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60好几了,才买"私家车"! -- 天涯流云

共:💬33 🌺169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60好几了,才买"私家车"!

    公路上跑的汽车千万,不是我的。

    今天,60好几了,说了要买一辆“私家车”,有点不可思议吧。

    1979年,当时“中青年干部要学习掌握一门技术”。我在总局机关,当然就首选学习“开汽车”;当年我就有驾驶除A类(大客车)以外所有类型车的(包括三轮摩托车)“机动车驾驶证”(说明一点,2000年我重病为止,往后再没有驾驶汽车了)。这20年“驾龄”的驾驶记录里是“无”事故,“无”扣分。现在还保存着那是的“驾驶证”,成了我的“技术资本”,也是一个纪念。

    这回,说我“买车”。不如说给孩子买的,你们也都会看出来啦。

    到“汽车贸易中心”转了近2个小时,几乎把各品牌在展厅展出的车,“研究”了个遍。看着来来往往看车、选车的人海,我心中却是感叹万分。。。

    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要凭“票”才能购买一辆自行车,机动车一直属“集团购买力”范畴。个人根本没有自己的汽车。

    72年,我在“兵团”(也就是国营农场)政治处做报道员(给报社写稿)。起初,整个政治处只有2辆“除里铃不响,那都响”的没有自行车“样子”的自行车。后来,团部购买了一批新自行车发给基层干部,以方便“交通”之用,我们政治处也分了3辆“红棉”,政治处20几个大小干部,轮流用就是。到了团里开怎么干部会议时,你看机关礼堂门前那上百辆新“红棉”,真把你谗死。

    我是75年,才有了自己的自行车——我得到一张“购车票”(是走后门得到的)。来到“百货商店”的自行车“厅”。眼前,也只有“凤凰”、“永久”、“飞鸽”,还有南方更皮实的双梁的“红棉”车了。我用120元买了一辆26寸“飞鸽”,要有女朋友了,她不是也可以用嘛。这是我第一次买的“车”。。。当时的“红棉”双梁的才90多一辆。

    之后,79年我学会开车了,在局机关,那都是开公家车,一色的“北京牌”,“牛”呀。局长出差也只坐“北京牌”,我是办公室秘书,我就有机会开“北京牌”,是很“得意”的事了。

    8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逐步有一些“私家车”出现,可“贼贵”了,都上20万以上,还要“批文”。“公家车”也换型号了,开始用上“丰田”、“蓝鸟”、“三凌”。。。面包车、小轿车、越野车。。。开始品种多了起来。我只觉得,咱们是“公家”的人,身边“公家车”都没用完呢,要什么私家车呀!有车开就行了。

    数十年后的今天,在社会已经有了“私家车”10多年了,已经退休的我,才想起拥有一辆自己的“私家车”也确实太晚了一点;但是,也算走了一趟:在经济高速发展、现代社会里的一个“拥有自己一辆私家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幸福感和快感,也就死而无憾了呀!

    大家商量了一番,事故频频的日本车,坚决不买!安全第一嘛。其他牌子,全权由孩子们决定。。。

    车是买了,不过,现在不是我开车了,而是孩子去开车。我,坐车。。。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七月群山,响马,atene,神仙驴,龙驹坝,煮酒正熟,
    • 家园 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的自行车...

      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的自行车,我小时候直到上初中才学会骑自行车,央求我妈妈给我买一辆自行车,后来我才发现我妈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一辆车钱(90年左右我妈一个月才150元的工资,一辆26飞鸽的自行车要180),我妈拿着家里的150元的存款和30元的国库券才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后来我上大学后,这辆自行车送给了我的表弟.

      我第一辆汽车是在2007年买的,我老婆有辆老爷车,有快8年的历史了,也该换了,而且我的第一个孩子也要出生了,正好手边有现钱,花3200英镑买了一辆有5-6年历史的二手volvo V40(或者S40).现在开了快3年了,准备卖掉了,因为第二个孩子出生了,Volvo V40车太小了,我老婆又张罗着买车了,这次是我岳父掏的钱,7000英镑买了一辆7座的二手车,看来我家人都喜欢买二手车...

      不过,我到现在也不会开车:-),在国内没有学过,也没打算学,出国后去的地方都是右制方向盘,不习惯,到现在也没有学.

    • 家园 八十年代初还要凭票买自行车

      农村很难买到。那时家里帮老家的亲戚买了一辆自行车,他们硬是骑了几百里路骑回去了,那个高兴劲啊,一点不比现在买汽车差。

    • 家园 虽然年纪大了点,能够享受到自家私家车也不错哟~
    • 家园 祝健康长寿!

      过去那种双梁自行车可以做很多事的,还可以行军打仗,后勤运输

      下班后最爱和父亲喝杯白酒,两人讲下国家大事,很过瘾的。

      您要多写啊!

    • 家园 花,看在一百多朵花的份上您应该接着写下去,

      让现在的人知道如今的生活与当年有多大的差距。

    • 家园 还是喜欢自行车

      上个星期天坐朋友的车去饮早茶,以前酒店里都是服务员多,在门口守着不停的念“欢迎光临”,但现在酒店门口看到的都是保安,手挥呀挥,是在告诉你门口是不能停了,车要停地下车室。沿路看见酒店前的车紧排着,现在车太多啦!污染严重,道路堵塞严重,交通不顺畅。本人是喜欢走路的,但现在基于工作与城市道路的长远考虑,还是喜欢自行车,上海世博不也骑自行车吗?哈哈,这是个人思想,好像有点倒退了,又好像进步了!

    • 家园 看到兵团就觉得亲切

      不知道是不是新疆那边的。

      小时候记得连队厂部之间距离都很远,自行车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印象中是从来没有坐过公交车什么的。小孩子很早就会骑自行车四处撒野,到现在还在身上多处保留了那个时候的记忆。很多疤的来历已经记不得了,唯有膝盖上的一个疤,记忆深刻。

      呵呵,那个时候,老爸的自行车就是飞鸽的。

    • 家园 好文!每个人都在见证历史

      坐车比开车有范儿!别忘了下车时不要自己开门,要让小的们一路小跑过来为您拉门,范儿要做足!

      不过记得一定要系安全带,不论前排后排。

      您说的“购车票”是什么?不是工业券吧,那个好像不用走后门,是发的。75年还没粉碎四人帮,“黎明前的黑暗”啊……

    • 家园 送花谢宝!

      您就安安稳稳的坐在孩子们的私家车里兜风享福吧。

      “在经济高速发展、现代社会里的一个“拥有自己一辆私家车”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幸福感和快感,也就死而无憾了呀!”

      愿这种幸福感和快感永远充满您的心间。呵呵

    • 家园 欢迎老同志给我们讲故事

      祝吃好,喝好,玩好。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