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羽是擅自出兵北伐吗(1) -- minotaur

共:💬16 🌺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关羽是擅自出兵北伐吗(1)

    最近好像到处都在讨论关羽,俺也来凑个热闹。

    看到有很多说法说关羽擅自出兵北伐,其出发点之一就是关羽出兵时间。根据这个擅自北伐的结论甚至进而引出了刘备诸葛亮担心关羽尾大不掉故意见死不救的观点。

    对此我深表疑问。

    第一,虽然史书上没有明确的刘备指使关羽出兵的证据,但是也没有明确的关羽自作主张的证据。虽然二者看上去差不多,但是是以关羽是奉命北伐,还是以关羽擅自出兵北伐,来作为基本结论然后无限引申,所得出一大堆惊人的其他观点,差别会极大。

    第二,史书上没有明确的关羽出兵时间。

    这里重点讨论一下这个。网上很多说法是关羽的出兵时间是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也即建安二十四年七月。

    三国志<关羽传>中说: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这里面, "是岁"两个字得不出关羽的进攻时间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的结论, 不然的话说话方式会截然不同。我们再来看《先主传》的说法:"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时关羽攻曹公将曹仁,禽于禁于樊。俄而孙权袭杀羽,取荆州"。

    显然这段话仍然证明不了前述网上的说法。只是说刘备在汉中称王的时候关羽那边是个进行时态,起始时间点不明,至少在二十四年七月前。

    <曹仁传>: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211-212 年)。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

    这里有个"时汉水暴溢",似乎关羽攻樊大约是在这个时间段了。但是,仔细读的话,这个其实是用来说明"于禁等七军皆没"的原因,不能用来指明关羽开始攻樊的时间。于禁在樊城的时间,肯定是在关羽攻樊之后。理由在<吴主传>:

    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生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于禁传>也说: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武帝纪>是这么写的:

    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其他的我暂时不列了。奇怪的是,这么多原始史料,都没有明确给出关羽出兵的时间,甚至连大致的时间都难以确定。是有意还是疏忽呢?这里面必定有原因。

    网上的说法,多是寻章摘句, 甚至不惜断章取义以佐证自己的说法。而且,史料还有一个问题,万一是错的怎么办?三国志里面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记述,比如陶谦;后世很多笔记性的史料,根据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想来记述的并不少见,如著名的明季南、北略。我功力不逮,只好结合史料,从逻辑分析的角度来阐述一下。

    (未完待续)

    通宝推:johny,
    • 家园 【原创】关羽是擅自出兵北伐吗(4)

      这里说一下我的结论。

      关羽为了配合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在建安二十三年发动了若干进攻,而且这一行动很可能是得到了刘备的命令或允许的。关羽的进攻虽颇有声势,但因为投入的兵力不足,作战目的有限,基本上是袭扰性的牵制行动。曹魏方并没有予以特别大的重视,仅是调动曹仁一军到樊城加强防守。

      关羽之所以投入的兵力不足,是因为要防备孙吴的需要。进攻方式上,是水军为主,进退比较方便,时间上主要选择从春到秋汉水水势较盛的时候。水盛则利于吃水较深的大船加入作战, 如孙权给曹操的信中所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斐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近,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温恢传)

      这里子孝和征南指的都是曹仁,一个是他的将军称号,一个是他的字。温恢说关羽今年会乘水而来,如果他不是未卜先知,那么大约是关羽之前有此行动规律。曹仁作为荆州守将,不可能连水盛利于水军行动这点都不知道。

      为什么曹仁后来吃了个大亏,答案很简单,关羽这一次终于投入了主力。屠宛城的时候,曹仁看出关羽不过是小打小闹,陆战实力较弱,所以敢于离开樊城,和庞德一起镇压宛城的民变。但是,事情是变化的,起因是在孙吴方面。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吕蒙传)

      诡计多端的吕蒙称病离职,代之的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关羽松了一口气,终于把守备的兵马抽调到襄樊前线。另外,三月的时候曹操因夏侯渊定军山之败,率主力前往汉中与刘备作战; 此时也是春水方生的季节,几方面因素加在一起,使关羽下了最后的决心,想拿下襄阳这个战略要地。

      这样力量消长之下,曹仁支持不住,向曹操求援。曹仁上次在南郡曹仁被周瑜围城一年多,曹操都没派什么援军;这一次,曹操很重视,派了于禁领衔,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支援襄樊。"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

