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实现统一的大规则其一——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 -- 燕来

共:💬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实现统一的大规则其一——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

    [font=宋体][size=3]实现统一的大规则其一——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

    (修改于2010年2月)

    关于标题的说明:

    1、关于A版

    计枰点围棋规则有A版、B版、自然版、艺术版等多个版本。A版与B版的区别在于:前者在白先放弃或虚着时(通常是黑收后),要求黑方贴出1点;后者不要求黑方贴出那1点,承认其因收后而获得的一切利益。按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白先放弃或虚着时黑贴7点半(7目半)[黑方因先行而贴6点半,因白先放弃或虚着贴1点],黑先放弃或虚着时黑贴6点半(6目半);按计枰点围棋规则B版,不论谁先放弃或虚着,一刀切地要求黑方因先行而贴7点半(7目半)。

    在贴点问题上,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与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是一样的。中国棋院为促进世界围棋规则的统一,推出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该规则黑先贴6点半,附加白方先虚黑贴1点(判先虚一方的对方为收后方,黑收后贴1点)。需要说明的是,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发表在先,“白先放弃或虚着黑贴1点”是笔者的原创(陈祖源先生在其介绍2008智运规则的文章中引用了本人这个原创但未注明出处)。

    2、为什么说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是大规则?

    围棋规则按其兼容性即容量大小可分为总规则、大规则、小规则三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计枰点围棋规则包含了A版、B版、自然版、艺术版等多个版本,是围棋的总体规则。其A版兼容了子空合计的数子法与填满计点法、等空比子的数子法、等子比空的计目法,故成其为大规则(B版亦如是)。相对而言,中国棋院的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只有子空合计的数子法与填满计点法,虽然其算法与日本计目法在胜负差数上取得了一致,但其自身没有等空比子的数子法与等子比空的计目法,所以说,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只是一部小规则。

    3、以一部大规则来实现围棋的统一!

    计枰点围棋规则提出了“子空皆地,点多为胜;等子比空,目多为赢”的科学计目法理论,对日本、韩国及美国的“惟目是地”计目法实施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本规则坚持了“子空皆地”的真理,坚持了“实战解决”的原则,又兼容了今棋数子法与计目法两大体系的各种胜负计算法(两大体系是陈祖源的说法),已经在理论上实现了今天地多为胜各种围棋规则的统一。可以有把握地认为,惟有计枰点围棋规则能够成为永远的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成为全世界统一的围棋总规则与大规则。真理的火光必定照亮全世界,哪怕它在最初时只是星星之火——因为追求真理是人类崇高的理想,而人类的理想一定能够实现。

    计枰点围棋规则A版

    第一条、棋具

    1、棋盘

    棋盘由纵横各19条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横竖线交点称作“点”,棋盘上共有 361个点。为便于识别位置,在棋盘上标有 9个小圆点,称作“星”。

    2、棋子

    棋子分黑白两色,扁圆形,直径略小于棋盘上线距。棋子数量应能满足终局,正式比赛以黑白各 180子为宜。

    第二条、行棋规则

    1、对局者

    对局者双方,执黑色棋子者称黑方,执白色棋子者称白方。

    2、空枰开局

    空枰开局,黑先白后,轮流下子,每着一子。

    3、着子与放弃

    轮走方的行为举动叫做下棋,下棋分为着子与放弃。

    着子分为实着与虚着两类:放置一子于盘内空点上为实着;放置一子于盘外为虚着。虚着既计手数又改变棋形,采用计目法来计算胜负时,做棋时各方虚着之子要与各方的死子一并回填。

    放弃就是不下实着但保留下虚着的权利与义务。放弃不是棋着,不计手数,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放弃应转换为虚着。棋手提议休止或终止时与同意休止或终止时,可以放弃着手。

    棋手在以下情况下应下出虚着:

    (1)一方因下实着不利或不必而暂时不下实着但要求棋局继续时,应下出一手虚着。

    (2)一方放弃提议休止时,若对方不同意,则提议方应下出一手虚着,然后再由对方下棋,棋局继续(这里,放弃转换为虚着)。

    (3)双方放弃棋局休止后,双方出现分歧协商不成时,应恢复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分歧。恢复对局时应由双方依次各下一手虚着,两虚后再继续对局直至再次休止(这里,放弃转换为虚着)。

    说明:

