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少见多怪才拿芦笋片说事 -- 花大熊

共:💬76 🌺11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谁说zxb没水平的

        其实看那帮写创意的家伙挺有才的,尤其在医疗领域。

        药厂拿利润大头的前提是用于研发。

        但是现实却是大家比膀子,小点的流通企业,谁感跟西安杨森叫板?杨森那厮为中国的研发做了哪些事情?

        个人觉得中国的医药行业其实是税务局,是向穷人收税的。直接收大家有意见,换成药品和医疗服务就隐蔽多了。

        村长和laftodeath的对话我也看见了。

        国家的政策给人的感觉就四个字“别有所图”。怎么做都可以比现在的好一点。

        • 家园 有人统计过,西方药厂养律师的钱是研发的两倍有余

          医疗行业细看,大都是一地鸡毛。

          真要看费效比,古巴医疗应该当之无愧全球第一:这么一个被封锁的GDP不高的小国, 人均寿命、婴幼儿死亡率媲美美国。

          古巴医疗体系是仿造赤脚医生制度建立的,他们叫社区医生。

        • 家园 所以现在是个很微妙的时刻

          不改不行了

          印度和巴西都能理直气壮地打破药物专利,我们……唉

        • 家园 收税?收到谁的口袋里了?

          没这样收税的。

          还是轻装前进,和当初国企破产一个样。

          • 家园 干脆就不要产了

            就不需要破产。呵呵

            把税收的权利干脆交给医患,你们自己商量着办吧。反正这个税谁都不会逃

            • 家园 已有的药厂要活下去啊

              所以在现有体制下就想出那么多变态的路子。

              还是那句话,欠债到了换钱的时候了。以前没有能力背的责任,可以先放下,但是现在还说没有能力背,就是无耻了。

              被杀的不过是替罪羊。

        • 家园 呵呵,还是体制怪圈的原因。

          整个医药制度问题。国家不允许诊疗费涨价,自己也不投钱,并给医院出主意——以药养医。然后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利润输送怪圈。所有问题都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至于您说的杨森等的问题,其实问题还不算大。杨森等外企,还是对教育医生起了很大作用。至于杨森赚钱,在国内比辉瑞、默沙东等真正的国际医药大公司赚钱,只能说人家市场做得好,公关也厉害。没人骂他们很正常,媒体一般不骂真正有权有钱的,外企很注重形象,不利声音都被他们的政府公关给和谐了。

          和您意见不同,我认为政府(不是政府人士)没从医药行业赚钱,只不过是没花该花的钱。我们政府管的地方很多,但现在的新“三座大山”——医疗、教育、住房,是政府该管而故意甩包袱造成的。尤其教育和医疗,任何有责任的政府都不该逃避。

          • 家园 医疗体制问题

            这说的的确是80年代至今的医疗体制问题,只不过这个利益链一旦形成了,要改就不那么容易了,甚至于前几年政府想投入都难。如果你有兴趣把这个利益链理一遍的话,就会发现,在以药养医的格局下,政府投入的最终获利者是药品行业。因此,改革得从切断医药开始,其中肯定有中小药品企业包括流通企业利益受损,这就看各地政府的执行力了。

            • 家园 花大钱还自身不得利,是政府放任和拖延医药问题的原因

              你说的利益链已经形成而难改,有道理,但关键不再那。药品行业是小行业,在政府里面的分量无足轻重。例如郑筱萸作为一个副部级的实权干部,他那点事在腐败分子里算轻的。石油啊、房地产啊,真查的话比他大的案子多的太多了,有几个死刑了?就是和卫生部比,药监也强多了,卫生系统那么多事,有谁吃官司了。他被毙,是因为作为替罪羊效果很好,也是因为行业在政权中没分量。俺有时就邪恶的想:高干用进口药,只能用国产医生,是他倒霉的最大原因。

              如果政府正想管,很容易。只需医药分开,这个利益链就断了。代表无法统方,就无法给红包。现有的经营方式就无法维持。可那要花大钱投入,所以政府拖着不办。宁可挑动医患关系来转移注意力。

