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调门越来越高了 -- 长街看海

共:💬52 🌺17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时也!命也!运也!---苦也
      • 家园 一般不是这么说的

        时也!命也!运也!

        一般的顺序是:时也。运也。命也。

        这三者在时间长度上是不同等级的。时也,指的是当下时间不凑巧,长度一般不超过几个月;运也,指的是一段时间走背字,时间一般不超过几年;命也,指的是一个人的命不好,时间长度是一辈子。

      • 家园 一颗红心 两手准备
    • 家园 新的时代的开启

      现在是个关键的时间点,“天地人”各个方面都逼着我们非调整不可了。

      前一段时间写过一些:

      我爱莫扎特:【原创】恰恰相反

      我爱莫扎特:【原创】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有两条路:要么人海战术(劳动密集型),要么拼装备(资本密集型)。陈经和愚蠢小猪曾经争论过是先读书还是先刷盘子,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中国古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咱们前三十年想走资本密集型的道路,不管是工业(那些大项目),还是农业(大寨)都是学习苏联。问题是资本积累不够,没钱没技术,而人口结构又使得就业很麻烦。

      小岗村的包产到户是对前三十年道路的一种否定,也是一种符合中国当时现实状况的自然选择。接下来改革30年基本都是走劳动密集型的道路。个人积极性提高了,就业也解决了,资本一点点在积累。但生产效率始终不高,所有有衬衫换飞机的说法。

      今天,就是今天,将是新的三十年的开始,中国重新走上资本密集型的道路,也就是当年德国,日本,美国,苏联走过的道路。大企业由于在资金,人才,技术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将主导产业的兼并重组,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垄断格局。这两天的钢铁产业就是典型的例子。

    • 家园 【文摘】俺来捧场,做个文摘摘要,大家批评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9/11043400.html

      1,

      “1949—2049”这一中国现代化的时间表,也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后半程”

      对土共而言,现代化,不是一年两年的规划,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的规划,而是一百年。换句话说,是个执行期,考察期长达一百年的超级项目

      2,

      这一抉择,始于科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源于不变不行的现实忧患。

      对土共而言,首先是有理论的支持,或者说,源于历史唯物主义之社会不断发展,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之主观客观相互作用,当然还有就是中华文化之易,穷则变,变则通的传统。

      其次,是有现实的倒逼,或者说,是主观感觉到了变的需求

      “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客观上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党中央果敢科学的判断,坚定了人们以变革促转型、从危机看生机的决心。穿越漫天怒吼的金融风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命题,开始酝酿初现形态的“质变”,预示着中国现代化历程上的重要转折。

      3,历史是一面镜子

      有成功的

      近300年的世界现代化史,就是一部发展方式的更新史。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

      有失败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掉进了“拉美陷阱”

      有不那么成功的

      同一时期,日本和韩国的工业化高速推进,。。。陷入了“日韩困境”。

      这面镜子照出的是什么?

      没有一劳永逸的现代化,也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方式。在发展方式这个问题上,不变则罔,不进则退,这条两百多年来锤炼的历史经验,已经成为。。。推进现代化的国家理念。

      就是说,土共的推进现代化的国家理念有历史为借鉴。

      国际金融危机波澜未平,一场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就已悄然涌动:美国。。。;英国。。。;欧盟。。。……人们清楚地知道,这样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它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后危机时代”的国家力量对比,重构全球的经济政治版图。

      而且说,土共的推进现代化的国家理念有邻居为鞭策。

      4,土共是一以贯之,说到就要做到,伟光正的

      中国有土共,和没有土共是不一样的:

      新中国成立前的200年,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落伍者。现代化之于中国,有梦却无路。是新中国的诞生,使中国人的梦想有了清晰的“时间表”:用10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

      前面两个三十年的,哦,就是六十年的结果:

      60年过去了。从中国人用的火柴、煤油都姓“洋”,到不少人离开“中国制造”就将失去舒适的生活,中国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历史跨越。欧美发达国家用了将近300年,才使10亿左右人口进入工业社会;中国仅用了60年,就将13 亿人带入工业社会,演绎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

      5,预测从今天开始的下一个三(四)十年

      如果保持原有发展方式不转变,未来40年我们将走上一条怎样的道路?

      不是吓你哦

      这是一条外向发展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危险往往在危机结束之后

      不要以为危险已经过去了,没有!

      这是一条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中国的人均资源能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消耗量却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们是真的人多地少物薄资源少!

      这是一条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的“低端之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们所依赖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而且我们唯一的人多优势,还将变成老人多的未来。。。

      这是一条人的福利难以增长的“物本之路”

      而且大家都想要享福了,都累了

      如果。。。走下去,中国在本世纪末晋级发达国家的概率仅为4%。

      那么,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6,以后土共还要伟光正

      命运不关乎机会,而关乎对机会的把握和选择。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

      土共自认为已经在六十年前大大地伟光正了一把

      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土共又自认为在三十年前大大地伟光正了一把

      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今天,土共自认为还将再次伟光正一把

      今天,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出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又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命题,并以国家整体发展方式的转型,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性变革。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又一次重大抉择。

      7,同志们,跟着偶上哦,土共如是说

      人类历史上堪称历史时代的时期,是那些具有贯通的主题、出现巨大历史变化的时期。1949 年以后的中国无疑是这样的时期,这60年,新中国全面铺陈了现代化这一时代主题,并以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亿万中国人万众一心的激情演绎,将这个主题书写成举世瞩目的国家传奇。

      Yes, we DO.

      文摘结束,大家拍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