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好人玛格瑞特 一 -- 阿辉1

共:💬36 🌺35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好人玛格瑞特 一

    好人玛格瑞特

    邮递公司送来一个邮件纸盒,拆开来,里面装着十几本书。

    准确地说,是乐谱。

    是十几本发黄,发黑,边角已有磨损,纸张也略显粗糙的的,保存了六七十年的钢琴谱。

    随手抽出一本,打开来,依稀可辨老师或者是学生,潦潦草草写在上面的,经历了六七十年风尘岁月的字迹。

    另附一张照片,彩色的。

    着淡蓝的裤子,粉红的毛衣,一头银发蓬松的近乎直立的玛格瑞特老太太,笑得满脸沟壑纵横,就像秋阳里一朵盛开的菊花。

    玛格瑞特死了。

    一周前,她的女儿杰西电话告诉我,她八十八岁的老母亲玛格瑞特,心脏病突发,死在自己家里了。死前无任何征兆,也无任何人在身边。死后几天才被送东西给母亲的杰西发现。

    杰西整理老太太的遗物,发现了十几本老太太学生时代用过的乐谱,想转送我女儿,希望我给她具体的地址。

    杰西,是我住过的那座西北部小城里,一家老年公寓的经理。

    结识她和她的老母亲,源于女儿小阿辉,去那家老年公寓作义工。(Volunteer)。

    有近三年的时间,每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把小阿辉从学校接出来,送去那家老年公寓,为那里的老人弹琴。

    说不上有多么高尚。最初的目的,仅仅是听从钢琴老师的建议,多到公共场合练习,以强壮登台比赛时的胆量。反正在家里对着墙壁弹也是弹,对着一群老人,哪怕是听力已经衰退,行动已不能自理的老人,也能增加些练习的热情不是?

    好事的确是好事,只是给我多加了一重往返四十分钟接送的负担。

    在那样一个华裔不多的小城里,小阿辉的出现,激起了一群行动不便的老人的好奇。每次都有一群坐轮椅的,拄拐棍的老头老太们围着问长问短。

    弹琴的时候,不管小阿辉弹得有多么生疏,错的又有多么离谱,一概都能获得热烈的掌声和赞美声。

    这种掌声和赞美声,对于一个喜欢学琴而不喜欢练习的孩子,无疑是巨大的动力和鼓励。

    玛格瑞特就是其中最为热情的一个。

    那时已经八十几岁的玛格瑞特老太太,既不坐轮椅,也不拄拐棍。她甚至都不住在老年公寓里。她只是在自己有空的时候,到女儿管理的这间老年公寓,做义工。

    她所谓的义工,就是陪着比她老的或者不比她老的老年人说说话。

    第一周之后,她就成了小阿辉的忠实听众。

    每周五的下午,她都早早地打开琴盖,掸去灰尘,摆一圈椅子坐在最前面,等着我女儿的到来。

    她常常穿粉嫩颜色的衣服,除了粉绿,粉红就是鹅黄,淡蓝,要么就是橘红,蛋清。身形微胖,个头略矮,坐在那里,远远看,活像一枚巨大的复活节彩蛋。

    我前面说她有空的时候,可能会让人觉得奇怪,八十几岁的人,不是每天都有空的吗?

    事实上,她真的很忙,忙的也不是什么挣钱的营生。

    每周三次,去一家ESL教室作助理老师,帮助新移民练习英文会话。每周两次去当地一间妇幼救助机构,帮助遭遇家暴,或其他什么原因无处可去的妇幼。

    每个星期六的中午,都可以在COSTCO的大厅里看见她,腰扎围裙,头戴白帽,围着一炉子电锅什么的作DEMO。这大概是她当时唯一的一份有薪工作吧。

    除此之外,她的时间表上,还排满了各种名目的不定期义工。

    比如,为MTNA(音乐老师协会)的钢琴比赛作助理,也就是坐在门口,负责叫号,收乐谱和登记。

    再比如,不定期为无家可归者募捐。

    年年圣诞节,我都能看见她,在本地大型商场门口,摆一张高高的椅子,她坐在上面,穿着颜色类似圣诞树的衣服。带着一顶“简爱”里看过的,带子系在脖子上,帽沿上有一圈褶皱花边的绒布帽子。胸前挂着一串红红绿绿的铃铛,手里摇着一个大些的铜铃,为慈善组织作圣诞募捐。

    西北部的冬天多冷啊,老太太坐在那里,摇着铜铃,时不时地擦一下清水鼻涕,对每一位捐了点小钱的人微笑,点头,说“圣诞快乐!”

