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乘法和除法 -- 荷子

共:💬85 🌺19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哈哈,我们都没有证据支持

                      只是推理,暂时不争这个“心理排挤效应”了。

                      没错,格子乘法也要用加法,但我高度怀疑孩子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加。例如,23*45,列竖式的话,老师只要把错位的地方填上0,就很容易将其解释为3*5 + 20*5 + 3*40 + 20*40,恐怕格子乘法就很难这样讲解。

                      • 家园 嗯,有待教学数据验证

                        格子算法不用填零,上面的低位与下面的高位等价,左面的低位与右面的高位等价,这就是按照斜线相加的意思,每个方格其实都是代表了1,10,100.。。

                        其实如果左转45度,和第二个视频数交叉点是一个意思,就更直观了(好像中国古代有这种变形)更像竖式了

        • 家园 因为我在教小孩的时候发现,

          低年级的孩子,大多数并没有“发散”的思维,他一开始,只能接受哪一类题目就用哪一种方法。如果告诉他“办法”多了,他反而会混淆、莫名其妙。

          我觉得这种“哪一类题目就用哪一类办法”,倒是一种程式化。

          当然,这是对绝大多数的“一般”孩子说的,超常的不算。而且一般的孩子在正规学习之后,也可以“玩”一下数学。

          • 家园 你看看我上面的补充

            格子算法是竖式的前身

            此外,其实如果有条件的话,每个孩子都会在启发性教学下成为“天才”的

            那本《无穷的玩艺》里面的课堂教学例子很好,有空可以看看

            • 家园 不要把绝大多数孩子一开始就想得太“聪明”。

              人的脑力是无限,可是那是在有独立“思维”之后,太小的时候就是“接受”为主。我接触的小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是很多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每一个阶段的“思维”特点。

              格子算法在本质上,它就是一种被淘汰的方法。

              我看了你的贴子,已经在淘宝把《无穷的玩艺》找到了,正想买呢。从我的感觉来说,小孩子学习,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灵活,但是,一般还是都以正规教育为基础的好。在抓住了正规教育之后,当然可以灵活机动,兴趣爱好。这个并不矛盾。

              正规教育是很多年很多人很一般规律的总结,是有道理的。

              我说的都是一般小孩子,其实一般“聪明”的小孩子也一样,特别超常的是绝少数。

              • 家园 补一句

                我并不是否定“正规”教育,相反,我认为“正规”教育一直在慢慢变化,不断前进

                比如gre和gmat等刚开始考的时候,国内考生很多人都没学过统计图表,而现在一年级的课本就有统计了

                和月色比较熟才只说看法不同的地方

              • 家园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现在任一个中学生的知识都比阿基米德知道得多,这正是因为我们总结了前人的知识,方法,更重要的,是思想

                相信很多同学觉得数学枯燥,甚至害怕,包括“数学书有两种,一种是看了一页就看不下去了,另一种是看了一行就看不下去了”

                也有很多学者指出了数学教育的问题——比如,过多的演绎

                数学本身是非常严密的,但即使是庞加莱这样的“最后一个通才”,也明确的告诉我们——他的大脑里面,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我们一样——归纳,猜想,然后才是证明

                说了这些,只是为了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觉得格子算法这样一个“被淘汰的方法”是有意义的,

                其实,九九表,竖式,在生活中也都慢慢的被计算器和“被淘汰了”,但了解这样一个过程,是很有意义的

                格子算法,某种程度上应当算是“失落的一环”

                其实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史,特别是一些深刻的思想的发源,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正是我们的课本中所较为薄弱的环节,

                要想知道一门科学的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她的过去和现在

                所幸,事情慢慢在变化,月色应当可以看到你教的小朋友的课本,和你上学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变化的吧

                记得好像是smale吧,大学的时候成绩并不突出,工作后反复去听一位教授的某一门课,后来那位教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想法”

                科学家的思想离家长和小朋友可能比较远,但是如果大家回想一下高中的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排列组合复数等等,是不是里面其实有很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东东?你希望孩子依然如此吗?

                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要反对看上去比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排列组合复数又简单了许多的乘法的学习补上这失落的一环呢?

                • 家园 "发展"可不是"倒退"啊.

                  我说了,做为"趣味"、“玩”当然是可以的。

                  还有啊,我觉得,有一些学科,它枯燥的就是枯燥的,不管你怎么去“趣味”它,那也只是在某些方面的、一时的、不改大局的,你要是真的要对它“研究”,它就必定是“枯燥”的,对“枯燥”能接受,是在这方面有成就的一种前提条件和训练。

                  而且在大人看来,这么画格子也许是“趣味”的。对孩子可就不一定了。

                  其实我的意思呢,在正规之外,趣味一下魔术一下当然可以,但是不要混淆干扰了正规教育,这跟那个年龄段解题目时很多孩子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是不合的。

                  这可不是说这些孩子长大了就不“聪明”啊。年龄特点而已。

      • 家园 完全同意月色的反对意见!参见:

        其实问题出在语言学。欧洲西方语言很繁琐,没法简洁背诵99表!

        链接出处

        这个可是我们中华语言文化的优势!

      • 家园 不是家长,反对无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