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低水准原创】又看些片子 -- 棋人鲁大耍

共:💬43 🌺4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低水准原创】又看些片子

    《本命年》

    这片子当年看的时候也没觉得咋样,现在却越看越有滋味——片中对80年代后期北京生活的逼真描述很让猪老怀旧啊

    这回是修复版,清楚得跟电视剧似的。

    还有一段对导演谢飞的访谈,说现在网络时代是有利于艺术电影的,如果今后都在网上付费看片那么艺术片的收益将不会逊于商业片。因为商业片是观众一窝蜂看一阵,而艺术片则是细水长流。

    不过谢飞说话夹英文是个比较让猪老讨厌的做派,他那点儿英文水平要是跟英若诚比大概得差九子吧。

    《艋岬》JIA是舟字边儿,搜狗找不出来

    PERRY在西西把这片子称为台湾版的《美国往事》,俺看完倒没觉得。扔书包的镜头明显是来自《阳光灿烂的日子》或《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最后镜头的闪回又是《色戒》的手法。

    为什么没有《美国往事》的感觉,俺觉得台湾人还是太矫情了。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就是黑道老大亮相:头戴浴帽颠锅炒菜,然后一大家子一起吃饭。导演如果能始终贯彻这种纪录片式的平实,片子的力度就不一样了。

    看了两个被痛骂的片子

    《三枪》和《孔子》,都没有被骂的那么糟糕嘛

    《三枪》前半部荒诞小品的风格让俺想起了朔爷的《千万别把我当人》,据说本来就是老谋子想拍的剧本,朔爷供认:是把大家聊出来的东西自个儿署上名发表了 。

    后边就是纯翻拍了。

    看完后猪老让店主给找找原版的《血迷宫》,并到陕面馆吃了碗油泼扯面——没肉,不算太好吃

    看《孔子》是因为猪老不知对老二发表了多少谩骂,但除了一本蔡志忠的漫画还真不知道他到底都说了些啥。主要是那些尊孔分子的愚昧混账让猪老狠有骂人的冲动,但这和老二本人的可骂性显然是两回事。

    其实所谓智慧,很多时候就是要分清这回事不是那回事。猪老最近利用饭馆等上菜的功夫看麦吉的《股市心理博弈》,这本被吹捧为对股市真切感悟的书其实压根就没怎么谈股市——至少截止俺看完的前一半——半本书只说了一件事:要分清以下三者的区别——事实、对事实的描述、对事实的描述的描述。猪老看得了无新意,昏昏欲睡,看来离股神的境界不远了

    胡玫拍得不错,猪老看完后认为老二同学其实是个伟大的革命家 。他倡导恢复周礼的历史背景是:天子被架空,诸侯各怀野心,连年战祸。诸侯国内也尽是主弱臣强,政变谋杀如家常便饭。当时的君是弱势的一方,老二鼓吹君权实际上是对抗强势的利益集团的,所以我看孔丘同学要是活在当下保不齐也是个乌有之乡的毛左 。而后世的儒生则完全是反革命:专制体制已成,君权已然独大。这帮腐乳还要一味鼓吹强化,我看老二活着也要咒他们断子绝孙的 。

    记得狗粪写过个贴说是看到周迅露脚丫就不看了。周迅确实老了,脸蛋儿也不行了,一特写全现,妆都遮不住。女人确实是花,开不了两天就完球了~~~

    以下几部就是学习淘碟宝典了:

    《雨中曲》

    和《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同样的文艺片,同一个男主角。舞蹈少了点儿,歌唱多了点——知道张国荣唱歌学的谁了 。

    那一段男主角和一个女优的双人舞,女优的白色长纱被风高高吹起的镜头绝对经典。

    《十诫》

    主演查尔斯赫斯顿,也主演过《中途岛之战》。以前一直把他误当做亨利方达了,核实一下演员表才知道亨利方达在《中途岛》中出演的是尼米兹上将。

    淘碟宝典一面把这片子称为杰作一面称之为“充斥着谬论和粗言俗语”。对照手里绘画版的《圣经》看了一下,确实编的够离谱的。但导演本人还在片头煞有介事地出来宣称“本片经过了严格的历史考证”云云

    《桂河大桥》

    英国人的精神胜利法?英军二战中在亚洲战场的表现堪称丢人现眼,还要靠正哥派出的远征军救命。片中英国战俘的“英勇表现”似乎只为了证明一件事:虽然偶们打仗不行,但偶们的文化还是高你们一等的

