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画饼充不得饥--批判民主社会主义 -- 毕尔优科夫

共:💬37 🌺14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画饼充不得饥--批判民主社会主义

    炎黄春秋》上刊发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谢韬的《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文,引发了关于民主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大争论。今天终于设法搞到《炎黄春秋》得看原文。

      民主社会主义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这是国际共运第一次大分裂的产物,结果就是产生了共产党和社会党为代表的两个工人运动派别。简言之,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分野主要在于,科学社会主义强调暴力革命,强调从生产的环节去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果是公有制的计划经济;而民主社会主义强调议会斗争,强调从分配的环节去加以调节,结果是高额累进税带来高福利。民主社会主义的标杆是北欧小国瑞典,这个国家不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而且在社会公平与和谐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成为无数人向往的天堂。

      既然如此,自然引得一些国家效仿,最著名的效仿者不是别人,正是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戈氏执政期间,他明确得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将其作为苏共的行动纲领。结果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不是国富民强,而是亡党亡国亡制。就是这么一套把苏联搞解体,把苏共搞灭亡的瑞典模式现在有人居然想拿来“救中国”,那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别有用心!

    任何规律都是相对的,任何真理都是有约束条件的,在自然科学上是如此,在社会科学上更是如此。我们现在就来看看那一套民主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条件:

      首先,就是要变一个农业国为工业国,也就是完成国家工业化。但现在中国的实际是,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大约还有七亿五千万,也就是一半以上,这意味着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国家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而中国农民又占到世界农民的34%左右以上,要让世界上34%的农民在世界7%的耕地上种出个福利国家来,这倒不如直接用月亮的银光去浇铸银币来得简便一些。

      其次,需要有大量受高等教育的国民。瑞典人民之所以能享受到较高的生活水平,这不仅仅是因为瑞典工人受剥削程度较低,更由于瑞典工人本身能够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瑞典工人的劳动力更具有价值,而这与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是分不开的。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观点,想通过改变制度就让中国的纺织女工获得同沃尔沃的工程师一样的待遇,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另外,这套体制本质上是一个外方内圆的体制。对于这种外方内圆的体制中国人是不会陌生的,颇受争议的南街村就是个很好的样板。这套体制的实质在于通过对第三世界的剥削,以剥削到的剩余价值支持一个完善的福利国家。也许可以列出数据证明瑞典企业压根就没有雇用多少外国员工,但是在这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沃尔沃进口中国、印度的零部件的同时也正是在进口着附加在零部件上的劳动力。

      请注意,以上三个条件不是并列的,而是递进的。中国现在连第一个条件都还远没有达到却想侈谈什么“民主社会主义”,这无异于画饼充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瑞典人民在瑞典社会民主党的领导下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祝福他们,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走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就走错了。就好比姚明打篮球打成了巨富,但这并不代表王励勤去练乒乓球就练错了。

      中国的问题不在于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而在于走这条道路走得不够彻底;科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所以在中国没有发挥出来,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长年战争的越南例外)。而这种贫穷不是科学社会主义造成的,而是背离了科学搞社会主义造成的。***时期搞了四个五年计划,但只有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苏联援助下认认真真搞的,稍微有了点成就,便脑门发热,开始搞大跃进,要追英赶美,实际上就是赶苏;接着又搞人民公社化,搞穷过渡,归根到底都是浮躁。结果就是当坚持搞科学社会主义的苏联、东欧连电视机、小轿车都开始逐步普及的时候,中国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

      没有认认真真搞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给中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现在同样有些人不愿意认认真真得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说到底还是浮躁。他们大肆提出什么“补课论”,要搞什么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确,中国是需要补课,但要补的不是什么资本主义的课,而是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的课。一个扶着木犁的国家是断没有资格谈什么民主的,一个扶着木犁的社会主义也是不够格的。中国还有两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待转移,这大概需要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个转移才能说国家工业化基本完成。

      谢韬在文中呼喊着******,似乎这就是改造中国的良药,但中国人民现在需要的不是选票而是钞票,对于中国的农民而言,民主权力甚至不如一包劣质香烟。而要让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富裕起来,出路还是只有国家工业化。四亿多劳动力耕种这么点土地,劳动生产率自然就低,但是转移掉两亿之后,剩下的两亿农民收入自然就翻一番,这是比一切农业技术和农业革命都有效的。而在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不仅有新的工人阶级,而且还有新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这种可贵的阶级意识才是中国民主的希望。

