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毕业旅行,到远方去 -- 越夜越有机

共:💬8 🌺3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原创】毕业旅行,到远方去

    毕业设计定了稿,过两天答辩,接下来有些琐碎的手续要办,但空闲时间还是有的,决定去旅行。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其实是一个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离家越来越远的过程。小时候家里管得比较严,骨子里又带点理想主义,对远方一直很向往,远方仿佛是自由和无拘无束的圣地。在我小时候看来,远方就是家旁边公路的另一头。一个暑假,顶着六月天,一路是到过人烟稀少的田野,翻过拱着背的大桥,我骑车骑到公路的尽头,发现原来是另一个小镇。上了大学后,每年回家,都会在这条公路上骑上几个来回,家与大学的距离,不知是这条公路总长的多少倍了,公路也越来越热闹,公路于我,渐渐不再是远方的象征,而是我曾经路过的一个路标。

    大学期间,偶然看了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刚看开头一段: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我便彻底喜欢上这种客观冷静而庄重的叙述,英文版书名无关紧要的一年,我仿佛嗅到了侦探小说那种欲扬先抑悬念百出的味道。《万》足足看了四五遍,顺藤摸瓜,把黄的书通通看了个遍。而明朝成了我另一个远方。

    一年回家过春节,跑到家乡旁边一小城市,在我们这种文化洼地,算是一个小山丘的一个小城市。该地政府也似乎明白本市优势所在,对文物保护和建设很是愿意下功夫,那时刚修了一条牌坊路,牌坊有十来座的样子,每座牌坊刻着某朝某某年间有多少人高中云云。我一路穿过一座座牌坊,明清两朝高中的人居多,其中看到了几座是万历年间和正德年间的,之前从书上看来的历史,人名,年号,虽说从理性上认识到了,但此时扎扎实实地看到石头上刻着的年号和人名,冲击何其巨大,我头脑发胀,耳中鸣鸣作响,心中狂喜,是的,是的,书上看到的人看到的事,是真的发生过的,真的存在过的,这段历史于我真正活过来。一直游离于集体之外的我,第一次明白了身份认同这回事:我是中国人的后代,我也是中国人。我似乎又抵达了一个远方。此后,有点旅行上瘾的味道。

    旅行最大的好处,就是对地理上,对历史上一个个地名、人名、事件,能有最直接的感受,而让它们变得鲜活起来。我享受这种感觉,喜欢每到一处地方,细细查阅该地的历史,发生过什么事,有过什么人物,再配合地图,那此当年的事发地点,都变成怎样了。然后到大街上,到公车上,到饭馆里,看各式各样的陌生人。他们是之前历史的后续,也将成为以后人们口中的历史。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眼光不再只局限于自己身上,我所经历的痛苦和悲伤,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不可跨越。

    此行的目的地是西安,初定想去看看的地方是昭陵,秦始皇陵兵马俑,有时间再爬上华山。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也希望多积累点生活经验,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要不要去考历史系的研究生?

    这算是最后给我大学四年留个纪念。看看自己的文字,真是幼稚得很,不过一直潜水,这次新兵下河,算是第二个纪念

    关键词(Tags): #旅行#远方#毕业通宝推:狄格瑞兹,珊珊一何迟,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