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形意拳歌诀·麟角刀 ·注解·点评 -- 京城马国兴

共:💬1 🌺4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形意拳歌诀·麟角刀 ·注解·点评

    刚经百练始在刀,良将争功胆气豪,

    真至图形麟阁上,始知利器得名高。

    刀添一角妙无穷,隐隐祥麟惠爱深,

    刹以济仁仁得普,秋霜原不碍春风。

    【题名解】

    此诀虽然明着是歌颂麟角刀,实际上在歌颂“除恶务尽”以保正气的“恩生于害”的“武道”的法则。即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亦要彻底根除自身的弊病才能达到关爱自身实现“打拳原为保身之计”的设想。是否如此?只有精心观读文章内容精义,方能知道其中精旨妙谛如法习之以为己用也。

    【注解】

    ①、刚经百练始在刀,良将争功胆气豪:

    刚经过战场上千捶百练始终是在麟角刀上建立丰功伟绩,显示出良将争得丰功之胆气豪迈贯千古。

    ②、真至图形麟阁上,始知利器得名高:

    真至图形麒麟阁上,始知利器麟角刀得名高中榜首。

    图形麟阁:封建时代,多以英雄人物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

    麟角刀:麟角刀是中国古代稀有兵器,是山西形意门派中特有的兵器之一。它形似麒麟之角,双尖双刃,能刺能砍,易攻难防,用法多变,现已传世甚少。

    麟角刀

    ③、刀添一角妙无穷,隐隐祥麟惠爱深:

    麟角刀虽然只添一角却变化奥妙无穷,隐隐渗透着吉祥麒麟恩惠深厚的宠爱之情。

    ④、刹以济仁仁得普,秋霜原不碍春风:

    在国土上刹住歪风邪气,亦是施以济世仁德诚心关爱世人的做法。仁德就能得以普照万民,万民得以安居乐业矣。这正是秋霜的杀机原来不妨碍春风的生机的,此正“恩生于害”的自然法则之体现。

    【译文】

    刚经过战场上千捶百练始终是在麟角刀上建立丰功伟绩,显示出良将争得丰功之胆气豪迈贯千古。

    真至图形麒麟阁上,始知利器麟角刀得名高中榜首。

    麟角刀虽然只添一角却变化奥妙无穷,隐隐渗透着吉祥麒麟恩惠深厚的宠爱之情。

    在国土上刹住歪风邪气,亦是施以济世仁德诚心关爱世人的做法。仁德就能得以普照万民,万民得以安居乐业矣。这正是秋霜的杀机原来不妨碍春风的生机的,此正“恩生于害”的自然法则之体现。

    【点评】

    关于“除恶务尽”的“恩生于害”的“驱尽众阴邪,然后立正阳”的修炼法式,历代武学大家多有清楚明白的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授 秘 歌”精义解

      问:每观有人论拳时说,拳不在拳内而在拳外。听您论拳时说:必在身内修,身外无拳。是否有悖前人所论,而独出心裁,是何解释?

      答曰:两不相悖,亦并非我独出心裁,言说“拳不在拳内,而在拳外”,说的是“天地人、万物、万事的理法本一”,我论拳必在“身内修”说的是明理知法,按理法在自身体内修炼才能修成拳术功夫,才能逐步掌握、运用拳术攻防的技术,技巧和内外功夫的体现,初修在按理法而练,故说“拳在身内修,身外无拳”。中后期修炼拳术之道重在悟道而用,故有拳术不在拳内,而在拳外的说法。

      老子明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本一,而生出宇宙、天地、众生、人与我的自然无穷的变化和演进的历史,每天修炼拳术攻防之道的人,都要尊照地的法则、天的法则,逐渐明白道的法则,方能认识自然本来的法则规律,而进一步掌握和运用。

      前贤为启迪后来者的智慧和悟性,本着“佛法现成,拿来就用”的法则,告知习拳的人“拳虽小技,乃以大道为法”而修的原则,和“他山之石可攻玉”的道理,故有拳在拳外的说法。狂草书法大家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得书法真谛,自成大家。然其本没有书法基本功夫,亦不能悟尔,练己悟道之理明矣!

