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文科生和理科生 -- 悲欢

共:💬41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文科生和理科生

    我这个人,文科生出身,现在在学理科,两样我都尝过,所以在这里想写一点自己的感受。不是什么科学研究,也不是什么专业理论,只是我个人的感受而已,对不对的,看我这文的人自己去说。

    我认为学文科和理科的基本思路有着巨大的不同。我概括一下,前者叫做一个都不能少,后者叫做有多少算多少。

    学文科,研究的是社会科学,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研究这些事情的时候必须把所有的情况都了解完整以后才能下结论,一个都不能少。打比方说,一个历史事件,有15个因素在起作用,如果你扔了一个,只看到14个因素,你的结论立刻就变了。再扔一个,结论又变了。我记得从前萨苏曾经写过文章说这个事,他说看一个人,多知道他一件事就对他的看法变一次,不是变一点,而是根本性的变化,于是在了解这个人的过程里此人就象变色龙一样变来变去,到最后也说不清他是什么人。这就是人的复杂性。

    比如张三和李四吵架,张三先开口骂人的,是张三的错否?不见得,他骂人是因为李四砸了他家的玻璃。那么是李四错了吗?又不见得,李四去砸玻璃是因为自己老婆和张三通奸。这回跑不了了,张三的问题吧?仍然不见得,张三偷李四的老婆是因为李四他根本就不灵。他耽误人家姑娘了。

    这么看来小小以件事背后有可能是多么复杂的背景在起作用。在研究这个事情的过程里我们必须把所有这些因素一次性的全部了解,只要缺一个条件那么整个结论就全错了。我感觉这是研究人性的方法。

    理科呢?就不一样了,理科生是有什么条件干什么活。只要有一个条件就能开工。比方说盖房子,原则上我有几个钉子,几片木板就能盖一个房子。当然了,有砖就更好了,有瓦那还好一些,有玻璃那就太好啦。每次多加一个条件都添一份惊喜,可是没有呢?没有照样干!从来没听说缺什么料买不着整个工程就全都不干了,没这道理。

    再比如说程序员,他会几个语句,就用几个语句,原则上会三句话就能写程序,好不好另说,虽然水平越高会的越多,可是水平低也照样干活。程序员完全可以只专心于自己会的这几句话,一招仙,别的,外界的事情他完全都管不着。没人试图把所有的语句都学全了再去写程序吧?

    理科生这种有多少算多少的思想方法不能用于讨论社会问题。

    我时常有这感觉,很多理科生聊起社会呀,民族呀,什么的这些事情的时候让人感觉不是那么回事。他用手里已经知道的几个条件想通了,打通了一个小周天,然后他觉得豁然开朗了,就从此认死理了。他抓住阶级论了,就会觉得这个东西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象个机关枪一样,指哪打哪,得心应手。瞧你得意洋洋的,你说的那都对么,社会科学能这么研究吗?旁边还摆着那么多制约因素呢你就不看一眼吗?

    反正我见到这种人的文章是气不打一处来。

    • 家园 可笑可笑

      要论归纳总结,当然还是理科生有优势。所以像文中所描述的,几个钉子,几片木板就能盖一个房子,纯属搞笑。科学是严谨的,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结果。只有在最大范围之内搜集材料得出的结论,才具有说服力。这可是搞科学的基本条件。

      但是经过搂主这么一说,广泛收集素材却成了文科生的专长,不妥,不妥啊。看看身边的那些人文研究,历史评述,今天一个结论,明天又成了另外一种说法。这怎是一个“乱”字所能说得?如果真能够像搂住所说得,何至于此?

      最后,我认为学文科和理科的基本思路有着巨大的不同。我概括一下,前者叫做有多少算多少,后者叫做一个都不能少。

    • 家园 文理的最大区别就是逻辑思维的问题

      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

      但是此作者忽略了一个先后的问题,这个很重要。因为人的思维在大学阶段基本定型,文理的差别很大,很大。

      研究人和研究物也是根本的不同,研究人注重与假设,研究物注重于事实。这个假设和事实是无法相比的。

      其实,我也根本没有看懂作者要说什么,只是假设。

    • 家园 找男朋友还是理科男好,至少花花肠子少,还经济实用呢...
    • 家园 个人以为:对比中国和西方,就是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的的对比

      近现代西方的崛起,是建立在理科思维,而不是文科思维的基础上。

      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前面有朋友谈到儒家对中国的影响的时候,也提到一些,谈论中医的,也多少相关一些。

      最近想作两包子。。。

    • 家园 我怎么就看不出来他想说什么?
    • 家园 俺也插句嘴,说说文科和理工科

      先说明一哈,我只对文科思维模式和理工科思维模式感兴趣,而对这个人究竟受了多少年文科教育 vs. 理工科教育没兴趣。许多人受理工科教育以及从事这方面工作时间明显更长,但思维却偏文科。反例则几乎没有,呵呵。所以从这里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两种思维的优劣了。

      我的感觉,理工科思维倾向于追求绝对真理,重实证,重严格精确的论证,不太愿意接受相对真理、相对合理性以及模糊论证这一套,认为它们没有多少价值。

      文科思维则对于相对合理性和模糊论证很舒服很自在,并且对其价值和作用评价非常高。

      举个例子吧,经济学。经典经济学和凯恩斯那套东东,你怎么去精密论证?又怎么去求取实证?金融学与经济学一脉相成,在建立一个理论学说时,都是先预设一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完美状态(你怎么去实证?),一大堆前提条件,哪个条件不符合都有可能令该理论无效。全都是这种东东,纯理工科思维的朋友,一定认为这种玩意儿有什么价值可言?都是现实中不存在也永远不会发生的东西!对现实有什么指导价值?

