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聊】我对袁崇焕的评价 -- 任爱杰

共:💬416 🌺942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还是觉得黑岛人的看法是更有理有据。。。。。
      • 家园 说的好。这是历史正文。
      • 家园 【原创】袁崇焕是人才,皇太极也不是傻瓜

        手握重兵,屯据坚城,卡住了敌人进军的唯一通道,然后坐视敌军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大摇大摆的走过去,既不敢迎击拦截,也不敢尾随猛击,一兵一卒的交战都没有。这居然只叫“犯了战术错误”?!这是连国军最烂的部队都没脸说出口的无耻借口!

        赵率教战死、广渠门血战,在你的口中就成了“一兵一卒的交战都没有”?还是你认为打仗的都是大明的兵将,没袁崇焕这督师啥事?

        北京保卫战,明军表现很差。问题是哪次北京保卫战明军都没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先打过来的时候,全身而退;俺答打过来的时候如入无人之境,又是全身而退。为何如此?明军不堪野战,机动能力又不如游牧民族当然只能是背靠坚城死守。而北京就是最大的坚城。

        辽东正面从锦州到宁远再到山海关最后到北京,有千里之遥,明朝当时最大的主力军团就驻扎在此,一路上雄关重重,清军如果能一路强行突破,那早就能直接灭亡明朝了。高第放弃所有关宁要隘,全军退入山海关时,清军都明白自知自己绝不可能直接入关灭明,更何况当时山海关前还有关宁。这与袁崇焕有什么事,没有了他辽东防线是不存在了,还是会削弱到无力抵抗清军入关了?!

        崇祯二年前,努尔哈赤还有皇太极自己,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试过绕行蓟镇试图破关呢。为什么到了崇祯二年皇太极敢于全军尽出的行此一招呢?完全是因为袁崇焕的错误策略,正是袁崇焕一手把蒙古部落推到了满清一边,让皇太极不再畏惧千里孤军而入,正是袁崇焕一手瘫痪了东江镇(封锁补给、袭杀毛文龙),让皇太极再无老家后顾之忧,又正是袁崇焕全力违令将粮食卖给了满蒙,让皇太极积蓄到了远征所需的补养,还正是袁崇焕先是抽调走了蓟镇的兵、粮、饷,后又一再压制清军行动情报,才让蓟北天险轻易被破。所有的这些,袁崇焕只要少犯其中任何一条,皇太极的远征就会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笑话,甚至因此而导致满清内部的激烈斗争。

        答案并不是袁崇焕布置错误,而是此前后金的战略态势不具备实行此事的条件。后金此前是遭到明、蒙古、朝鲜三面合围。要打破这个局面,就必须解决蒙古和朝鲜问题。

        如果皇太极真的要依靠袁崇焕才能实行战略迂回,那皇太极也太没用了。皇太极要实行这个战略迂回,要考虑到两个问题:

        一,蒙古诸部是否愿意合作?二,出兵后,明朝会不会从辽东侧翼攻击?

        对于第一个问题,您认为是袁崇焕把蒙古推到后金一方。那么皇太极即位后几次三番征伐蒙古算啥?当时蒙古诸部虽然有一些和后金结盟,但大多还是持敌视或不合作态度。于是皇太极于天聪二年二月亲征蒙古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此后又多次用兵,最后在十月彻底平定,打开了通往明朝的道路。如果没有这些血战,您认为蒙古诸部会乖乖把自己绑到皇太极的战车上?

        对于第二个问题,皇太极甚至比对解决蒙古问题还要看重。刚一上台就派兵进攻朝鲜和皮岛。朝鲜不堪一击,您所看重的东江毛帅更是一击也不堪。于是这个问题就此解决。皇太极由此知道朝鲜和东江镇外强中干,此后对朝鲜和东江毛帅的防备不过是“命留满洲兵一千、蒙古兵二千防义州,满洲兵三百、蒙古兵一千防镇江城。”而已。

        袁崇焕是人才,皇太极也不是傻瓜。既然已经打开了通路,解决了后顾之忧,他又何必与袁在辽东死磕?绕道入关自此水到渠成。

        而袁此后入援血战连场,堵截不利当然最多是战术错误。谈不上纵敌不纵敌。

        而皇太极顿兵北京城下,最后退去。对于明朝来说,虽然损失惨重,但亡羊补牢,犹为晚也。但崇祯的反应却是愚蠢无比得杀袁崇焕泄愤。好吧,杀了袁崇焕,孙承宗还在,此后还有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大臣名将一点也不少,怎么皇太极还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数次入口,最后一直打到山东?

