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无影灯下颂银针 -- xiangxi

共:💬3 🌺1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无影灯下颂银针

    不知道是否有人还还记得这部摄制于文革期间的电影,我也是在网上搜了一下,才回忆起这部影片,想起来其中的女主角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吴琼花”。实际上,我已经把这部影片与其它几部同期看过的片子记串了,它们是:科教片<<针刺麻醉>>,纪录片<<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还有一部安东尼奥尼于1972年拍的记录片,其中有些关于针灸的内容。我还记得的来自于上述影片的镜头有:针刺麻醉剖腹产手术,针刺麻醉开胸手术。看电影时,我特羡慕里面的患者,他头脑清醒,问答配合,医务人员还喂他吃水果呢,就是忘了他吃的到底是梅林牌桔子罐头,还是新鲜的西瓜。

    我对这些事情有印象是因为若干年后我接受过针灸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传统的针灸治疗技术,号称祖国医学的奇葩在当时的第三世界,特别是非洲大地生根开花,促进了我国外交领域基本盘的巩固和扩大。根据资料记载,1963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支医疗队远赴北非阿尔及利亚,之后的每支援外医疗队都有针灸大夫随行。1971年根据联合国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被提案发起国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兄弟抬进联合国”。那会儿的流行歌曲是纪录片<<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插曲“医疗队员在坦桑”,歌颂的就是医疗队员们如何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树起了一座座友谊的丰碑。

    我们在发展中国家大肆收获的时候,海峡对岸的台湾方面则忙于在美国的后院中南美洲巩固邦交。有意思的是,两岸中国人运用了同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事手段,对岸也派遣了医疗队到中南美洲办学、授课、培训医生等,重点推广的就是针灸。虽然大陆、台湾出一样的牌,但是,大陆走的依然是农村保卫城市的道路,送医送药下乡,深入基层为百姓看病治病;台湾方面则依然固守城市,等待患者上门,由于当地缺医少药,大家对这种费用低廉的医疗服务还是趋之若骛,教演大厅经常人满为患。

    中南美洲一直被美国视为后院,很多中小国家为美国马首是瞻,属于美国咳嗽一声,就立码儿递痰盂的主儿。不过中国的针灸在中南美洲流行,还真离不开美国因素。据我手头的<<黄仁霖回忆录>>记载,大概在尼克松第一次访华时,随行的总统白宫私人医生Walter Tkach和Lukash医生以及世界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Paul Dudley White医生在北京观摩了一台针刺麻醉心脏手术,令他们不可思议的是病人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手术后,居然自己走出了手术室。这件事至今仍有争议之处,其实这三位医生是否亲临现场观摩了手术并不重要,回美国后,Tkach医生向尼克松总统展示了他带回的人体经络图,总统同样很惊奇,并指示向医学界介绍推广。Tkach医生亲自游说三大医学机构的头面人物:AMA总裁Hoffman医生、NIH主任Marstin医生和国家科学医学院的Hogness医生,由这三家机构负责推介针灸技术。Tkach医生倾向于从台湾方面寻求针灸专家,并请时任巴拿马大使的老朋友黄仁霖帮忙寻找,黄大使立即想到的就是C教授,他于六十年代中后期在日本获得心脏内科医学博士,同时有具有精湛的针灸技术。台湾方面扩大了交流面,开始向中南美洲派遣医疗队,就这样,中国古老的针灸技术开始风靡中南美洲。

    当时大陆驻联合国大使好像是黄华,记得有个段子说他的风采,上任伊始牢记毛主席的深入群众,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导,成为第一个深入到纽约著名黑人区--哈莱姆区访问的外国高官,一个从没有见过穿着中山装的外国人的黑人老太感动得拿出家里仅有的一根火腿肠,做了热狗献给黄华大使吃。紧接着他马不停蹄地访问了美国后院,来到了巴拿马。

