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讨论,民工荒的另一面。 -- 铁手

共:💬116 🌺26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讨论,民工荒的另一面。

    在回复月色溶溶:【原创】是我太乐观,还是社会太悲观 这个帖的时候,我大致提了一下我老家浙江的一些情况,铁手:是因为你旁边努力的人多,抱怨的人少。浙江人的特点了。说话的方式可能有些歧义,后来又想到点东西,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觉得有必要另开一帖专门讨论一下。

    wxmang:【讨论】民工荒真相猜想:中国特色的滞胀已经来了吗? 这个帖子里,对河里的讨论有一些很好的总结,也很有道理。wxmang 自己对民工荒总结为

    总结起来,民工荒的真相是:因为工资的增长,赶不上物价增长,导致民工在城市生活成本大幅上升,而实际收入大幅下降,以致打工净收入基本为零。

    觉得这个看法可以再补充或者更深入一些,也就是我说的民工荒的另一面:外出打工几年后,很多人在长了一定见识后选择在本地创业,其他人则选择在本地就业(乡镇、私人企业)。

    根据我以前印象,依旧以我浙江老家的情况为例子。

    早期的时候,因为种田不需要天天看着,收入也有限,有很多人就跑外地弹棉花、做木匠、修鞋、养蜂、做小生意。留在本地则是以养殖、苗木、建筑为主,还有很多是努力种田,比如试种各种品种的稻子。我印象中,至少品尝过不下10种的早稻品种。杂交稻和晚稻口味比较好,改进的余地也小很多,早稻米因为粘度不够,喜欢吃的人不多,新品种似乎要多一些。

    这样的状况持续一段时间后,开始有不少人外出打工,具体打什么工不是很清楚。很多人过年回来在麻将桌上交流的时候,说的都是到外边挣钱,具体做什么,他们应该有交流,我不清楚而已。往往是,年一过,原来在外边的,又走了,顺带还带走了几个人。后来我知道比较多的是在外面工地上干的。基本上都是包工头,我们所谓“老板”“老板”的。不过,这些包工头的大部分,早期都是出去在工地上干过。

    在这个外出打工阶段中,基本上是出苦力的比较多。

    接下来一个阶段,比较明显,而且是很容易感受到的是,很多人开始自己当老板,而且往往是那些早先在外面打工几年的人。很明显,是因为“老板”突然多起来了,而且同样的小作坊式的工厂也多起来。村子里,包括自己的亲戚当中,在某些工种中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开始被老板“求”了。这些人,他们的工资待遇会比别人高,而且在各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待。在定风波:【原创】说说我身边的例子,兼回答月色MM的乐观与悲观问题中所提到的情况,比如没有医疗保险等等的情况,那时候也是这样。大致来说,就是你来我这里干活,做多少,给多少钱,其他的不管。道理上是,即使出了工伤事故,得由你自己负担。但在实际操作上,则会有很大的不同。上一次回国,我印象中开始有硬规定,即使私人企业,也需要给雇员缴养老保险,其他的,比如医疗保险什么的,不是很清楚,请了解情况的帮忙说明一下。

    从外出打工到在本地创业,我的理解,大概有两方面的因素在促动。一方面,是因为在外面闯荡过了,见识广了,看到本地的空白,就有了填补空白抢先手挣钱的动力和本钱。另一方面,则是避险趋稳。到了外地打工,总归是人生地不熟,别人赖你一下,可能一点办法都没有。即使是自己做老板,所谓强龙不惹地头蛇,还是要尽可能的夹着尾巴做人。多少有种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感觉。而在本地,这些问题则基本没有。当老板的,不用太担心雇的人太过分,在本地打工的,也不用担心老板太黑。不说乡里乡亲,就是因为大家近这个事实本事,做人做事也都要多一些分寸。基本上来说,在本地开厂开企业,在本地打工,大家都很明白,你做工我付钱,你付钱我做工。你这里工资低我到别地做。老板也好,非老板也好,关系也是融洽的。出了工伤事故,有些老板还会做人情,拿出些钱来,平时大家关系都不错。当然,欠了工资,资金无法周转,最后只好外出避祸的老板也有。老板,打工者,也可以随时转换。

    说句题外话,榨菜丝很多地方都有,四川的以前最有名。浙江的榨菜丝,还有一个名称叫“老板菜”,最常见就是那种真空小包装的。在这里的华人超市也能买到。我不知道这个“老板菜”的名称到底有什么典故,不过每次我看到这个名称的时候,脑袋里往往呈现的是早年那些外出打工、磨练和努力创业的人,就着榨菜丝吃饭的情形。老板菜的“老板”,倒隐约和这些人有关。

    温州有一段时间名声相当的不好。提到温州就是劣质鞋的代表。现在应该不会了。制鞋也不再是温州的主业。回顾以前,大概也能理清一条脉络:当那些在外地补鞋的鞋匠们发现没有人需要补鞋了,或者是新鞋的需求增加了,他们的第一转向,很可能就是做鞋子。而当很多人开始做鞋子后,不可避免的,就是劣质产品的绝对数量增加,也意味着赚钱的难度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就迫使人不得不转移到其他方向。入门门槛低,也就意味着迅速繁荣,迅速衰退,最后的结果,要不就是产业整合,剩下的是大鳄;要不就是产业的升级,让别人能张嘴但下不了口。这种情况,在我老家也异常明显。

