      总兵力不过一万五千人,如果光阵亡就达上万,再加上因伤失去战斗力的那董一

      元岂不全军覆没了。事实上明、日、朝三方在战争中均有夸大战果的情况,最厉

      害的甚至把实数翻倍虚报,这里便是日方虚夸的一例。

      东路的麻贵与加藤清正在蔚山基本就是对峙状态。麻贵上次战败后,心有余

      悸,不敢轻易发动攻势;清正在蔚山之战中虽得反败为胜,损失却也不小,加上

      对方势大,自然也无战斗之心。两家心照不宣,只小打小闹地互掐了几下,但都

      各求无过。后来得知董一元的中路军战败,麻贵也引军后退。直到清正退兵回日

      本时,麻贵方敢出兵追击,略有些许斩获。

      再看西路,主将刘??外号“刘大刀”,史载他能把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在马

      上轮转如飞(乖乖,比关老爷厉害多了),时人称为猛将,面对素以滑头著称的

      小西行长,这个张飞式人物也玩起了智谋,他利用行长的议和情结,写信给他,

      说些要对话不要对抗之类的投其所好,在拉近关系后,更提出与行长会面,共议

      和平大计。行长当然不肯深信,表面上说赞成对话,但对会晤推三阻四。他不来,

      刘??就不住地写信。

      结果还真被他把行长吃住了,行长最后同意见面。约好地点后,行长暗中派

      人探看虚实。刘??也做足功夫,把伏兵藏在后面,只带了十几个人,摆出一副时

      刻等待着的模样在道中恭候,日方探子往返觇看三次,认为明军确实没有异常。

      行长觉得刘??看来的确是出自真心,于是驰骑前往。刘??正欲围捕行长,不料明

      军重犯当初平壤城下的错误,伏兵走露风声,行长知觉,大惊失色,急忙逃回营

      中,怒气冲冲地率兵来打刘??这个“骗子”。明军急忙应战。水军邓子龙等与刘

      ??素有矛盾,与陆军配合不谐,结果明军在水陆两面都遭到败绩。陈?U退走。刘

      ??被迫亲自上阵死战,才勉强击退日军。行长还保釜山不出。刘??、陈?U也没有

      敢再进攻。

      此时,远在日本京都的丰臣秀吉已经与日无多了。虽然侵攻朝鲜的雄心犹存,

      但是秀吉的身体愈来愈消瘦。本来就瘦得象只猴子,现在更是如骷髅相仿。日军

      虽在蔚山之战中终于反败为胜,但已让猴子颇伤脑筋,蔚山的捷报让他松了一口

      气,可是即便是他,也明白朝鲜的局面已经是一盘死棋,他没有希望,也没有精

      力再去挽救这一盘死棋了。

      自从三年前处死了养子、“杀生关白”丰臣秀次后,秀吉一直病魔缠身。朝

      鲜早已不再是他的优先考虑的问题,所以德川家康拖拖拉拉迟迟不愿渡海作战,

      他也懒得管了。现在他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在自己身后

      保障幼子秀赖的地位。去年,明朝经略杨镐致他的一封责问书,那些词句真如利

      箭一般直刺他的隐痛:“……尔已六十余岁,寿命几何?子未足十龄,孤弱何恃?

