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28B的人生结局,请补充 -- alan123

共:💬1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28B的人生结局,请补充

    比较通行的说法,“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是:王明、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王稼祥、盛忠亮、沈泽民、陈昌浩、张琴秋、何子述、何克全(凯丰)、杨尚昆、夏曦、孟庆树、王保(宝)礼、王盛荣、王云程、朱阿根、朱自舜(子纯)、孙济民(际明)、杜作祥、宋潘(盘)民、陈原道、李竹声、李元杰、汪盛荻、萧特甫、殷鉴、袁家镛。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王明、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王稼祥、陈昌浩、何克全(凯丰)、杨尚昆、夏曦等。

    这29个人进入中山大学的时间并不是一样的。王明、张闻天、博古、王稼祥、盛忠亮、张琴秋、陈原道等是在1925年入学的第一期学生;沈泽民虽然是1926年才插班进来的,但他也属于第一期学生之列。杨尚昆、李竹声是1926年进校的第二期学生。夏曦比较特殊,他是1928年春成立的特别班里的一名学员。这个班的学员有不少都是年纪较大、经验较丰富的中共领导人,如叶剑英、董必武、徐特立等。

    “二十八个半”中有4个女性,即孟庆树、张琴秋、朱自舜、杜作祥。其他人基本都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进入中山大学学习的。

    1930年底,米夫来华。米夫此次的任务就是把王明等人扶上前台,控制中共中央的权力,以保证“百分之百”地执行共产国际的路线,实现中共的“布尔什维克化”。

    在米夫来华之前,“二十八个半”中的成员自1929年4月王明回国后,也陆续回到国内。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武定路修德坊6号秘密召开。这一天,无疑是中共党史上极为特殊的一天。其斗争之激烈、矛盾之激化、争吵之剧烈,恐怕是其他会议上少有的。而四中全会决定补选的中央委员和改组的政治局名单一公布,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这份名单中,王明、沈泽民、夏曦等9人被确定为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候选人。米夫强调这是以共产国际远东局名义提出的名单,称其为“国际名单”。按照组织纪律,理应为大家所接受和通过。

    表决结果以20票赞成、2票反对和21票赞成、1票反对,通过了米夫所拟的政治局委员和补选委员名单。这次全会正式接受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原来连中央委员都不是的王明,一步登天,既成为中央委员,又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进入了中共中央领导核心。

    会后,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机构组成人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兼江苏省委书记为王明;中央宣传部长为沈泽民,后由张闻天继任;中央农民部长为张闻天;中央党报编辑委员会主任为王稼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为博古。

    当时,虽然名义上向忠发仍担任总书记职务,但实际上掌握中央领导大权的是王明。他采取宗派主义组织路线,来贯彻他的“政治路线”。

    为了对中央和江苏省委以外的地方党组织加强“中央成份”,王明将他的“二十八个半”纷纷派往各苏区,并赋予极大的权力。

    王稼祥是最早被派往中央苏区的“钦差大臣”。他是作为中央代表团成员,同任弼时、顾作霖一起,到中央苏区全权解决富田事变问题的。在1933年1月以博古为负责人的临时中央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前,王稼祥已经被公认为红军“四大领袖”之一,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声望并重。

    博古在王明秘密赴苏就任共产国际代表后,成为临时中共中央政治局总负责人。据说他是在一家小酒馆被王明“任命”为接班人的。 张闻天进入苏区后,被安排从事政府方面的工作。随着他同毛泽东接触的增多,对推行“左”倾主张开始发生动摇……

    杨尚昆1933年初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月,接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进入中央苏区不久,杨尚昆思想就发生了变化。早在批“罗明路线”时,在一次批斗会上,有个青年干部跳起来说要把罗明枪毙,他表示了不同意见。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他和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一起,指挥所部赢得许多胜利;10月,率领红三军团参加了长征。

    凯丰(何克全)是六届四中全会后从莫斯科回国的,他随之进入中央苏区,接替顾作霖为“少共中央局”的书记。他一直站在博古一边,坚定地支持着博古,甚至在博古即将走下权力的顶峰的时候仍如此……

