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 第五章屯田之争 (七) -- 阳光不锈

共:💬3 🌺2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西域,不只是传说之一初开玉门 第五章屯田之争 (七)

    屯田之争之魏相论兵

    在接到郑吉关于增兵的奏章之后,汉宣帝召开了中朝紧急会议讨论应对措施。

    车师虽然只是一个点,却是汉、匈力量的交汇点。单纯增兵车师不会解决根本问题。那叫添油战术,弄不好还可能形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那就得不偿失了。以赵国充为首的武将认为应该趁匈奴衰落之际,出兵匈奴右地,也就是匈奴靠近西域的地盘,彻底解决匈奴对西域的干扰。

    作为外朝之臣,丞相魏相并没有资格参与中朝会议。在听到中朝讨论的结果之后,丞相感到比较忧心,认为此时出兵攻打匈奴不合适。魏相在当时的官员中比较与众不同,学得是儒家经典中的《易经》。会不会算卦不太清楚,但是为人处事以及整个执政的理念都符合《易经》理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

    在魏相看来在车师继续用强,乃至于出兵攻打匈奴右地就是阳气太盛,不符合天道常理。

    那么,汉朝是否有实力彻底解决匈奴的威胁哪?汉朝有实力出兵匈奴右地,解决匈奴对西域的干扰,但是彻底消灭匈奴可能性不大。既然不能彻底消灭匈奴,匈奴还是会在车师与汉朝纠缠不清,如果车师对匈奴来说无不比重要的话。即使消灭了匈奴,汉人也无法占领广博的草原,就象匈奴人不会耕种一样,汉人也不会去游牧。到头来草原不会成为汉人的农场,还是要放弃,又会有新的游牧民族来临。从这个角度看,出兵匈奴右地并没有实际意义。在形势不明朗,或者机会不合适的情况下,不如归去。缓一缓也许柳暗花明。

    而且汉朝也面临很多内部问题。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汉朝虽然各方面都有其色,但是国民经济还相对薄弱,人民生活还比较贫困,厌战情绪也比较高。汉朝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高人民,尤其是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安居乐业。车师之争并不是汉朝的主要矛盾,如果为此而出兵匈奴,再起大兵则是本末倒置。阳气太盛在外,阴气太盛在内,阴阳不调就会出问题。

    魏相还提出了五兵之说, 就是兴义兵,除暴安良;起应兵,反抗侵略;避免忿兵,怒则无度;杜绝贪兵,贪者无智;不敢骄兵,骄者必败。

    在魏相看来车师之争就是忿兵。

    魏相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为什么打仗的问题,也就是汉匈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汉匈战争起源于匈奴对汉朝的侵扰,边境人民难以安居乐业。战争的目的就是消除匈奴对汉朝边境地区的威胁。匈奴虽然还未臣服,也已经疲惫不堪,这个目的现在是初步达到了。匈奴不止一次暗示要同汉朝恢复和亲关系,而且已经很少主动犯边了,碰巧抓到汉朝的老百姓也会很快送会来。那么匈奴是否永远不再犯边了?不是,当匈奴休养生息以后,还是会再度扣边。这是他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本质所决定的。

    趁此机会,收收手,掌握一下操作的节奏,也是符合阴阳调和之道的。此时再无节制的运用武力就是穷兵黩武了。正所谓强力反击,有限扩张。

    屯田之争之移民渠犁

    魏相奏折是清楚地描述了汉宣帝君臣所面临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策略。与汉宣帝对国家的认识,和施政理念也是相符的。不是说好皇帝都从谏如流吗?这一次汉宣帝就是如此。大臣的奏章有时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扭转乾坤,也是皇帝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

    下面的事情就是如何处理善后了。郑吉的几千人还被困在车师那。元康二年(公元前67年)长罗侯常惠率领张掖、酒泉的骑兵前往车师,接应郑吉所部屯田将士回渠梨。对于在车师的屯田之争,汉廷采取了退一步的策略:车师两分。将车师的老百姓能带走的全部迁徙到渠梨,妥善安置。渠犁周围有数千顷土地,安排车师这些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按照车师人的管理习俗,正在焉耆避难的前车师太子军宿,被请回来,立为车师王。车师人再也不用遭受战争的恐惧,安居乐业,而且有汉军屯田部队的保护与农业技术的扶植,车师人的好日子应该开始了。

    你说他们能不亲汉吗?