      自古中华拳术各门派都有现成的例子,可以阐明上述两不相悖的道理,例如《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本是儒家的修身治学,济世之道的方法准则,然而在太极拳、大成拳等多家拳门中都有所引用,用为阐发如何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功夫的法则及其道理。

      如太极拳《宋谱用功五法》中说:“博学,是多功夫。审问,不是口问,是听劲。慎思,听而后留心想念。明辨,生生不已,滔滔不断。笃行,如天行健,笃行而不倦”。即是运用中庸之道的学说,简明的注解了太极拳练用功夫的实际见解,然习拳之人多有不解其意而无以运用,故有必要通俗解释以明其要旨。

      然我自幼承受家教,修习拳术攻防之道,因父祖两代人都出学于私塾教育,故他们对儒家的学说,老庄思想,释门禅宗,岐黄之学等,颇多接受,感受极深,自然亦多用于拳术学问方面的研究探讨,而又以此指导我习练拳术攻防之道,使我获益非浅,现就此问题将我的理解,感受的心得解释如下,以使众多习拳术攻防之道的人明白先贤的用心之良苦,见解之高明,拳术文化的渊博精深。

      博学之:每一个修炼拳术攻防之道的人,首先要明白,为何要文体修内,武用外数的道理。必须上知天文,即天体运行,天时变迁的法则规律,历法的产生。观天象才能知道“处中以治外”的道理,明历律而知数的运用;“下知地理”,即地质的形成的渐进性,地形、地貌高低宽窄的变迁,高山、平原、江河湖海等地利的运用之道,以明拳法形体攻防占位的运用;“中知人事,历史的进化变迁,风俗人情的特点、异同、亲疏远近、交往离合,以明拳术攻防往来变化的运用。儒、道、佛三教的学识,九流,即各行业知识及其道德。五经四书、诸子百家的论说,无所不览,因开卷必有益,医农兵工商各家学说无所不习,以其理法警言无不用于拳术的修炼和运用之中,各门派拳种的理法,凡能获得的无不精研之,明理知法而修炼自身。包括现代的哲学,自然科学等文科,理科的内容,如数理化,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统计学等等学说无不涉猎,识今通古而用于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中而修炼自己。琴棋书画,无所不好,花鸟鱼虫,无所不爱,皆能做到“钻的进去,悟的出来”以为习拳所用,大有补益,如以工笔画技的境界练招法,可做到招法变化一丝不苟;而以大写意的画技境界用招法,可做到随心所欲用招法而招招出神境,法法达到真意的高境界。这样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方位、多用功夫,而能多得拳术攻防之道的功夫艺境,这就是“博学明天道,专一练拳术”的方法,乃博学的意义。

      审问之:研究学问探本穷源,层层剥透。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亦如此,正因为有较全面的博学广知的坚实的学问基础,才能在拳术内外功夫的修为上,审察拳术理法术功,内外功夫的来龙去泳清楚,至以理法术功各方面的学问研究的明白,才能毫无偏见的、全面的、系统的继承前人的拳术功法学问时“取其精华”,练法得当,少走弯路,以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功夫艺境,故能在放对较技攻防变化运用时“出招问的清楚;来招听的明白”,而易把握胜机,立于不败之地乃自然的事实了。

      慎思之:即将文体修内,武用外数的内外功夫的所学,再通过自身反复谨慎周密的思考,留心想念,用心理顺而又通达。这样可把所学的理法术功能更好的变为自己的身体力行,“有心练功,无意求功”功自出的法则,即平时用心谨慎周密思考的意思。“默想功法”即是慎思方法的一种体现。故其所学才会有所从舍。管子曰: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即时拳学功法专一而思。再在自身求解的印证,则无不可以通之。况拳术乃“存心养性,修身立命”之道,必能内以强身健体,外以攻防运用护身才见真功,慎思是修炼的上法可知。

      明辨之:正因为有博学的广知,审问拳术理法术功各方面的来龙去脉清楚,再通过慎思默想的消化吸收,不断地实践印证。才能具备了明辨历来各门派、各拳种的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术功的精华内容所在,使其自然一理贯通。故能于修炼拳术内外功夫时,法法皆备,法法皆通,法法是真,法法出功夫,法法生艺境。才会在实际印证的较技过程中,自身的“神意气劲形中”内外合一,以柔用刚,形神兼备,招法攻防变化“生生不已”,出神入化的运用“源源不断”,自然而然的上乘功夫出焉!

