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看不见的战线--进化论与神创论之争 -- 田野

共:💬76 🌺1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老服看过培根论说文集吧?

                                            他好象说过科学研究使得人们不信仰宗教,可深入的研究却又使得人们回归宗教 (原文如下 - It is true, that a little philosophy

                                            inclineth man's mind to atheism; but depth in philosophy bringeth men's minds about to religion. )

                                            服兄是这类人吗?

                                            呵呵

                                            • 家园 我没那么高的造诣吧?

                                              培根和牛顿都是这样走下去的。

                                              走着走着,要想追求更彻底的统一,自然会回到哲学层次去探寻的。

                                              如果说,我们研究科学,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的话,那么研究哲学,就是“做什么”的方向性问题了。

                                              我揣测,他们这样的高人,在寻求让自己满意地对世界的解释和说明的过程中,在哲学层面找寻的结果,最后导致只有去神学里才能得到满意答案,可能是比较合理的说明。

                                              俺对科学的反动,其实还不是这样,是起源于对“以科学结论指导现实生活”这一现实的恐惧和绝望。

                                              简单点来说(那是不可能滴...),我们举个例子吧。

                                              俺住的海滨,有一片有名的沙滩。每年夏天都有很多人到这里海水浴。有一次俺无意中溜达到那里的一间小铺,看到里面挂着的照片里有一幅相当老旧的风光,盖是此处二十多年前熙熙攘攘的风景,和今天几乎无二致。唯有一点差异,让在下大惑不解。

                                              二三十年前那张照片上,看不到沙滩上的阳伞;而现在的沙滩上,遮阳设备鳞次栉比。俺就问老板何故。老板说,那会儿阿,宣传里说晒太阳好,所以人们就都暴露在阳光下,以期获得代表健康的黝黑的皮肤,还有科学家们预言的维生素D合成了。

                                              然而,后来的科学家又改换了说法,过度暴晒在阳光下,会导致皮肤癌的发生机率大大增高,据说那一代裸露在沙滩上的人,皮肤癌发病率扶摇直上,已经造成了恶果.....所以现代人还是老老实实躲在了阳伞的庇护之下。

                                              俺听后很受感触,想来想去,又想去想来,就在这想来想去又想去想来的过程里,似乎想明白什么事情――科学的发展,本来就是螺旋形的,今天的结论,到了明天可能被扭转180度;到了后天,又可能再被扭转回来。当然我们的认识水平可能一天胜过一天,但......但我们要以哪天的科学结论,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呢?

                                              像这样用“最新的”科学结论,作为指导的依据,我们则不能保证我们承受得起自己由于认识不完善导致眼前的结论与真理本身彻底背道而驰而造成致命结果的风险。

                                              在这个例子里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表现,我们按照最新的结论去指导大众;大众也因为相信科学而无保留地接受之;

                                              这个结论的片面性,在二三十年后才被认识到;

                                              人们也因为“科学的进步”而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模式,以期适应“最新的科学结论”;

                                              但这二十年中,为自己相信科学而犯下致命错误的那些人们,其代价要由谁来买单呢?.....

                                              科学?No! 科学会说,我们的前进方式就是这样的~~~

                                              受害者本人?No!他们也会说,我们相信科学,才会...

                                              所以,我看该受到谴责的,是对科学的迷信。

                                              但这并不能解决一切。

                                              我们学理工的,大多会以0/1的方式来思考,这个日光浴问题,肯定兄台们不会仅仅局限于此来处理吧?

                                              从形成的机制上来看,这样的问题不仅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也会以同样类似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生活里面:

                                              一个新的结论被学界公认;

                                              社会的大多数接受其作为社会实践的指导;

                                              我们做了;

                                              过了若干若干年,也许是若干若干代,终于发现了这个结论里存在着致命的因素;

                                              我们极其我们的后人,要为此付出代价。

                                              这么一个通用的 scenario ,大家应该都能接受吧?

                                              我觉得没有什么现行机制能够阻止其发生的。

                                              到时候,也许是无足轻重的小bug,也许就是让我们物种全灭的大灾难.....问题在于:我们负得起这个责任么?

                                              回头看看,我们有多少类似的经历,近在眼前的“反应停”的惨剧还历历在目不是?远一点来说我们对环境的破坏,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还需要后代们去评估......而我们这些笃信科学救世,科学创新的人们,为此又作了什么呢?我们只是针对一个bug,开发一个补丁......看看我们自己的行为,只能说是微软的翻版。有没有想过,正如Windows的Patch和Hot Fix一层摞一层地贴补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彻底崩溃,我们的这种补丁机制,也永远赶不上新问题的产生呢?......