    对局者一方放弃着手而提议休止时,应枧为他作出了在其面临的局面下不下实着的表示,故当对方不同意其关于休止的提议时,提议方应收回其提议,将其放弃改为下出一手虚着。对局者双方连续放弃而实现休止时,应枧为双方作出了在其面临的局面下不下实着的表示,故恢复对局时,双方应依次各下一手虚着,然后再下实着继续对局。

    4、棋子着于棋盘上后不再移动。

    5、A类负着、B类负着与平衡手数

    (1)A类负着

    黑方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一颗黑子,将所得的一个空点视为公空由双方平分——这就是A类负着。

    (2)B类负着

    黑方从自己地盘内取下一颗黑子,所得的一个空点成为黑方的1目——这就是B类负着。

    (3)平衡手数

    棋局休止后,采用计目法来计算胜负时,要平衡双方的手数。平衡手数可通过负着与虚着来实现。一手负着使着子方的手数减1,一手虚着使着子方的手数加1。

    6、关于黑贴1点

    白方先放弃或先下出虚着时,黑方应下出一手A类负着来贴出1点,向白方作出补偿。

    第三条、棋子的气与死子

    1、与盘上棋子紧邻且有线相连的空点称为这个棋子的“气”。

    2、一方的若干个彼此紧邻且有线相连的棋子为一个整体,其周边的气为整块棋的气。

    3、提走无气的棋子。一方着子后,致使盘上某一方(己方或对方)的若干棋子无气,这些无气的死子应从棋盘上提出。

    4、着子后双方棋子同时无气,提走对方无气之子,保留着子方之子。

    说明:

    从棋盘上提出的死子要妥善地加以保留,采用计目法来计算胜负时,做棋时要将它们回填。

    第四条、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禁全同)

    1、关于棋形

    盘内黑白棋子与空点组成盘内棋形,盘内棋形加虚着之子组成全局棋形,无虚着之子时盘内棋形就是全局棋形。

    (这是笔者燕来提出的全局棋形新概念)

    2、禁全同

    禁止着子后,某个曾经出现过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

    禁全同,其最常见的形态为打单劫。一方提子后,另一方不可以立即回提(否则将导致对方提子前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要在别处下一手棋(实着或虚着);此后,若提子方不粘劫,另方方可回提。按本规则,隔虚可以提劫。

    三个以上的劫关联在一起循环,为循环多劫,类似的还有如长生、送二还一、双提二子等其他形式的循环棋。上述循环棋可判为无胜负,也可按禁全同规则来处理,由主办方决定。还有摇橹两劫,可按同意终局或四虚终局来处理(见后文)。

    颗子自尽后,导致着子方下子前的全局棋形再次出现,故不得颗子自尽;但块子(两个或更多个棋子)自尽产生新的全局棋形,故允许块子自尽(允许块子自尽系应昌期先生所创所倡)。

    说明:禁全同(禁止全局同形再现)由日本围棋学大师池田敏雄先生提出。本规则采用了池田先生“禁全同”的说法,但笔者提出了全局棋形新概念。

    第五条、终局

    1、协商终局

    (1)两弃休止

    双方连续放弃后,棋局休止。双方不作声明时,其连续放弃被默认为提议休止与同意休止。

    请注意:连续两虚与一虚一弃、一弃一虚都不是连续两弃。就是说,连续两虚后,棋局不休止;一方在对方的虚着后放弃时,棋局不休止;一方放弃后对方下虚着时,棋局不休止。

    (2)协商终局

    棋局休止后,双方就终局问题进行协商。协商时双方应以语言或手势明白无误地作出表示,对盘内信息进行交流,若双方对棋子死活与空点归属达成共识,则按此共识来做棋。做棋完毕后,为终局。

    (3)实战解决

    棋局休止后,双方就终局问题进行协商。协商时,若双方意见分歧,应恢复对局,以实战来解决分歧,直至再次休止。

    2、同意终局

    (4)两弃终局

    双方连续放弃并以语言或手势明确地作出愿就此终局的表示时,棋局为同意终局。终局后盘内的棋子都是活子,按“子空皆地,空属邻子,公空均分”来计算胜负。

    请注意:棋局休止与同意终局都在连续两弃后发生,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双方在放弃时以语言或手势作出的表示是决定性的重要信息。

    3、强制终局

    (5)四虚终局

    在同一盘内棋形下双方累计下出四手虚着后,棋局终止。四虚终局后盘内的棋子都是活子,按“子空皆地,空属邻子,公空均分”来计算胜负。

    四虚终局包括双方连续四虚手终局与同一盘内棋形下非连续的累计四虚手终局,非连续的累计四虚手包括双方虚手的累计与单方虚手的累计(在摇橹劫情形下)。

    第六条、胜负

    1、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子空皆地,点多为胜”是计点法原理,将子与空合并计算的计点法是计算胜负的基本方法。