              • 家园 政府不是单一部门

                并不完全如此,政府不是单一部门,这里面有个相互牵制,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就说医改吧,谁都知道医药分离,90年代卫生部门的人就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但卫生部门什么单位啊,没权没钱,医疗保险在社保手上,公共投入归财政管,药品定价是物价的事,后来药监还分出去。医改之前,卫生口领头想做些事情,请教财政,财政说你卫生口给我个具体数字吧,要我投入多少,来年准备增加多少,还有我们这里要年度考核,你得告诉我投入以后产出怎样。卫生口的人都是行医出生,疾病数据又掌握在医保和医院那边,于是憋红了脸也算不出这到底花多少钱,关键是这产出是啥呀?是人总要生病总要死的。于是财政部门凭经验确定这投入是个无底洞,只要民不怨也没有改革的动力。之后出了问题了,民怨了,医改在中央层面开始动作了,新问题来自地方政府。确实如你所说,如果花钱不得利,这事儿大家不太想干,于是出来宿迁卖医院的例子,还大肆宣传了一阵子,表明政府不花钱还能办事,如何高明。这次中央强力推基本药物,中西部地方政府以财政困难出来叫板,你看这药品行业在某些地区可是支柱性行业哪,和烟草差不多,有税收就没有控烟的动力。哪天要是把健康纳入考核标准了,比GDP还重要了,估计能起一些作用。只不过卫生体系投入以后不直接产生效益,说不定这届投入,下届才有收成,这要看政策怎么定了。

                至于郑筱萸那种例子是让人出离愤怒的,腐败算个啥呀,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贪那点钱和人家房地产贪钱有什么不一样。看他一年批那么多药,往小了说,那是扰乱国内医药市场,往大了说,是要出人命的。

                通宝推:花大熊,
                • 家园 任何问题都要看主要方面

                  没有一个问题是一个原因造成的。您说的事,不知是从何渠道了解的。即使真的如你所说,也该知道大家在装腔作势。卫生部会不知道疾病数据(他的流调数据怎么来的?医院的头是社保任命的?)?财政部会要求投入产出(原来的社保支出莫非算过?还是教育投入算过?)?药品在市一级以上都算不得支柱行业,顶多部分地区关注度高一些。那点销售额在GDP里才占多少?呵呵,逗着玩吧?稍微知道点内情的会笑掉牙的。主要原因我说了,中央不愿意投入,地方也一样,又知道早晚得投入,能拖就拖。下面心领神会配合。

                  郑筱萸多批的药,不过是原来一家生产,现在几十家生产。我国新药审评的原则是美国没有上市,我们就不批。新药的定义,我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和老百姓想的也不一样。市面的新药绝大多数就是改剂型、换规格,这是企业为了规避统一定价想出来的歪招。其实药监从卫生部分出来后,还是做了很多事的。比原来卫生部医药局敬业多了。相当于过去死十个没人问,现在死五个把负责人杀了。所以我说他是替罪羊,都够黑。

                  • 家园 说到此罢

                    我没有反对你“能拖就拖”的观点。但表面和内情还是有差别,细节不明了,大体上的结论就有失偏颇。关于疾病数据,卫生部门还真是有苦说不出。流调数据来自医院不假,问题是没有以个人为单位的数据和相应费用数据,我说过,这类数据掌握在医保手中。当然卫生部门管新农合,并不是所有数据都缺失,未来看这两个部门谁来统一全国医保。药品在某些地区算支柱行业这一点,有机会可以去中西部调查看看,不然地方政府拼命保护几家地区性药企就说不过去。

                    • 家园 好了,不说了

                      呵呵。不过我不同情卫生部。医保数据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是人家收集的。而且那是已纳入医保部分,城市人居多。只有借鉴意义。卫生部作为医院的主管部门,说拿不到数据,是扯淡。只是统计耗时费力,在找借口。而且卫生部里王八蛋、混账事多了,至少比药监还多。药监刚成立那几年,在企业界简直是政府部门的模范。只是后来乱了。地方政府保护企业,那是利益和脸面问题,支柱还算不上。西南有个副省长,能为药企跑项目在北京待半个月,光是为工作,俺是不信的。不过无论怎么说,国内医保还是在进步,就是步子太小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