      笃行之:每一个修习拳术攻防之道的人,就应当自觉的一心一意的效法天、象天的刚行健!即象天体运行周而复始,不休止的强制自己,努力不懈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求获得拳术功夫的上乘艺境,造就自己。正因为一心一意研练拳术攻防之道的理法术功,形意体用,文体修内,武用外数,而不妄为,自不知疲倦,才能有拳术攻防之道上乘功夫艺境的大收获,乃必然的事了。

      现在,我以太极拳谱中“万本”的《宋谱授秘歌》为例,进行释解,以发前贤之微旨。借此以阐明上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内容的具体应用的价值。

    授秘歌

    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体透空(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无空)。

    虎吼猿鸣(锻炼阴精),水清河静(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气血流动),尽性立命(神充气足)。

      此八句乃阐发的都是:“文练法”中的练功方法或练成的上乘功夫艺境,句句是真,字字珠机。因此八句没有字面上的联系,然此八句的出处又不一,故有人认为属于释、道、易的不同出处,有认为属隐语的,甚或有认为有不无故弄玄虚之处的。至使习练拳术之人不明其精妙而多忽视之,实为遗憾。

      故此,我以我的学识和自己对拳术攻防这道的功夫修为的见解阐释之,以明前贤立意的精微之旨,拳道精深之妙,奉献给同道之人。

    首先,前贤修艺治学严谨,绝对不会“故弄玄虚”以愚后人。前贤功夫艺境精深,亦不会是“隐语”。但是前人惜墨如金,言简意深是真,这一点也是我在阅读各家“拳谱”时经常遇到的事实,一旦通过多方面反复研究、理解,自身修炼而悟通,印证又无误解时,喜悦之情可知,尝自叹感慨:前贤智慧聪明绝顶,真乃后人之师。故“师其法,以解其意”,则我能与古人通矣!可谓得前贤之真传,此乃学拳修艺的捷径之一。亦是上法。

    无形无象

    此乃取《易经》无极理论中的“无极”的无形无象态势。是拳术“文练法”中的“回光返照”的无极桩修炼法而成的上乘拳术功夫的艺境。正因为在拳术攻防较技中自身能处在“无极的无形无象无实点的虚无态势”,才能造成对手:“无处可击,无法可击,无时可击,无可借用”,自己可成“随处可击,法法可击,时时可击,对手的一切可利用”。这就是拳术功夫艺境中虚无之无极的重要性。这就是前人所论“忘其有我之无我”的上乘艺境。艺成此境,拳术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境功夫成矣!“形虚气运,心死神活”为大法。

    全体透空

    中华拳术攻防之道中的“文练法”基本练功法则即是“悟空、练空、用空”。习练拳术内外功夫,即不断地形虚气运,镂空自身全体为大法,而逐渐达到“全体透空”的态势是功夫艺境。即人体形成的如“空心圆球”的运动态势,功夫修炼至此,乃为得“拳术太极真妙境的体态”。太极元气含三,空心圆球为一。内含球之中;内中有刚健之气;外具阴柔之形体,是为三。人体拳术功夫达此艺境,乃太极的妙境,理所当然。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以柔用刚的功夫艺境即是全体透空,内外如一的具体运用“太极妙境”的写照。功夫到此已达神明艺境。即内劲蓄积,形体开合,拳术用中而得中之用,劲形反蓄,逆从的道理皆通明了。

    应物自然

    这是“道法”无为,物来顺应的缩写。是拳术攻防招法练用的法则,又是招法功夫用法精纯的标准。因拳术攻防艺境已修得“全体透空,无形无象”,在拳术较技中自然而然的“舍己从人,不丢不顶,随屈就伸,沾粘连随,运用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内劲,打人由己”的随心所欲的“心法”境界,即神明艺境。

    西山悬磬

    是告知后人应在高境界理解拳术攻防之道的“大作用”,不要为“小技”所蒙蔽而不明拳法“真谛”。磬,乃佛教乐器,本实体,中空似钵,再此喻“虚心”。置于西山之巅。喻:心、性、意静则神清气爽,神才能高瞻远瞩,海阔天空,洞察拳道精微。通过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外功夫,明白“道大包天地,道深阔如海”的正确练功思想。此语出自《周易参同契》分章住第二十三章“傍门无功章”,今节录之以表明前贤“西山悬磬”的真实意境。“世人好小术,小术不是道。器局若浅小,不可闻大道。道大包天地,道深阔如海。人固不可闻,先被盲师毒。先入言为主,正道无由闻。旁门好采战,弃正从邪经。”“无为若办道,运规以求方。如上种种为,竭力劳精神。若不遇圣师,终年不见功。”由此可见前贤练功求艺用心良苦。又为内功“清”字诀:神存泥丸,如水清月朗,风清日暖,一神朗照巅顶之境界。

