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军训生涯之一 起步 -- 电子赵括

共:💬179 🌺27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伙食补充,女生队

        没想到俺和老赵是同年校友。我来补充几点。

        俺们队没生日蛋糕,生日就上病号饭。也对,鸡蛋寿面么。

        信阳军校的伙食特点之一是每顿均有汤,是米汤,估计就是刷锅水。大家也不以为异,直到。。。元旦晚会上女生队的一个小品节目,一句台词是“馒头掉进了西红柿鸡蛋汤里”,所有男生恍然大悟,嘘声一片(好象军校听到的唯一一次嘘声)。唉,不患贫,只患不均啊

        各队自己养猪,各班轮流喂。我大队女生队一次买入猪崽9头,两周内全部养死,结果顿顿吃乳猪

    • 家园 hand

      I am PKU 91er too.

    • 家园 【原创】我的军训生涯之三 情感

      军训共两个大队,每个大队四个队(连)中三个男生队,一个女生队.实际上女生队的人数要稍微少一点.当时我们的男女生比例不用调查就能知道是大约3:1,男生还要略多一点.各地的考生中原来就互相认识的同学不少,加上各种同乡会(私下我们称为还乡团)的泛滥男女生接触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如果不是在军校,那肯定是成双成对.但是军训时有禁令,不但不允许谈恋爱,而且男女生距离在一米以内将以谈恋爱论处.其实这条纪律从来没有人太在意.第一,男女生交往本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第二,一米其实也是相当的近距离了,一般人交往也不会那么亲热.浪漫两个字对于军训中的学生还是远了点.我还真想知道如果有人犯规,这个论就论了,这个处怎么处呢.

      但远并不意味着没有.同一个大队第一次开会时,我们那个大队女生队的一班长就非常引人注目.客观地说她天生就象个女兵.高挑的个头,瓜子脸,一穿上军装就那么英姿飒爽的女孩子确实不多见.比她漂亮的女人肯定不少,比她潇洒的女兵肯定不多.就凭这个,她就在北大学员中出了名,而且是从一开始.时间长了当然各处的美女都被我们一一发现,茶余饭后也这个那个地品评一番.整个军训生活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孩子,有两位.

      第一位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个英语课上很出风头的深圳女孩子.第二次一起上英语课时因为一些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的原因,我和她下课时落了单.从三楼到一楼我们两个是一起走下来的,一起攀谈了两层楼.两层楼对于刚刚开始军训的大学生是相当难得的机会.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先入为主太重要了.此后一年的军训里面,我们互相见面时总是微笑致意,而且我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当然,从她的眼神里面能感受到,她也有.和她交往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唱歌.军训时无论外出训练的路上还是看电影集会经常会组织唱歌,各个队会的歌也不一样.深圳女孩子所在的女生队会的歌曲,很快就能成为我们班的"战利品".我还记得她们首先唱出的<<华沙进行曲>>我听了后垂涎三尺,于是就去和班长商量.班长也是个好色之徒,当即命令我去学习.于是一天中午我把她叫了出来.这首曲子曲调简单优美,她给我歌词就我自己也能哼哼下来.但热情的她还是为我专门唱了两遍,直到确认我能正确地唱下来为止.说实话,这个女孩子的热情洋溢确实令人感动.回想起来连我这打字的手都变得精神了.军训结束后我回到北大的第一个学期,我弟弟来我这里玩,我还特意地给介绍了一下.

      另外一位则完全是巧合.军校也有个图书馆,有公共开放时间,也有固定对某个队专门开放的时间.一个星期五下午是对我们对专门开放的时间.把我们放进去后,图书馆的大门就关上了.我看书看得累,到一楼的大厅去看看报纸.正在这个时候外面来了个北京女生,说借的音乐磁带今天到期.她进不来,于是从门缝里面我把磁带接过来,顺手为她续借了一下.巧的是她借的磁带正是我所喜爱的歌手的.续借后难免就多聊了几句.当时的她多半仅仅是出于礼貌,说我喜欢可以去找她借,还留下了地址.没想到第二天我真的找上门去了.北京女孩子中她算很朴实的一种.或许就是这种天生的朴实吸引了我,后来时不时地到她那里去看看.军训第二个学期的某一天,我接到了我弟弟的信,说父亲已经出国.这件事虽然我早就知道了,但还是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我壮着胆子跑到她那里.正好她在炊事班帮忙,一身煤灰,但还是答应我出来陪我散散心.就这样我们在学校院子里面散步大概一个小时.那也是我在军训时唯一的一次"约会".真不知道当时我们是不是也达到了被"论处"的程度了.