    “二十八个半”一度控制了中央,同时也控制了各根据地的“权柄”。

    派往鄂豫皖苏区的“钦差大臣”陈昌浩、沈泽民、张琴秋于1931年4月初分别从武汉和合肥进入苏区。

    1931年9月初,在张国焘的主持下,红四军政委曾中生被免职,陈昌浩任红四军政委。

    陈昌浩接任的第二天,便开始坚决地执行张国焘的“肃反”密令。打下商城后,红四军移驻白雀园地区,红四军中的“肃反”运动大规模展开。沈泽民则作为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中央分局副书记给予了张国焘极大的支持。可以说沈泽民从理论和行动上支持了鄂豫皖苏区的“大肃反”。 1932年10月,张国焘决定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根据地。沈泽民由于身体病弱,加上自己坚持,便被留在根据地。他的妻子张琴秋由于新任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而必须随军行动,两人从此分手。 夏曦是最早派去湘鄂根据地充实领导的。夏曦一到湘鄂西,就组成了以自己为书记的湘鄂西中央分局,便在湘鄂西苏区开始了数次“大肃反”。 在中央、鄂豫皖、湘鄂西苏区,到处都有“二十八个半”的影子和由其带来的“左”的路线。 1933年年初,博古指定李竹声为中央驻上海代表,成立了“上海中央执行局”,李竹声为书记,盛忠亮为妇女部部长(后接替李竹声为中央局书记)。而这时团中央书记是王云程,团中央组织部长是孙济民(际明)。1933年5月,江苏省委和工会都遭到破坏,中央局指定袁家镛为江苏省委书记,朱阿根为组织部长。此外,“二十八个半”中的陈原道被派往顺直任临时省委书记,殷鉴后被中央分配到顺直省委唐山地委任书记。

    “二十八个半”的人生结局:

    一、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

    王稼祥(1906—1974)安徽人,29人中最早觉醒者,保护肃反的干部,遵义会议时拥护毛泽东,49年任驻苏大使,74年1月26逝世。一直受毛的重用,王稼祥的性格内向,善思考不善交际,典型的书生。长征前夕,王稼祥宁都会议上,他坚决反对撤销毛泽东的红军总政委的职务。他将处境异常艰难的邓小平要到总政治部工作。当博古要将湘赣军区司令员萧劲光处以极刑时,他坚决不同意,后萧劲光被判了5年徒刑,判决书送到总政治部,他坚决不签字,使萧劲光案件不了了之。

    王明(1899—1974)中国共产党人里能出现王明这样的人物简直是一种悲哀!他几乎葬送了中共!中共在白区的力量损失殆尽,根据地也在他的错误政策下相继沦陷,被迫长征,后来他不思悔改!“七大”召开时,王明患病没有出席,只是在大会开幕式的时候,他被抬进了会场,历时15分钟。大会还是在毛泽东的说服下(毛泽东够气量),仍将王明选为中央委员。 1956年2月王明到莫斯科看病。不久,中苏关系恶化。王明连续发表一系列攻击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的文章。 1974年3月27日,王明在莫斯科郊区的寓所写完《中共五十年》的第四天,即病死于莫斯科,享年七十岁。他的死在国内没有引起一点动静。

    博古(1907—1946)原名秦邦宪,无锡人,1925年入党,1933年进入中央苏区。执行肃反政策,要处决萧劲光(萧后来是大将也)。他是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领导,对失败要负全责。遵义会议后掉下权利顶峰,但他勇于承认错误。1946年和叶挺一起遇空难身亡,算是在名声最好时死去,若不死,决逃不过文革一劫。

    张闻天(1900—1976)上海人,五四时期以文著名,25年入中山大学,31年回国,任中宣部长、农民部长。遵义会议时,和王稼祥支持毛泽东。

    杨尚昆(1907—1998)四川人。26年赴苏,1933年6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随红三军团长征,1988年任国家主席,98年9月14逝世。虽是28个半成员,但是没有什么过失。