      金融分析和预测也是如此。你说未来20年年均通涨不会超过4%,你说这家公司未来10年销售增长年均不超过10%,这都谁告诉你的?别老跟我说什么 more likely than not,我要的是精密论证!

      要完全按纯理工科思维看,什么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 都TM瞎掰,都是自己骗自己玩儿的。

      所以,俺滴结论是:纯理工科思维正在趋向于消亡,和和。

      • 家园 理科与工科也有区别

        煮酒兄所说道理很有趣,但是并不全面。依鄙人之愚见,理科与工科大有区别,即使是工科中也有不同。

        理科是讲求精密论证的,比如光的速度300000000m/s一般的应用已经足够了,偏偏有科学家对精确值非常有兴趣。pi3。1415926也够了,可是也有人喜欢算它到底是多少。这是理科的特点,就喜欢追求及至。但是科学史上很多东西就是这么得出来的,一个n趋向无穷的数列的极限是多少?一般只要近似取前面多项就足够了,但是在某些人眼里,求极限很有趣,还就给他们找出求极限的一些方法。在此基础上,才有微积分的发展,而微积分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就不用多说了。理科是建立在公理基础上的,不过回头说来公理其实同样是假设,比如几何中直线的线,平面的面,都是没有办法来精密论证的。而非欧几何与就是在对欧式几何其中一个公理基础上的分歧产生的。

        再说工科,同为应用,也有很多差别。比如说煮酒兄所说的经济学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为预测,一个为解释,当然两者必然是可以联系的。比如说某股市在过去的三百年来发生了什么事件,是可以统计的,如果试图去解释,比如说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就有股市萧条,经济崩溃,又为什么在某一年份经济发展迅猛,股市大涨,则为与分析相关的经济学,可以从历史,科技等等多个方面来着手。同样的事件,可以有多种分析,结果当然会产生很多经济学的分支。在从经济的历史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所以由此结合一些条件做一些预测。比如大家都可以预测十年内中国经济会持续高速发展,这个预测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这么讲的人很多。但是如果有人根据某一学说,预测中国经济十年内必然崩溃,那就是另一个思路了,当然谁讲得比较准还得让事实来验证。同样的还有台海是否会发生战争,也会有多种预测。预测还有一种方式,比如说某个事件的可能性会有多少,而相反的可能有多少,等等。这个其实只是一个说法,即相对来说哪种可能性更大一些,比如70:30与99:1的意义肯定是不同的。万一万一,万中取一,但是也有可能,只不过比千一、百一可能性更小。这些例子有很多相关于文科的部分,所以模糊在所难免,因为与人的思维有关的东西严格来说都不是工科。

        工科最主要的部分是制造业,建筑业等等,一个物件使用寿命是多少?能承受多大的载荷?某物品能在多久时间到达某地?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靠工科了。在这个问题上,楼主的说法是正确的,有什么条件干什么活。比如说一台电视机使用寿命是多少,说5年那么5年内就没有问题,5年后还顶用不顶用就看运气了,当然这里说的是正品,非假货,非次品。当要求使用寿命是5年时,比如某种材料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不确定,这里工程师就会加上一个保险系数1.5(>1),本来理论上2mm厚度就够的,换成3mm的,就算完工。当然不是就此算了,如果能够提高工艺或者检测水平,材料性质可以确定得更加精密,比如原来是1.2-1.9之间摇摆,后来在1.5-1.6之间,这时3mm就可以换成2.2mm,而同样保证5年的使用寿命。

        文科与理工科的区别大概如煮酒兄所言,另一方面,工科与理科的区别在于工科强调应用,理科讲求理论性。反正隔行如隔山,很多科目间也大有不同,比如同属经济大科,会计与金融肯定也是很多区别的。

      • 家园 哈哈,笑死,老酒说话好亲切
    • 家园 说了半天,您到底是说文科和理科相同还是不同啊?

      我怎么觉得都是一个道理呐。

      文科:素材-》分析方法-》结论

      理科:原材料-》工具-》产品

      素材和原材料可以近似于无穷,分析方法和工具只有少数几种,阶级论就是少数几种之一。

      象萨苏评价人的标准只有一个,属于分析方法嘛!

      • 家园 无所谓,码字的目的就是发泄一下,爽一把
        • 家园 但是被蝎子蛰的滋味就不那么爽了

          惭愧,这篇文章是我个人的感觉。没有经过验证就写出来了,也是因为要应景跟人斗嘴。

          不过,我这虽然只是感觉,却也不是突然才有,这个想法在我心里憋了有很多日子了。拿出来是为了让大家探讨,对也好,错也好,大家各有各的看法,却也未必不能对世人有一点启发。而你是唯一一个出言讥讽的。

          我谢谢你

          • 家园 其实硬生生将思维方式分为文理过于简单

            对一个个体来讲,谁都有感性的一面,也都有理性的一面。区别在于哪一部分多,哪一部分少。从文的人,偏于感性,事理的人,更相信规则,理性偏多些。因此,学文之人,也有逻辑严密,分析事物丝丝入扣的,学理之人,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