    可见这人一旦混到拿“文化”自我标榜的时候都衰成啥样了

    《历劫奇花》TOUCH OF EVIL

    又是赫斯顿主演,杰出的黑色电影。恶警草菅人命、勾结黑道的嚣张令人不寒而慄。

    《宾虚》

    还是赫斯顿主演。史上获奥斯卡奖最多的影片(59年11项)。赛马那一段是影史上绝对的经典。

    片中很多地方让俺想起了《意志的胜利》:原来纳粹的举手礼是来自罗马军礼,诸多仪式也都是罗马式的。

    罗马军官“要么和我一起,要么就是我的敌人”的叫嚣不十足一个小布什么?

    看了《十诫》和《宾虚》让俺觉得西方白人是一类很危险的动物,种族隔离和种族灭绝的意识是刻在他们的历史基因里的。过去干得出来今后照样干得出来。

    《广岛之恋》

    闷骚片,一个法国女人在广岛和一个日本男人一夜情后的战争回忆。她的初恋是一个德国士兵,两人相约一起回到他的家乡巴伐利亚的时候德国兵被打死了。随后法国解放,所有和德国人睡过的法国女人被剃头抹脸示众,等到头发长好她就永远离开了家乡内维尔。

    不过影片反映的态度是一种纯粹的个人悲剧。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的腐朽文化才会孕育出张爱玲这样的人渣,处心积虑几十年时间写出《色戒》这样的精致垃圾,以嘲弄同胞的抵抗运动来宣泄她个人的“伟大”不幸。

    • 家园 李安关注的主要还是人的心理与情感,并不是政治化的导演

      李安一系列电影看下去,可以看到他的关注点一直不大变过。主要还是特定环境下人的情感。反而对于政治他不是很关注。

      关于色戒,李安或许想探讨的是一个女人在主动欺骗一个人时自身的心理变化。

      对于女性李安一直有一种善意的温情。正因为相信女孩子内心深处的柔弱与善良,所以这部电影里当女性内心的善良在面对背叛时候的愧疚与压抑,哪怕她所欺骗的人是个大坏蛋,使她依然对自己的行为有一种自责,这种自责并无关国家大义,只是她内心的善的反应。所以当她所欺骗的人对她有那么一点点的善意的举动,往日积蓄的愧意,刹那的感动一并战胜了理智。女人的情绪化使得女人做出很不理性的选择。这种选择有时候只是为了抚慰自己心中的不安,而不一定是针对特定的人,反而是特定的人这个时候遭遇了她特定的心情。

      这部电影如果是现代社会的背景,会是一个很平淡的故事,所以李安极端的放在了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但是这样政治化就不可避免。其实他如果换一下位,让一个日本女特务去刺杀一个中国人,或许这个故事就没有这么大的争议。印象里好像有一部电视剧就是这样的假定,好像是林俊贤与刘嘉玲演的,记不清了。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对于文本的解读,本来在文本面世后也就不在文本所有者掌控之中了。李安的挨骂也不是很冤。

      • 家园 我一直不太理解李安为什么要拍这个片子

        无论是为了挣钱,还是有人出钱让他拍,实在是没有必要拍成这样。

        无论从哪方面,我都得不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 家园 歪曲历史,颠倒黑白

        色戒是有原型的,原型中的人物是个抗日的爱国烈士。打着艺术的名义歪曲历史,颠倒黑白,就像AV也可以称为人体艺术一样,其实还不是个市场运作。

        可见中宣部的wbd。

      • 家园 不就是想多赚两个钱吗,何必搞得自己那么文艺似的。
      • 家园 你不至于是想说李安对原著的理解力有限吧?

        有完全脱离政治的人性吗?至少张爱玲不是,她很懂政治

        • 家园 这个是我原来写的影评:色*戒,色?戒?

