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太平洋上最后的太平 - 1940年 -- 电子赵括

共:💬14 🌺1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太平洋上最后的太平 - 1940年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经济不景气的各国为了扶植本国产业尽量走出低谷,纷纷制定了保守的经济政策.1932年英美达成协议,英联邦和美国之间建立了贸易互惠政策.这个协议对其他地区事实上非常不利.以英美为最大出口对象的荷兰在亚洲的殖民地当然陷入了困境.同时面临日本商品的冲击,1933年荷兰当局也采取了相当的贸易保护措施,"门户关闭".1934年荷兰日本为此举行了谈判,终因为双方分歧太大,谈判破裂.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扩大,泥足深陷无法脱身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同时,日本与英美矛盾的深化都导致日本不得不寻找新的资源来源.为了摆脱对英美过分的经济依赖,日本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荷兰管辖下的广大殖民地.1940年5月10日德国开始入侵荷兰,5月20日日本就向荷兰方面提出了包括3000吨锡,20,000吨橡胶和1,000,000吨石油,共13项战略物资的购买要求,并带有一些政治要求.日方的这个要求不知道是不是趁火打劫还是情势迫在眉睫.如果荷兰战败,现在的荷兰政府肯定无法为将来的贸易担保了.幸运的是,6月6日荷兰政府原则上全面接受了日方的经济要求(因为数量过于庞大具体实施有困难),但拒绝让日本人自由出入荷属领地.

    日本对荷属领地资源的垂涎当然引起了美国的注意.1940年夏天,法国已经完蛋,英国看起来也摇摇欲坠.如何限制日本但却不过分刺激日本而引起局势更加恶化,成了美国十分棘手的问题.为此1940年7月26日罗斯福宣布对日本实行有限的经济制裁,受到出口限制的有航空燃油,润滑油,品质较高的废钢铁等.

    实际上这个制裁形同虚设.1937-1940年日本每年进口石油平均为537万吨.荷属殖民地的100万吨之外,几乎全部从美国进口.制裁后的1940年10,11,12三个月,美国共向日本出口石油约640万桶.按照当时的换算规律,原油6桶一吨,精炼油7桶一吨.三个月从美国进口100万吨石油,恰恰是日本平时的进口量.在各种统计中,这个数字属于最低估算.日本方面统计,1940年12月的石油进口为制裁前7月的2.8倍;1941年4月9日美国统计局次长约斯特也声称,1940年7月26日制裁生效后已经出口和已经批准可以出口的石油量为日本平常输入量的两倍.日本方面当然没有感受到多少压力.41年1月日方代表在国会中还声称,我们实际上能够获得更多的石油.日美之间废钢铁等的贸易也实际上没有受到影响.太平洋战争前日本是美国废钢铁的最大买主,份额占到一半.要美国人一下子放弃这么大的买卖,确实需要点毅力.

    虽然如此,名义上的制裁仍然是制裁.美国人当然希望日本人的脚步能停下来.可是战线扩大资源紧缺的日本却无法停下来.当时日美争夺的焦点已经从中国转向了荷属印尼.作为丰富的橡胶产地,荷属东西印度群岛对德(已经征服荷兰)日美都有相当的吸引力.几方面勾心斗角的结果,就是1941年3月荷兰方面断然拒绝了日方要求大规模增加物资供应(锡,3,000-10,000吨,橡胶,19,800-70,000吨,等等)的要求.1940年12月日法曾经为法属印度支那(越南等地)的物资问题举行会谈,法方虽然同意向日方出口70万吨粮食,橡胶上却不肯松口.几方面唇枪舌剑的结果,1941年4月终于达成了协议,荷兰每年向各方提供的橡胶(生胶)数量,法国,18,000吨;德日,25,000吨(其中日本15,000);美国,10,000吨.为了避免刺激欧美,荷兰采取了日本转口德国的掩耳盗铃.这一数目不但远远小于日本要求的7万吨,甚至低于1940年时达成的协议2万吨.日方对此不仅仅是不满,为了维持日本战争机器最低限度运转每年从这里进口3万吨无论如何都是必须的.无独有偶,在英美的授意下泰国将本国的18万吨橡胶转移到了马来亚,然后告诉日本我们每年仅仅能够为贵国提供3万吨.就这样,日本在对荷属领地上虽然也得到了一些成果,但距离自己的需求相去甚远.