    “西山悬磬”乃是《入药镜》:“悬中高处,天心是也”句的“物象”语义可知。

      西山悬磬,尚另有一解,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亦如斯是,故一并阐明。

      头顶如悬磬:即指拳术攻防之道中的身法“虚领顶劲”的方法。头为全身六阳之首,全身内外,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不本此而立。头顶即百会处,若悬而领起,则三关九窍无不听命而通顺。拳法忌讳“胸隔膜”的横向的力和劲,理法在于此,即上下通顺。

      然最重要的是:一点神灵虚悬而起,全身内外无不听命,身法中正安舒的功夫。尤其是功夫艺境已达“全体透空,无形无象”的上乘艺境,“体内如天空,一气阔如海”。拳术攻防的静功,即内劲如翻江倒海之用。一气鼓荡便是。

      人者为山,顶者置磬,是为悬磬。故可知西山悬磬,乃言说初练拳法的“顶头悬”的功夫,即“虚领顶劲”的功夫艺境。得道后,即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全体透空;无形无象”的神明艺境功夫时的“一点神灵虚悬而起”的内功功夫的艺境。全神之人,内能自知,外能知人,来于我者必尽知之,故能动静通灵。攻防变化无端,运化无方,是为神拳境界可知。

      虚领顶劲,一身通顺,攻防动静变化无滞碍,乃有形的功夫艺境;一点神灵虚悬,全身动静运化轻灵,变化无形无象,无端无方的上乘艺境。前者乃有为拳技,因在形象;后者乃无为拳道,因无形无象。

      以上关于“西山悬磬”的两种解释我全都运用,各有其妙,是为全。然本文届时还以第一种为是。第二种解释取自其它门派的原因,是以说明。理精法密艺自高于此可知。

    虎吼猿鸣

    按中医“五脏神”学说。虎乃肺之神,猿乃心之神。虎吼猿鸣乃言说拳术中“呼吸导引”的练功方法。拳术修炼内功的“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功夫及内劲的生成和运使,元神内感通灵无碍的方法。古云:“心息相依,久成胜定。”即是指此方法的意思。

      《玉皇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人以此精、气、神三者生化身,亦以精、气、神养此身于世间,”习拳者亦不可例外。

      修炼拳术真功夫,唯是神与精,只用先天,忌用后天,先天是元神、元精,此两者是有变化,有神通之物。后天者,乃思虑之神,交惑之精,此两者乃无神通、变化之物。然二气者,先天是“元气”,藏于“丹田”气海之中;后天是呼吸之气。此两者亦谓之“母气与子气”,又名曰“祖气与宗气”。内劲生成之本,乃元精气化而成。然必用后天呼吸以成其能。故自身虽有元气存于丹田气海之中,不得后天呼吸之“气催化”,亦无以采取“元精”烹炼、气化而生成内劲。其具体练功方法即:“心之猿引导后天”呼吸之气。一呼一吸,一来一往内运之气,“呼则接天根,吸则接地轴,呼则龙吟云气,吸则虎啸风生。”绵绵若存,归于祖气即丹田中,练“阴精”以化生阳气而成内劲。故内劲从阳。再练阳气以化神。虽有呼吸之气,不得元气,亦无以成“练气化神”,启动元神通灵无碍的功能。元神不在心中而在脑中。功夫修炼先以神助气。练的气纯阳可定,再以可定纯阳之气而助神,神气具定,气至无而神至纯阳,独定独觉,即谓“练气化神”,以“凝神入气穴”的“武火”为法;练神还自身虚空之体内以“凝神照气穴”的“文火”为法。引心火下行入气海丹田内,是谓“凝神入气穴”即气沉丹田,又名“收心猿,拴意马”。又如“气入丹田,气射丹田,气炸丹田,声田内转”等,皆为“武火”练法,是一般初习拳术攻防之道的内功练法。虽然拳法已有脑中元神为主而用,然诸攻守的方法皆为“法无为”的实法为主。习练拳术攻防之道再练上乘功夫,必以凝神照气穴的文火方法为主。即气沉丹田,再以脑中元神凝神敛聚神光照射丹田气法,似守非守,若有若无,勿忘勿助,功久自然体内虚空,元神自然常在腔子里,这就是练神还虚,亦是拳术攻防之道由法无为转入到无为法的转法之时。初到此功时,神若出身体,便收回来,神返身中,气自回,功至此时,渐得“内感通灵”。亦无意守之说了。即不专守一处,不专守一法,也就到了拳法体道的阶级了。

