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与余杰的一次接触--余杰印象 -- 一直在看

共:💬63 🌺9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与余杰的一次接触--余杰印象

    第一次在网上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可能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做人要有担当,这次我觉得有必要写点什么。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国内时看到一些不公平的事情发生会痛心疾首,骂执政者会比大部分人要激烈。但我没有在任何网站和报纸上发表过政治言论,原因是太忙,真的没时间。

    最近余杰被公安机关传讯的事情在海外被渲染的沸沸扬扬,各种观点都有,谁也说服不了谁。余杰在一些反共人士的眼中,俨然已成为一个被政府迫害的典型,是一个民主斗士,都快成烈士了。

    我与余杰有过一次接触,今天跟大家汇报一下,顺便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不想跟网友辩论。

    初次知道余杰,是从报纸上一些余秋雨的支持者声讨余杰不厚道的文章中,大概是比较不关心祖国的文坛是非吧,具体两人有什么过结我并不知晓,但对余杰这个名字,还是有了印象。

    再次接触到余杰的文章是在香港,2001年的春节,我是在香港度过的,由于国内的媒体报导的一边倒,我又不会用代理上“反动”网站,平时的我很难接触到与政府不同的声音。所以一接触到民主和自由,立刻就买了很多在国内不容易看到的“反动”杂志。如:《争鸣》《中国之春》《前哨》。。。

    看的很过瘾!

    好象是在《争鸣》杂志的30页左右,我看到了署名余杰的一篇抗议信,题目好象是抗议政府迫害他。

    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心说这政府真够戗,怎么人家骂骂余秋雨就迫害人家,太不象话了!

    迫害经过是这样的:2000年吧,余杰同学北大研究生毕业,经与启功老人联系,被现代文学馆录取,满足了余杰同学一心想搞学问研究的志向。当时他已拿到该单位的接收函,回北大办理报到证就可以了。

    但事与愿违,不知什么原因,现代文学馆改变了主意,不给余杰同学这个工作机会了。余杰同学很气愤,决定捍卫自己的工作权,硬去现代文学馆闯馆报到。结果被政府迫害了一把:据他说有20几个工作人员堵住大门不让余杰同学进馆,期间发生推搡。

    结果余杰同学此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挺可怜的。

    看完这封抗议信,我就纳起了闷:这起纠纷怎么一纠就纠到海外的反共杂志上了。看纠纷内容好象跟政府迫害有一点差距呀?也可能事情背后还有别的背景。同时对余杰同学有了一个印象:这哥们能量够大的,这么点事都能一秆子捅海外去,道够深的。

    后来就回北京了。

    要把这事说清楚还得介绍一下我的工作:据说被评为中国最黑暗的行业之一,那就是―房地产。这个问题今天咱们不讨论,不过还真是挺黑的。

    近几年房地产竞争激烈了点,每个项目推出的时候都要找一个卖点,炒作一下,说不好听的就是误导一下买房的人。让他们觉得只有买了我们的这个项目,幸福生活才能降临,才是当前最“酷”的生活方式。消费者都是很聪明的,但有的人还就吃这一套。

    我的一个朋友搞了个项目,卖点是请了个国际“知名”设计师,整出了个精品为广大北京市民服务。操作路子还是老一套--“炒作”。

    这天就这个项目开了个“建筑艺术研讨会”。请了一些圈内人和圈内的记者参加,会后自然要在类似《北京青年报房地产专刊》之类的版面发消息。炒作嘛!这种新闻算是软广告吧。

    朋友的场一定要捧,不过我晚到了几分钟,会场也就20多人,一特长的长方桌,我坐在桌尾,挨着一戴眼镜的年轻人。

    座谈会开始后,介绍与会者,介绍到“眼镜”时说他是----余杰。还真吸引了大伙不少目光,这“二余”之争知名度还是不小的。

    我当时的感觉是很惊讶,这挂羊头卖狗肉的“XXX项目建筑艺术研讨会”关余杰的研究领域啥事呀?!

    不过既然坐在一起了,就是有缘,赶上这会设计师正用洋文大侃“设计理念”。我听不懂,看着余杰同学也一头雾水的样子,就跟他聊了起来。

    我问他:“你的那封信我看了,是怎么回事?”

    他说:“说起来很复杂,那帮人根本不懂法!我接收函都拿到了!”