      各史书之所以没有写关羽的出兵时间,大约是因为关羽一直处于袭扰状态,所以无从明确起始时间。规模一直又都不大,所以史书上也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可写得事实。但是考虑到于禁的行军时间,曹仁的求援信路上的时间,曹仁作战变成不利需要一定的时间,可以推论,关羽大举出兵的时间应该在七月份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前。假设关羽是个聪明人,选择在得知曹操主力前往汉中的情报之后大举行动,再有温恢关于" 水生"的议论,这个时间也许是三月底或者四月(注意这里的月份指的是农历)。

      曹操五月份从汉中撤军回到了长安,他派于禁出兵援助曹仁,结果于禁大败。关羽围襄阳,樊城差点失守[1]。这一次终于牵动了曹操的几乎所有战略机动力量,徐晃带了一堆新兵蛋子援救襄樊,之后有徐商、吕建增援,再之后又有"殷署、朱盖等凡十二营"。另外还有没来得及抵达的张辽和曹植等重量级人物:

      "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曹植传)

      "关羽围曹仁于樊,会权称藩,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仁围解。"(张辽传)

      关羽这下子真是捅了马蜂窝。关羽不想放弃似乎唾手可得的胜利, 所以一直不肯从襄樊回军, 终于得以让孙权抄了自己的后路。这里面守卫南郡和公安的糜芳傅士仁的背叛打击尤为致命。

      所谓关羽擅自行动攻打襄樊的流行说法,理由很不充分。一个所谓的证据是廖立的话:"后至汉中使关侯身死无孑遗,上庸覆败,徒失一方。是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擅自行动说法的持有者只看到了"直以意突耳"这句话,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断章取义了。实际上,要准确加以理解不看上下文是不行的。

      至于刘备诸葛亮为什么在汉中战事结束几个月之后对关羽没有施加援手,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这又是一个比较长的话题。

      (待续)

      • 家园 胡说两句,期待下文

        非常关注一点,既然曹操5月份撤兵汉中,而且可以派人援助襄阳。为什么刘备没有意识到战场转移呢?是不是也应该即使支援一下关羽?

        是不是刘备认为关羽的力量足够了,因为南郑还有傅,靡,而且上庸还有刘封等人可以支援。

        还是一个想法:是不是刘备想保持汉中方向的优势,而没有把荆州当作作战的主要方向,只是希望关羽起到骚扰牵制的作用,而关羽却想改变配角的地位,想唱一把主角?因而擅自加大了进攻的投入而减弱了守备孙权这个任务。因此才被评价为 [URL=]怙恃勇名,直以意突耳[/URL]?

        就是说关羽想以既成事实来改变刘备的战略规划(主观上立功心切)。因为当时得到吕蒙生病的消息,可能关认为江东方面短时间内不会出击,而自己可以打个时间差冒一把险,把刘备给他防守孙权的兵力擅自调来先拿下襄阳再说,从而引起刘备的重视而加大对他这方面的投入。但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被吕蒙算计了。而且这样也能解释靡,傅的背叛。因为他们并不同意关把自己的兵调走,而且不愿承担由此产生的失城的责任。

        当然,俺这个只是按照逻辑瞎猜,没什么依据。还期待快点喝水回来填坑。

    • 家园 也不至说连个大致的时间都难以确定吧?

      1.显然关羽攻樊城不能早于曹仁屠宛斩侯音,即建安24年正月以前.

      如果那会关羽就围攻樊城了,曹仁不会北上去平定一场叛乱还轻松的"还屯樊".

      2.关羽出兵的目的是什么?同样在建安24年正月,刘备击斩夏侯渊,占据汉中.建安24年3月,曹操出斜谷,刘备很自信,按资治通鉴,刘备说:“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乃敛众拒险,终不交锋。刘备胸有成竹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没有必要发动关羽攻樊来减轻压力.

      3.关羽出兵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策应刘封,孟达攻取上庸.这肯定是曹操当年夏5月撤出汉中以后的事:"达将进攻上庸,先主阴恐达难独任,乃遣封自汉中乘沔水下统达军,与达会上庸。"因为上庸与襄樊经汉水相连,上庸北侧是秦岭,当收到来自西面的刘封,南面的孟达攻击时,唯一可能的外援是东侧的襄,樊.上庸当时很容易就被刘封孟达攻下算是一个旁证:襄,樊当时要么直接面临关羽的攻击要么面临一种强大的军事威胁,以至于根本就不会考虑援助上庸.

      综上所述,顶多也就一两个月的uncertainty.夏5月到7月之间.