      中国文人们喜欢讲启蒙,但是不要忘了,欧洲的工人阶级是在血汗工厂的日夜劳动和法国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完成了自己阶级意识的启蒙,而不是靠阅读一两本资产阶级启蒙作家的名著。公民的阶级意识不是通过课堂上的教育强加给的,而是在劳动中形成的,而没有阶级意识就不可能谈什么民主意识。抛开阶级意识谈民主意识是不对的,须知,公民手中的选票断不是为自己个人而投,而是为自己所处的阶级而投。公民只有具备了觉醒的阶级意识才不至于被政客们愚弄,在完善的民主国家一般政治集团都是与一定的社会阶级相对应,代表某个社会阶级的利益。

      中国现在的国家工业化并不是像苏联一样通过国家政权强行推进的,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步进行的,这是由于我们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决定的,这是有利的;我们现在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被拉大,而是被缩小的。问题当然还是很大,但前景是光明的,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我们要的是脚踏实地得和谐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是急躁得照搬照抄别国的发展模式。这就好比是一场F1的比赛,我们和领先者的差距已经很大了,但我们的速度比他们快,我们要的是沉着冷静得一个一个追赶,三天两头得进站加油换胎只能使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实际情况就是由于不断得急躁得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使自己长期落后,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人民落后就要挨饿。我们愿意挨打吗?我们愿意挨饿吗?不,我们决不愿意,描出的天堂给不了我们力量,画出的大饼充不了我们的饥肠,我们需要的是在最短的时期内改变经济上的落后状况。民主是我们向往的,公平是我们需要的,但我们现在就需要人民币,人民需要的选票是那种红色的印着领袖头像的经济选票,而不是一张白色的盖有大印的政治草纸。

      在国家工业化的凯歌行进中,大多数人是欢欣鼓舞的,但另一些人却是如坐针毡,因为人民在积累领袖头像的同时也积累着对领袖缔造的国家的认同,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谢韬之流甚至公然叫嚣民主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宗。可以预料到,很快就会有许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老学究站出来用一堆经典言论来反驳他的叫嚣。我在这里无意去争论什么正宗,因为这更像是小孩子的活计。我还清楚得记得小时候大家是怎样热衷得根据几本铜板印刷的小书来争论到底哪个奥特曼更强大一些。

      谢韬断章取义得试图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都否定了原来的“暴力社会主义”,转向了“民主社会主义”。但即便如此又能说明得了什么问题?牛顿晚年还在挖空心思得证明上帝的存在,但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并没有因此而逊色半分。而伽利略在“悔过书”上签字的时候,嘴里不停念叨的是“地球仍然在转动”。没有多少人会有兴趣去认真考证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究竟怎么说,怎么想,但所有人都记得他们不朽的《共产党宣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有个成语叫做“盖棺论定”,我们还是看看马克思墓碑上的名言吧:“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应该说,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这是伴随着技术革命的出现而产生的。19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便产生了以爱德华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他们认为工业技术上的革命已经挽救了资本主义,但是,仅仅过了半个世纪不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就把修正主义者的迷梦击得粉碎。而现在,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自然又有人重弹起伯恩斯坦的老调调,以为可以通过资本主义的条件下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趋近,那么,我就用列宁不朽的《国家与革命》中的一段话做结吧:“在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看来,这种资本主义之‘接近’社会主义,只是证明社会主义革命已经接近,已经不难实现,已经可以实现,已经刻不容缓,而决不是证明可以容忍一切改良主义者否认社会主义革命和粉饰资本主义。”

    通宝推:wage,多大EE,sukan,坐言起行,随意溜达,大熊甲,真不知道,本嘉明,李寒秋,
    • 家园 中国人民现在需要的不是选票而是钞票?