      军训期间的感情纠葛,包括动了真情的其实不少.这里谈一件我身边发生的事情.

      事情的起因其实非常有趣.当时每个队都有值班制度,每天由一名学员留驻营房看看大门收发信件等等.百无聊赖之际,不少人就拿起电话给别的学员队值班员打电话聊天.重点当然是两个女生队.这一天我们队值班员是陕西来的小马,他拿起电话给一个女生队打了过去.巧的很,那边的值班员小王也是陕西考生.老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啊.两人交谈良久后小王问这个人的姓名,这个小马不知道怎么回事说自己姓陈.同队中确实也有一位陕西来的小陈.出乎意料之外,几天后这个小王找上门来,把小陈叫了出来.小陈当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王也明白搞错了,但两人就这么熟悉了起来.他们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如果继续下去恐怕真的要"论处"了.问题出在了这个小陈身上.小陈人很好,也很喜欢这个小王,但他缺乏勇气,有点打退堂鼓.他还不是因为纪律问题,他似乎没有过女友,不知道怎么相处.男女生相处时中间有个犹豫阶段也是常见的事情.小王有所感觉,当然很失望.一天小王值班时特意给我们这边打了个电话,说告诉小陈今天我值班.小陈犹豫再三,问我该怎么办.我说那还用问,过去!但顾虑重重地小陈整个一整天也没有过去问候一下,连个电话也没有打.想必那是两个人都非常难以度过的一天.

      第二天小王来到我们队的值班室把手里面的几本书往桌子上一摔,

      "这是我借小陈的,还给他!"

      拂袖而去.

    • 家园 【原创】我的军训生涯之二 文化课

      说起军训,很多朋友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队列射击匍匐前进等等.其实北大军训的全称为军政训练,基本上政治学习为主.部队招新兵对体质是有相当要求的.而北大学生,高矮胖瘦什么都有.指望他们能达到什么样的军事技能,第一,没这个必要;第二,也没这个可能.

      在陆军学院里面我们有语文,英语两门纯粹的文化课,还有一些象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半文化半政治的科目,军事科目也有一些.到信阳报到后一个星期就参加了英语分级考试.赵括运气非常好,听力考试时有一道很大的题目正好是我在准备高考时的阅读练习.听力一向是我薄弱的地方,后来考TOEFL时阅读作文满分的我听力也没上60.但这条瘸腿被我好得不能再好的运气弥补了,于是我理所当然地考到了2级班.一个队120人中大概只有二十多人能进入2级.2级班带来的第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一个大队的学生都在一起上课...,包括女生啦.1级的弟兄们就没有这额外的艳福.

      军校的英语课还是北大的老师和军校的老师轮流代.当时有两位北大英语研究生也在军校,她们负担一半的课程.实际上军校的英语课内容远不能和我们自己下面用功相比.军训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为将来的大学生涯预备一些东西,最时髦的是数学和英语.记得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自学新概念的第四册.按照刚刚入大学的标准,这算相当高的要求了.可还有些一心"寄托"的牲口从入学就开始背朗文!到后来我考寄托时新概念第四册已经被我翻来覆去地看了十几遍.不过报应来得也快,刚刚入北大的第一个学期,一点大学数学基础没有的我力学期中考试不及格.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言归正传.当时大家一起上英语课,对军训时和女生接触机会不多的小伙子们算个额外的奖励吧.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上英语课女生鱼贯而入时第一个是谁呢.同一个班级里面有两个女生特别引人注目,一个来自深圳,一个来自北京.深圳的女孩子算不上很漂亮,但非常有活力,青春洋溢.尽管都是18,9岁的年纪,那么有活力的女孩子也是很少见的.另外一个是北京姑娘,四中出身,绝对的才女.后来六级考试也能考到94,可见实力多么强劲了.她给人的感受就是锥处囊中,其末立现.如果大家讨论问题时如果有人说:"这个问题她也不懂",那就没人继续讨论下去了.上英语听力课时这位四中才女就坐在我身后.毕业后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偶遇过,才知道原来她家距离我家才几分钟的路程.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位来自甘肃的女孩子.因为我也在甘肃生活过多年,也算半个同乡吧.