      • 家园 汉中丢失前曹操率主力在长安停留了半年时间

        曹操218年7月自将击刘备,9月至长安。也就是说曹操率领曹军主力本来是要攻打刘备的,连准备加行军花了两个月,结果到了长安忽然按兵不动了。半年时间里曹操率领曹军主力距离汉中近在咫尺,却坐视夏侯渊打得那么艰苦,结果失去了汉中,还有曹氏家族最能打之一的夏侯渊。大家想过原因是为什么吗?

        后来襄阳吃紧,曹操的应对是逐步添油,成就了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而直到最后才把主力移往宛洛,大家想过原因是为什么吗?

        • 家园 曹操到长安的时候刘备已经拿下汉中了吧?

          按兵不动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吗?周围坚强的防御据点全部属于刘备了,打下去可不就是“鸡肋”了?

          撤兵当然也不可取,因为刘备的军事存在对长安是个很大的压力。等到襄阳吃紧、曹军大举增援襄樊前线的时候,是刘备已把主力从汉中撤回的时候了吧。

      • 家园 我觉得关羽出兵不能算北伐

        只是边境地带的互相攻伐而已,最多算是拓展地盘,为以后的北伐做一些准备。甚至都不能算是策应刘封孟达。不是预先谋划好的,只是根据临时战机做出的决定。

        所以在整个关羽部队覆灭的过程中,关羽和周围部队的协调一直不太好。而且关羽计划中的行动,需要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对于江东方面的防备也不很充分。但是战事不是很顺利,东吴又背后下刀子,所以关羽部队很快就失败了。

        荆襄集团的覆灭,导致隆中对战略彻底失败,关羽是要负责任的。刘备知道厉害关系,所以才要拼死伐江东。

    • 家园 【原创】关羽是擅自出兵北伐吗(3)

      前面给出了三个曹魏属下河南地区的叛乱,这些叛乱的组织者想到的都是同一个事情, 引关羽为援。如果关羽的部队一直远在南郡一带死守,那么这个援助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下面具体地分析一下。

      第一个,建安二十三年正月许昌金祎的叛乱,记载说"关羽强盛"。这个说法暗示关羽对曹属荆州产生了严重威胁,也就是说关羽是攻势的一方。这个时间点也恰好和刘备在汉中的进攻重合。

      第二个,是建安二十三年,曹属荆州一带的百姓因为不堪输运汉中的徭役负担,在有心人的煽动下举行叛乱。关羽不光给了叛乱头领们官职,还给了武器装备,这个已经不是简单的信使联络了,如果没有关羽的部队配合行动,这些武器装备不是那么容易运过双方的边界的。

      另外,这一点也侧面佐证汉中方面曹军的军粮补给处于困境。当时汉中的补给有三个,陇右,关中,北荆州。陇右被张飞马超的骑兵截断;关中经过连年战乱,已经非常残破,人口萧条[1]。所以,无论是从洛阳-关中-汉中,还是从荆州经上庸输送到汉中这一条路,都不容易,或是路途遥远,或是路程艰险,百姓负担都很重。这一点也是曹操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派更多的军马支援汉中的夏侯渊部的原因。但是西蜀能够"女子当运", 南阳地区的百姓相对就娇气的多,我怀疑这里面与关羽方面的煽动破坏大有相当干系。

      第三个,是宛城民众不堪徭役在宛城部将侯音的煽动下叛乱。这一事件应该也是和汉中的徭役有关。曹瞒传有记载,「南阳功曹宗子卿往说(侯)音曰:『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戮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音从之,即释遣太守。子卿因夜踰城亡出,遂与太守收余民围音,会曹仁军至,共灭之。」这个讲了一个重要信息:关羽派兵可以及时赶到。但是,侯音犯了一个重大错误,一念之差放了太守,结果太守又召集亲信抵抗,使得侯音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局势,另一边曹仁也及时赶到,叛乱失败。不管怎么说,宛城叛乱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曹仁的位置。本来,曹仁在居巢 (现在巢湖一带),防备孙权。襄阳的守将一直是将军吕常,而河南南部这一带有汝南大守满宠坐镇。"(建安二十二年)三月,操引军还,留伏波将军夏侯都督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屯居巢"。(资治通鉴卷68)。后来在宛城叛乱前后这一段时间, 曹仁调到荆州前线, 讨伐关羽。

      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是月使仁围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三国志太祖传)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庞)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庞德传)

      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于禁传)