    巴拿马的政治地位因其地理位置对台湾方面来说无比重要,当时台湾方面对巴拿马是下血本的,仅辜家执掌的台水泥就投资七千万美元建立了年产三十万吨的全新水泥厂。对台湾方面来说,这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地方,是必须权力捍卫的“核心利益”,否则,一旦失落,则会发生连锁反应。时任巴拿马总统拉卡斯是文职,他是坚定的反共分子,但是巴拿马的实权人物是杜里荷将军,连拉卡斯总统的办公室里挂的都是杜里荷将军的巨幅画像。根据黄仁霖的记载,杜里荷将军似乎为黄华的风采所折服,而且他也需要来自中国大陆的支持,增加他在将来与美国就巴拿马运河前途问题谈判上讨价还价的筹码。但是他既不想也不能得罪美国,同时也不能得罪美国的马仔、巴拿马的金主台湾方面,因此,他的态度有些首鼠两端。

    大陆方面当时的态势我没有查到,不知道黄华是否有回忆录或者其它文章提及此事。这里就先采用黄仁霖回忆录中的说法,大陆方面执行的依然是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战术,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集中全力给予对手致命一击。除去对杜里荷将军施以人格魅力感召并晓以利害之外,还争取到了华裔商会总瓢把子的同情,可惜因种种原因,各分堂堂主没有争取到几个,结果在过堂的时候,议案被普世了。

    我们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台湾方面也在积极运作,并最终争取到了杜里荷将军的支持。他态度的转变很有戏剧性,斗争的天平上就多了根银针的重量,形势立刻转变。杜里荷的妈妈因患有风湿病,不能行走,只能坐轮椅行动,杜里荷的姐姐负责巴拿马的公共卫生和儿童保健,并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她听说台湾方面医疗队掌门人C教授针灸技术高超,几天来不断地施展神技,经常是患者被担架抬来,几根银针下去,居然自己抗着担架回家去了。于是,她请求黄大使安排C教授到她家给母亲施针。经C教授确诊施针后,老太太居然站起来了,杜里荷的姐姐惊喜万分,连连要求C教授住在她家连续治疗,可惜C教授行程已经安排好,要到其它国家巡回讲演。杜里荷的姐姐急得不行,直接找到杜里荷将军,由他亲自出面请求,终于在一个多星期后,黄大使带着巡演归来,准备在巴拿马转机回台湾的C教授,于转机前的清晨再一次对老太太施针。那天早晨,黄大使异常紧张,不断地祈祷C教授奇迹重现,千万不要在杜里荷将军的压力下发挥失常。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门开了,老太太一个人自己缓步穿过走廊,来到杜里荷和黄大使等待的屋子,杜里荷将军看到甩掉轮椅重新站起来行走的母亲,喜极而泣,继而紧紧拥抱C教授,连声道谢。

    最近我有机会问C教授当时是否紧张,他说,比老太太病重得多的人,如老总统都看好过,她这个case有把握能让她站起来。老人说:“我是医生,我的眼里只有病人、患者,没有权贵,不管什么人物,我都一视同仁,所以我没有压力。”从此之后,C教授可随时出入总统府和杜里荷将军的办公室以及家里,他还获得拉卡斯总统亲自颁发的大宝勋章一枚,后来巴拿马政府还送给他一块运河边上农场,200亩呢。黄大使也借机随C教授出入、晋见政要,为台湾方面解决了很多外交难题,成功地捍卫了“核心利益”。时至今日,巴拿马仍然是台湾方面最重要的邦交国之一,台湾方面的回忆文章中,间或提及C教授那时的丰功伟绩,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可惜物是人非,台湾方面已经没有了黄大使、C教授那样的风云人物了,而大陆方面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台湾方面的“核心利益”渗透。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后记:C教授已经80多了,我们曾经住在一条街上,因是老乡,又都对历史感兴趣,很是聊得来,他是个很开放、很健谈的老头。他目前仍经常参加居住在湾区的原民国风云人物的聚会,听他介绍这些人物,好像没拐俩弯就成了亲戚,C教授在这里属於小字辈,认为给他们跑跑腿是应该的。其实他也是个牛人,除了上面介绍之外,他还给尼克松扎过针,治疗面瘫,我看到了尼克松给他的亲笔签名照片。此外,他还参加过蒋介石医疗小组,蒋介石最后一次双十节能露面,他的功劳很大。对了,我曾提及holmers在三藩中领馆门口遇见的远征军老兵,他立即告诉我说,老将军最近回国探亲去了,可见他与这些人的捻熟程度。最近我请他参加这类聚会时,帮忙记下参加者的联系方式,以备有心人探访,C教授爽快地答应了。对我来说,这些老人是活动的历史书,我们要抓紧时间。

    通宝推:李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