    匈奴人不是已经学会种地了吗,空无人烟而又肥沃无比的车师故地就留给匈奴去开垦吧。至此,车师被分成了八块,兜莫的后车师国、军宿的前车师国以及六个小部分分散在天山北部。

    还记得跑到乌孙避难的乌贵吗?当年乌孙跑到乌孙之后,乌孙王曾经上书朝廷报告过这件事。希望把乌贵长留在乌孙,理由也是堂而皇之,一旦天下有变可以从西面攻击匈奴。而乌贵宁可两地分居,也希望留在乌孙。当时局势不稳定,汉朝就答应暂时把乌贵留在乌孙。

    现在车师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车师也已经有了新国王。现在是腾出手来处理乌贵的时候了,最起码也得解决人家两地分居的问题,让人家一家团圆。乌贵可以说是车师国内亲匈奴势力的杰出代表。让这样的人留在乌孙汉朝君臣实在不放心,车师新王也未必放心。所以,把乌贵请到长安来才是最佳的选择。

    从另一个角度看,乌孙作为汉朝在西域的同盟,收留亲匈奴的车师王,无论如何不是一个可以让人接受的事件。也许乌孙人有自己的小九九,希望扮演一个避难所的角色,在汉、匈之外充当第三极,这自然也不被汉朝所允许。

    乌贵在长安是豪宅住着,好车开着,享受着高干的待遇,生活悠哉游哉,虽有思乡之苦也是无可奈何,不亦乐乎。

    同年,郑吉被任命为卫司马,安心扎根边疆,负责保卫鄯善以西的西域南路地区的安全。首任西域都护使郑吉即将走马上任。

    关键词(Tags): #西域#不只是传说#初开玉门
    • 家园 魏相不能参加中朝会有点意思

      丞相对中朝会议结果都只能是听说,显然汉宣帝是很不喜欢跟这帮就会丢书袋的腐儒们废口舌的。

      名义上是呐了谏,实际上那?咱们看汉书是怎么记录的。

      汉书西域传

      后常数千骑往来守车师,吉上书言:“车师去渠犁千余里,间以

      河山,北近匈奴,汉兵在渠犁者势不能相救,愿益田卒。”公卿议以为道远烦费, 可且罢车师田者。诏遣长罗侯将张掖、酒泉骑出车师北千余里,扬威武车师旁。胡骑引去,吉乃得出,归渠犁,凡三校尉屯田。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汉军如果在车师北千余里,那只能是在天上北边。因为交河城就在天山南边。从车师过天上,平坦的大路就是从吐鲁番去乌鲁木齐,就是下边图上红色的路线。汉军不可能走这条路,这条路必须过车师。那么常惠的军队是怎么走的?

      实际上汉军的策略应该是打个右勾拳,这个右勾拳比海湾战争中美军的左勾拳迂回大的多。汉军从酒泉出发,沿着黄色路线从天上北边进攻(经过伊吾,浦类(巴里坤湖))。战略目标是把能围住郑吉7千人的匈奴几万人的主力(考虑当时汉匈战斗力,7千汉军还要守城,匈奴兵力肯定不少)关门在天山以南。控制住车师后国(今天乌鲁木齐),就切断了沟通天山南北的大路。全歼匈奴主力就有可能了。只是匈奴知道汉军已经截断他们退路后,就沿着车师古道一类的天山里的小道北逃了。(但损失小不了,人翻山容易些,马匹辎重损失肯定很大)。

      这个进军路线也不是第一次用了,之前之后有好几次。

      资料(注意,这里边的祁连山就是天山,浦类泽就是巴里坤湖,这些都有石碑一类的证据)

      ^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其(元狩二年)夏,骠骑将军复与合骑侯数万骑出陇西、北地二千里,击匈奴。过居延,攻祁连山,得胡首虏三万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

