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闲话送礼 -- 冷眼人

共:💬9 🌺3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闲话送礼

    逢年过节, 总免不了要礼尚往来一番. 这个礼嘛, 有的是于情于理真心想送的, 有的是碍于面子不得不送的, 也有的是有一搭没一搭可送可不送的.

    送礼的深度和广度, 也是因人而异, 与时俱进.

    想起了早年北京老百姓的习俗. 最常见的礼是送个点心匣子. 窝头吃多了, 点心最能解馋. 那是一种比鞋盒窄点儿的纸盒. 让售货员把各样点心装满, 上面铺块红纸, 用纸绳在周圈儿扎成十字. 当年最便宜的点心, 好像叫什么"状元红", 圆圆的, 褐色, 皮儿厚. 上面印个红圈儿. 没个好牙口就要费点儿劲. 咬开了, 里面就是一陀搀了面的红糖.

    要是去好喝俩口的人家儿, 别忘了提俩瓶二锅头, 用纸绳儿把两个瓶子绑一块儿, 在瓶口和瓶底各扎一圈儿, 再在俩瓶中间捆一道, 整得有点儿像个G String . 为的是好看好拿.

    那年头儿, 一手一样拎着这两大件儿, 走亲串友就有了几分底气.

    如今, 老百姓有点儿钱了, 就是不去贪官府上, 到普通朋友家串个门儿, 一匣子点心, 俩块布料儿也怕是拿不出手了.

    来到美国后, 发现洋人送礼的劲头儿也挺邪乎. 这主要体现在送礼的广度上. 圣诞前夕, 亲戚朋友老板秘书老师同学邻居同事之间, 各种包着彩纸的包包盒盒交来换去, 好不热闹. 人在江湖, 入乡随俗. 来而无往非礼也. 所以每到年关, 咱必得去凑热闹逛贸.

    好不容易送出去一批, 又收回来一把. 礼多为患, 於是节一过, 各商家的退货柜台前又排起了长龙.

    您要是个会过日子的, 有时也会把收来的礼转手. 一是为了省钱, 二是图个方便. 要送礼了, 现买来不及, 手头儿上正好有件别人送的, 看看挺合适, 就顺水推舟, 借花献佛了. 这事儿谁没干过? 只要别人不知道, 自己就不用脸红. 比如我, 圣诞前一天早上, 忽然想起邮差的那份儿还没着落, 就在收来的贡品里头找了件价钱和尺寸差不多的, 另写一张贺卡, 一块儿塞邮箱里了.

    其实, 从社会学的角度, 接力棒式的送礼, 是最佳行为模式. 您想, 一份儿薄礼, 若数度经手, 必施惠于数家. 物尽其用. 减少浪费. 一家破费聊解数家烦忧. 何乐而不为也.

    不过, 能当作接力棒的礼物, 最好不要是易腐食品, 否则终点站上的那位吃坏了肚子就不美了. 至于" 萝卜回来了"的故事能否上演, 就看这萝卜的造化了.

    • 家园 在国外还好

      在国外还好,礼轻情意重.一本书 ,一瓶酒,一张卡片就可以了.

      这要是回国吧,真累

      给国内亲友买礼物,便宜了真拿不出手...这不春节要回了,关于礼物都考虑了2,3个月了

      • 家园 飘飘有篇旧帖,也许能给你什么启发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54615

      • 家园 西洋参

        便宜得跟萝卜似的,到国内就贵老鼻子了,买个几斤,裹巴裹巴,不就成了?

        小孩的礼物没想过,太多,送不过来,就干脆只送一两个最亲近的,那就好办多了.

      • 家园 同感啊!
    • 家园 这送礼是哪儿都跑不了的啊

      不管你人情厚薄,不管你荷包是否丰满,该出血的还是免不了,只是多少而已。

      • 家园 您这么说使我想起一件事儿

        您这么说使我想起一件事儿

        当年我的一位上司, 出国回来送我们下属每人一件礼, 猜猜是什么......

        ...........

        ............

        ........

        .............

        超市里的塑料袋儿. 嘿嘿

    • 家园 献花献花

      文章虽然不长,确有趣味十分!

      不过,,好像很多年没见过“纸绳”了,,怀念ing。。。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