          70年后,张爱玲成为一个符号,一个小资争相仿效在自己文字中引用以为无病呻吟的油盐酱醋,而真正的文字就在这种仿效中颓败了。中国当代是缺乏创意的,即使有零星的火花也没有长远的意志和创作动机来支持,所以必然如同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崭露头角者一般,终于归于寂灭。

            

          在色戒写成的57年后,大师李安将这部短短不过万余字的小说拍成了电影。添补了不少情节。影片本身还不如它的删节引人注目。大师执意要拍的部分,自然有其目的。我素来懒散,这么长的影片,是懒得看的,于是挑着将结局和删节部分及其前后看了一下。

            

          有人批评说色戒拍成了钻戒,这是不妥的。这部片子的确扭曲了张爱玲的本意。然而并不在此处。钻戒是一个看似重要的点缀,在被钻戒代表的诚意和自我欺骗的爱情麻痹的那一刹那,王佳芝的小家子气一刹那间暴露无遗,之前的麦太太的精湛演技全然消退,蜕变成为学生,小家碧玉而且容易热血沸腾的没头脑爱国女青年。这个才是钻戒的剧中和小说里如同轴承一般的意义。李安的片子,能和张爱玲的原著相通的,就是那点冷。在最后枪毙人犯的时刻,一排人,眼前一道深渊,在旧上海很难见到的深渊。

            

          张爱玲的精神也如同深渊。苍凉的文字,看似冷漠实际充填着小市民心忧红尘的悲天悯人。而当你要夸她热心的时候,她却面对着无数的痛苦,淡淡地把头转过去。

            

          我无法将电影看完。那种压抑的气氛,超过了李安的前一部作品断臂山。易先生在影片里面的形象更冷酷,更丰满,更扭曲。

            

          第一段删节,在虐待王佳芝的得到后,画面是王佳芝在床上沉沉地睡着,而易先生在一边坐着抽烟。火光一闪,他的悲凉和阴狠全然暴露无遗。这是个柔弱的女子,这个女子的挑逗和配合是如此青涩地完美着,却少了旧上海应有的风情万种。作为易先生不可能不发现其中的奥妙。丰盈的肉体下的动机,他未尝不能猜出些许。然而他不想丢弃她,此时此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里面的浪子托马斯在第一次得到特尔莎的时候,他感到自己是捡到了一只被流水冲来的篮子,篮子里面有一个婴儿,他怎么能忍心将婴儿抛弃?也或许这个女子即使在挣扎,也挣不脱他的掌心。此刻他自然是毫无必要将如此尤物送向刑场。易先生在烟雾里,沉默中是否也有相似的怜悯和无言的盘算?我们不知道。

            

          这段显然是不符合原著的。原著里,两人之间显然没有如此细腻。而易先生也并没有察觉到王佳芝的身份。

            

          在第二段开始前,易先生和王佳芝有着一段对白,王佳芝说自己恨他,易先生就抬起她的下巴,盯着她,问是否还恨。这问话里面充满占有的强暴,也隐含了一丝温情。王佳芝的眼神很好地垂下,可怜楚楚的“不恨”二字,明确的给人以信号,背夫偷欢的麦太太怎么可能是这个样子?一声询问是否寂寞的温存,足以让二人心灵交契。接下来的删节段落,易先生不再用暴力手法,然而依然处处占有上风。中间的警犬与警戒人员巡逻,可谓风声鹤唳,山雨欲来风满楼般的紧张,提示即使心灵交契,外界的压力和二人背负的使命与责任也将使事件前景阴云密布。

            

          然而事实是否可以如此?我们来看原著。

            

           “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很多人把这句话理解为是对性的描写,由性的完美到爱的痴狂,这是完全错误的。 且不说后文有了说明他们在一起的情况如何,最后句号前的“一切都有了个目的”也足以说明一切。众人眼中的当家花旦,单纯的王佳芝在实施计划不成反而失身后,对于自己必然有一种内心的厌弃,这种厌弃和对他人的带有一点害怕的憎恨,就构成了讨厌邝裕民和其他留学生,而且对自己的生命感到无趣的基础情绪。这种情绪,在接触到未完成的使命的时候,便将这个使命作为一个生存的意义的借口,性也好,风花雪月优游应对也好,是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而积郁在目的实施过程中,被人为淡忘了。

            

          事实是,这句话根本不是讲性的,而是讲流亡学生王佳芝“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之余些须的以未了事业为生之动力的态度。

            

           “从十五六岁起她就只顾忙着抵挡各方面来的攻势,这样的女孩子不大容易坠入爱河,抵抗力太强了。有一阵子她以为她可能会喜欢邝裕民,结果后来恨他,恨他跟那些别人一样。 ”

            