        这些败仗,怎么不见崇祯杀个把大臣了?怎么就没人指责“布置失败”了?

        指责袁崇焕很容易。袁崇焕也不是没有毛病。袁崇焕一样搞路线斗争,杀人不眨眼。但是把袁崇焕和汪精卫相提并论是在往袁崇焕身上泼污水了。汪所作的是通敌卖国(顺便说一句,给毛文龙翻案最力的罗振玉也是大汉奸),而袁崇焕最后却是忠心报国,却成了皇帝和党争的牺牲品。

        这么一个人,连满清所编的《明史》也不得不承认“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而袁到了某些人的嘴里就成了明朝败亡的大罪人。真是连乾隆的见识都不如。

        • 家园 貌似赵和满桂对袁都很不满。。。。。

          满桂还给崇祯告御状。貌似还跟袁对质过。。。。

          满桂和赵的英勇无论如何不该算到袁的功劳簿上吧。。。。。。

          还有,如果袁能力问题,不能(不是不善,是不能。貌似除了守城,野战没赢过吧。。)野战。那么袁凭什么就发出了“5年平辽”的豪言呢?凭着在山海关坐等5年,就能等到女真退走,等到辽东收复么?。。。。。。

          逻辑上实在想不通,有了袁,如果就能力挽狂澜,如何就可以平定辽事了。。。。。

          • 家园 赵还是袁的部下吧

            赵对袁有何不满?王兄举个具体例子来听听?

            满桂和袁有隙,但袁以前还是给满桂报过功的。

            至于“谋杀满桂”更是莫名其妙。满桂和袁两人的阵地根本不在一处。谈迁虽然记载了“桂前被流矢,视之皆袁军矢也”这个流言,但在后面的评论里很明确地说:

            谈迁曰,当满桂战败时,谓督师对垒不发一矢,非也。桂战都城北,崇焕战都城南,颇有杀伤。第先后间纵敌贻患。方在蓟州,独不能蹑其后掩袭之耶?...苟矢志励众,剪其零骑,俾敛寇不敢散掠,遏其锋于通州,决一血战,无鸣镝都门之下,庶免于戾。而崇焕智不出此,岂刃在其颈不觉冥蹈之耶。至为招敌胁款,此无心胸者为之,崇焕当不其然。但敌锋方锐,冀盟城下如唐渭桥之事,稍绾目前。则崇焕微意有在。然亦愚矣。”

            而满桂告状,恐怕受人指使的可能性不小。

            至于袁的指挥能力的问题。我已经说过,袁的野战指挥肯定不如皇太极。而更重要的并不光是指挥官的问题。明朝军队本身的野战能力低下,长于守城,短于野战。不但和女真打是这样,和前面的北元打也是这样。

            袁的部下并非像戚家军那样一手训练出来的,能够如臂使指。袁二任辽东,手下基本是杂牌军,而且还不太指挥得动。这才有杀毛文龙立威,以期快速整合军队的行动。但军队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训练出来了。

            这种情况下,袁的指挥能力再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袁针对这种情况才提出堡垒战术。这个堡垒战术中外都不乏成功的例子。最近的例子就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国军战术。在当时情况下,袁的策略是在辽东不断修筑堡垒,逐步压迫后金的活动空间。这是个笨办法,但也是让后金忌惮的办法。所以皇太极才要另辟蹊径,绕道入关。这也是皇太极高明的地方。

            袁能不能五年平辽,由于他被崇祯杀掉了,我们现在无法证明。但没了袁崇焕之后,辽事日坏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并说没有袁崇焕就不能平辽了。归根到底的问题还是在崇祯和明朝的大环境上。袁死后,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等人还在。袁并非不可替代。但崇祯此后用人为政一错再错,最终导致身死国灭。