                                              所以俺变得很悲观。

                                              逻辑上,我们相信科学,但我们相信那一天的科学呢?....我看我们相信的,永远只是“明天的科学”罢了~~~~~而是否能看到明天的曙光,也许还是问题。今天也许就是我们自掘坟墓埋葬前途的日子了......呜呜呜!

                                              这就是俺为啥要反对“以科学的结论指导现实生活”的原因吧~~~~

                                              • 家园 但科学不行,上帝就行吗?

                                                信教就能解决这样的悖论吗?宗教界本身几百年来对于圣经的解释也是不断在变化。现在你信教,接守教会的支派去作某件事,在几百年前说不定就是不能做的,当然几百年后如何我们也不知道是否就一定对。更不用说还有布鲁诺那样的惨剧,及十字军东征这样的罪恶。

                                                科学如果救不了世,宗教救世估计可行性就更小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我感觉也许这种trial and error是人类前进的唯一方法,风险当然有,但无可避免。

                                                服兄有何看法?

                                                • 家园 这个阿....偶是这么想滴

                                                  〉〉但科学不行,上帝就行吗?

                                                  〉〉信教就能解决这样的悖论吗?宗教界本身几百年来对于圣经的解释也是不断在变化。

                                                  〉〉现在你信教,接守教会的支派去作某件事,在几百年前说不定就是不能做的,当然几百年后如何我们也不知道是否就一定对。

                                                  〉〉更不用说还有布鲁诺那样的惨剧,及十字军东征这样的罪恶。

                                                  〉〉科学如果救不了世,宗教救世估计可行性就更小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我感觉也许这种trial and error是人类前进的唯一方法,风险当然有,但无可避免。

                                                  也有个比喻,小孩子,你给他一颗石子,他最多也就打碎邻家的窗户,要你去陪不是而已;

                                                  你要给他一把刀,他弄不好会切到自己;

                                                  你要是给他一颗炸弹,他玩着玩着说不定会炸坏全家...

                                                  你要是给他一个核弹的引爆装置玩.....

                                                  我们就是这个例子里面的孩子。

                                                  我们做的事情,自己都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而这样的我们,所掌握的科学武器越强大,越可能把自己连同周围的一切都摧毁.....(估计上帝当初不让人去吃智慧果,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了的吧?)

                                                  而没有科学,我们造成的损害,也就小得多了.......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道德水准比起三千年前来进步有限,而手上的科学工具却强大了不知道多少倍,这样的情况是不相称的,有很大的机会会造成恐怖的后果。

                                                  所以,我们在学着“更科学”的同时,需要重新审视“为什么”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怎么做”的问题。这就是俺的一点看法咯.....

                                                  • 家园 欧来欧来,我也来搅合一下

                                                    其实老服还是没有明白科学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是什么?

                                                    是……

                                                    ……

                                                    ……

                                                    当然不是人们的好奇心了,你去看看那些手里攥着钞票的主儿,问问哪一个会为了你的好奇心而投资科学?

                                                    也不是什么拯救人类,以目前的科研水平,把人类搞死有几千种法子,但是真的困难来了以后,想拯救,门都没有。

                                                    那么究竟是什么?

                                                    是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享乐和利益的结果啊,我们的同志哥啊。觉得木头堆烧火需要不停的添柴,有人就发现了煤;觉得煤烧火光线太暗,就发明了油灯,觉得油灯还是不够亮,就发明了电灯;觉得普通的灯泡还是太暗,就发明了日光灯和氙灯。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你随便列出什么东西出来,除了宗教和哲学,有什么不是为了懒惰和享乐而发现,发明出来的?

                                                    顺便挑根刺。我们现在的道德水准比起三千年前来进步有限,

                                                    这个么我不知道,但是看你怎么看待道德这个东西了。3000年前,就是公元前1000年了,大概欧洲还是母系社会,实行群婚制度吧。就这一点来说,什么道德阿就不要再提了,群婚制度连乱伦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还有什么道德可言?

                                                    换个例子,别说道德了。

                                                    • 家园 原动力就是欲望

                                                      欲壑难平,说的就是咱们,嘿嘿

                                                      俺对自家的事儿还没愚钝到那个地步滴.....