    无论是哪种情况,整合也好,升级也好,都意味着对员工的需求有变化。如果是原来需求民工的地方有了更高的要求,原来输出民工的地方有了更多的本地创业和就业,那么,从总体来看,还是个良性循环。

    以上内容,供参考,供讨论,供求证。

    添加两个帖的链接,供参考:辉汉如雨:【原创】我眼中的浙江人创业陈经:从4万亿投资到民工荒

    通宝推:本嘉明,山远空寒,
    • 家园 亲戚的一个代工厂

      他说,今年是历来工人最难招的一年,以往2000多人,今年目前缺口还有7-800工人,选择性的接单

    • 家园 最近的信息是,一般企业保底工资上涨20%以上

      所谓保底工资,就是工人完成额定工作量的工资,如果他完不成,该扣他的;如果老板没有足够的工作量,那么老板应该付全额;如果超额,工作量按计件或计时另算。

      还有,工人的合理诉求也能得到保证。现在管理人员若是生产安排、薪酬不合理,或者处理工人自己的纠纷不合理,工人会提出辞工。

    • 家园 【讨论】

      我斗胆分析民工荒的原因。1,民工的工资不是由政府和企业来定的,是由农民在土地里的收入决定的,如果在地里一年能收入万把块的话,想让他出来打工没个三四万年收入,他是不会出来民工的,盖三四万数着不少,去了花费所剩无几。所以企业那低工资根本没啥吸引力。2,房价的高企和招工难迫使老板把工厂搬到低生活水平地区那里去了。我们这许多企业就搬到内陆山区,尤其是劳动力密集的企业去年就搬走了。农民现在过得还算舒服,地里搞好了,万儿八千一点问题都没有,农闲的时候在近便地方打个短工一年也能在倒腾个万儿八千的,有老婆睡,有儿女疼,又本乡本土的没人敢欺负。谁还抛妻别子大老远去外地打工的啊!农民啊,算大帐可能会把他自己绕进去,要算事关他自己的小账他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 家园 光种田想收入超万元的话很难

        我们假设这农民来自南方,一家共有四亩地,地里一年出产两季水稻,两季的总亩产一千公斤,那么一年总共收稻谷四千公斤,收购价格算两块五一公斤,那么总价刚好一万块钱。我说的耕地面积,产量和收购价格都在中国南方的平均水平以上。再扣除成本的话,就算政府有补贴也根本不可能赚一万。

        • 家园 不同意你的说法

          你的分析是基于种水稻的基础上。如果只是种粮食,那只能生活在温饱线上,农民即使种十亩地(我们那里一家四口种十几亩地很正常),一年到头来也剩不下几个钱。但是如果种一些经济作物,如蔬菜,尤其是可供大城市或者出口的蔬菜,那一年下来五六万还是有的。

          举个例子,日常家家都需要的大姜,亩产在七八千斤左右,往年的收购价在一两块之间,今年特别高,大概有三块多。圆葱的收购价在五六毛到一块左右,亩产将近一万多斤。还有大蒜,葱,香菜。现在我们那里的农民就种够自己的口粮田,省下的都是经济作物。这样下来,一年的收入五六万是不成问题的。两年的收入就可以盖一处房子了。

          不过有个问题,经济作物的价格波动比较大,有的一年圆葱的价格跌倒了一毛钱一斤,农民都直接倒掉了,连卖都不屑卖。

          • 家园 姜的产量这么高啊

            是不是成长周期比较短?

            • 家园 一年一收啊
              • 家园 那产量真高

                亩产在七八千斤左右,满地都是姜,感觉都挤不下。这比种小麦和水稻划得来的多阿。种姜麻烦么?对技术高吗?成本怎么样?

                • 家园 让我仔细讲来

                  姜是根,埋在地下,跟红薯类似,水分很大,所以产量很高。要求是大水大肥,夏天热的时候,三五天就要浇一次,一亩地要一千斤化肥,还要农家肥。所以土壤贫瘠的地方不能种。会得姜瘟,如果一块地得了这种病,好几年都不能种了。另外每年收获后要留够姜种。

                  此物的好处是耐储存,如果今年的收购价不好,家家户户都可以挖地窖存起来,等到来年再卖。

                  总之,一亩地的纯收入七八千块是没问题的。

        • 家园 献花得宝比种田挣钱容易些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讨论】

          我说的是我们当地的农民收入,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老婆的大舅的一儿一女去年同时结婚,一共花费48万。儿子买房30万,女儿陪嫁15万左右....。她大舅夫妻两个普通农民种了10亩地,养猪.养牛.很能干。喝喜酒时据她大舅说这48万是用了七年攥出来的,我有点不信怀疑大舅有其他的收入,问了他庄上其他几位农民的收入,他们告诉我,不出意外的话,每户农民户均收入去年高的5-6万,低的3-4万。注:我这里是沿海地区可能农民收入较其他地方高些。

          • 家园 光种粮食

            估计是不行的,这个可以算出来,1元一斤小麦,5万需要卖多少斤小麦。

            你说的养猪养牛等,人均达到5万还是很困难,生猪多钱一斤?5块左右的样子吧,也是可以算出来的。

            我估计是有其他的收益,比如当地工业发达,有村子里的集体股份等等。

          • 家园 那他们的收入

            可能大部分是来自养猪和养牛的吧。

            在农村,如果聪明+勤快的话,除了种田,还可以种菜,养鸡,养猪等,收入是可以的。可是有的农民,除了种田,别的都干不好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