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开国100年内各阶层变迁概述 -- 绝顶清风

共:💬3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开国100年内各阶层变迁概述

    首先声明: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只给结论不展开论证过程,有兴趣的河友可以发言讨论。

    中国的王朝更替经常被称为历史周期率,本朝太祖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腐败,希望以民主治之,这一点是和洪武太祖见解相同而手段不同。本文不想对整个周期律做太深入探讨,我们只提取最重要的开国100年内的各阶层进行分析和研究即可,因为100年之后各阶层已经基本固化,也就不多赘言,简述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欢迎拍砖。

    中国自明以来就发展成为一个内敛型的过度竞争性的社会,本朝尤是,有限的资源和过多的人口是造成过度竞争的主要矛盾,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内圣外王的思想和道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是导致整个社会趋向内敛的催化剂。上述两者的结合形成非常奇妙的开国100年后的各种与他国完全不同的由盛而衰的必然道路。这些留给各位同学自己去做课后论证。

    开国前100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国建元元年到建国30年;

    第二阶段:建国30年到建国60年;

    第三阶段:建国60年到建国100年。

    在第一阶段,社会上以前的各个阶层因为战乱和战争期间的投机行为要在这个阶段完成重新洗牌,重新定位官家的组成成分并确立各项纲领。这个阶段主要以胆子大的开国元勋和革命从业者为主导,社会形成3大阶层:支持革命和参加革命的阶层、反对革命的阶层、没有参加革命也没有反对革命的阶层。这个时期各阶层以革命为主线,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阶段的成功关键词是革命。社会的各阶层流动是以出身成分论英雄。

    在第二个阶段,革命已经完成,革命先驱开始治理江山,总不能马上打江山,马上治理江山吧,这时候开始进入到本朝的建设时期,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同时还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确保江山不变色,怎么办呢?原来治理江山的地主老财以及统治阶级肯定是属于反对革命需要被打倒的,剩下的人除了打江山有经验外偏偏对治理江山没有太多经验,这时候就需要不论出身,开科取士,大量的平民子弟通过竞争显示出自己的才能并进入社会成为中流砥柱。社会上形成3个大的阶层:主导权力的革命者、努力而精明的建设者、懒惰的观望者或被遗忘者。这个阶段的成功关键词是努力,正好是英雄不问出处的时候。社会的阶层流动最频繁,也最容易。

    在第三个阶段,本朝的经济建设初具规模,万象更新,大国气度初显,各项典章也趋于完善,各项社会职能逐步定义清楚,除了一些边边角角还需要缝缝补补外,各处均有人各司其职,社会进入平稳发展、歌舞升平的昌盛初期。社会各阶层开始固化却还没有完全固化,这时候主要有:由早期革命者和成功的建设者构成的官僚阶层、由不太成功或没来得及成功的建设者和取得发言权的精英阶层构成中产阶级、新进入社会的知识分子和凭个人努力求得一席发展之地草根阶层、由生活困难者构成的社会最底层。这个时期社会的变迁已经完成,各个阶层由于社会的稳定而开始积极谋划如何稳固现有的既得利益,严格意义上的阶层分化开始出现,而过渡性竞争的特点又促使关系型社会获得进一步稳固,各既得利益者机关算尽竭力阻止社会下级阶层的向上流动。这个阶段的成功关键词是贵族、豪门、拼爹和失业。对于平民子弟来说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好像忽略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中国古代王朝周期轮替,很大原因是没有替代小农经济的新的生产关系。

      • 家园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只是马克思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的资本论理论基础是劳动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点我个人并不认同,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更不是普适性的。何况生产力发展,则更容易造成资源紧缺和过度竞争的出现,反而会加剧我说的现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