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物】我看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个俗人 -- 宁子

共:💬40 🌺2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人物】我看现任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一个俗人

    花前说剑

     

       首先声明,我俗深缘浅,无幸得见永信法师,我以下的一切评论观点均系参考《南方周末》2004年9月16日人物版《释永信:少林操盘手》一文写成,我仅陈述本人阅读此文对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采访后的感触,不确切或不实之处请询问《南方周末》。

      

       我未曾游历过多少名山大川,不过也有幸瞻仰过几座庙宇,但我从不曾跪拜和烧香,一次也没有。不是因为我秉持无神论,一些科学尚不能解释的奇怪经历和现象,使我从小受到的系统的无神论教育土崩瓦解,使我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而且我也极其希望我的这个相信并不是虚幻,这样善者才有褒扬,能够继续行善,恶者才有惩治,不敢肆意妄为。我之所以从不曾跪拜或上香,是因为我觉得佛祖、菩萨、观世音以及其他一切仙家不至于像我们凡人这么世故,你巴结巴结,他就浑身通泰,就给你点好处,你不巴结,他就装作不认识你。我想佛祖菩萨们天眼有察,谁是谁非,谁善谁恶他们心里都有数,不会市侩气的根据你磕头多少、上香次数和进贡多寡来安置大家。说到这里其实我很想笑,我们以凡人之心度神仙之腹,把神仙们想的如此市侩,真是好笑。今天看完《释永信:少林操盘手》一文,我发现,永信法师这位德高望重的现任少林方丈也与我等并无二志,也是一样的好笑。可是他是法师,是名震江湖的少林寺方丈,这个问题就不怎么好笑了。

       当我怀着虔诚的心来阅读此文时,永信法师的手机号首先让我心里忽闪一下,他的手机号尾数是6688,好吉利的号码!比我的强多了,很多我这样的俗人都希望有这样一个吉利且好记的手机号码,可永信法师不是我这样的俗人哪?我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偶然事件,方丈并不是为了讨吉利,而可能是电信局照顾宗教界人士。那就接着朝下看吧。

       永信法师做了几日“空中飞人”后终于回到了河南,在郑州的新郑机场大酒店就餐(素食),席间他对记者“流利的说出一串美国主流媒体的名字,说这些都采访过他”。大家闲聊嘛,法师说这些也没有什么,不过看了后来他说的另一句话后,我忽然觉得法师是有想法的。“他(永信法师)伸出四指用力摇晃,你知道吗,我去过40多个国家,而且接触的都是上流社会的人”。呵呵,方丈真是见多识广,在下佩服佩服。我以为只有我这样的俗人眼里,社会和人群分上流下流,原来佛经里、法师眼里也有这个区分,听起来区分方法似乎还和世俗社会一样,想来那些所谓上流社会的高官显贵一定给方丈脸上贴了不少金粉,令方丈大有面子吧?在后来的采访中,永信法师更是笑着征求身边小和尚的的意见说:能做到少林寺方丈和佛教协会的副会长已经够可以了吧?如果是我做官的朋友这样问我,我一定好心的鼓励他说;混的不错!或者说:你小子,混的不错啊!可这会儿,我真是替小和尚怎么回答方丈为难。

       1987年,22岁的永信法师成为少林寺主持,1999年升座为方丈。他为少林做了很多事,为少林立下的功勋有目共睹,但2001年的拆迁问题实在令少林的fans们大跌眼镜。“从2001年少林寺整修拆迁以来,山门外百姓的怨声至今未绝。前后持续两年之久的拆迁涉及少林寺周围民房近10万平方米,迁走了武校40多家,商户1000多户。到去年底,少林口以内30万平方米,已全部拆迁完毕。曾经普渡众生关怀农桑的少林寺在第33代后继者释永信这里背上‘骂名’。”为少林寺这一千年古刹的清静着想,迁走武校和商户可以理解,但迁走平民是何道理?