      只要下层把钞票寄托在当权者大发善心的基础上, 他们永远也得不到他们想要的钞票。

      有些左派, 一方面把设计师骂得狗血喷头, 一方面一到了需要抵制“民主选举”“言论自由”这些洪水猛兽的时候, 他们又下意识的变成了“白猫黑猫”教徒, 高喊“中国人民现在需要的不是选票而是钞票”“民主权力甚至不如一包劣质香烟”。 左派们有点出息好不好。

    • 家园 对于我来讲....

      还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比较靠谱....

    • 家园 从粮食历史数据来看,吃饭问题主要归功于前30年

      从粮食历史数据来看,吃饭问题主要归功于前30年

      我国粮食产量,前后30年对比

      ――――――――――――――――――――――――――――――――――

      粮食总产 人口 人均 总产增加率 人均增加率 总产年均增长率

      (亿吨) (亿人) (公斤) (倍) (倍)

      1949 1.13 5.4 209

      1979 3.35 9.75 344 1.965 0.646 3.7%

      2009 5.31 13.35 398 0.585 0.16 1.7%

      ――――――――――――――――――――――――――――――――――

      以上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

      可以看到,前30年粮食总量增加了近2倍,后30年仅增加了不到60%。前30年粮食增加倍数是后30年3倍多,人均增加倍数是后30年4倍以上。 从粮食总产年均增长率来看,前30年年均增长3.7%,后三十年,年均增长仅1.7%,不到前30年一半。

      但是,一般人普遍认为,中国在30年前还没有解决吃饭问题。人们当时还没有吃饱饭。 从科学角度来看,无疑是正确的,因为从人均摄入的热量来看,人们还没有达到吃饱的标准(约2900大卡/日),参见下表。邋遢道人关于这个问题有过精辟的论述(见《对“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中国吃饱问题”的探讨》)

      解放后历年粮食油料产量及折合人均日可摄入热量     

      年份 人口(万) 粮食(万吨) 油料(万吨) 人日均热量(大卡)  

      1949 54167   11318   256   1906  

      1952 57482   16390   419   2287  

      1970 82992   23995   377   2253  

      1975 90859   28452   452   2475  

      1980 98705   32056   769   2648  

      1981 100072  32502   1021   2719  

      1982 101541  35450   1182   2880  

      1985 104532  37911   1578   2900  

      1990 114333   44620   1613   3327  

      2003 129227   43070   2811   3081 

       

      虽然小岗等一些地区早在1978年就实行了包产到户,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是在1982年,1981年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人民公社制度。如果以1985年摄入2900大卡热量为“感觉吃饱”的标准,那么在人民公社时期的1981年,已经接近这个标准。之所以花了30年,才达到接近吃饱的水平,主要原因之一是解放初期本身粮食产量低,另外一个原因是人口大量增长,前30年,人口增长80%,后30年,人口增长38%。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是战争经济,储备大量粮食,防止战争。

      邓小平在1982年说:“建国以来,我们做了一些事情,基本上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粮食达到了自给。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旧中国长期没有解决这个问 题。”(《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5页。)马克塞尔顿曾指出:“1977年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 而且是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英国学者 在中论述中国改革开放时说,中国的改革,有“人民公社创造的良好的农业绩效可以利用。”(《马克思的复仇》)

      现在食物丰富,一方面,经过30年,我们的人均粮食增长率仅是前30年四分之一,但是,毕竟又增加了16%,在接近吃饱饭的时候,再增加一点,当然给人的感觉是现在吃饱了。另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进口粮食和油料,2009年进口食物占消费总量之比,按照重量计算占10%,按热量计算,占20%以上,因为主要进口食用油,大豆等高热量食品,其中2009年进口大豆4225万吨,食用油818万吨。而在前30年最多进口2%。还是以高价大米出口换更多低价小麦和玉米等粮食。

      解决粮食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解决很多基础问题。毛泽东时代,制定农业八字宪法,包括了农业生产的八个主要方面,

      土:改良土壤,例如,大寨用大量秸秆增加土壤有机质,格田整方,平整土地,方便机械化耕作,笔者读书时还参加过劳动。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毛泽东时代,在这方面的贡献可参阅《孟凡贵(苏拉密):万流归海见桑田----从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大视野仰望毛泽东》----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报告》( No.2007-02)