      《史记·卷111·卫将军骠骑列传》: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

      ^ 《史记·卷123·大宛列传》:“是岁(元狩二年)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城)〔域〕数万人,至祁连山。其明年,浑邪王率其民降汉,而金城、河西西并南山至盐泽空无匈奴。”

      ^ 《史记·卷109·李将军列传》:“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COLOR=red]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祁连天山[/COLOR],……。”

      ^ 《史记·卷110·匈奴列传》:“其明年(天汉二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胡首虏万余级而还。”

      ^ 《汉书·匈奴传》:“本始二年,汉大发关东轻锐士,选郡国吏三百石伉健习骑射者,皆从军。遣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四万余骑,出西河;度辽将军范明友三万余骑,出张掖;前将军韩增三万余骑,出云中;后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三万余骑,出酒泉;云中太守田顺为虎牙将军,三万余骑,出五原:凡五将军,兵十余万骑,出塞各二千余里。及校尉常惠使护发兵乌孙西域,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与五将军兵凡二十余万众。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少所得。……蒲类将军兵当与乌孙合击匈奴蒲类泽,乌孙先期至而去,汉兵不与相及。……校尉常惠与乌孙兵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犁污都尉、千长、将以下三万九千余级,虏马、牛、羊、驴、骡、橐驼七十余万。”

      ^ 《后汉书·窦融列传》记:“(窦)固、忠至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呼衍王走,追至蒲类海。留吏士屯伊吾卢城。

      ^ 《后汉书·南匈奴传》:“(永元)三年,北单于复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其弟右谷蠡王於除鞬自立为单于,将右温禺鞬王、骨都侯已下众数千人,止蒲类海,遣使款塞。大将军窦宪上书,立於除鞬为北单于,朝廷从之。四年,遣耿夔即授玺绶,赐玉剑四具,羽盖一驷,使中郎将任尚持节卫护屯伊吾,如南单于故事。方欲辅归北庭,会窦宪被诛。五年,於除鞬自叛还北,帝遣将兵长史王辅以千余骑与任尚共追,诱将还斩之,破灭其众。”此外,巴里坤松树塘发现的“任尚碑”也印证此次战事。

      东汉碑刻《裴岑纪功碑》于清雍正七年(1725年)在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发现,又称《镇海碑》。碑文对此事的记载是:“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人,诛呼衍王等,斩馘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

      ^ 《后汉书·西域传》:“蒲类国……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

      汉军的右勾拳最后打了个空,常惠率领3个校尉的军队跑到慰梨去了。

      所以我当初推测伊朗八卦,一个依据就是这种事情汉宣帝能干出来,也有能力让文官团体,至少让史官不知道。现在看,别说史官,丞相

      就知道真相吗?说是不出兵,但你看汉军的几个行动关键词。车师北千余里,3校尉等等,都是和前71年蒲类将军赵充国的作战规模差不多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常惠几万大军出酒泉,从伊吾,浦类走,然后从乌鲁木齐的天山山口南下,只是文官们并不知道,还以为皇帝纳谏了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中朝、外朝

        这是前面的一段:

        汉武帝登基之后想法比较超前,朝里的老人总跟不上领导的节奏。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汉武帝不止一次下达求贤令。一时间长安是贤人云集,看看名单就知道找来的都是什么样的强手:董仲舒、东方朔、公孙弘、主父偃,一大长串。

        招徕之后怎么办? 也不能真让他们闲着。更不可能让他们替代三公九卿这些职位,在位上的好多人都是有后台的。而且新选上来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确定。这些人暂时就算在汉武帝身边工作的人员,一般情况下都有侍中、常侍、散骑这样的头衔,后来的大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也都是这个圈子里的。这些人就叫中朝。相对应的从丞相往下的官僚系统就叫外朝。

        这些人都是汉武帝亲自招徕的,自然与汉武帝的执政理念相同,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逐渐中朝就成为了汉武帝的决策圈子,外朝变成了执行部门。有了问题就通过这两种不同的会议讨论解决,。在中朝、外朝意见相差太远的情况下,双方也要进行辩论。最著名的就是关于兴建朔方城的辩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