    凯丰,原名何克全。回国任少共书记,支持博古,后来博古失权,也支持博古。

    夏曦,王明的支持者,执行肃反整肃,大杀红军干部。后来有所醒悟,1936年2月,夏曦在找寻干部时淹死于河水之中。

    陈昌浩(1906—1967)1935年10月,张国焘公然打出了另立中央的分裂主义旗帜。陈昌浩表态支持。于是他成了伪“中央”的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军委常务委员,到达了他个人历史上权力的“顶峰”,时年28岁。

    二、为革命牺牲的烈士:

    沈泽民(1900—1933)作家茅盾之弟。曾是鄂豫皖区“肃反”的灵魂人物,但他坚持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苏区后,留在大别山坚持战斗。他组建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攻打七里坪失败后,沈泽民内心感到万分难过,本来就有病的身体支持不住了。沈泽民的病日益加重,但他坚持点着油灯给中央写报告,报告自己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走后重建红二十五军的经过,检讨七里坪战役的错误,检讨发动“肃反”的错误。报告写完,他再也支撑不住了。1933年11月20日清晨,沈泽民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时年31岁。

    陈原道于1934年1月在天津被捕牺牲。

    殷鉴于1934年被捕,后因病而保释就医,不久病故。

    何子述同王明一起受处分后,到天津工作,不久被捕牺牲,成为革命烈士。

    三、可耻的叛徒:

    1932年2月,上海的斗争极其严峻,共青团中央局机关被破坏,团中央书记王云程和组织部部长孙济民(际明)被捕后公开叛党。

    1934年6月26日,中共上海中央局遭到重大破坏,上海中央局书记李竹声等16人被捕。李竹声很快向敌人供出了苏区存在上海的窖藏黄金并叛变投敌。之后,盛忠亮代理上海中央局书记。袁家镛任江苏省委书记,后被捕叛变。他曾与李竹声关在一起,李竹声叛变后,他亦叛变。

    1934年10月,盛忠亮被捕叛变,出卖了5名同志,成为可耻的叛徒。在这之前,江苏省委组织部长朱阿根亦被捕叛变。上海中央局妇女部长杜作祥被捕,其后下落不明。

    四、其他人物:

    张琴秋:沈泽民前妻,后嫁给陈昌浩。1936年11月,西路军成立,张琴秋任组织部长。1937年3月下旬,,张琴秋在甘州的一个村子被反共自卫团所俘获。被俘后,她几经周折,终于在1937年8月经周恩来同志向国民党当局点名交涉被释放。同年10月,她回到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被任命为纺织工业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张琴秋去世,遗体很快被送往八宝山火葬场火化,任何仪式都没有举行。后来,张琴秋唯一的亲生女儿也被迫害致死。1979年4月,她被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徐以新,就是那“半个”,这时也成了一个年轻小伙子。1937年徐以新和王树声率领的西路军干部团被敌人打散,徐以新孤身一人逃脱敌人的追捕,躲在一个靠放羊赶牲口为生的人家里,并在他的帮助下,于1937年年底回到了延安。

    新中国成立不久,徐以新接替伍修权任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1954年8月后,徐以新先后任过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挪威大使、叙利亚大使。1965年底回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文化大革命”中,因徐以新对“文革”态度不鲜明而被中央文革小组记录在案,随后“发配”干校改造。1974年2月,从干校回来的徐以新莫名其妙地被拒收党费,从此以后被停止党籍4年多。1978年夏天,他又被通知开始过党的组织生活。1994年12月30日徐以新逝世。

    王盛荣:1937年,王盛荣来到延安,经过一段学习后,受命赴河南省委工作,任组织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一直做地方工作,“文革”中,他历尽磨难。1978年平反后,仍在总工会工作,1986年逝世。

    王保礼: 苏州工人,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花瓶性质)。下落不明。

    杜作祥(女): 曾任上海局妇女部长,后被捕。下落不明。

    朱自舜(女): 又名朱子纯。下落不明。

    李元杰:下落不明。

    萧特甫:下落不明。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