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走走想想 -- 葫芦牛仁

共:💬30 🌺8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走走想想

    最近又是密集出差,并且顺路到了老家(一个三线城市),以及老家农村看了看。

    1、二三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等有点过分,很多新修的高速公路没有车流,不知道靠什么维持?卖地收入?二线城市扩张非常得快,周围2-3小时车程内都发展起来了。三线城市涌入大批的周边农村人口,城市化节奏非常快。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开发有其需求基础,但是明显有很强的投机需求支撑。房地产泡沫如果不遏制,后果会是毁灭性的。有人在投机农村土地,包括耕地和荒地。温州人买整座的山和整个山谷。

    2、回到父母出生的农村,大吃一惊,原来数百人的村庄,只有50-60个人。我一个亲戚的小村子,原来几十户人家,二三百人口,只有25个人留守。现在严格意义上来讲还算农忙季节,要插秧,马上还要收油菜。农民总的来说很感谢最近的政策,没有农业税,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点样子。还有一点是没有人要农村的土地了,即便是上好的耕地。农民在讨论小田改大田,提高机械化程度的事情了。

    3、农村的环境明显改观,山地基本抛荒,山上野生动物增多,村庄边都有野猪,水田里面有鹤和其他水鸟。但是二线城市的污染严重。

    通宝推:西里西,
    • 家园 老兄那里还算好了

      在下在广西三线城市,这边是发展卫星镇,打开交通后,将东莞那些被驱逐出来的污染大户统统收纳过来,甲镇搞再生工业园(这个其实就是烧轮胎,融电路板),乙镇搞化学工业园搞医药化工(还要是水源地!),丙的发展就不能再搞工业了,要不区上就会干预了,那好就把山林砍了,种畜生桉,喷除草剂污染水源。美名曰植树造林。

      种田的种菜的大部分是女人,老人。劳动力都进厂了,口号是:打工无需到珠三角,走出家门可上班。

      那些卖地的,搞厂的,种树的纷纷进城买房,买铺,楼价就这么上来了。

    • 家园 这种现象在国内很多!
    • 家园 从农产品价格看,农业力不从心了

      大宗产品有保障也有国外渠道,虽然价格也在涨,量是没大问题。小品种在中国因为人口因素也是个大市场,如蒜椒豆等等,听说一家连锁川味火锅店一年就消耗几千吨辣椒。最近总说疯狂炒作,一飞冲天,几倍十几倍的提高价格,根本还是没有供给,农村的土地,水利,人力都很紧张,机械化需要技术教育和油电基础,还有那最重要的所有制问题。没有长期稳定预期,补贴少,规划就是小范围交流,流通加工障碍,普通农民能做的不多,经济作物和毁田植树这一类短期行为也是他们在尽力挣扎罢了。看现在的产品低价格,打工形势一紧,流民就会出现的,计划生育,全球化拖延了这个问题。看下一步吧,如果整体形势不佳,还需要农业提供就业和收入,问题就在眼前了。

      • 家园 恭喜得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所有制的问题应该可以通过一些不复杂的改革解决(比如把把农地的产权继续分层,设定整体使用权,或者赋予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股份,同时把用益权整体出让)。根据我现在看到的情况,两代农民都在远离土地,下一代的年轻人对农村和土地根本没有兴趣,改革的障碍不存在了。

        • 家园 现在观点应该有些变化了吧

          现在农村孩子考上大学以后迁户口吗?要是我就不迁,怎么也不迁。

          目前的所有制整体上还是保护农民的。乡下有地有房子,总是条退路。

        • 家园 廉租房是个诱饵,宅基地换房也是温水煮

          根本还是就业,城里没饭吃,还是吃土地,本乡本土本人在家不容易操作,利益之争没有轻松的,我都怀疑四万亿有这个因素,还是重要因素。还是等人口自然减少加计划生育再拖一段时间吧,另一面就是城乡结合部有大问题了,大城市市区管得过来,三线,小城镇山寨化。

    • 家园 再补充一下

      我有与你类似经历和思考。我是南方某农业大省。

      有几个原因会导致未来农地不是那么紧张,但是粮食自给就岌岌可危。

      1.我老家,原来一个村六个年级的小学,每个年级30人左右,但是目前附近4个村合起来才能有个完整的小学,每个班不超过20人;乡镇整体每个年级不超过100人,我们那个乡镇有13个村,以前人口在15000人左右;