       在永信法师主持期间,“清晨执帚扫院的不再是僧人而是花钱雇来的保洁员”。清晨即起,洒扫庭除,朝阳雾气中或夕阳落叶中,少林武僧挥帚起舞的传统经典画面已成回忆。劳动应该是少林寺僧人修行的重要一项,居然雇人代劳?

       在给记者解释少林方丈并不神秘时,永信法师说:有啥神秘的,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你当了记者,我做了出家人。你看,连“社会分工”都用上了!只是我不理解出家修行是怎样的社会分工。

       永信方丈本人几乎拥有所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宽带、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时尚手机(他短信发得很好),这些无可厚非。但他仅凭一己之见,就把少林寺和一众僧人卷进了世俗社会甚至经济的大潮中,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永信法师作为佛教协会副会长希望把佛教发扬光大,并身体力行,这值得称赞。你完全可以以副会长的身份开展工作,少林寺的传统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你怎能不征求别人的意见说改变就改变?看了永信法师后面的谈话我多少有些明白了,他说:“我不相信民主,民主就是平庸”。又说:“哪个宗教不是政治的一部分,和政治密不可分”。

       宗教内部民主与否是宗教内部事务,别人无权干涉,但关于少林文化遗产的继承还是改变问题恐怕就并非单纯的宗教内部事务了,怎能以“民主就是平庸”的态度对待呢?至于宗教和政治的问题,永信法师的话让我觉得作为一个方丈,他对佛教历史的了解并不深入,也不广博。宗教的确有很多时候和政治相关,但佛教并非如此,因为佛教主张“出世”,抛却红尘杂念,所以有“出家”一说。它之所以很多时候和政治和朝廷扯上关系,是因为被政治所利用,但佛教的精神一直是独立的。现在到好,还没怎么有人来利用,你就主动向政治上靠拢。

       还有一处比较有意思,抄录下来:记者采访结束向永信方丈辞行时,“他正盘腿坐在方丈室的古椅上,高举着从门缝里斜刺过来的阳光凝视计算器上那个数字。他说,一部分工程结束了,该结账了”。这大概也是被称为“佛门净土”的寺院与时俱进后的独特一幕,以达摩祖师的修为和慧根,大概也不曾想到日后会有这一幕场景。

       整个读完《释永信:少林操盘手》一文,我几乎笑倒。这哪里是常人心目中神秘脱俗、德高望重、绝世独立、修行高深的少林方丈?他有时是一位行业行政领导,有时是一位公司老板,又有时就干脆是隔壁那个颇自我欣赏、自得其乐并精于算计的二大爷。连他的朋友、宗教学会副会长都提醒他“忙里偷闲打打坐、练练武”。听听,这些修行功课成了方丈忙里偷闲、抽空才做的事情了。嬉笑之余,我想到了六祖慧能、玄奘、泓一法师等前辈高僧,或许人各有志,但我心目中的少林方丈应该是他们那个样子,不过,可能是我看金庸小说和佛教公案故事看多了,也可能是我落后于时代了。

       再照录记者的一段后记吧:“9月8日,央视新闻频道就少林寺公布秘笈一事采访了释永信。晚上10点,释永信打来电话,语气兴奋:节目看了吗?觉得怎么样?还行吧?不过还是有点紧张。唉,好多精彩的地方都在后期给剪掉了”。

       红尘万事,事事入心,比我第一次上电视还激动还兴奋还遗憾没能展示最精彩的一面呢,这个方丈未免也太世俗了些吧!

