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也会因房地产泡沫引发日本式危机吗? -- 萨苏

共:💬190 🌺483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影帝一直说要控制房价就是因为房价造成社会财富的粗暴转移

      平白无故被榨干两代财产 这样的贫富差距是人为的 才引来巨大的社会压力

      萨苏认为房子可以稳定社会 可能过于静止的看待问题了

      事实是

      1。将来两个人负担四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来压力明显很大 老人在掏钱付首付的时候 是知道掏的是养老钱 这个是将来很大的隐患

      2。这种阶级财富是虚幻的 是建立在住房这种消费品供给和需求不变的情况下 就现在这样的明显高估 等到净增人口下降 住房供给上升的时候 这种虚增财富的保持是非常不稳定的 阶层的划分绝对不是就稳定几十年了事的

      3。 房价增长趋势形成后 除非崩盘 否则会一直增长 这样对实业的影响 对人们心态的影响 是巨大的 中国这么快的经济增长 是靠人干出来拼出来的 当大家觉得干投机多快好省的时候 谁去踏实的干事

      4。 我就有点想不通 大家是真明白假糊涂还是不明白真糊涂 每个国家房价上升的时候 人们都觉得天空才是尽头 都觉得房价下降是不可能的 老美看到日本的例子 还觉得房价不可能跌的 我们看到老美的例子 就一两年前真实的例子啊 咱们也还是觉得房价不可能跌 不用分析什么什么什么崩溃的情况跟咱们情况不同 事实就是泡沫终有一天会破 建立在泡沫上的阶级一旦泡沫破裂就是社会动荡

      通宝推:流沙河,
    • 家园 我觉得中华帝国

      已经走火入魔拉,前宰辅对高房价深恶痛绝,痛杀房价,才换来日后繁荣。现在这位,一幅,我离任后哪管洪水滔天。

      萨大可以定居日本,如果中国有1000万人可以定居到发达国家,房价必然崩盘。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允许的中国移民配额很少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对于北京比美帝n多城市房价高,不理解。对于许多外企人士来讲,是在北京蜗居容易,还是搞张绿卡容易,我想,如果能搞到绿卡,有在帝都买房的钱他也不会干的

      • 家园 我天朝

        有伟大的外汇管制。

        不要作如此天真之想了。

        • 家园 没用的,

          关键还是国外移民配额问题。以发达国家那么点移民,允许中国的(20-30万),许多官员们有钱,但是,达不到条件,英语,外企工作等。所以很多外逃贪官人员就悲剧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外国(发达国家)对移民的限制,使得中国人口外流不明显---哪个强国--人们一有机会就准备移民的???所以说:崩盘是迟早的(如不调控),不会超过2013

    • 家园 去年11月,上海月供收入比106%,北京100%

      引自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报告没法贴,贴个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知萨兄何以对还款能力如此乐观?呵呵。

      中国房价目前已经虚高很多了,但你不能从价值上看这个问题,而需要从市场角度看这个问题。这个市场角度就是中国八零后的独特购房方式 -- 八零后和美国次贷危机贷款者的区别在于,他们的工资可以付得起每月的付款,但是他们困于首付。

      这还是去年11月的计算值,今年1季度主要城市的绝对涨幅,个人感觉应该不低于10%吧。且目前利率差不多是历史最低值,降息周期早已走完,加息周期的启动只是时间问题。月供收入比,如其定义,自然是随利率上升。

      不过萨兄引用的那个论点俺是赞同的,即房价上涨对政府而言有广泛的利益,因此一定会尽力支撑,直到正反馈走不下去为止。参照俺的这个帖子。现在大家讨论的,无非是这样的正循环还能持续多久,二十年,两年,还是两个月?据俺观测,选二十年者居多。

      • 家园 这个问题忽略了目前购房是以两代人的家庭为单位计算还款能力

        一、买方对银行层面,可以做假经济收入证明,包括收入流水都可以假。这是小技。

        二、50%的月供底线的计算方式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两代人的家庭为单位。不是所有购房人都在计算所谓的50%。我见很多人一个月也就2500多的工资,可他就可以每月还贷1800元。原因何在:一是这类人有其他收入或者隐形收入,甚至对自己的未来预期充满信心。二是这类人是以整个家庭为单位进行还贷。所以,所谓月供的50%之说,是以家庭收入的50%计算的。现在独生子女何其之多啊。