    现今,围棋之目的为双方用棋子争夺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终局后,某方夺得的交叉点包括该方棋子占据的子点(子点简称为子),独立活棋与双活棋中该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双活棋中该方单独有权着子占据的空点(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单方权利官子。该方在主张对这些空点的占有权时应指出它们的位置与公气的位置),双活棋中该方单独拥有的气点(即该方棋子与公气围住的空点,也可视为该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此外,各方还分得公共空点的半数(空点简称为空)。

    (公共空点,指未被任何一方围住且双方皆能着子占据或双方皆不能着子占据的空点。通常,公共空点包括双活棋的公气与黑方下出A类负着后所产生的空点。)

    地的单位名称是点,1个子点与1个空点都是1点。以点为单位将各方的子与空合并计算,再加上公空之半,得点多的一方为胜方——这便是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说明图例: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拥有的气点

    7〇〇●●〇〇┐

    6〇●ab●〇┤

    5〇●┼┼●〇┤

    4〇●〇〇●〇┤

    3〇●●●●〇┤

    2〇〇〇〇〇〇┤

    1└┴┴┴┴┴┘

    ﹢abcdefg

    图中,a、b两点非公气,是黑方单方拥有的气点,是黑方的“目”。a、b下面的两个空点是公气,为公空,由两方均分。

    2、等空比子,局子多胜

    “等空比子,局子多胜”是比子法的原理,在两方空点相等的局面上,比较两方局子(存在于棋盘上的子)的数量来判定胜负的比子法是一种计算胜负的简便方法。

    棋局休止后,先要清理完死子,然后通过在空较多一方的空中填入该方的若干个棋子或从空较少的一方地盘中取走该方的若干个棋子来将棋做成两方空点相等的局面。在两方空点相等的局面上,比较两方局子(存在于棋盘上的子)的数量,局子较多的一方为胜方。(请注意,各方分得的公空数量总是相等的。)

    (在双活棋中存在单方权利官子或单方拥有的气点等空点时,做棋时应先在这些空点上填入该方的棋子。)

    3、等子比空,目多为赢

    “等子比空,目多为赢”是比目法的原理,在两方局子相等的局面上,比较两方空点的数量来判定胜负的比目法是一种计算胜负的简便方法。

    (1)路与眼位

    棋局休止后,按双方的共识清理完死子,棋盘上的空点应分为如下a、b两类:

    a、基本眼位

    基本眼位是活棋的充分必要条件。每块独立活棋的围空中,要保留两个空点作为基本眼位;双活棋中有眼一方的围空中,要保留一个空点作为基本眼位;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拥有的气点(例如该方棋子与公气围住的空点)也是该方的基本眼位。双活棋中的公气是双方共有的基本眼位。

    说明:

    这些基本眼位(含公气)是不会被消灭的气,它们确保了棋子的存活。

    b、路点

    “路点”,简称为“路”,是在保留基本眼位条件下能有棋子生存于其上的空点。具体说,一方的空中基本眼位除外的空点就是该方的路点。笔者要特别指出,双活棋中单方有权着子的空点(如单方的假眼与单方有权的单官)是该方的路点;一方在劫材有利时不粘单劫而持有的打劫处的空点是该方的路点。此外,未收的单官是双方共有的路点,由双方均分。

    各方的路点上可以填入己方的棋子,也可省略填子的手续而将路点与子点等同看待。

    (2)目的定义

    棋局休止后,经平衡手数与回填死子与虚着之子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在所做成的等子局面下,盘面上各方的路点与基本眼位是各方的目。

    具体说就是,一方的独立活棋与双活棋中,该方的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是该方的目;一方棋子的假眼是该方的目,一方在劫材有利时不粘而持有的劫空是该方的目(假眼与劫空也是该方棋子单独围住的空点,在这里笔者是重复地说话了);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有权用子占据的点(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单方权利官子。该方在主张对这些空点的占有权时应指出它们的位置与公气的位置)是该方围空之外的路点,是该方的目;双活棋中单方拥有的气点是该方棋子与公气围住的的基本眼位,是该方的目。

    说明:

    在认定单方有权的单官时要由权利方指定留作公气的空点,公气不是单方权利的单官。

    (3)等子比空,目多为赢

    在等子局面上,分别数出各方的目数,目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

    (请注意,各方分得的公空数量总是相等的)