      语文课,那是我生平最后一次上语文课了.记忆中似乎只有古文.课本的样子还依稀在眼前,但是里面有些什么文章却完全想不起来了.赵括迷上历史和古文还是在北大,军训时还相当地不重视.记得很清楚的就是上语文课的女老师说起话来幽默风趣,而且总是爱挖苦一下同时给我们上马列主义哲学的男老师.不久后我们就知道了,两人是两口子,这种讽刺原来是"家务事".当时我们的班长语文造诣很高,加上班长上课都坐第一排,很得那位女老师的欢心.考试前虽然不能知道具体的试题,但大致的范围,难易程度对我们班不是太大的秘密.当然,人家也没诚心把这种考试当回事.不向英语,那可是完全按照北大的标准.

      军训当然会有一些我党我军历史的军事课.从土地革命战争开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高考发榜后我和几位朋友闲暇无事,一起去看了刚刚拍摄完毕的<<大决战>>第二部<<淮海战役>>.当时还是很红的片子.到了军校才知道完全是多余.讲到解放战争时三部,一部一部接着放.91年正好是海湾战争爆发的年度,军训前不久又赶上苏联解体,这方面的纪录片也是一部接一部.有战争纪实的,有政局评论的,有我党我军的相关联研究的,应接不暇.也许就是因为太多了,十几年过去了记忆中反而只剩下大决战.我对这个系列的看法,第一部辽沈战役拍摄得是最好的,然后一蟹不如一蟹.平津简直是垃圾.不过平津实在是太顺利了,拍起电影来大概确实没有戏剧性吧.

      总的来讲军训中的文化课程并不少,我们花费的时间经历也不少,但很容易被遗忘.大学四年大家为了学分费尽心机,不少人选了一些没有什么兴趣的课.到了大四那些算得一清二楚的精明人一看自己反而多出了十几个学分时非常奇怪,仔细一查才想起来,军训那一年的文化课也算十几个学分:"嘿,亏大了!"

      • 家园 [原创]信阳军校最难忘的电影

        描写郭沫弱的<<戎马书生>>

        剧情一:庐山会议(?)中的一个晚会上,郭指责蒋反共,蒋把一只手枪交给郭,说“我如果反共就打死我”,郭斗争,朝天开枪,开始朗诵“我是偶像的崇拜者,也是偶像的毁灭者。。。”

        剧情二:郭不愿同流合污,欲辞去国民党宣传部长,蒋升其为中将,于是留任。

        剧情三:412前,上海流氓工会和革命工会冲突,郭赶到大街上调解,工人要求朗诵<女神>,欣然同意,工人们听得很投入啊

        剧情四:郭和一PPMM做火车碰上乱军,抢MM,郭反抗,眼睛被打掉,匍匐摸索眼睛,带上后看到MM在草堆中衣衫不整,抱头痛哭。

        整个电影中观众们笑声不绝。

        一战友的最经典影评--------------可算知道文人为什么叫骚客了

        • 家园 还要补充一下

          郭找到眼镜之后, 跟妹妹相互扶持着。 妹妹说了一句: 革命真难哪。。。

          都笑翻了。

          还有一部都市和尚也很搞笑, 主题歌用的是崔健的“假行僧”倒满贴切的

      • 家园 我是23队的

        您是六大队吧?

        我也是91的,也混进了英语2级班,好象俺们班里的PPMM是个贵州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