      2.80后的孩子基本没有在家种地的,要不出去上学,要不打工;这些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城市化了,但是总体属于城市低收入层。

      3.机械化的程度比以前提高很多,基本没有面朝泥土背朝天的时候了,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所以60五岁以前还是可以种田。一亩田平均净收入1000元左右(除口粮、农药化肥水利支出),1000元在农村可以较好的标准3-4口维持家庭5个月左右开支;一般人均3亩水田

      4.长期看,土地集中耕作是必须,解决撂荒的问题也解决农业产出效率的问题。20年后,每个家庭在30-40亩土地,应该不是问题,但是目前因国家的农业补贴每亩100多元,会成为土地集中的障碍。需要解决的是80后农村人口入城后扎根的问题。否则,土地就还是农村人口的最后保障。

      • 家园 我老家是豫东南部

        我老家是豫东南部,人均只有1亩左右的田地,更有甚者的村庄只有7分地。所以基本上青壮年都汇集到城市打工或者做些小生意了。

        学生情况和你讲的差不多,而且因为无家长照看,更多的学生汇集到县城的私立寄宿学校(包括小学,初中),便于管理和生活。乡镇一级的小学,初中的情况都很不乐观。

        • 家园 我原来也反对土地集中,现在有些变了

          主要还是因为人口变化,这连续几年,我都回去,与自己的亲朋了解农村,观察其中那些是结构性的变化因素。有这些方面值得关注:

          1.新生代是否还有意愿和能力在已经相当现代化的当今在农村种田;

          2.人口变化因素

          3.传统的半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是否可以持续,也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收入、成本,支出以及变化

          4.城市资本对农村的渗透以及采取的方式

          我觉得集约化可能是解决未来谁来种田的解决之道,但是我也同意温铁军他们的耽心。

          其实把所有的问题和风险列出来后,找到一个符合农村人利益又能保障农业健康发展的道路还是可能的。

      • 家园 基本农田补贴的那100元

        基本不是土地集中的耕种的障碍,只要是有农村户口的还是有一定的口粮田的,这些在我们这里流通的方式的承包给别的人家耕种。目前阻碍大规模机械耕种的主要障碍是以下原因:

        1、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资金没有来源,承包了别人的土地,一般是承包一年、两年的,长期承包的可能不大。是没有钱,也不敢大规模投入,这极大的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增收问题,也限制了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问题。

        2、短期承包决定了承包户不敢购买先进的农业机械投入到生产中去。

        3、1和2两个原因又制约了有大规模搞机械化种植的人把思想付诸行动,由于收益低,这些年轻人仍然不愿意留在农村去做这些事情。

    • 家园 这真是全国性的趋势

      三线城市涌入大批的周边农村人口,城市化节奏非常快。

      有人在投机农村土地,包括耕地和荒地。温州人买整座的山和整个山谷。

      原来数百人的村庄,只有50-60个人。原来几十户人家,二三百人口,只有25个人留守。

      楼主说的是南方的情况吧。

      我这里一个东北海边的县,楼主上面说的情况,我们这里都有,只是荒山是本地富起来后移居到城市的人又回来承包的。

      我觉得现在的城市化已经有点过了,现在的原材物料成本上涨,食品类价格上涨,滞涨越来越显现了,很可能明后年很多人又会回到农村。

      • 家园 山东农村也是这样

        孩子少数上大学,大部分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死活不愿在家里种地,尽管种地的收入比打工高好几倍。他们希望过上城市里灯红酒绿,超市影院,熙熙攘攘的生活。如果在农村务农,就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情。所以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现在都是机械化了,农民都骑摩托车或者电动车去田里,插秧有插秧机,浇地有水泵,收获有收割机,运输都是农用三轮车或者拖拉机。

        这是个趋势,不知道如果城市化的速度跟不上,会不会造成贫民区或者民工回流到农村。

        • 家园 高几倍不大可能吧

          打工一个月怎么也有1000吧。要是高好几倍,那不是说一个农民一年有四五万收入了?支出还低,还有大房子住。要都这样谁还去打工。

          这个可能是个别情况吧,种什么作物有那么高的收入?

          • 家园 现在农民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县城打工一个月一千二三的样子,管吃管住。种地收入就高多了。种大姜,大葱,圆葱,大蒜,蔬菜之类的作物,一亩地一万块很正常。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