                                                      不过俺对这个“推动力”本身的理解的着眼点,可能和老兄有所不同。

                                                      老兄显然是把这种不断增长,永远也无法满足的欲壑,作为“存在就是合理”的对象来对待了。

                                                      而俺觉得这就是“偷吃禁果”造成的后遗症之一。

                                                      本身的存在就是有问题的。

                                                      说明一下:自打我们有了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在基督教理论系统里,这是随着偷吃禁果而进入我们的世界的),贪欲也就随之而来了。

                                                      我们就像孩子一样任性地追求我们“自认为”好的一切东西。比如我们想要上天,我们想要下地,我们想要做世界的主宰,我们想要做自己的主宰,我们想要改造自己.....这一切的一切,我们没有去体会其背后的合理性,只是以自己“想要”为中心,去开展其实施性的研究。至于这样的欲望本身是否会带来问题,则只有马后炮的反悔了。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会用自己发现的规律去改造自己,至于后果,可能根本不是我们所关心的,至少不是我们所能抑制得了的....这样的问题从古代到现代,始终存在,只不过其影响效果和作用范围,渐渐从我们自己的领域拓展到了我们周围,乃至整个地球....

                                                      这样依靠我们的欲望(贪欲)来推动的历史,最后会是什么样一个结果,其实兄弟们也可以做做沙盘推演。嘿嘿

                                                      我们反观自然界的动物植物,没有我们干扰下,他们的平衡就做得明显比我们要好。也许就是因为他们与我们之间就差了一个贪欲吧~~~呵呵呵。老兄有没有考察过,动物们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有了足够生活的资料,还要去谋求更多更多更多呢?....

                                                      对于我们这样近乎无休止的欲求,中国古代先贤们并不是没有察觉,他们也有他们对此的彻底修正的主张。老庄们渴求的天人合一,俺就解读成是“顺天意生活,不要妄求”,这样的早期先知先觉理论,其实其他国家也有不少。诸如圣经旧约里据传是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写下的《传道书》,就把包括对智慧的追求本身在内的所有一切,都体会是虚空,去掉了形式上的改变,内涵上都不过是对以前的重复,不值得人们去花费那么大的力量去追求.......这也是俺为啥觉得三千年前的这方面并不比现在差太多的缘故之一。当时的欧洲也许的确还在茹毛饮血,但是我们比较两个时代,总要找当时“最先进”的代表人物来比,对吧?

                                                      就像今天的代表,我们会选择爱因斯坦、霍金,而不会去选择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上新近找到的原始人.....同样的道理,三千年前我们也有不少先知级别的思想家可以拿来和现在做对比阿,呵呵呵。老兄意下如何?

                                                      附上一个俺对近未来的沙盘推演,呵呵,兄弟们当作科幻来看就是了....

                                                      2020年,科学家解明了脑的各部对于情绪、感觉的控制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可控制的刺激,来使接受测试的人模拟出喜怒哀乐等任何一种指定的感觉;

                                                      2030年,不法商人勾结无良科学家,违背联合国关于“禁止将操纵人类感觉的技术应用于商业”的决定,开发出能自己控制自己感觉的头盔式设备,牟取暴利

                                                      2050年,在与违法头盔式感觉控制器斗争了二十年之后,由于越来越多的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终于产生了“把头盔式感觉控制器”合法化的呼声。因为有人发现,使用头盔后,毒品中毒的人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摆脱其控制,对待犯人给与他一个头盔也比其他改造方式更能收效.....于是渐渐有了“合法+有限制利用头盔”的风潮兴起。

                                                      2070年,无限制的全功能头盔终于以人人可以接受的价格出现在世界每个角落,人们纷纷痴迷于此,网络可以下载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script,以至于毒品不再成为人类需要操心的问题,犯罪和战争也完全得到了解决,每个人都能在头盔里找到自己的梦想

                                                      2080年,人类有99%死亡,死因几乎都是营养不良。

                                                      沉溺于头盔世界的人们,饿了就模拟饱了的感觉,越来越先进的头盔,甚至可以针对你的不安情绪,自动给你安排相应的修补情绪来平息你的焦躁....人们纷纷死在自家的床上,安详而且满足~~~~~~

                                                      而剩下的人类,因为没有足够的生活资料生产出来,也不得不面临这样的选择:抛弃一切回到原始的生活中去,要么就是也去找个头盔在舒适中了结自己......