    “那你怎么把这事捅到反共杂志上去了,这样矛盾不就激化了吗?”

    “。。。。。。”

    “具体怎么回事,你跟我说说。”

    余杰很痛快的向我介绍了这一事件的背景。据他说:事情的起因是因为199X年,他在读研究生时主持编辑了一个“抗美援朝胜利XX周年―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活动”。好象还涉及中小学历史课本的修改。

    但余杰同学经过对这一命题的深入研究后,得出了结论,朝鲜战争是金日成发动的,所以他对抗美援朝的正义性产生了怀疑,引起一些人的不满,结果就迫害他,不让现代文学馆录用他。

    说到这我算明白了,受迫害原来不是因为余秋雨呀!

    不过觉得余杰同学是够冤的,为了金日成把一稳定的工作都给丢了。

    不过也可以理解现代文学馆的“领导们”。谁愿意自己单位里养着个“刺头”,在中国的国营单位,现在什么事不还有个领导责任嘛。

    余杰同学道行那么深,一有事就往《争鸣》上捅(我想我看到的那封信应该不是余杰在《争鸣》的第一篇投稿),到时侯不分房子,没涨工资都往“政治迫害”上靠。启功老前辈和舒乙馆长那头到时候不大才怪!

    跟余杰聊完,心里有了个看法,这同学跟我们房地产这行一样:爱炒作自己!对余杰本人,自然失去了兴趣。

    互相留了联系方法,从此却再没有联系。那是2001年的6月。

    之后余杰同学好象写了一篇《今夜我们是美国人》,得到了不少骂名。被人狂批。我没看过,不敢评论。

    再后来出了国,发现余杰火了。成了大陆著名民运人士之一了,成了中国年轻知识分子的良心了,可以在哈佛的讲坛上激扬文字,评判中国的社会了,有点人间指南的感觉了。

    我就感慨:共产党真是进步了,这著名的异己份子可以随便出国演讲,自由返回中国,还可以在国外的反共网站上狂批当政者。。。

    想想魏京生、王丹,不禁替他们感慨!同是民运人士,你们怎么就这么倒霉呢?!坐牢不说,还给扔出中国不准入境,还有那个不锈钢老鼠妹妹,发表几篇小文,不也被关了1年多,TNND,真不公平!

    看着网上的朋友们为余杰的事争的面红耳赤,不禁想说,你们就给政府一次迫害余杰同学的机会吧。不传讯几次,关他几个月。怎么能证明中国政府腐败,政治黑暗!

    不这样,余杰同学怎么能符合“民运”“不同政见”的称号。再说这10几小时的传讯,可是一个大大的政治资本。海外海内的一煽惑,这知名度就更高了,这不是炒作斗士嘛!使劲煽惑,越大越好。

    余杰同学的文章文笔自然是不错的,北大7年,很受到了一些熏陶。但他选择的写作题目,基本上是当时社会的热点是什么,他就写什么,一般没有危险,不会触怒政府。但他的文笔好,更激进,最后给人的印象是这个题目是余杰同学先发起的。这一点,我很佩服他。

    不过最近的传讯,大跌我的眼镜,都让他去哈佛演讲了,还传讯个什么劲呀!有机会得劝劝政府。

    文章写到这,谈一下我对余杰的看法: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为名为利手段很多,很善于炒作自己,称不上民运人士,希望政府迫害一下自己,但不要太厉害。迫害强度达到让全世界的民主政权都拿他来说事,但还要保证他有人身自由,肉体不要痛苦。

    要掌握好迫害余杰同学的分寸,可真不容易呀!”

    元宝推荐:紫色风信子,紫色风信子,神仙驴, 通宝推匿名:1
    • 家园 卖字说评书的都这样

      水平不够,说出来的话编出来的故事漏洞一把。余杰当年在BBS上被人收拾地颜面尽失,说到底也就是个花架子。只能走邪门,有事没事儿打打擦边球,编点瞎话骂骂政府。瞎话不是因为无知,是故意搞出来等着别人骂。只要有人骂了,就可以玩悲情,高喊被迫害,然后连哭带闹地说自己不能在中国呆下去了。如果连不同意见都没有,就生造一个被迫害的“事实”,什么有人要搅他工作。