    (待续)

    通宝推:踢细胞,液化,晨池,游识猷,大地窝铺,高子山,李老汉,
    • 家园 谢楼主.这样练真是棒极了.以后我女儿也用这种方式.
    • 家园 一定要送花给这位老太太,感人那!

    • 家园 【原创】好人玛格瑞特 三

      终于有一天,杨先生想通了,老婆我是娶来X的,不是娶来当神仙姐姐供的。你不从不是,那就别怪我用强。这一用强不要紧,

      高喉咙大嗓门的文戏,从此演成了全武行。

      好事的邻居打了报警电话。

      于是乎,实业家杨先生,被请去局子里面壁。身上挂彩,脸上受伤的蜜雪儿,就住进了这家救助中心。

      我那时曾想,蜜雪儿作为杨的妻子,在这种情况下,依照美国惯例,不是可以赶出杨先生,自己住在那房子里吗?

      事实是,杨先生不是个笨人,他在蜜雪儿来美前就将自己的房子和餐馆转到了儿子的名下。嫁了实业家的蜜雪儿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人财两空。

      那一阵子,救助机构为她聘请了免费律师打财产和移民官司,我和玛格瑞特帮她填表,处理文件,申请一应的医疗保险,食品券,还有一笔零用钱。

      玛格瑞特和她的同事们,满怀善心,嘘寒问暖。尤其是玛格瑞特,开车接送,随叫随到。而我,说实话,心里颇不以为然。

      蜜雪儿,什么都不用干,还有吃有住有保险。

      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网,在各大交友网站或者中文报刊上溜达,找有身份,有工作,居住在美国的适婚男子,准备再嫁。

      不逛网站的时候,她的主要工作,就是逛商场踅摸各种减价的名牌商品。

      我一辛辛苦苦工作,老老实实缴税的中产阶级,买的都是普通的牛奶,肉,蛋,菜。人家不工作吃救济的,买的可都是如假包换,价格贵出好几倍的Organic产品,说是吃就得吃最好的,健康最重要。

      我劝她去读读英文,反正她读书都是免费的。人家说了:“才不!读书读出一脑门子皱纹不合算。”

      我心里不平衡,觉得美国社会老养寄生虫。我们辛辛苦苦交的税,就是这样被人家拿去打官司,吃饭,买医疗保险了。我说这些落后的话,怕是要招来砖头瓦片臭鸡蛋了,先把锅盖准备好。

      我没有跟玛格瑞特老太太交流过我的看法,我怕我这些狭隘自私的思想,招致玛格瑞特高尚的批判。

      官司打了近两年。最终,蜜雪儿拿到了绿卡,还拿到了一部分杨先生的财产。打完官司那一天,玛格瑞特老太太,开了个PARTY,庆祝蜜雪儿的胜利。

      蜜雪儿变卖了财产,带了那一小笔钱,去了洛杉矶,嫁了另一位餐馆老板,据说那老板的生意比较大,开的是连锁包肥店,还持有酒牌。

      罗嗦了这么多,还是回到玛格瑞特的话题上吧。

      玛格瑞特走了。

      她的女儿寄来了她年轻时用过的乐谱。

      我把这些乐谱交给小阿辉,小阿辉说:“哦,玛格瑞特,真是个好人!”

      观看美国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的葬礼时,曾听到电视主持人不断地重复:“Let's celebrate his life”。

      对基督徒来讲,死亡只不过是息了世上的劳苦,回到天父身边,进入永恒的荣耀的天堂,是值得庆贺的事。

      也因此,基督徒并不畏惧死亡。生者对死者的悼念虽然满了悲伤,但是他们知道,这种分别是暂时的,他们将来会在天上重逢。

      这跟中国的传统不同。在基督徒的葬礼上,很少有眼泪和嚎啕痛哭,而是充满了鲜花、歌声、和赞美声。

      我写一张支票,寄给杰西,请她买一抱鲜花,摆在她母亲的墓前,以表达我一个普通中国人,对她母亲玛格瑞特老太太由衷的敬意!