      由上述可知,初期练精化气,固以识神为气的归依,乃练气化元神,又以气为元神的归依,神气不相离,方成胜定,胜定即最上乘至虚无的功夫,练元神还自身虚空的体内,神更通灵而无滞碍,全身内感通灵功夫成,自得一派神机任意行的“知来藏往”的上乘拳术功夫艺境。故前人云:“虎吼猿鸣”锻炼阴精之法,全身阴精七十二,合八九之数,即指上述的每项练功方法,过程和能获得的功夫艺境。即练内功的“驱尽众阴邪,然后立正阳”之功德。由此可知一切内功方法皆可为拳术功夫所用,内健身体,外用于武事。

    水清河静

    练功方法中有“金生丽水,清之至”的方法,即凝神入气穴的方法,即后天法。水乃“天一生水”的真水。无极桩功夫中有真水“沐浴法”,又名“真气沐浴法”。拳术界称为“升降法”,又曰:“吸提呼放法”。其法练功诀云:“修之不辍体,庶气云雨行,淫淫若春泽,液液象解冰,从头流达足,究竟复上升,往来洞无极,怫怫被容中”。此乃属先天功法,而成无极功夫,即“无形无象”的功法。

      此处的河,乃“爱河欲海”的简称,河静是说,修炼内功,排除内外一切“欲妄”意念,平气、虚心、实腹、返观内视,寂然不动,一灵内养,以感内知神通是谓神活。凡练内功,“欲妄”意念断绝,是为心死,心死则神活。练内功用心的识神欲妄的意念求功夫,则水不清,河不静,不清不净,是心不死,则神不活,故前贤言说:“水清河静”是心死神活的功夫。善修拳术攻防之道的人,是以修炼内功为首要,微妙玄通,人不易知:“含精者,饱含真永之精以练己。养神者,外养全体之神以合气。修功至此,大要通德。德者,修行拳道功夫的上事。修道、修德、阴阳自配。练己即勤,德愈深厚,积德通感,文体功成,已备武事用精,文体修内功成者“人不知我”;武用精者“我独知人”。水精河静内功功夫的要义精髓如此。拳论有言:“习练拳术攻防之道,形虚则气运,气透则体静,体死心活,心死神活”乃言说的外体修“柔弱无骨,静而不躁”的功夫,可佐证上述之论。

    翻江播海

    人体形同自然,乃从天人合一的论说,自然界有江河湖海,人体内亦有江河湖海。脊椎为银河,心为血海,肾为气海,脑为髓海,胃为水谷之海。五藏各有液,所主之位,肝东、心南、肺西、肾北,脾中央,乃所谓的五湖。小肠二丈四尺,而上下九曲,是名九江。小肠之下谓之元潭。顶曰上岛,心曰中岛,肾曰下岛。三岛之内院谓之阆苑。华池在黄庭之下,瑶池出丹阙之前,昆池上接玉京,天池正冲内院,风池乃心肺之间,玉池在唇齿之内。神水生于气中,金液降于天上。从以上列举所谓江河湖海,不外乎气血津液而已,皆属水。人乃阴以精血造化成形,阳以艮火,肾中命门真火,心中君火生真气。真气聚人体康健,真气弱人体容易成病。人体生化之理已然明白。修炼拳术攻防之道的人,如何保证自己身体内气血周流不息,火水相济,坎离相交,阴平阳秘。翻江播海是总法则之一。所谓翻江倒海,广义讲即:“真气流行”和“真气聚敛”。气为血帅,气行血行,真气流行,气血周流,生生不已。气血津液,真气运行,聚而成津液,津液运化生成,生生不已。可以知道翻江播海不是指具体某一种功法,而是在修炼诸内、外功方法中应注意“阴阳相济”是法则,“水火相济”是功夫。练功法中又有具体专以江海属水而命名的,如:“三咽九吞津法”、“摇山晃海法”、“真水沐浴法”、周天功的“银河倒流法”、“金水相生法”等等皆属于“翻江播海”概念中的功法。

      修炼内功和外功时的平心静气,虚心实腹有膀胱生火上升助肾气以生真水,肾水上升交心液而生真气。又“心之君火下行以交肾水”所谓造化,必赖金液下行以成之,得以“阳长阴消”。因为人体“阴常有余,阳常不足”。故阳长为修炼。古时修炼家有以“重阳、纯阳”为命名的,其理在此。然而,前贤又提出“翻江播海”的极注重水在体内生化的功效的。即“浇灌有时,以沃炎盛,免生燥象,空煮干锅”,而达到“真水、真火”、“坎离相交”是功夫的观点。

      人之心肾,相距八寸四分。气液,太极相生,乃阴阳交合之物。心生液非自生,因肺液降而心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