      以太祖传的时间表为准,曹仁早在冬十月前就驻扎在樊城了。后面庞德传和于禁传的说法,是在屠宛之后才去樊城讨伐关羽,看上去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说的是庞德和于禁的部队,而不是曹仁。

      考虑到樊城到襄阳得乘船,曹仁很可能从没有驻扎过襄阳。曹仁的主要任务应该是维护襄樊和后方南阳地区的陆路联系,襄阳方面因为被汉水割断在南边, 所以只负担城守任务,作用比起樊城来并不突出。

      这里讨关羽的说法也比较微妙。这里讨并不是进攻的意思。如上庞德传和于禁传里面,他们都在讨关羽的时候失败的,而这时关羽是进攻姿态,所以讨不过是防御的另一个说法。何况自从赤壁之战后,曹魏的战船损失重大,在曹操活着的时候荆州一直没有成为实际上的进攻方向。另一方面假如在这里进攻要面临刘备和孙权的两方面势力,吃力不讨好。最后,曹操活着的时候,每次战略攻势都是自己亲自率领主力进行的。

      综合来说,所谓曹仁讨关羽,并非进攻的态势。曹仁来到荆州,实际上是奔着镇压宛城的叛乱来着。而且曹仁很可能一直停留在江北。

      因此"讨关羽"说的其实是为了防御关羽。从这一点看,还有河南的反曹势力可以交通关羽,关羽军队的位置大概不会太远,至少不是位于南郡之遥,很可能就在襄樊前线。

      然而,如果是这样的,还有一堆疑问要解答。关羽是怎样进攻的?为什么没有给宛城等及时的救援?为什么到建安二十四年才威震华夏?

      [1]关中经过董卓和其部下的叛乱,关中人口几乎灭绝,不是饥馑而死,就是逃难到其他地区。

      “初,京、雒遭董卓之乱,民流移东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资治通鉴卷 60)

      "董卓初死,三辅民尚数十万户,李等放兵劫掠,加以饥馑,二年间,民相食略尽"。

      "建安二年冬,"是时,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赢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资治通鉴卷61)

      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资治通鉴卷63)

      后来虽然有一部分回归故土,但是经过马超的战争后,再次人口大规模流失:

      “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 家园 一直觉得刘备倒是不可能对关羽见死不救吧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刘备很奸诈、很假仁假义,但是,真正看《三国志》的话,我觉得刘备其实是很意气用事的啊。

        在刘备那里,关羽张飞算是他最信任的,诸葛亮、赵云都排在第二梯队。

        法正,历史上说是“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却相对于诸葛亮,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刘备征吴失败后,“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事实上刘备征吴是赌上了他的全部基业,完全丧失了理智。

        所以我认为,刘备其实是个性情中人。但是现在的社会氛围是,能上位者无不奸诈狡猾,所以大家都不相信了。

        呜呼,不知道这是谁的悲哀。

        能得人死力、不离不弃的,难道仅仅靠机关算尽就可以了么?

        通宝推:johny,
      • 家园 好像那时候樊城和襄阳之间有浮桥

        不是很确定,忘了在哪里看到的。

        荆襄的防御很有特点,防守重心必须尽量靠近上游,依托汉水作为机动路径。因此荆州的古治在其与南阳的边界地带的襄阳,而非在荆州的中心也就是现在的荆州市地区。

        曹军为汉水所隔断,只能采取守势。所以平时关羽的主力靠近襄阳很合理的推断。

        • 家园 关羽的水军把樊城和襄阳截断了

          关羽的水军对曹魏在水上从头到尾占据绝对优势

          直到后来关羽被东吴抄了老家,被迫撤退回师之后,他的舟船仍然横亘沔汉,曹方援军和襄阳仍然不通。

    • 家园 俺印象里

      关老爷是打防守反击。

      但是又有问题了,难道大敌当前,东吴还要背后捅刀子?

      我脚得,曹仁讨关羽应是问题的起源。

      但大家都知道,老刘去取汉中了。保不齐汉中向曹操求援?