      肥:增加肥料来源和肥料生产,改进施肥方法。一方面,发展沼气发酵,生产有机肥料,另一方面,增加化肥生产。七十年代初,几乎每个县都建化肥厂,生产氮肥和磷肥。改进施肥方法,包括测量了解各地土壤状况,试验不同作物生长与施肥方法的关系。笔者就曾经在家乡磷肥厂工作,收集过本县编辑的土壤情况,列出了详细的土壤分布图(很厚一本正规印刷的书)。

      水:新修水利设施,包括水库,灌渠等,当时全国建成大小水库八万座、塘坝无数,人工河道、田间路、沟渠、防护林网形成,极大地增强了灌溉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对比今年云南,前一个月,媒体还在报道是百年未遇的旱灾,后一个月又报道发大水,政府官员的解释是,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实际是,很多老的水利设施都年久失修, 新建的设施,主要是特大工程,如三峡水库,目的是发电,南水北调,主要接近北方城市用水(不可能用在农业,每吨水的成本都超过一元)。

      种:发展优良品种。全国每个省都建有农科院,每个县都有育种站,发展了著名的杂交稻等优良品种。到了特别是年代,都成市场经济,袁隆平都要想法找资金。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现在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资改派们也知道继续下去,会非常危险,想改变这种趋势,制定粮食自给率5%目标(参见1996 年10 月24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但是,粮食自给率却不断下降,现在已经低于80%了。资改派们病急乱投医,现在要大力引进转基因种子,谁也无法保证其安全性,等于埋下了亡族灭种的导火索。

      另外还有四个方面是密、保、工、管,就不一一分析了。附我国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机耕面积发展变化情况。

      时间 灌溉(万公顷) 其中机灌(万公顷) 化肥用量(万吨) 机耕(万公顷)

      1952 1995.9 31.7 7.8 13.6

      1957 2733.9 120.2 37.2 263.6

      1965 3305.5 809.3 194.2 1557.9

      1980 4488.8 2531.5 1269.4 4099.0

      1985 4403.6 2462.9 1775.8 3444.2

      (出自《中国统计年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有个问题

      老兄认为现在的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吗?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如果已经社都不社了,还争论什么民主还是科学?

    • 家园 呵呵,苏联模式有两个最大的问题

      第一个是僵化,难以创新,不管过多少年,经济就那个老样子

      苏联在三十年代的工业化很成功,六七十年代也很强势。但是

      他们的经济就是老一套,电气加机械加核。就算苏联再活三十

      年,他们自己也搞不出信息化来,更搞不出随之而来的种种。

      人类文明自产生以来一直在进步,苏联体制无法满足这一点,

      或者至少在这一点上远远落后于西方。

      第二个是目标不对。经济的目标本来是人们的生活,但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搞成了牺牲人们的生活去建设别的。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以美帝为首的西方一直敌视苏联,并

      施以武力威胁。但美国一样受到苏联的武力威胁,而且正

      如前面所言,六七十年代苏联在对抗中是占有优势的,以

      至于美帝当时的总头子尼克松都跑到中国来了。即使如此

      美国人民的生活并没有被牺牲,反而他们还通过民主运动

      获得了更多的权益。这就是西方体制在造福国民方面的优

      越性,这是苏式体制无法比拟的。

      因为这两个缺点,所以同西方制度相比较,苏式体制无论对其国民,还是对人类整体的文明都没有优势。这种制度,兄台何必孜孜以求,又为什么恋恋不忘呢。

      再补充一点,最近看萨苏的博客,介绍了一位号称行走四十国的哥们,他以在俄罗斯的见闻认为,俄罗斯人选择了正确的道路。至少那里的人们敢于把钱花光光,日子过得轻松逍遥。不必像天朝这样总是朝不保夕的拼命存钱。有兴趣的话不妨去看看

    • 家园 回忆第一次马原课。。。。。

      进入大学就心里惊惊的,因为课本那么多那么厚,老师讲起课来都云里雾里的,跟中学完全两样。

      第一次马原课,就更印象深刻,老师一进讲堂,一条腿就踩到讲台上,以刘翔跨栏的姿势做自我介绍。

      他有两个抱怨。

      一是那个春夏之交后,学校组织座谈,让大家谈心,他就谈了,结果触霉头,几乎每天都要写若干千字的检讨。他说脑汁都写干了,江郎才尽,不晓得该写什么错才好,就越写越给自己上纲线。他觉得痛苦至极的,就是这样了,到了甘愿自戕的地步。