    • 家园 酒肉穿肠过,佛祖在心中

      打手机的和尚怎么就不能是好和尚了,呵呵

      我倒是觉着这记者(或者是转载的)比较不够朋友,人家方丈什么高兴的事儿都来和你说,你倒把人家写成世俗小人。看来该记者需要参加一下普物考试,提高一下个人修养了,嘿嘿

    • 家园 关注少林寺的人还是去后山三皇寨看看释德建师傅吧
    • 家园 我倒觉得是观众要求太高了

      信佛或者直接以佛为生的,就要脱离尘世?我看未必,酒肉和尚不也有人推崇?就像有人取笑说某些和尚看到美女就发呆,然后说现在和尚道德衰落,怎么不想想,人性如此,人家又不是木头,而且,人家看到的和你看到的是一样的么?难道看美女就一定会想到要和美女OOXX?恶心的恐怕是旁观者的内心吧。

      作为方丈,一个寺庙的主持,很有必要为了寺庙的生存和发展想方设法,具体方法,无论是玩离群索居,还是融入世俗,都是其可以选择的方向,少林寺取世俗化方向,可能会触动某些有宗教洁癖的人的反感,但如果该寺庙因为离群索居而失去信众或者说失去发展动力呢?到时就是连寺庙都保不住了,还何谈宗教洁癖。

      就当人家探索新路好了,既然是新路,那没必要那么条条框框,等最后结果出来,是香是臭,再做评论未迟。

    • 家园 满口的主义,满肚子的生意
    • 家园 呵呵,末法时代啊。。。

      gcd的和平演变成功。

      如果佛学都这样,早就灭了,还能撑到现在?

      一个跳梁小丑而已,早晚出问题。

      连野狐禅都不够格。

    • 家园 学会领受,就是道

      学会控制自己的心,自己的欲,领受一切命运的安排,就是悟道了.任何境遇,命运选择你的时候,控制住自己的心,抛开拣择,就是出世.

      世人其实都懂领受的道理,但是没有几个人可以抛开拣择.能抛开拣择,随遇而安,我认为就是领悟了禅机.

      这世界难的,不是懂道理,是说服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淡定.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

    • 家园 仔细想想,我还见过这位方丈一面

      其时刚刚入大学,这位方丈则刚刚毕业进少林寺(当时同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同学,俗名不记得了,法号‘永悲’)。

      他们两人回校,在中文系大门前遇到的。当时本人正由一位前辈带领,熟悉校园环境,该前辈和两位相熟,就打个招呼。不过,当时那位前辈可没有说两人出家了。

      只记得当时感觉两位和我们不一样,怪怪的,尤其是眼睛,怎么不一样也说不上来,可能就是出尘之人与我辈俗人的区别罢。于是,就问了一下。那位前辈就说,他们刚刚剃度了。想想当时中文系出来的,基本上都进了官场,当时两位居然能剃度出家,也非俗人能比。

    • 家园 不过是一个披着宗教外衣的奸商而已.
    • 家园 【文摘】释永信: <<方丈语录>>

      法语

      佛说了些什么?容易理解吗?我告诉大家,佛所发现的人生真理,非常的简单,甚至简单到我说出来大家都不敢相信。佛自己当初悟出这个真理 时也不敢相信,书上说,佛悟道后,不想也不愿把自已悟到的真理传授给别人,怕被别人耻笑。佛所悟的真理,以及49年说法传道的内容,其核心就是五个字:别胡思乱想。做人能做到不胡思乱想,他的内心就会变得清明安祥,烦恼痛苦也随之而去。佛经上所说的四万八千 法门,数自己的呼吸也好,观心观空也好,念佛也好,拜佛也好,参话头也好,以及别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人做到不胡思乱想。我们禅宗讲明心见性,想通了就好。同样是吃饭,过去是糊里糊涂吃饭,现在是明明白白吃饭;同样是睡觉,过去是七梦八梦睡觉,现在是踏踏实实睡觉。马祖禅师说,饥来吃饭,困来睡觉,就是这个意思。切不要以为,成佛以后就腾云驾雾,万人朝拜,或者其它不着边际的奇迹,那都是妄想,都是外道。

        什么是禅?不要胡思乱想就是禅。

        当年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睹明星悟道,到底悟到什么呢?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发现了妄想,发现妄想掩盖了佛性,是一切众生沉迷不悟、流转六道的原因。