            • 家园 您对“北元”的理解好像有问题

              “明朝军队本身的野战能力低下,长于守城,短于野战。不但和女真打是这样,和前面的北元打也是这样。”——北元是元顺帝北桃之后一段时间的政权,存在时间很短,后来蒙古分裂为三部,北元就不存在了。

              在北元时期,明军多次对其进攻,最著名的就是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的捕鱼儿海大战,直接导致了北元的灭亡。这个时期,明军的野战能力总体上是超过北元的。

              • 家园 黄金家族的统续一直传到林丹汗

                当中还经过达延汗中兴。任爱杰:【原创】1。又一个南北朝时代

                北元时期的蒙古大汗虽然很多时候没有实权,有时也会被人杀掉。但自也先篡位失败后,就没有什么黄金家族直系以外的人(连成吉思汗兄弟的后裔也不行)能够当上大汗。这和东周虽然分裂,但周天子老是被人捧出来类似。周朝到最后“天下共主”只剩下巴掌大的一块地。但在他被秦国灭掉之前,我们还是要称其为“东周”的。北元也是一样的道理。

            • 家园 满桂和袁有什么矛盾呢?

              不管如何。满桂的功劳不能算是袁的吧?。。。。

              而满桂告状,恐怕受人指使的可能性不小。
              这个受谁人指示呢?有资料否?

              袁能不能五年平辽,由于他被崇祯杀掉了,我们现在无法证明。

              这个有点强词夺理了。就凭袁的指挥这么失败,跟本就不可能平辽啊。

              难道不杀袁,剩下的几年时间,皇太极的才能就急剧下降了?袁的指挥能力就突飞猛进了?蒙古和朝鲜又都跟女真敌对,明的战略态势会越来越好了?。。。。

              不可能吧?

              而且你列出的:

              袁的野战指挥肯定不如皇太极

              明朝军队本身的野战能力低下,长于守城,短于野战。不但和女真打是这样,和前面的北元打也是这样。

              袁的部下并非像戚家军那样一手训练出来的,能够如臂使指

              袁二任辽东,手下基本是杂牌军,而且还不太指挥得动。这才有杀毛文龙立威,以期快速整合军队的行动。但军队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训练出来了。

              加入你上面所列的是事实的话,更加说明袁根本不可能5年平辽啊。。。。。。。

              • 家园 袁的野战能力不如皇太极

                没关系,把査大师调过去当军师,野战就能九千破十万了。哪里还用五年平辽,只要再给老袁头半年时间,肯定能把皇太极赶回通古斯去。

              • 家园 满桂和袁的嫌隙

                满桂和袁的嫌隙由来,按《明史 满桂传》的说法是这样的:

                六年正月,我大清以数万骑来攻,远迩大震,桂与崇焕死守。始攻西南城隅,发西洋红夷砲,伤攻者甚众。明日转攻南城,用火器拒却之,围解。帝大喜,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再论功,加右都督,廕副千户,世袭。桂疏谢,并自叙前后功。优诏褒答,再进左都督。

                桂初与率教深相得。是役也,怒其不亲救,相责望。帝闻之,下敕戒勉。而崇焕复与桂不和,言其意气骄矜,谩骂僚属,恐坏封疆大计,乞移之别镇,以关外事权归率教。举朝皆知桂可用,虑同城或偾事,遂召还。督师王之臣力言桂不可去,而召命已下。又请用之关门。崇焕皆不纳。闰六月乃命以故秩佥书中军府事。未几,崇焕亦自悔,请仍用之臣言,帝可之,命桂挂印移镇关门,兼统关外四路及燕河、建昌诸军,赐尚方剑以重事权。

                而《明史 赵率教传》对此事的记载如下:

                六年二月,蒙古以宁远被围,乘间入犯平川、三山堡。率教御之,斩首百余级,夺马二百匹,追至高台堡乃还。捷闻,帝大喜,立擢都督同知,实授总兵官,代杨麒镇山海关。寻论功,再进右都督,世廕本卫副千户。时满桂守宁远,亦有盛名,与率教深相得。及宁远被围,率教遣一都司、四守备东援。桂恶其稽缓,拒不纳,以袁崇焕言,乃令入。既解围,率教欲分功。桂不许,且责其不亲援,两人遂有隙。中朝闻之,下敕戒谕。而桂又与崇焕不和。乃召还桂,令率教尽统关内外兵,移镇宁远。

                也就是说满桂恨赵率教没有亲自前来援救,事后又要分功,于是和赵闹翻了。而袁崇焕支持赵,说满桂“谩骂僚属”,怕他破坏抗金大计,要求把他调到别的地方去,结果两人由此生隙。

                满桂是否真的亲自告过状,一直是有争议的。

                《明季北略》里说到满桂亲自解衣示创。但是这本书史料错误百出,而且是孤证。而在《国榷》等书中则记述有谣言说满桂遭到箭射,箭是袁军的。至于满桂是否真的遭到袁军箭射,谈迁认为两人的阵地一南一北。如果按这个分析,怎么射得到?

                而在《明史》里解衣示创和被刺告状根本不是一回事:

                明年冬十月,大清兵入近畿。十一月诏谕勤王。桂率五千骑入卫,次顺义,与宣府总兵侯世禄俱战败,遂趋都城。帝遣官慰劳,犒万金,令与世禄俱屯德胜门。无何,合战,世禄兵溃,桂独前斗。城上发大砲佐之,误伤桂军,桂亦负伤,令入休甕城。旋与袁崇焕、祖大寿并召见,桂解衣示创,帝深嘉叹。十二月朔复召见,下崇焕狱,赐桂酒馔,令总理关、宁将卒,营安定门外。

                这里,满桂受伤是被城头大炮所误伤。而解衣示创是与袁崇焕、祖大寿一起觐见崇祯时,崇祯要他解衣示创表示关心满桂。

                而满桂是否亲自告过状?有些书里,如《石匮书后集》、《明季北略》说是满桂亲自告状,说袁通敌。《烈皇小识》,《三朝野纪》等则说是太监和勋贵国戚由于自己在城外的田产、庄园及祖坟被清兵毁坏而怨恨袁崇焕没有及时保护告状。

                而《剖肝录》则说是毛文龙的同乡温体仁,和袁崇焕有仇的梁廷栋暗中策划报复。一些太监则怨恨袁没有不马上作战保护其城外财产。正好和袁同样有仇的满桂来到。满桂纵容部下冒充袁部抢劫京郊。满桂在城外战败后,退入瓮城,有机会见到那些太监贵人,于是通过他们告状。

                至于五年复辽,我想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由于袁崇焕被崇祯杀害,没人能证明什么。从明的大环境来看,即使他不死,可能也不行。但是事情也没有绝对的。例如唐太宗虽然有所谓“渭水之盟”,突厥趁唐内乱而偷袭了,李世民被迫“空府库”才得以签订城下之盟。而唐一旦稳定了内部,在贞观三年即行报复,把突厥灭了,俘获颉利。凭此战之威,贞观四年李世民就当上了“天可汗”。

                唐的这个情况从表面上看与明何其相似?但结果完全不同。关键在于唐的大环境比明末要好得多。唐是处于上升时期,又是明主在位,大将能充分发挥。而明末呢?即使凌烟阁众臣复生,恐怕也是不行的。

        • 家园 为了给袁崇焕涂金抹粉,什么史实、逻辑都可以不要了

          销毁袁崇焕案原始档案的是乾隆,仔细钦定官版《明史》的还是乾隆,再看《明史》无根无据,空口白话的袁崇焕评语来证明袁崇焕是明末边事擎天巨柱,这逻辑如果能通,中正公凭着日记成为民族大救星,盟军第一英雄那就更加当之无愧了。

          “手握重兵,屯据坚城,卡住了敌人进军的唯一通道,然后坐视敌军就在自己眼皮底下大摇大摆的走过去,既不敢迎击拦截,也不敢尾随猛击,一兵一卒的交战都没有。”

          ——这说的是什么事,你不会不知道,但你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装不知道,但你躲不过去!袁崇焕千秋万载之下也躲不过去!