                                                      呵呵,这就是俺对按照现在的路走下去的悲观原因之一了。

                                                      • 家园 老兄太悲观了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自我意识。有了自我认识之后,才会考虑更多的东西。的确,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是吃饱了就不会在攻击自己的食物。只有人才能为了自己的一些私利,而疯狂的破坏自然环境。圣经也承认,人之所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是因为吃了智慧果,有了心智,心智的最基本的表现是什么,就是自我意识。

                                                        诚然,自我意识是人类在扩大自己的种族生存空间的同时,对于自然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至于伤害了其他的动物植物的利益,造成了多种生物的大灭绝,这不是人类第一次做到的。自然本身已经多次做到了,而且做得比人类更彻底,谁也说不清究竟有多少次,从海洋中登陆陆地的生命被完全的摧毁过。如果那个时候有圣经的话,按照圣经的解释,那是因为那些想登陆的动物他们有罪,因为他们违背了神的意志。从海洋中出来,就是大逆不道,不是吗?但是自然本身的规则就是那样的,有了那样的环境,那样的存在的生物为基础,自然会出现向陆地迁移的动物出现。人类的出现也是这样的,从2亿年前跟其它的哺乳动物分道扬镳,到550万年前,人类,Homo sapiens跟自己的最近的一个表亲黑猩猩分手,到十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Homo eretus第一次出现,再到1.5万年前,除了人类和一种矮小亚种存在以外,所有的Homo eretus 全部灭绝,到1万年前,Homo eretus,这个种除了现代人之外,所有的后代灭绝为止。人类看起来跟其它的动物并没有什么两样,除了脑容量,和相对于黑猩猩更加复杂有序的社会结构。但是这个时候,最早的自我意识出现了。是这么一颗种子,从一开始的粗糟的类似动物的本能,到后来逐渐出现的语言,逐步密切的社会交往。逐步成长为现在的自我意识。但是,从狼孩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人类本身的基因里面并没有把自我意识给固定下来,而是社会是社会给了人自我意识,是社会给人类这个种族带来了兴旺发达,从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从来没有一个种族和人类一样,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可以跟自然相抗衡。可以主宰自己的部分命运。

                                                        之所以讲这么多,是为了澄清一点,人类的自我意识,人类的种种作为,都是社会行为,作为动物的人跟其它的动物并没有什么两样。如果不是成长在社会中,而是成长在孤立的情况下,就像狼孩,人就是动物。至于人猿泰山,那是小说。

                                                        人类以社会为单位,找寻自己种族发展的新突破口,并不是第一个,无论是早期的灵长类祖先,还是更早一些的犬科的狼,还是更早的哺乳类,以至于非脊椎动物里面的昆虫都具有复杂的社会构造。人类只不过是延续了自己的祖先,并经一步加以发扬光大,成为了一个成功地被自然选择的例子。

                                                        三叶虫纵横地球几亿年,最终仍然免不了烟消云散。恐龙也在地球上游荡了亿万年,至于白蚁家族,已经是几亿年的存在。人类作为一种动物,的确是进化的一个失败。(你要有兴趣,我们另开帖子谈)但是,人类正是凭借着自己的社会结构,发展出自我意识,发展出智力,发展出更加复杂的社会,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自己意识和智力的发展,并最终凭借着这个成为了动物之王。以社会为单位发展,这正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也正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可能性。至于人类的明天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至少知道一点,人类社会将是人类躲过多次原本应该将这个可怜的种族灭绝的自然灾难的唯一保证,也正是这样的结构,使得我们人类,成为了Homo eretus所有后代中唯一成功存活下来的一个。

                                                        好也罢,坏也罢,至少自我意识让我们能够在这里交谈,并交换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原本是属于神的专利,如果我们依然是和谐地生活在伊甸园,那么我们会知道自我吗?我们和那些动物有什么不同,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

                                                        曾经沧海,自然会心胸开阔。

                                                        即使我们今天灭亡了,后来的智慧生物仍然会从遗迹中缅怀我们。

                                                        我们曾经生活过,曾经爱过,曾经辉煌过,

                                                        至此一生无悔!!

                                      • 家园 刚才还觉得明白了点儿,现在彻底晕菜了。

                                        这下是真服了。

                                  • 家园 很高兴认识服先生

                                    那只是一时的意气,算不得真的。主要是逗逗他们教徒玩的。让他们也动动脑筋。

                                    我对于上帝的认识也差不多。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研究转录的时候,把所有的未知因素都归于某些东西,十年前是染色体的结构;现在具体了一点,叫染色体的高级结构上。嘿嘿,是不是很无聊?我想如果上升到了哲学意义上,那些归为未知的总和的东西就叫做上帝。不仅仅包括规律,也包括所有的未知。呵呵,老兄是有意思的人啊。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忘了自我介绍一下,道号:水风。种族:妖道,曾用名,风水,后来有人用这个写小说,我就不好意思用了。改了吧。

                        • 家园 还有一个关于神创论的,够他们教徒想上几天的了

                          神创造世界的时候,那些写书的人在哪里?还没有出生吧?亚当都不存在呢。所以,当时,只有神一个存在,对吧?所以神创造天地时间,都是没有见证的了,对吧?那么他们怎么知道,那是星期一,那是星期二,神告诉他们的?不对吧,圣经上没有说哎?