        我们学佛修行,要打掉妄想,就是要把八识田里的妄想,一个一个打掉。从眼、耳、鼻、舌,身五识开始打,一直打到阿赖耶识,全部打掉,只剩下佛性为止。我们平时说的修行果位,声闻四果呀,菩萨五十一地呀,实际上就是消除妄想的程度,这与我们小时候读书一样,学的知识越多,年级越高。不过修行相反,妄想越少,果位越高。

        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世俗人生尽管没有意义,但一个人一辈子几十年时间,却是很珍贵的,我们通过学佛,通过努力修行,可以过上与世俗生活方式有别的另一种有意义的人生,那就是成佛。有人可能要说了,佛也是人么?是的,佛也是人,佛是觉悟了的人。所以经上说,众生是未觉的佛 ,佛是已觉的众生。切不要以为成佛以后,就是坐在大雄宝殿的莲花座上,香绕烟熏,万人朝拜。不是这样的。当年释迦本尊成佛以后,还是风里来雨里去,托钵游化一生。成佛以后,人还是那个人,只是他心理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得明亮宁静,没有任何困扰,生机勃勃,更有活力。??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上下左右,东张西望,而佛说不定就紧贴着我们背后,在窃笑我们的糊涂,我有时和人开玩笑说,只要我们突然来个急转身,就不定就能和佛撞个满怀。悟道成佛,随时随地都是可能的,古代、现代的禅师们开悟的故事不是很多么?不要把开悟想象成升天成仙 之类的,开悟只是平常事,就象放下肩上的重担一样平常。一个人人品正,一心一意地做人,就自然而然昌盛成佛了。

      ***

      http://www.shaolin.org.cn/html/html/seng/menu03.htm

      我觉得说得的不错呀. 网上还有十几篇, 看看也蛮有意思的. 多一份宽容, 少一点激动, 是不是也是修行哪?

      • 家园 【人物】【文摘】【原创】大体上也没什么错啊
      • 家园 禅就是一个文字游戏

        不管是不是和尚,都是通过这种文字游戏给自己的生活方式找个借口而已。无非说说,让大家觉得自己很高深。

        其实,生活有很多状态,就是相空间。此状态和彼状态都是其中一相。仅此而已。没必要认为自己的相比别人的相高级。

        什么叫“不要胡思乱想就是禅”?可能吗?除非脑死亡。

        正是大家不可能脑死亡,所以,让大家觉得做不到不胡思乱想,如果能做到,那就高啊。所以就很崇拜。

        • 家园 不敢苟同.

          人不胡思乱想还是可能的. 有益的思考还是必须的; 所要摒弃的是过多的思虑和欲求. 举个例子: 今晚吃啥? 这是一个必要的思考. 今晚请哪个情人一起吃啥, 就多半是胡思乱想了.

          正如您所说, "相"无谓高低好坏. 我个人理解: 别胡思乱想是这个和尚对他心目中的相的理解. 无所谓好坏. "禅"不比"非禅", 反之亦然. 当这个和尚选择了他的生活, 并告诉大家这就是我的生活. 别人也无从判断其中的好还.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不过言语文字是说不清真实生活的. 当你阅读时, 你已经把自己的执见, 阅历种种带入其中. 写作也一样. 对我来说, 这是无奈和可悲.

          • 家园 如果他不去想胡思乱想的东西,他怎么知道自己就不是胡思乱想

            如果他不去想胡思乱想的东西,他怎么知道自己就不是胡思乱想。

            还有,阅读的时候,把自己的执见,阅历种种带入是很正常的。除非是神仙。这是可悲和无奈,但没有这也是可悲和无奈。

            说句心里话,我还是喜欢看你摘录的那篇文章的。就如你说的,我的执见让我喜欢看。

            但我有的时候,觉得这又是一种文字游戏。所以就写了前面的贴子。因为我深深的觉得语言文字说不清真实生活,所以就喜欢这么说三道四的。挺有乐趣的,语言和思维是一种游戏。

      • 家园 说的实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