      另一个就是授课的课本,马原,是他编写的,里面有些章节是大量批判民主社会主义的。本来,他写有一节,详述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然后后面各节来批判之。结果上面审稿时,直接就把这一节给掐了。

      他的抱怨意思是,连靶子都不让树立,不让人知道全貌,居然要火力全开去轰击,这算什么? 当然他也坦诚直言,其实他是非常认同民主社会主义的。

      个人如今想来,这样子什么什么主义之争,真正地学术性质科学性质的思辨应该相当少,相当多的是学阀争锋或者是政治文宣对立。

      个人的标准是《共宣》,有什么样子的主义,说自己如何如何好的,是灵丹妙药的,个人就拿这个主义纲领性质的文字,来跟《共宣》来比。

      个人那《共宣》做标准,是因为里面直言不讳地把阶级对立斗争摊开来,而不是隐藏遮掩起来,或者看不见。

      也许有的国家地区,因为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阶级对立斗争并不是很激励,而是很温和地,波澜不惊地,但是绝不能拿这些国家地区的特例作为普遍真理,让所有国家地区都效仿。

      当然谁愿意没事做去斗争呢,若有好的外在条件,使得社会安详宁静,也没必要年年月月日日讲。需要年年月月日日讲,是必须的,那么就讲嘛。 梁任公游欧洲时,途径南洋一岛,风景宜人,天上人间,仿佛南洋版的桃花源,甚至可以唤起一种神秘主义,结果梁任公的一位朋友去问岛上的人----你们怎么不起来革命? 梁任公啼笑皆非,评价说:煞风景。

    • 家园 这段写得妥帖!

      首先,就是要变一个农业国为工业国,也就是完成国家工业化。但现在中国的实际是,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大约还有七亿五千万,也就是一半以上,这意味着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国家工业化还远没有完成。而中国农民又占到世界农民的34%左右以上,要让世界上34%的农民在世界7%的耕地上种出个福利国家来,这倒不如直接用月亮的银光去浇铸银币来得简便一些。

      赞美这段 送宝!

    • 家园 欣赏这句话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家园 兄台雄文,拜读了
    • 家园 A Powerful Piece

      可惜小本写不出来。

      猛一看,您小时候已经是奥特曼时代了,我还以为你会说“《说唐》里面哪个更强大一些”。后生实在可畏。

      不过,我仍然不同意你的部分意见。苏联时代有浓厚的特务统治和“思想清污永不停”特征,这是人民抛弃某党的重要原因。可以说,是人民先抛弃了党,戈老哥才试图改造党,死马当活马医,电击起搏。

      所以,邓总最智慧的三句话,一是“试一试,看一看(不好就收)”,二是“主要是防左”,三是“为政务求安静”(反对八平方后大兴土木起牢房)。

      如果苏联存活到今天的话,估计就不是一个绿墙,而是一十八路埋伏,层层堵截,能够打穿铜人阵出来送花的,那不是一般的高手了,美国任何一个银行随便就黑掉了。

      • 家园 能否把邓总的三句话归结为一句?

        『少谈些主义,多做些实事』?

      • 家园 始终搞不懂苏联怎么完蛋的

        苏联30-40年代工业化应该是很成功,虽然农民受了很大损失。

        二战后苏联的信心和国际影响力大大提高,成了和美国唯一能够叫板的国家。70-80年代军力也超过(至少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

        苏联在老戈胡闹前,各项工业指标都不错,比如钢产量煤产量。

        从表面上来看,没有太大的问题。

        大家要说,这个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那么肯定是苏联内部自己有了问题,才能响应的起。

        好象过去说的当时的问题就是:

        1 官僚体制僵化特权制度。

        2 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很大提高,生活必需品缺乏。

        好象这两点能搞垮一个国家,都没有说服力。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和1类似。党和国家那些掌握了实际利益的人,需要通过私有化来使得自己的利益合法化公开化。这就是说工人阶级先锋队自己变了质。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