           “跟老易在一起那两次总是那么提心吊胆,要处处留神,哪还去问自己觉得怎样。回到他家里,又是风声鹤唳,一夕数惊。他们睡得晚,好容易回到自己房间里,就只够忙着吃颗安眠药,好好地睡一觉了。邝裕民给了她一小瓶,叫她最好不要吃,万一上午有什么事发生,需要脑子清醒点。但是不吃就睡不着,她是从来不闹失眠症的人。 ”

            

          一个怀着这种态度去与易先生周旋的女人,由性接触上会有什么乐趣进而爱上易先生,我表示怀疑。如此大的精神压力,王佳芝早晚会崩溃的。从这里来看,李安选择把两人拍的灵肉交融,是绝对误解了张爱玲的。

            

          买钻戒,是全文的高潮所在,却不是电影的观众们的高潮所在。且看王佳芝的心理反应。

            

            “只有现在,紧张得拉长到永恒的这一刹那间,这室内小阳台上一灯荧然,映衬着楼下门窗上一片白色的天光。有这印度人在旁边,只有更觉得是他们俩在灯下单独相对,又密切又拘束,还从来没有过。但是就连此刻她也再也不会想到她爱不爱他,而是—— ”

            

            “他不在看她,脸上的微笑有点悲哀。本来以为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样的奇遇。当然也是权势的魔力。那倒还犹可,他的权力与他本人多少是分不开的。对女人,礼也是非送不可的,不过送早了就像是看不起她。明知是这么回事,不让他自我陶醉一下,不免怃然。 ”

            

            “陪欢场女子买东西,他是老手了,只一旁随侍,总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也丝毫不带讽刺性,不过有点悲哀。他的侧影迎着台灯,目光下视,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颊上,在她看来是一种温柔怜惜的神气。 ”

            

            “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 ”

            

          易先生是真爱王佳芝的吗,

          这里还是张爱玲的形容更彻底更精辟,李安的什么唱歌什么删节片断都不够精确。这里是明明白白的易先生。他渴望权势,也渴望女人。一个丰满而美丽的女子点缀了他的年迈和权势,他自认为是爱她的了。然而这个爱,归根结底是自私的。他更多其实是爱自己。

            

          而作为王佳芝,她是何等向往着一缕半丝的温暖!“有这印度人在旁边,只有更觉得是他们俩在灯下单独相对,又密切又拘束,还从来没有过。”

            

          她希望有人是温柔而怜惜她的,她或许象李安在电影中精雕细琢的那样孤独无依,与其说肉体接触给了她多少欢愉,让她沉沦在易先生的侧影里,不如说肉体接触本身象征的意义,让她去宁愿相信,在这个纷纭世界里,在国家动乱个人飘零的时刻,还有一个人是可以倚仗的。钻戒是如此难买,他没有给妻子,却送给了我。她于是给自己刻画出一个童话来,“这个人是真爱我的”。

            

          依然是八个字。寂静的文字中刺杀的意志轰然倒塌,她以为此刻应当是忠于爱情的,她不忍看着爱自己的人,世界上唯一不属于“别的那些人”一样地去让自己去恨的人,就这样被那些自己模糊而清晰的恨着的所谓同志,给解决掉。虽然这是自己的生之意义。

            

          “他对战局并不乐观。知道他将来怎样?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虽然她恨他,她最后对他的感情强烈到是什么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们是原始的猎人与猎物的关系,虎与伥的关系,最终极的占有。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还是张爱玲的文字有力。“他对战局并不乐观。”八个字,胜过李安在电影中渲染的多少气氛。易先生拷打国民党特务,我们通过梁朝伟的残酷血腥的描述,所得不过如此。没有流血的暴力(听说原来是拍了具体拷打内容的,后来删去了)加上第三段中,王佳芝终于占据上风的性,用枕头蒙住易先生望着枪的目光的经典片段,所表示的不过如此,八个字,时势末路,有得意处尽管得意,莫待无花空折枝。

            

          所以才有硕大的钻戒,要他花费掉15条金子,在这黑暗来临前酒神狂欢中的时刻,才有他对于王佳芝的这段倾心。然而到了决别的时候,他却也心肠如铁,并非梁朝伟在黑白光影里对陈冲的度所表示出的缓慢沉重。他要的不过是一个如此的感情,“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电影色戒,第三段删节版,易先生和王佳芝两个人在昏暗的空间里达到精神上的平等和互通。然而真是互通了吗?