      (完)

      通宝推:双虎,
    • 家园 看了你写的很多文章

      可说是继小五姐姐之后又一西河生活派女性写手,实力与五姐不相上下,可做第二把交椅。哈哈哈

    • 家园 【原创】好人玛格瑞特 二

      她曾送我一张老旧的照片,照片上是四十年代的北平(那时候是叫北平)街头,一位蹬三轮的车夫,和一个美国大兵的合影。那车夫,光头,光膀子,穿着不知道是什么颜色的抿档裤,系一条绳子似的腰带,严肃地看着镜头。那大兵,着美式军服则笑得看不见眼球。

      玛格瑞特说,大兵是她的丈夫,没有死在中国。五几年的时候,参加韩战,死在朝鲜了。

      我也是那一次才知道,玛格瑞特有五个孩子,杰西是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留在本地的一个,其他四个都住在外地呢。

      他丈夫死在朝鲜的时候,她的BABY杰西才刚几个月大,压根儿就没看见过爸爸。

      除了军队给的抚恤金,多年来,玛格瑞特靠着在小学里做音乐教师的收入,养大了五个孩子。

      他们每一个都大学毕业,每一个都有很好很体面的职业。

      玛格瑞特介绍她的孩子们的时候,一脸骄傲。

      我由衷地夸她了不起。她说不是她自己了不起,是她的上帝了不起,借着上帝加添在她身上的能力,他才走过了几十年,没有丈夫,独身一人抚养孩子成人的路。

      她说她的上帝是信实的,不离不弃地看顾着孤儿寡母。

      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杰西告诉我,她母亲六十五岁时,从小学老师的位置上退休。孩子们都相继飞离,有了空余时间的玛格瑞特,每天来回开车一小时,到本地的州立大学读书。

      她用了五年的时间,拿到了心理学和社会学双学位。七十岁上开始做各种义工至今。

      尽管她的小女儿杰西就住在本城,但他们并不住在一起。

      她说她喜欢自由,不喜欢成为儿女的拖累。当然她也不喜欢儿女们对她指手画脚。

      所以八十几岁高龄的老太太,自己修剪草坪,种各种蔬果花卉。还每隔上一阵子,就搬梯子,买油漆,爬高上低,刷房子。

      她养了两只狗,那狗也老得我看不出年龄了。每天黄昏,她出来遛狗,我都搞不清到底是她在遛狗,还是狗在拉着她走。

      他有个儿子住在西海岸边,据说比较有钱。年年圣诞前夕,她都要自己开车,翻过高高的洛基山脉,到儿子家过圣诞。

      就算美国的高速公路,修的很好,很安全。但冬天,山上常常风雪弥漫,时不时,那条翻山而过的高速公路就会因雪大而封闭。

      但老太太,年年开车,并乐此不疲。

      她为小阿辉找了不少练琴的机会。比如,为教会诗班司琴。为本城的一支合唱团弹伴奏。

      多多少少的,人家也会给孩子一些报酬,这让小阿辉很有些成就感。

      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一天晚上她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在工作之余,去一趟她工作的那个妇幼救助机构,帮一个中国女人的忙。那中国女子看不懂英语,有一些文件啊表格啊之类的东西,需要人帮她翻译处理。

      不会说英文的中国女子,却有一个英文名字叫蜜雪儿。

      蜜雪儿来美前是某省歌舞团的独唱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几岁,貌美声甜,离婚独居的蜜雪儿,认识了归国探亲的实业家,时年五十有余,妻子病故的美籍华侨杨先生。

      当天雷勾动地火,当地火遇上干柴。你说会发生些什么?蜜雪儿跟杨先生两个星期不到就结婚了呗!

      之后,杨先生先期回美,办妥了一切手续后,蜜雪儿也结束了自己的歌唱生涯,漂洋过海,到美国当实业家太太来了。

      杨先生倒是也没有骗她,人的确是实业家,只是实业小了点,就是一开在本城的,生意不怎么样的中餐馆。那中餐馆,用蜜雪儿的话说:“别说开车了,你走得稍稍快一些都瞅不见门面”。

      餐馆里摆了三五张桌子。有一个老墨管刷碗,另一个老墨管炒菜,(那一次我才算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老是抱怨中餐馆的菜不正宗,原来不少厨子是老墨呀!)一位福建偷渡来的中年女子作招待,杨先生自己,位置最是重要,老板兼收银。

      住的倒也的确是独门独户的别墅。但蜜雪儿说:“那如果叫别墅,中国农村的独门独院就都得叫别墅了。”

      大城市歌舞团演员出身的蜜雪儿,哪见过这阵势呀,想象里的荣华世家怎变成了破墙陋院了呢?这落差可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一到家就不干了。不承担妻子的责任陪吃陪睡不说,还在家里扯开演员的亮嗓门,有骂又叫嚷。

      无奈,不懂英文,又没有带多少钱,真是跑都没有地方跑。那因丧妻而多年闲置的杨先生,开始还能忍着,好吃好喝好招待,等着蜜雪儿回心转意的那一天,但架不住蜜雪儿,跟他开打持久战。

      (待续)

      通宝推:池塘中的雨滴,大地窝铺,晨池,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