        这就是真正的核心原因。

        三、目前,大多数以夫妻两口单位的家庭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尤其是对有着较好教育背景的人士来说,更是如此。就我所知的武汉,这类小家庭的收入约为6000-10000元不等,即使按最低的标准算,他们也可以承受每月3000元的月供。折合20年贷款额近50万,按新房首付三成算,可以承受70万左右的房子。

        对于教育背景略差者,或者武断地定为一类本科以下,高中学历以上者,小家庭月收入也约为3000-6000元不等。最低标准算,月供1500元,折合20年贷款额近30万,按新房首付三成算,可以承受50万以内的房子。在武汉,可以在二线地段买个80-90平的新两房,或者一线地段的60-80平的旧两房

      • 家园 问题

        京沪两地的高收入家庭,和南昌的高收入家庭相比,月收入绝非只有11:8,应当更高——或者是统计有误,或者是30%这个比例太高了。也并不是只有京沪的有钱人才在京沪买房子。总之,前30%、或者说月收入一万元以上的家庭,与其说代表了目前背负房贷的业主群体,不如说是有购房需求的怨念。高昂的月供/收入比,正反映了后者的困窘,而不是前者的现金流困难。表中反映出来的,月供收入比在京沪两地达到南昌三倍的数字,恐怕是远远偏离了实际购房人群的经济实力。

        如果按照波士顿咨询的说法,中国0.1%的家庭占有了45%的财富,那么这1%就是把京沪的房子都买下来,大概都没有没问题。问题在于,房子总是要转手给中间阶层,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只有广大中间阶层将来(现在是没可能了)更多地、逐渐地买得起房,房市才能健康发展,大家才可以放心的说泡沫已经消除了。

        原因之一也许是,大城市和二线城市的房子,虽然都叫房子,但是风险、收益可能完全不同,前者更像是在中国极为稀缺的高风险高收益品种,后者则是放眼皆是的普通投资机会。

      • 家园 这个材料就收入和房价而言应该靠谱,但是

        贷款的假设和首付跟实际情况可能有点距离,当然个人观察只是特定范围的情况,不见得准确,仅供各位参考。

        就事论事啊:就我所熟悉的IT行业来说,很多人买的房子首付不止2成,一般3成居多(很主要原因也跟银行要求有关);另外贷款时间也超过20年,比如25年。这样拉下来每月还款金额就相对少点。

        然后:也就IT行业来说,根据周围的情况来看。上海、深圳和北京的是比广州要高很多的,比如同等水平职位,广州能提供5k一个月的上海大概可以去到6k多。

        从这里可以分析到,至少在表里分析的这个时间段,当首付增加、贷款时间拉长后每月还贷的压力还是可以承受的。但这分析的是09年11月,到了现在的10年4月,最新的房奴还贷压力又加剧了,这个趋势下去还能承受多久,嘿嘿。。。。。

      • 家园 这个统计材料我猜有问题

        因为北京银行最高贷款为收入50%,怎么弄出月供110%来?那60%的贷款他怎么弄来?

        也许我不懂,但希望得到解释,这样也许就懂了。。。

        • 家园 这个不难解释

          因为这里算月供收入比用的是房屋价格中值、家庭平均收入、当期贷款利率(7折),8成按揭20年的月还款额。首先,真正买房子的人他的实际收入,或者说他想办法开出来的收入证明,要高于该地区的“家庭平均收入”。这一点暗示投资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可能占比较大,而一般的年轻人,所谓的“刚性需求”,收入水平在平均线附近的,并没有多大的购买力。其次,实际首付可能不止2成,这一点暗示购房消耗以前的积蓄,即萨兄提到的几代人供一套房子,甚至父母的钱不够还可以找亲戚朋友借(俺自己就借给人钱买房子)。以上提到的这两点都不具备可持续性,因为处于资金净消耗状态。如果想得出反面的结论,需要引用其它原因,例如北京是世界的北京,全球的富人都要在这儿置业,不能用该地区平均收入。或者说国内的收入统计有问题,中金用的1.2调整系数远不足以涵盖“灰色收入”。这两个反面观点,可以用跨国比较来对消,因为买东京、大阪、加州、纽约房产的也不仅仅是当地人,可以比较一下这些地区在泡沫期的月供收入比情况。美国在泡沫的最高峰,如果没有记错也是不超过50%的,但核心城市是多少我就没有看过数据了。萨兄在日本,要是有可靠数据源分享一下就太好了。

        • 家园 在童话的国度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

          • 家园 我不认为这样说可以给大家帮助

            反正我看不出在银行贷款的普通购房人,有怎样的本事可以绕开50%的月供底线,即便在童话的国度,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