      闻各岛之酋,俱觇尔隙,欲为复仇报怨之举……一旦诸岛内变,萧墙祸起,清正

      诸将,各个思欲为王,岂肯甘居尔下耶,将来又肯居尔子之下者也!”秀赖的事,

      是头等大事。朝鲜……就让它象一片落叶般飘去吧。

      1598年8 月,丰臣秀吉在苦哈哈地拜托这个拜托那个之后,终于在五大老的

      环绕之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猿之梦最终也没能梦圆。首席大老德川家康随即

      在伏见城自己的官邸约见次席大老前田利家,两人商议后,决定暂不发丧,由家

      康下令,将在朝的日军悉数撤回本土。

      第十话

      11月,家康的撤军命令到达前线,据守蔚山的加藤清正动作迅速,立即从西

      生浦登船,率先撤离了朝鲜。负责东路的麻贵心有余悸,惟恐日军有诈,不敢紧

      逼,使清正轻松脱身。日军主力撤走后,麻贵方敢出击,结果只捡了些小鱼小虾,

      亦谈不上什么战利,只好勉强塞责而已。

      釜山的小西行长比较尴尬。负责他这路的明军大将刘??得知蔚山日军撤逃后,

      判明形势,立即举兵攻夺了栗林、曳桥,直逼釜山。李舜臣、陈?U的朝中联合舰

      队也配合陆上明军的行动,牢牢守住釜山海面,切断了日军的海上退路。小西行

      长挣扎了几下,见无法脱身,只好使出商人手段,派了装满火枪、刀剑、马匹的

      七艘船只去朝中水师本营,企图与中朝将帅作交易,借路逃命,结果被李舜臣一

      顿挖苦:“等你们倭人在我军刀下授首时,这些东西我们自然会收入战利,不劳

      相送,你们还是趁早滚回去,把脖子洗洗干净吧!”小西行长无奈,只得派出几

      个亡命之徒,从陆路突围到泗川求救于岛津义弘。义弘这一路由于先前击破董一

      元,令明军颇有忌惮,因此正面所受的压力很小,这时正准备轻轻松松启程归国,

      见小西遣使前来,总不好意思见死不救,再说刚刚大胜,全军上下意气昂昂,不

      免对敌军存了轻视之念,觉得顺手救回小西军问题不大,于是一口应允。正好小

      西的女婿宗义智也率船队来相救老丈人,加入了岛津军序列。岛津义弘遂率领全

      军500 多艘战船,乘夜西进,准备到釜山接应小西的孤军,一同返回日本。

      屯在釜山近海的朝中联合水师本营很快得知了这一讯息,深谙沿海地理情况

      的李舜臣马上与明水师提督陈?U商议,制订出一个中途围歼岛津义弘的伏击计划。

      伏击计划十分周密:陈?U率领明朝水师为左路,潜藏在内线的沿岸港湾中;李舜

      臣率领的朝鲜水军为右路,埋伏在外线的南海岛观音浦海面;待日军通过露梁海

      峡后,老将邓子龙则率领分遣队遮断日军后路,一举围歼日军船队。11月18日,

      朝中水师连夜赶到日军船队的必经之地露梁海峡布阵。据说战前李舜臣在船头焚

      香祷告,立下“若能歼灭敌寇,愿死无憾”的誓言。

      19日凌晨,日军大批战船在夜幕的掩护下通过了露梁海峡,陈?U所率的明朝

      水军立即从隐蔽的港湾中出击袭敌。日军措手不及,慌乱中战船编队一度被击散。

      好在岛津义弘临危不乱,下令全军向外海转移,重整队形。当日军撤至观音浦海

      面时,正好落入中朝水师的伏击圈。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迎头痛击,陈?U率明朝水

      师追击而来,日军在两面围攻之下,阵脚大乱,死伤惨重。岛津义弘见再战下去

      有死无生,乃率本阵返身向露梁海峡方向拚死突围。好不容易冲近露梁津,却发

      现峡口已被邓子龙率领明军舰只牢牢守住。义弘几近崩溃,只得一面抵挡追击的

      中朝水师,一面疯狂冲击峡口。一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一方是拚死突围护残生。

      只见露梁海面,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真不愧是一场在世界海军史上留名的经典

      海战!

      面对日军战船的疯狂突击,七十多岁的老将军邓子龙“意气弥厉”,亲率一

      船二百多将士向敌军展开反突击。他嫌自己所乘的大福船用炮轰日军不过瘾,竟

      跃上朝鲜军的小战船,冒烟突火,挥舞大刀直冲敌阵,与日本武士展开水面白刃

      战,真是你凶,我比你更凶!令人痛惜的是,在混战中,邓子龙所乘战船不幸被

      友军的炮火误击,船上燃起大火,日军乘机集合战船围攻,老将军力战到最后,

      壮烈牺牲。

      追击而来的中朝水师也向顽抗的日军展开猛烈进攻。李舜臣按自己擒贼擒王

      的一贯战法,亲自扑击日军的指挥船。他一箭射死日船上一个指挥的敌将,然后

      指挥水军集中兵力围攻日军指挥船。战斗中,李舜臣发现陈?U的战船被日军包围,

      形势非常危急,急忙驱船往救。他亲自击鼓,激励士气,不幸在船头被日军流弹

      击中,左胸受了重伤,他嘱咐身边的子侄:“战方急,勿言我死……”话未说完,

      便牺牲了。子侄和部将忍着悲痛,继续指挥战船杀向敌阵。日军看到李舜臣的指

      挥船杀来,四散逃跑,陈?U的战船终于脱险。

      这场海面上的血战,从夜里杀到白天,直战到第二天中午,岛津义弘才好不

      容易率50余艘战船突围而去。中朝水军共击沉敌战船200 多艘,俘船100 多艘,

      消灭日军达2 万多人(注:据朝鲜史料),取得了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中最后也是

