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刘备的“仁”说到当今的反贪 -- 魂与梦

共:💬1 🌺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从刘备的“仁”说到当今的反贪

    从刘备的“仁”说到当今的反贪

    在《从〈三国演义〉说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文中。我曾对刘备的“宽仁而似诈”作过一些论述。指出了他在虎牢战吕布、长坂摔阿斗、白帝托孤时,都玩弄了权术。但是平心而论,比起公开宣扬“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和后期昏庸到连陆逊都想诛杀的孙权来,刘备的“仁政”还是比较突出的。先不管别的,单是他在“八十万曹军”压境时,还愿意带着新野合城的百姓(这绝不是胁迫的)一起慢慢爬行,而不是先只顾自己逃窜,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尽管这种仁政,对己对人都无好处。对己是几乎丢光了还能战斗的那一点老本,连自己的老婆都陪了进去;对人是新野的人民跟着他倒了大霉,我想他们如果留在新野,恐怕死伤损失是不会那么大的。但这只是刘备的智力和“妇人之仁”所造成,他本心并不是很残忍的。

    当他建立了蜀国后,按他玩弄的那套平衡和“仁政”,其实是不足于摆平的。蜀国之所以能“大治”,关且能“以一州之地”,和中原的曹氏、司马氏抗衡几十年,靠的是诸葛亮的法治。

    诸葛亮是深深懂得“乱世必用重典”的治国之道的,因此他才能在保持自己淡泊明志、不求奢华的同时,用重典处置了一批贪官污吏和无能之辈。在错综复杂、几派势力纷争的局面下,开创出了几十年的安定局面。虽然由于整体实力的悬殊,他可能也有一些战术上的错误,没有完成统一的大业,但这无损于他的伟大。

    怀古思今,深深感到我们建国六十年来,在反贪肃腐上做得是远远不如人意的。当前尽管不算是“乱世”,但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滋生和培育贪污而言,的确还是存在着肥沃的土壤。我们之所以没有能取得预期希望的反贪效果,有一部份原因,是否和刘备一样,对这些贪污者太“仁厚”了呢?

    贪污渎职者异地为官,甚至官升数级的事,早已不是新闻。近期虽有些好转,或者说不那么公开,但很多问责制还是形同虚设,无法也不愿真正起到威胁作用。我想两会中有那么些人对两高的报告投了反对票,这应该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总觉得,我们在这方面舆论造得不少,但并没有挖到贪渎的深处和本源,因而对尚未贪渎的公职人员来说,总觉得与我无关,左耳进,右耳出,听报告和学习时,脑中总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或者是在沉沉大睡,“积极休息”;而对已犯了贪渎的人员,这些舆论又太晚了些!要使他在贪渎发生的一瞬间,想到这些舆论,其实我们是并没有能做到这一点的。

    于是我又想到,《经楼梦》(这是一部很有哲理的名著)内有这样两句:“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曹雪芹是很明白“宁”的害处的。在某种角度上说,这“宁”是万恶之源。因此我们可以而且应该让所有的公务员失去“宁”的条件,如果所有公务员的职责都是分明而且工作是饱和的,他就可以少好多想歪门邪道的机会,再加上从严的监督和考核,对每一个公职人员就会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无疑对提高这些人员各方面的素质是有很大好处的。

    这绝对不是“老盯着公务员不放”。我总觉得,你既然上了这个职位,你就必须接受人民的有力的监督。正像私企的工作人员自有他们老板在不断监督一样!受不了就换个相对轻松的工作,公务员绝不是也不应该是个清闲的职务,这会滋生各种腐败!

    但愿今后少看到以至看不到在工作时间无所事事的“公务员”!

    关键词(Tags): #刘备的“仁”#反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