    为了切断中国获得外援的道路达到令中国屈服的目的,日本最初的尝试是攻占西南云贵的交通要路.但是日军攻占了这里,中国立刻就从那里另行开辟道路.战术上总是获胜,战略上总是扑空.为此日本当然开始寻求外交途径.作为中国接受外援的路线,滇缅公路最为有名,但实际上最为有效的是通过法属越南的路径.当时的主要路径和月运输能力,

    越南道路(滇越铁路,高平道路等), 11,000吨;

    滇缅道路, 3,000-4,000吨;

    宁波,温州,香港等海上道路, 共约9,000吨

    因此早在1937年,几乎在日本封锁中国沿海的同时日方就要求法方封锁越南通向中国的道路.法国则以中日双方没有互相宣战为由拒绝.但是同样顾忌日本方面的军事压力,10月16日宣布禁止军用物资的运输.中国驻法大使顾维钧当然提出了强烈抗议.但是法国人也无法放弃中国的合同,法国人又决定至少履行完已经签订的合同.实际上法国虽然对军火的运输有些限制,但断断续续,远不能算"禁运".这一点当然又导致日方的不满.1938年6月下旬,日方提出由日本派遣调查员监督执行禁运,法国没有明确答复.与此同时,在不断的修缮下,中越铁路的运输量却在1940年6月达到了每月25,000吨.为此日本作出了报复措施,不断空袭中越(法)铁路的中方一侧.法国当然提出强烈抗议.

    但是法国的帮助很快烟消云散.1940年3月,苏联付出巨大代价后芬兰终于战败,达拉地内阁因此倒台.5月14日,马其诺防线完全被突破,法国濒临亡国.为此在巴黎甚至有人向日本提出军火供应的要求.6月16日,贝当政府宣布将向德军投降.这一系列的变动使得法属越南总督不得不采取取悦日本人的姿态,6月17日决定禁止军火,军用卡车以及石油向中国的运输.1940年7月,日本趁法国战败的机会施加压力,终于得到进驻法属越南北部的许可.1940年7月13日,在日方西原少将的亲眼目睹下,滇越铁路法属越南一段被断开了一个几米的小口子.对于中法,这个几米的口子已经足够大了.1940年8月,法国被迫接受了日本的最后通谍,允许日方使用法属越南为进攻中国的基地.

    这个协定对中国不是好消息,对法国更是屈辱.同时日本对越南北部的侵略当然引起了各方的警惕.美国对日本的有限禁运政策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台.但当时的美国判断,英国未垮的情况下日本的行为应当有一定程度的克制.法国为了避免这个屈辱曾经寻求过美国的帮助,但美国对此反映冷淡.事实上日本也很清楚如果进驻越南南方将意味着什么.此时的美国对日本的野心虽然多有不满,但还是不愿公然为敌.日本成功切断了滇越铁路,下一个目标当然是滇缅公路.法国垮台,美国沉默,英国当然很难公然和日本硬顶.1940年6月19日,日本第一次向英国提出了关闭滇缅公路的要求,同时要求关闭香港国境和从上海撤军,并强硬地声称这是避免英日开战的唯一方法.英国对此十分不愿意,立刻请求美国的援助,并请求美国以舰队访问新加坡的形式来给日本一个暗示.美方拒绝了英国的建议,但表示将反对日本的侵略行为.到此为止美国的支持仍然停留在口头上.英国迫于压力,于7月12日宣布封锁滇缅公路三个月.

    滇缅公路的封锁对中国是打击,对英国是屈辱,对意图限制日本在亚太势力的美国也不是好消息.这个封锁显然是日方的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却因为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被轻松葬送.10月8日英方通知日本将解除滇缅公路封锁.日本对此立刻实行了报复,10月26日轰炸了滇缅公路的同时,11月4日还派飞机飞临香港上空示威.英方提出的抗议日方甚至不予回复.尽管如此,弱势的英国也不敢公然刺激日本.中国和英属殖民地之间的道路并不只滇缅公路一条.之所以英方会选择这么一条崇山峻岭的崎岖道路,地形的复杂使得日方的空袭难以发挥效力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虽然还见不到刀光剑影,1940年太平洋上的火药味已经是越来越浓烈.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辛苦!

      好家伙,这么多数据!写这样的文章非常累人。没啥说的,给尚书大人献花,表示慰问。

    • 家园 好文章

      战争的缘起和定局,往往是取决于这些看上去不太显眼的因素。

    • 家园 【注意】Dutch Indies != "荷属印度"

      Buddy, I guess your article is not an original one, but in fact a translation from somewhere.

      The reason is that you used the word "荷属印度", which does not exist.

      The word corresponding to it in English is "Dutch Indies", reference website: http://www.geocities.com/dutcheastindies/

      Japan's first movement after Pearl Harbor is to occupy French IndoChina and Dutch Indies.

      Well buddy, if you really know this region well, you wouldn't make such a simple mistake. That's why I suspect your article is just a translation.

    • 家园 好文,写原创非常辛苦。支持一个。

      日本很背,遇见的敌手是美国。否则中国都悬。。。

    • 家园 这种文章写起来可真的是费劲。

      那些资料的搜集就不容易。然后再把各种数据放在一起比较。再然后。。。。。

      真累!问一句还有续吗?看这样子像是没写完呐?

      加油呀!

    • 家园 赵括在军事方面的文章别具一格

      我想应该属于一个特殊的学派,姑且称为宏观军事经济学派,何以这样评价呢?宋宜昌先生说得很好,军事,一切的战略战术,目的都在于达成军事战果的时候尽量减小成本。这个是微观军事经济学派。

      正常情况下,军事是为经济服务的 -- 为理念服务的时候也有,但这种战争其实多可打可不打,经济就没办法了。哎,好斗的人类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