      最大的一场胜利。但是中朝方面也付出了重大代价,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在露梁

      之役牺牲,明朝方面则有老将邓子龙等很多将士献身。明朝水师提督陈?U战后得

      知李舜臣为救自己而壮烈捐躯时,捶胸大哭,昏绝三次。(注:明史载李舜臣是

      救邓子龙而牺牲)

      小西行长得知岛津义弘败归,失魂落魄,只好舍了性命,与近臣分乘小船潜

      逃。

      由于主要将领李舜臣、邓子龙等战死,朝中水师官兵尽皆哀痛,防范不严,

      被他钻到空子偷渡成功。日军骨干逃走后,刘??随即攻占釜山。日本残军退聚锦

      山、乙山,负隅顽抗,后陈?U率军乘夜潜袭,围住日军据守的山洞,终于将这股

      残渣余孽一网打尽。这场由丰臣秀吉发动的、历时七年的日本侵朝战争,最终以

      彻底的失败宣告结束。

      战事结束后不久,明军即撤出朝鲜。明神宗还派人协助朝鲜练兵,加强其自

      卫力量,以防倭人再犯。朝鲜方面对明朝的再造之恩感激涕零,宣祖李?V曾上表

      说:“中国父母也,我国与日本同是外国也,如子也。以言其父母之于子,则我

      国孝子也,日本贼子也。”后来满清(后金)崛起,朝鲜被迫对清称臣,却仍然

      “潜通明朝”、“奉明正朔”,平倭之恩当为主因。《李朝实录》所载朝鲜仁祖

      上皇太极书说得再明白不过:“曾在壬辰之难,小邦朝夕且亡。神宗皇帝动天下

      之兵,拯济生灵于水火之中。小邦之人,至今铭镂心骨。宁获过于大国,不忍负

      皇明。此无他,其树恩厚而入人深也。”甚至直到明朝灭亡两百多年后的清末,

      朝鲜的民间学者著书时仍坚持用大明崇祯某某年纪年,拒绝使用清朝年号。

      至于日本,在这场不义之战中失败的并不仅仅是始作俑者丰臣秀吉,而是整

      个丰臣政权。在侵朝失败后,丰臣政权的统治力量受到沉重打击,原本不和的两

      派家臣在共同作战中不仅没有修复关系,反而更加扩大了裂痕。以加藤清正、福

      岛正则为首的武将派和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文吏派的矛盾愈演愈烈,最后竟闹

      到了誓不两立的地步。

      德川家康抓住机会在丰臣家逐渐倾斜的屋檐下崛起,关东势力如同暴风雨来

      临前的乌云,笼罩在全日本的上空。丰臣秀吉苦心孤诣打造的桃山体制已是徒有

      虚名。在最后一块镇石前田利家死后,终于爆发了以德川家康为首的东军与以石

      田三成为首的西军之间的内战,当年朝鲜侵攻军的众多干将加藤清正、小西行长、

      锅岛直茂、岛津义弘、小早川秀秋、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长宗我

      部元亲等纷纷卷入,丰臣家臣团宣告正式分裂,当年的两大主力干将加藤清正和

      小西行长分居东、西两军生死对决。1600年,牵制德川氏的西国和近畿势力在关

      原战败,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等被杀,丰臣政权实际上已经操于德川家康之手,

      换牌子只是时间的问题。

      日本史上人称“战国第一奇男子”的丰臣秀吉,以一介村农之子,起家于行

      伍之间,纵横乱世,把握时机,最终身登人臣之极,号令六十八州。可惜贪心不

      足蛇吞象,已经迈入成功人士行列的猴子不去巩固自己尚浅的根基,就想上九天

      揽月,结果反被那一片野望压垮了自己的三斤六两,还留下虎狼侍奉在幼子之侧,

      终于镜花水月,美梦成空,统一日本的伟业,成了为人作嫁的衣裳。丰臣秀吉所

      作的辞世歌:“露珠般诞生,露珠般消逝”,恰是他那个穷兵黩武的短命政权最

      绝妙的写照。

    • 家园 精彩!看来朝鲜史书里“旱地拔葱”的地方不少。

      最近看了前不久在韩国引起轰动,描写韩战的电影”太极旗飘扬”。其中甭说没志愿军什么事儿连美军的影子也见不着。电影里韩国军队基本上是独个打到鸭绿江,突然上面下令撤退,大夥儿这才很不情愿的撤回三八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