    4、黑方贴点

    (1)黑方因先下而贴6点半

    为平衡黑方先下子握有主动权之利,使对局公平,通常要求先行的黑方作出补偿,称为贴先。贴先数由比赛组织者确定。本规则为与日韩两国计目法取得一致,采用黑先贴6点半(6目半)。

    (2)黑方因白方先放弃(或先下出虚着)而贴1点

    本规则将棋局(争棋)分为两个阶段,从空枰开局至第一手放弃或虚着为棋局的第一阶段;此后棋局的继续进行直至休止为棋局的第二阶段。棋局的第一阶段是双方一方一手以实着相争的阶段。

    白方先放弃或先下出虚着时,在双方以实着相争的棋局第一阶段,黑方多下了一手实着(黑方的最后那一手实着通常是收了一个单官)。为此,要求黑方贴出1点(1目)。黑贴1点的手续见A类负着款。

    5、一方认输

    任何一方均可随时自行认输,则棋局就此立即结束。

    第七条、计算胜负

    1、计目法(等子比空法)

    做棋与计算的手续依次如下:

    (1)收后与手数

    棋局最后那次休止前(请注意与实战解决相关的问题——在棋局休止后因双方发生分歧而恢复对局的情形)最后的那一手实着为收后之着,收后之着的着子方为收后方,收后之着的手数为棋局的手数。黑方收后时棋局的手数为奇数,白方收后时棋局的手数为偶数。

    (2)关于黑贴1点与平衡手数

    当白方先放弃或先下出虚着时,在协商休止后,应要求黑方下出一手A类负着来贴出1点。同时,又要平衡双方的手数——若黑收后,应将黑方下A类负着所取下的那颗黑子放回黑方的棋罐内;若白收后,应将黑方下A类负着所取下的那颗黑子填入到黑方的围空内(这等价于由黑方下出一手负着后,再下出一手虚着,虚着之子要回填)。

    当黑方先放弃或先下出虚着时,黑方不贴那一点,故不下A类负着。若白收后,则手数已然平衡;若黑收后,则应由黑方下出一手B类负着或由白方下出一手虚着来平衡手数。

    以计目法来计算胜负时,若采用回填死子与虚着之子的方式来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就必须平衡手数。平衡手数实质上就是平衡回填做棋后黑白两方存在于盘面上的棋子数量,从而得到等子局面。

    说明:

    按本规则,先下出虚着一方的对方,不一定是收后方。而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是判先下出虚着一方的对方为收后方的。

    (3)回填死子与虚着之子

    平衡了手数后,将各方在棋局过程中被提出的死子、虚着之子与休止时盘内的死子回填到各自的围空中(若一方的死子太多,填满了其围空时,可平衡双方留在盘外的应填而未填棋子的数量),就将棋做成为等子局面。

    (4)在“子空皆地,点多为胜”与“等子比空,目多为赢”的规则下,将棋做成等子局面后为终局。

    (5)等子比空,目多为赢

    在等子局面上,分别数出各方的目数,目数较多的一方为胜方(请注意,各方分得的公空数量总是相等的)。

    黑先贴6.5点时,应从黑方的目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的目数作比较。

    (6)从“等子比空,目多为赢”返回到“子空合计,点多为胜”

    显然,在等子条件下,两方目数之差等于两方点数之差。有了点数之差,再利用两方点数之和为361,便可得出黑白各方争得的交叉点的总数。于是,我们便从计目法的结果得到了数子法的结果,“等子比空,目多为赢”便可返回到“子空皆地,点多为胜”。或者,数出黑白两方的目数各为b与w后,只要记录下棋局的手数为2n(平衡手数后的手数为偶数),数出公共空点的数量为q,则黑白两方地的总量的点数各为(b+n+q/2)与(w+n+q/2)。

    (7)以应氏填满计点法对上述胜负计算的结果进行检验

    可以只填一方。根据该方有180颗棋子及填后的情况,可得知该方地的总量的点数。再由双方共有361点,便可得知另一方地的总量的点数。

    2、计点法(子空合计法)

    “子空合计,称地为点”的计点法是计算胜负的基本方法。其中,“称地为点”系应昌期先生所创。中国大陆的数子法也是子空合计法,但其对地的称谓应由子改为点。

    子空合计法做棋与计算的手续依次如下:

    (1)关于黑贴1点

    白方先放弃或先下出虚着时,黑方应下出一手A类负着来贴出1点。黑方先下出虚着时,黑方不贴那一点,不下A类负着。

    (2)清理死子

    棋局休止,双方就棋子的死活达成共识后,将盘内死子提走。

    (3)终局

    在“子空皆地,点多为胜”的规则下,处理完黑贴1点、清理完死子并确认了空点的归属后为终局。

    (4)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以点为地的单位,将各方棋子所占据的点(即子点,可用子来表示)、各方棋子所围之空点(包括各方独立活棋所围的空点、双活棋中各方棋子围住的空点、各方棋子的假眼、因劫材有利未粘的打劫处的空点)、双活棋中各方不占而控而得之空点(酒宝居士语,指可以不必收的单方权利单官)及双活棋中各方单独拥有的气点合并计算,再加上公空之半,便得到各方地的总量。比较两方地的总量的点数,点多的一方获胜。

    黑先贴6.5点时,应从黑方的点数减去6.5后,再同白方的点数作比较。

    (5)可以只数一方

    黑先贴6.5点时,黑方的归本数为183又3/4,白方的归本数为177又1/4。

    3、填满计点法

    填满计点法系应昌期大师所创。

    填满计点法之做棋与计算的手续依次如下:

    (1)关于黑贴1点

    (2)清理死子

    (3)终局

    (4)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以上各款与子空合计的计点法相同。

    (5)填满计点

    使用应氏棋具,采用应氏填满计点法,可以“不破坏棋形”(保持黑白棋子的边界线不变),又可使胜负一目了然。

    4、等空比子法

    在棋盘内双方空的数量相等的条件下,比较双方局子(棋盘内的子)的数量来计算胜负,便是等空比子法。等空比子的数子法与等子比空的计目法是一对双胞胎姐妹。棋局休止后,其做棋与胜负计算的手续依次如下:

    (1)黑方的A类负着

    白先放弃或虚着时,于棋局休止后,黑方应下出一手A类负着来贴出1点——从黑白棋子交界处取下一颗黑子,将所得的一个空点视为公空由双方平分。

    (2)清理死子

    做棋时,先从盘内提走死子,将死子与提子一并放入棋盒。

    (3)将棋做成为等空局面

    清理完死子后,按照子空皆地之定理,在各方的地盘上通过子空互换(取下该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这枚棋子换成了该方的一个空点;填入该方的一枚棋子,便将该方的一个空点换成了该方的一枚棋子;将该方的一枚棋子移至该方围地中的某个空点,便将该方的一枚棋子与该方的一个空点互换了位置)来致使两方空的数量相等,就在盘面上做成了“等空之棋”。做棋时,通常是在各方的地盘中做出形如矩形的空来,以便于计数。

    请注意:双活棋中一方单独有权的单官与一方单独拥有的气点是该方的目,应计入该方的围空之中。做棋时,在这些位于黑白子之间却又只属于一方的空点上填入该方的棋子是适宜的举措。还有一方因劫材有利不粘劫而持有的打劫处的空点,做棋时,也应在其上填入该方的棋子。

    (4)在“等空比子,局子多胜”的规则下,将棋做成为等空局面后为终局。

    (5)等空比子,局子多胜

    在等空之棋上分别数出黑白两方局子的数量,比较两方局子的数量来计算胜负,局子数量较多的一方为胜方。(请注意,两方所分得的公空数量总是相等的)

    黑先贴6.5点时,应从黑方的局子数量减去6.5后,再同白方的局子数量作比较。

    (6)从“等空比子,局子多胜”返回到“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显然,在等空条件下,两方局子数量之差等于两方点数之差。有了点数之差,再利用两方点数之和为361,便可得出黑白各方争得的交叉点的总数。于是,“等空比子,局子多胜”便可返回到“子空皆地,点多为胜”。

    笔者推荐采用计目法来计算胜负,并从计目法的结果得到数子法的结果,最后再用填满计点法来加以检验。在日韩两国及欧美多国普遍使用的计目法快捷简便,又不破坏棋形,其计算程序来源于我国唐代围棋的数路法,是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结晶,我们怎能不用它?怎能拒绝它?

    有必要在这里指出并强调地说,本规则的计目法与日本计目法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子空皆地”,后者“惟目是地”,其差别是根本性的。“等子比空,目多为赢”——这子空皆地的科学计目法系笔者原创,世界首创。

    本规则共七条,其顺序与格式仿中国棋院2008世界智力运动会围棋规则而编排。[/size][/font].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