                          还有一个问题,星期几是根据太阳跟地球间的运作而产生的,在神没有创造出太阳和地球出来之前,应该是没有什么星期几吧?对了,连光和时间都没有呢。(具体请参见旧约第一页)那么,请告诉我这个极其好奇的人,星期二到星期天就先算了,至少告诉我,那个星期一是怎么弄出来的?

                          • 家园 试着探讨一下。在圣经<创世纪>里,摩西并未写星期一或星期几。

                            他是用“日”来描述时间的,这是在神创造“光”,有昼夜以后。

                            圣经里的<出埃及纪>,<利未记>,<民数记>,以及<申命记>都明确记述了神是如何呼召摩西以及和其他先知交流的。关于时间和神的关系,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纪> 三章十四节。

                            所以时间只是对其它被造之物而言,是相对的。

                            另外,<提摩太后书>三章十六节写到,“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这默示当然包括神对摩西的默示。

                            • 家园 这位老兄看来对于圣经很有研究,那么就难为你一下

                              首先说明,你是对的,但是中文的翻译中,有些就是把第一天翻做礼拜一的,但是这个礼拜一是从后面的第七日而来的。你既然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就可以问下面这个问题了。

                              在上帝创造光之前,上帝存在的状态是什么?那个状态存在了多久?那个状态到上帝创造出光出来之前有多长时间,直到后来光创造出来了,到后来的创造日月星辰是不是还是一日的时间长短?还有一个,究竟是不是上帝创造了万物?

                              算了,给你一些参考吧,圣经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不要看现在流行的教廷13世纪审定本,也不要看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的审定本,死海古卷的第一句话是,(翻译过来)一开始,天地间只存在圣灵,圣灵飘荡在水上,这个版本可以从许多伪经(没有被收入圣经的,但是讲述的大多数是同样的圣经的故事,只是略有出入)中得到证实。罗马时期的一份手抄本圣经的第一句也是,天地间没有万物,只有圣灵飘荡在水上。到教廷被罗马帝国承认,第一次公开发行的那个版本上,这个意思还是可以看到的。当然原话我已经记不住了。但是,从6世纪的一份圣经来看,飘荡在水上这一句,已经被去掉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圣经的文字从希伯来语开始,到拉丁文,到英文,到汉语。已经是打了多到折扣了,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已经出版的各种不同版本(内容有差异,出入)的圣经已经有600多种,这些版本跟早期的罗马版本,再早期的罗马地下版本,希伯来版本,死海古卷版本,以及伪经版本,多多少少都有出入。我的问题是,“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你该相信谁?

                              • 家园 说来惭愧,对圣经并未有太深的钻研。

                                只是试者把我知道的分想一下。

                                “在上帝创造光之前,上帝存在的状态是什么?那个状态存在了多久? 那个状态到上帝创造出光出来之前有多长时间,直到后来光创造出来了,到后来的创造日月星辰是不是还是一日的时间长短?”我的理解是,你仍然认为神存在于时间之内。时间是物质的,被神创造的。神可以在其中,也可在其外。这就是为什么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

                                在北美的华语教会似乎用<和合本>的较多。创世纪一章1,2节“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初次读到这,觉得当时是好象真是“四大皆空”。神随后所做的,就是从无创造了有。

                                咱们中文最早是若望孟高维诺神父所译的蒙古文旧约诗篇和新约全书,巴设神父的白话文四福音、保罗书信及希伯来书、阳玛诺翻译四福音的《圣经直解》、贺清泰教士的《古新圣经》等。十九世纪中叶,第一部由不同差会宣教士联手翻译的是《委办译本》。十九世纪末汉学家包约翰、艾约瑟、施约瑟、白汉理、丁韪良等以《麦都思、施敦力官话译本》为蓝本翻译成为《北京官话新约全书》、施约瑟依照《北京官话新约全书》体裁翻译的《旧约译本》、英国圣公会将《北京官话新约全书》和施约瑟的《旧约译本》合印的《新旧约全书》、杨格非将其浅文理新约以白话文重写的《杨格非官话译本》、萧静山的《新经全集》等,还有一直沿用至今天的《官话和合本》,现简称《和合本》。