    • 家园 又有高人来了,搬个板凳听讲了

      您这可是有包子呀,继续写。俺之前只是道听途说,胡侃而已。俺也不认为刘备有除掉关羽的想法,最低只是说配合不够默契。

      • 家园 我就是想赚点经验值而已

        别介意,历史有N多种可能性,就看谁最能自圆其说了。

        最近花送的稍微有点多,差点跑到新兵营去了,逼得俺必须发贴自救了

        其实我手里存货还是不少的,前段时间还有几个没写完,只是我这人太懒了点,历史这种题材,写起来累,这点和其他版面没法比,没法云山雾罩地跑火车,自身水平又不高,就算加了小心也很容易出错,然后被众人一顿扁,然后就杯具了;-)

    • 家园 【原创】关羽是擅自出兵北伐吗(2)

      先来看一下关羽攻樊之前的天下形势。

      217年刘备进攻汉中。曹操放了三员重将:夏侯渊,张合,徐晃,这几位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将(曹操手下的名将大约有七八位,这里就放了三个),在汉中防御刘备。战争持续了一年多。这期间战争的进行决不是像二战刚开始的西线那样,双方摆开阵营对着静坐就行了。按照史书的说法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争夺,可以想见双方伤亡应该都很大。

      汉中的地理利于防守,所以刘备方的困难更大。作为刘备一方,我认为他们可能事先有些低估了攻打汉中的困难,以为汉中的山地更适合西蜀的步兵发挥。"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其实,夏侯渊和张合都是很有能力的,“张屯广石,备攻之不能克”,“初,夏侯渊战虽数胜”,于是旷日持久,曹操都万里迢迢赶过来了。

      史书上特地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明当时刘备的困难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刘备发书紧急从西川调兵,诸葛亮很犹豫,因为这几乎就意味着倾巢而出了,杨洪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意思是男人全上去打仗,女人运输, 生产都不要了,简直是赌徒一样的最后一博。于是诸葛亮上表让杨洪代替法正领蜀郡太守,一切就真得这么做了,“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然而在这个期间,曹操方面不可能一点动作没有,光许你刘备加兵加人,我汉中这边自生自灭。建安二十三年七月,"魏王操自将击刘备;九月,至长安"。历史上的情况是,如果后来曹操能够多派一些人增援汉中,结局大概会完全不同。

      所以,假如刘备和诸葛亮法正等都是聪明人的话,应该会很自然地有一个想法,如果能够让关羽在荆州方面进行牵制,不让曹操的机动兵力调动到汉中战场就好了。当年国共内战,不同战区也有过很多这样的配合,比如林彪发动辽沈战役时,要求华北方面发动攻势配合,牵制傅作义兵团的调动。这样配合会比把荆州方面军也调到汉中战场增援的效果要好,就好比当年西北野战军死活不过黄河,而要留在陕北牵制胡宗南的二十万大军一样。

      在刘备征伐汉中的同时,关羽并没有无所事事,而是做了一系列的捣乱活动。

      我们来看看在刘备进攻汉中(建安22-23年)这个时间段其他位面发生的历史。

      建安二十二年正月, "时关羽强盛,京兆金祎睹汉祚将移,乃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太医令吉本、本子邈、邈弟穆等谋杀必,挟天子以攻魏,南引关羽为援"。"王在邺,留必典兵督许中事。文然等率杂人及家僮千余人夜烧门攻必,祎遣人为内应,射必中肩"。(三辅决录注)

      建安二十三年,陆浑长张固被书调丁夫,当给汉中。百姓恶惮远役,并怀扰扰。民孙狼等因兴兵杀县主簿,作为叛乱,县邑残破。...狼等遂南附关羽。羽授印给兵,还为寇贼。(管宁传)

      南阳间苦繇役,音于是执太守东里兖,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曹瞒传)

      这几件事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关羽在其中掺合。襄阳和南郡是两国交战地区,怎么也得防间谍防偷袭什么的,不是像和平时期那样随随便便就能来往的, 更何况相距千里之遥。

      附带说一下襄阳一带的地形。

      从 google这个地图来看,襄阳西边是荆山武当山,东边是绿林山,本身处在汉江,唐白河的交汇口,真是一夫当关之势,天下要冲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国这个时期,荆州分成三部分, 曹属荆州包括南阳盆地和襄阳及鄂东北山区, 刘备和孙权瓜分了剩下的湖北和湖南的地盘。湖南双方是以湘水为分割线,湖北不太确定,大约以汉水为分割线。江北一带,孙权占据了江汉平原的东部,江夏郡也即现在的武汉一带,刘备占居了江汉平原的西部,南郡,也即现在的沙市和荆门市一带。

      孙权在荆州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什么作为。江夏郡北面的地形以低山丘陵居多,我认为东吴的部队陆战尤其是山地战水平相对较差,所以更多地靠水军的优势和四通八达的水网来防守。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巢湖一带的争夺上。

      以下将列举若干理由说明关羽在这个时期,不是收缩死守的态势,而是进攻的态势,离襄阳很近。

      (未完待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