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英国铁路简史(0)---要想富,先修路 -- 奔波儿

共:💬77 🌺95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多谢,已更正

          我也就奇怪了,前面还写着“西北”,怎么几步之遥,就变“东北”了?

    • 家园 关于涉及到机械方面的问题

      俺家父母都是玩机械的,俺也是在工厂听着机器轰鸣声长大的,但也因此见了机械就躲。

      因此呢,俺的答案是“俺不晓得。I don't know. Je ne sais pas.”

      河里肯定有这方面的专家,还请多多赐教则个。否则,您只能自己请google大仙或者维基大师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英国铁路简史(2)---马儿,你慢些跑!

      1776年,天才的工程师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在格拉斯哥大学所拥有的一台老旧不堪的Newcomen蒸汽机的基础上,开创性地发明了分离式冷凝器(Separate Condenser),正式推出了第一台真正实用化的蒸汽机,并作为“蒸汽机之父”名标史册。从此后,比什么人力、马力、牛力这些生物能强大百倍、千倍乃至N倍的化学能终于走上了前台,瓦特蒸汽机开始大规模地应用于英国的矿山和工厂,工业革命的号角被吹响了。不过,几百年后,人类在天天为减碳发愁的时候,会不会抱怨瓦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802英国发明家理查·特里维克西(Richard Trevithick:1771~1833)发明了高压蒸汽机,并将其用于南威尔士的Penydarren冶铁厂。在冶铁厂老板Samuel Homfray的支持下,特里维克西把自己的蒸汽机装上轮子,通过齿轮传动,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车。Homfray老板对这匹奇丑不堪的机器怪兽很感兴趣,买下了蒸汽机车的专利,并且和另一位冶铁厂老板订了500金镑的赌注,赌自己这匹机器怪兽能够拖动十吨的铁块跑完Penydarren到Abercynon之间16公里的铁路。1804年2月21日这天,在众人的见证之下,这匹怪兽拖着十吨生铁、五辆大车、七十个人,成功跑完了全程。但这第一趟火车之旅用时四小时五分钟,平均速度才3.9公里/小时,比走路也快不了多少。但是,这在当时轰动一时,人们第一次见证了蒸汽机车的巨大能量。不过,Homfray出够了风头又赢了一大笔钱以后,土财主的本性暴露无遗,他居然把史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拆了,继续用蒸汽机去他的铁厂抡大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4年,英国发行了一枚两英镑硬币,其背面镌刻着这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隔着大西洋,美国工程师彼特·库珀(Peter Cooper)也设计并制造了一台四个轮子的小火车,并将其命名为“大拇指汤姆(Tom Thumb)”。为了打开影响,1830年8月28日,他在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Baltimore and Ohio Railway)的一条铁路复线上,开动自己的小火车,与一匹马车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竞赛。在大部分路段上,小火车都一路领先,可最后因为机械故障火车停了下来,被甩在马车身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火车刚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报着看稀奇甚至嘲笑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新事物。的确,那时候的火车其貌不扬,体弱多病,而且速度奇慢。但现今的百米飞人博尔特刚生出来的时候,不连爬都不会嘛?

      在若干有识之士和工程师们并肩合作下,一匹匹喷云吐雾威力无穷的机器怪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的铁路上。1821年,英国工程师乔治·史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1781~1848)被任命为Stock and Darlington Railway的首席工程师,他不但开创性地推出了标准轨距(Standard Gauge),而且设计出一辆崭新的蒸汽机车,并将其命名为“Locomotion No.1(一号机车)”。这辆蒸汽机车有了锅炉、烟道、汽缸,而且用轴传动代替了效率较低的齿轮传动,已经初具现代蒸汽机车的雏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史蒂文森的儿子罗伯特·史蒂芬森(Robert Stephenson)在父亲的影响下,对蒸汽机车也很感兴趣。1823年,小史和老史,以及另外两位合伙人一起,在纽卡斯尔(Newcastle)成立了罗伯特·斯蒂芬森公司(Robert Stephenson and Company),专门设计并生产蒸汽机车。1829年,斯蒂芬森父子推出的“火箭”号(Stephenson's Rocket)在蒸汽机车大赛上,因其速度快性能可靠一举夺魁,其最高时速已经达到了47公里。1830年,他们又推出了速度更快的“行星”号(Planet),将卧式锅炉的内外火箱和烟箱合二为一,这种形式的锅炉后称为“机车式锅炉”。“行星”号机车的两个汽缸装于锅炉前端的烟箱下部车架内侧水平位置,称为内汽缸式机车,只有一对动轮,装在后部,轴列式为2-2-2。蒸汽机车的基本构造形式除广泛采用外汽缸式(汽缸装于车架前端两外侧)外,迄今无多大变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史蒂文森父子和其他工程师的努力下,蒸汽机车将马儿们赶下了铁轨,终于一统江湖。

      关键词(Tags): #蒸汽机车# Steam Locomotive元宝推荐:游识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为什么车要同辙?

        古代的车轮没有现在这样的胶轮胎,就是石头路面压久了也会出现两条深深的车辙,山西有个古关口,石砌路面就留下了约十几厘米深的车辙。而在古代普遍的土路面,这个过程之更为迅速,只要一场大雨再加几天的太阳。

        有了深深的车辙,不管是马车、牛车、人力车,车轮就会掉进去。如果轮距与车辙距相差较大,就会一个轮在辙里一个在外歪着走,相差不大时会卡在里面动弹不得。所以为了自己的行路方便,即使没有皇帝下诏车轮距也会自然趋向统一,没有统一规定时造车者会选择最早形成的车辙宽度作为轮距。

        一般来说,一个来往频繁的运输区域内会自然形成统一的轮距,但交流较少的另一个区域会是另一个宽度,这各区域之间的统一就需要皇帝了。中国的周代时各诸候国的轮距不同,没有一个国王会主动把轮距改成别国的标准,就是秦统一后如果秦始皇不下令这些地方也不会愿改。

        至于铁路的轮距,最早的铁路是马车走的,所以设计者会习惯地选择马车的统一轮距。但这只是习惯不是必须,因为刚开始的铁路都是各地自建的,修铁路者不会考虑让别人的车在上面走,所以轮距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只有各公司铁路互连后或一个根本没有铁路的国家规划铁路网时统一轨距才会提上议事日程,否则火车在各公司铁路之间互跑就会很麻烦。中俄之间铁路运输,货物得倒装,客车得换轮副,耽误很长时间。

        中国铁路选择1435的原因我看就是因为中国早期铁路是(西)欧洲人建的。如果中国直到解放后才开始修铁路,十有八九会选择苏联的1524,二连浩特到集宁的铁路最早是按苏联标准建的,直到1966年才改成标准轨。我当年所在工程队的老师傅们就参与了当时的改建,说是一夜之间就改好了。木枕的铁路改窄也方便,只要把一侧的钢轨撬起来重钉一下就行了,只是道岔处麻烦一些。

      • 家园 中国铁路用1435

        是清末在留美的詹天佑倡议下定下来的

        • 家园 定是他定的,但应该是参照中国已有的铁路轨距。

            一般来说,只要己有铁路(太少了当然不行)的轨距适用,就不会选择其他的标准,否则改动太大。

    • 家园 英国人是很能修铁路

      英国人走的时候 给印度留下了5万多公里铁路, 到现在 印度的铁路才6万多公里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