          蓟门!当初争论最激烈时,有网友把卫星地图都找出来了,结论只有一个:蓟门天险只可能是袁崇焕畏敌如虎、不敢出战(这还是排除了他是故意纵敌入关)而被生生放弃的。袁崇焕此事可以翻案,韩复渠那就更是被冤杀百倍的。

          赵率教!你还能提赵率教,你以为历史是可以按电视剧《袁崇焕》里那么任你们来修改的吗。赵率教、满桂,这两个明末关宁军中极少数可以称为明朝忠臣猛将的总兵,不但不是你袁督师的左膀右臂,反而是他的死对头,赵率教被他的指挥害死的早,满桂幸而在广渠门下不死(所谓的广渠门血战啊,呸!有袁崇焕什么事),直接跑到皇帝和阁臣们面前告袁崇焕公然谋杀他,真正的控告重臣之告御状现实版,满桂的哭殿在有明一代二百七十年里也是极惊人的罕例(如果不是孤例的话)。

          余下你的解释也就是竭尽一切理由的替袁崇焕开脱,我不想再多说了,反正你会视而不见的。我现在是在对其他的网友解释一下:蒙古、朝鲜、东江真如任爱杰所说的那么不堪一击,那么仅凭清军武力就可以征服而扫除后顾之忧,那么,从努尔哈赤攻克沈阳开始这么多年,清(后金)军在野战中(包括远征蒙古和朝鲜)取得了多少战术上的巨大胜利,为什么一直没能搞定其中的任何一支呢?为什么只有到了袁崇焕督师的短短一年多里,这三家突然都象纸房子一样倒下去了呢。解释的理由是任爱杰所说的,皇太极突然王八之气大放(虽然毫无疑问,皇太极在整个明末清初确实是第一人杰),周围小弟突然都想通了纷纷来拜,还是我在上一楼所转述的观点,是袁崇焕的政军策略,生生出卖了东江,把蒙古朝鲜推到了满清一边。网友们可以自己评判。

          通宝推:阴霾信仰,双虎,rafale,iwgl,
          • 家园 销毁袁崇焕案原始档案这个事本来就是编造的
          • 家园 好玩

            余下你的解释也就是竭尽一切理由的替袁崇焕开脱,我不想再多说了,反正你会视而不见的。我现在是在对其他的网友解释一下:蒙古、朝鲜、东江真如任爱杰所说的那么不堪一击,那么仅凭清军武力就可以征服而扫除后顾之忧,那么,从努尔哈赤攻克沈阳开始这么多年,清(后金)军在野战中(包括远征蒙古和朝鲜)取得了多少战术上的巨大胜利,为什么一直没能搞定其中的任何一支呢?为什么只有到了袁崇焕督师的短短一年多里,这三家突然都象纸房子一样倒下去了呢。解释的理由是任爱杰所说的,皇太极突然王八之气大放(虽然毫无疑问,皇太极在整个明末清初确实是第一人杰),周围小弟突然都想通了纷纷来拜,还是我在上一楼所转述的观点,是袁崇焕的政军策略,生生出卖了东江,把蒙古朝鲜推到了满清一边。网友们可以自己评判。 [COLOR=blue][/COLOR]

            是啊 很奇怪啊 李自成和明朝打了那么多年

            取得了多少战术上的巨大胜利 怎么也没有把北京拿下来 居然到了1644年就一下子小宇宙爆发了 难道说是李自成突然王八之气大放(虽然毫无疑问,李自成在整个明末清初确实是第一流人杰)

            吃了三个烧饼都没吃饱 怎么到了第四个就一下子饱了 看起来以后只吃第四个就好了

          • 家园 老兄研究过有关明史的书吗?

            好像老兄的知识只来自与网络的穿越文。

            明军的装备就决定了他们不适合对游牧民族骑兵的野战。在自保尚难的情况下,如何去救蒙古和朝鲜?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