      这种猴戏玩的太多了,这帮人一点创造力都没有

    • 家园 说说我对余大才子的印象

      我对余大才子的印象来自他的书。从年龄上讲我和他属于一代人,1998年他出版《火与冰》当时看得我很激动,真的很激动,觉得自己的同代人中能出现这么一位自己也感到自豪,然后买了他的《铁屋中的呐喊》看了后觉得和第一本没啥大的变化。在之后是《说还是不说》我就觉得有些不对味了,尤其是那篇《昆德拉还是哈维尔》更让我嗅出了一股子文革的红卫兵气味,他在里面把哈维尔竖成了标杆,要知识分子都像哈维尔一样,如果像昆德拉那样就是违背了知识分子的基本道德。浑然忘了他在自己的第一本书里对昆德拉的赞扬。当时不知道哈维尔是何许神仙竟让余大才子如此五体投地,查了一下原来哈维尔乃捷克作家,曾发起77宪章,捷克从原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任总统。怪不得余大才子如此推崇,原来是从哈维尔身上看到了一条光明之道啊。

      之后就是余大才子名满天下的那篇《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的大字报了,从此之后我再也没买过余大才子的书,见到了顶多翻翻而已,不值得浪费我的银子。有一年在《书屋》上看到了余大才子的《闸门在你的肩上》写的是西蒙娜薇依,满篇只见“救赎”“基督”之类的在飞舞,看不到实在的东西,对比刘小枫、林贤治同样是写薇依的文章水平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可怜余大才子沦落到靠喊口号来凑文章的地步,那《书屋》的编辑也是,这种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文章也登,这不是砸自己的招牌吗。当时就琢磨余大才子是不是皈依了?之后几年余大才子奇文不断先是《我们都是美国人》,然后是与做鞋的官司,接着又是与小树丛的亲密接触,发出小树丛是不被理解的好总统的感慨。也是我手欠,在百灵下了一本余大才子的新作,一看序言惊呆了,名字记不太清好像是《致我的警察读者》大谈自己如何被TG的警察机构迫害,而自己又如何坚贞不屈与之斗争,让我感觉当年的老K也比不过现在的TG的凶残。再看正文,除了“基督”“兄弟”“救赎”之类的词,就是TG对他们的迫害,余大才子终于成了一个圣徒了。

      乱七八糟写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余大才子继承了中国文人身上的那些让人恶心的东西:见风使舵、无操守、深文周纳、自我神化这些糟粕。这样的人真应该到台湾去从政,呆在大陆摇笔杆子,屈才了

    • 家园 那篇大骂余秋雨是文革余孽的文章充分的显示了他的扣帽子水平
    • 家园 见过余杰一次,不是很善言辞的样子

      或许只是笔杆子来得吧

    • 家园 接触过余杰,厚道起见,不评价了

      有一群这种小苍蝇嗡嗡几声,正好显示当的言论放宽了嘛,呵呵。反正左右都是个废话。外松内紧才是内家高手。

    • 家园 【原创】喜欢余杰的文笔,曾经基本上买了他的全集阿,但说起来能气死……

      日本很少有中文书卖,华人的物产店倒是有售,那年年底,物产店清仓,呵呵说实话在日华人特别是东京的,有空买书看书的人不多,色情言情小说还行(不好意思,归类在一起)。

      余杰等人思想类专业性的书更是无人问津,非常好的正版书处理价一本只卖100日元(人民币7块左右),可原价都是二十多快人民币,看来国内书价是很黑啊

      乐得我蹲在街头好几天买了几十本,这一看余杰的系列更是吓一条,这人之间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涅。有的东西咱只能想到一些,但人家更是思维清晰,文笔流畅,跃然纸上了。同时也看到了国内的进步,一些敏感的内容竟可以出版讨论实在是让人意外!

      当时比较忙只是走马观花翻了翻,想着以后有了空好好看,结果后来发生的事能让人气死。合住的家伙找了个女孩同居,俺要搬家啊。和一个朋友说的好好得两箱书暂时放到他那儿,谁知道这厮图省事又放到了他另一个道上兄弟那儿,又刚好适逢严打这厮就被笼了进去,更可气的是他朋友的联系方式地址等还没有搞到。俺这些宝贝现在哪儿睡觉都不知道啊……

      欲哭无泪啊,只能往好处想,回国时行李可以轻一些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不要托付给别人

      关键词(Tags): #余杰和我的宝贝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