            

          纵观全文,张爱玲其实是多么守旧的一个人。王佳芝并非由性到爱,而是在人生的迷失中错把性当成爱。并非李安讲的那样。而易先生,则仍然是延续了最传统的爱即占有的道路。张爱玲的眼里不会有真正的情爱。这使我有点怀疑,胡兰成是否给过她真正的爱情?

        • 家园 所以我说他不冤嘛

          见过女人杀鸡嘛?最后的结果好像都是把刀扔了跑了吧?

          其实那电影就是那状态。不过他没把握好。

          挨骂不冤

          • 家园 小时候在家我是杀鸡的

            被父母调教的,到最后也能下去刀子。

            这个其实没有啥,学生物和医学的有多少不杀的?人性都是复杂的。不看原著,不去详细分析创作者的心态,和成长历程,是无法很好的还原原著的意思的。

    • 家园 本命年挺好的

      第一次感觉到姜文是一个老JB牛逼的演员

    • 家园 花这句

      世界上大概只有中国的腐朽文化才会孕育出张爱玲这样的人渣,处心积虑几十年时间写出《色戒》这样的精致垃圾,以嘲弄同胞的抵抗运动来宣泄她个人的“伟大”不幸。

      • 家园 张爱玲没有那种意识,是你们误读了。

        如楼下小鱼同学所言。不知道为何这里这么多人都随声附和。如果去看张爱玲的书,真正的去读她的文字,就会知道张爱玲究竟是不是在这样写了。

        多说无益。我想,你还是自己去看原著的好。

        • 家园 是你误读了吧

          以为“随声附和”的都是没看过张的文字的。更何况《色戒》这样的短篇。

          《色戒》的要害是讥讽抗日,汉奸美不美化的是其次,小鱼正好跑偏了。

          胡兰成的文字比张更佳,同样也是个绝对的人渣。

          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真的伟大的话,那么就应该造就一种伟大的人格。可是中国自古以来(如蔡京、秦桧)产生了多少文化精英兼极品人渣?

          我想这就是东哥革命一生最终落笔在文化上的原因

          • 家园 所以说你不通,不要只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

            胡兰成比张爱玲强?你自己看看胡兰成对自己和张爱玲的文字的评价,张爱玲的文字强过胡兰成百倍。我看过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也粗略翻过胡兰成的文字,你大概只看胡兰成,还没有看到家。

            胡兰成的确是人渣。但是张爱玲,如果细读,其实她并非是如你们所想的。去看《小团圆》,左派的作家柯岩在公交车上对其实施性骚扰,有着冷漠的父母,冷漠的社会关系,在香港为了不让自己被赶走而拼命学习拿奖学金。。。。这样的一个少女其内心本来就是被扭曲的,她的生活既然离左派的激昂如此之远,强求这样一个人来对左派的事业尽忠,我觉得,有点过了。张爱玲的立场可以拿那个时期的梁实秋来参比。梁实秋是男子,没有依附日寇,而张爱玲自以为是女子,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苟活的人物,她虽然和胡兰成结婚,但是并没有直接的汉奸行为,胡兰成可以吸引她的是阅历(那个年代的张爱玲阅世不深,参看《小团圆》中胡兰成追求张爱玲的举动)和老道的勾引女性的手腕。这个,恰巧是张爱玲在《色戒》中抨击的。张爱玲笔下的王佳芝是什么样的?并不是李安那样的,而是一个糊涂的女学生,与之对应的正是当年她自己的感情记录,和自传体的《小团圆》有许多可以对应起来,契合紧密。还《色戒》是在讥讽抗日,你绝对绝对是误读和武断了。

            张爱玲后来也曾经与左派倾向的桑弧有过感情纠葛,甚至在刚建国的时候并未出走。甚至,她的第二任丈夫是比自己大许多混得不怎么样的美国左派文人。

            张爱玲对气节这种东西所持的态度一直是模糊的,或许她根本没有想那么多这背后的事情,在遇上胡兰成的时候,她的人际圈很小,只不过是遇上了一个自以为合适的人,却被你们这些人鞭尸,说她是人渣。那这样的话,被诱拐的少女也能被斥之为淫荡吗?

            你在你的帖子的最后,还居然捧文革的臭脚,实在不知道让我说什么好。“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真的伟大的话,那么就应该造就一种伟大的人格。”这句话更是逻辑不通。多少文化不是伟大的,多少文化没有任何背叛者出现呢?我觉得你举的例子也尤为不妥。蔡京尚可,秦桧也不算当时的啥有名的文化人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