                                在《和合本》出版后数十年间,中文现代化的过程并不曾停止。五十年代有徐汇修院的《新译福音》、狄守仁的《简易圣经读本》、萧静山按希□文再修订的《新经全集》;六十年代有今天天主教教会仍然采用的《思高圣经译本》;七十年代有《吕振中译本》、《当代福音》、《新约全书新译本》、《当代圣经》、《现代中文译本》及至九十年代初的《圣经新译本》;也有于八十年代修订《和合本》的《新标点和合本圣经》; 圣经的中文版不仅有多个不同的版本,而且几乎只要中国有一种方言,便有一种对应的方言版圣经,比如上海话圣经、宁波话圣经。但教义

                                是一致的。

                                至于希伯来文旧约圣经(讨拉特)各卷,在公元前早已确定; 在昆兰山洞找到的死海古卷,有希伯来文完整的以赛亚书的全文,成书于公元前225至100年,与我们今日看到的文稿无分别;在昆兰山洞还找到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撒母耳记上,撒母耳计下,约伯记,诗篇,哈巴谷书,也与

                                我们今日的文稿无分别;死海古卷和创世纪有关的部分并不全,只是残卷,第一卷

                                第一残片从希伯来文翻译过来是:

                                You should let your anger and tear out ... and who is the man who.. the

                                fury of your anger..... and those who have been destroyed and killed, bereft

                                and... and now I have stopped the prisoners.... the Great Holy One....all

                                that he... 。

                                公元前250至100在埃及亚历山大,为要满足当时住在该城的众多犹太人的需要,七十个犹太学者翻译旧约圣经(讨拉特)为希腊文,名为七十士译本,这是公元一世纪犹太人和基督徒所用的旧约圣经(讨拉特)版本 新约圣经(引支勒)是历史上有最多手抄本的书,共有一万四千手抄本含新约圣经(引支勒)的全部或部分; 各手抄本对圣经基本上一致,有些微不同,各不同的版本仍然保存,我们都知道;这些些微不同,

                                是因为它们是手抄的,但都不影响基督教教义;

                                现存新约圣经(引支勒)手抄本主要有,

                                Magdalen手抄本:现存于英国牛津的Magdalen大学图书馆,于公元65至70年写成;

                                亚新奴伊手抄本:在埃及的亚新奴伊找到,其中有约翰福音部分,于公元125写成。

                                John Ryland 手抄本:公元1935于埃及发现,现存于英国曼切斯特 John Ryland 图

                                书馆 ;含约翰福音的部分, 于公元125至150写成。

                                西乃手稿:最近在西乃山附近的圣杰灵修院发现,以叙利亚文写成的四福音,于公元二世纪写成。

                                Bodmer 莎草纸:现存于美国密芝根大学;于公元200写成。

                                Chester Beatty 莎草纸:含新约大部分(包括四福音,使徒行传,保罗书信,希伯来书,启示录);部分于公元200写成,部分于公元250后写成。

                                英语世界的基督徒很多读《新国际版圣经 》(NIV),还有其他的版本 ,如美国教协(NCC) 的《修订标

                                准版 》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RSV) 和《 新修订标准版 》 (New 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NRSV)。 天主教学术界则出版了《耶路

                                撒冷圣经》 (Jerusalem Bible) 和《 新美国圣 经》 (New American Bible) 。 在《新美 国标 准 版 》 (NASB) 出版之前, 历史 上有两次重 要的翻译 : 1880 年代的 Revised Version (RV) 与20世纪初的 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 (ASV)。 近年出版的《改教圣经》则采用的是新鉴定版 (New King James Version) 。还是那句话,这些不同版本的圣经在教义上并没有不同。

                                对于你的问题,“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你该相信谁?

                                我说,对于信仰神的人,当然相信神啦。

                                • 家园 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您这么认真的态度,再跟您纠缠什么细节问题,就是胡闹了。

                                  我只是对圣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兴趣,去图书馆里翻了几本英文的圣经研究。纯粹是为了好玩而已。所以我对于基督教的态度是非常欣赏,反感的只是个别的信徒到处诋毁科学。

                                  至于究竟是神创还是自发而来,也不必争论了。因为谁也说服不了谁。

                                  谨祝

                                  圣诞暨新年快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