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看日本(3)(4)(5) -- 秦三光

共:💬18 🌺7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看日本(3)(4)(5)

    (3)

    承大家热情安排,下榻同学家中,以方便明晨送我飞中国。

    这是日本式高层公寓,楼房设计合理,建造精细豪华。在东京都闹中取静,面对东京湾,视野开阔,殊为难得,是块风水宝地。

    日本——中国的近邻,人口1.2亿多,国土面积377,000余平方公里。

    当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古狗一下8)发达国家。二战曾占领中国大半,日军曾攻陷中华民国国都 — 南京。

    中日之战的历史不是本文重点。

    那年,我读大学开日本语课。我也就稀里胡涂地跟老师学了一通。我没能学好它,因为悟性太低,又缺乏足够的语言天才,也只能鹦鹉学舌地跟父母,国人学些母语。当前,我的母语也在退化中,我很害怕,因此常读,常说,常写,我最近常常上网敲些汉字也与此有关。。。

    我还是说日本。

    日文中有很多汉字,发音也相近。但要表达的内容却有极大差别。

    比如“娘”字,中国人用指母亲,日本人却指女儿,女孩子,姑娘,意思根本就颠倒。再比如,“风吕”二字,中国人看来不知所云,依老狼解释:就是大风与姓吕的,或者指长开两张大口喝西北风之意。人家日本人却说这是浴池。。。还有,将汉字简化的丢胳膊少腿,我看着直心疼。近来,我还看到有人撰文认为,这是日人的聪明之处,我一时难置可否。

    我也许还因为上述原因,没能把日本语学得很好。

    不过,我倒是因为开日语课,更加知道了日本。加上当时看了些《追捕》电影,了解了东京很大,日本也美。又加上日本的电视机,冰箱极其好使,简直就是神器,因此,对日本又刮目再看。

    我一直想考察一下日本或美国等。

    因为,我不大相信大人们,别人所传言。比如,早在 1970 年代,我就读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我也一直等待着资本主义的腐朽灭亡,而美日都是经典的资本社会。结果,却等来经典的另种社会解体了。我想,还是用我自己去凡胎肉眼直接观察一下吧。

    毛泽东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于是,我就出国了。

    应该说,我出国,没有别的目的,确实是真想考察,因我自幼好奇,好挖老鼠洞,也好上房揭瓦,掏麻雀蛋。当然,也想亲亲美帝,或日帝们,再亲口甞甞梨子的滋味。结果,我就到美国来了,考察至今,顺便享受一下资本主义“待遇”。

    对于美国,我有些考察报告,不知祖国人民看到没有。

    我的大学同学旅日者很多,按说,对于日本,这报告应由他们来写,会更有说服力。当然,他们都在用行动写,比我写来更生动,鲜活。我是兴之所致,顺嘴胡说。所以,我看日本,也就是管窥日本。就是拿一个竹管看日本,看到的就一点儿地方。

    但是,我毕竟登陆了日本,还游了日本,吃了日本,睡了日本(在日本困过觉)。

    (4)

    日本有东方风味。

    到处是黄面孔。

    2000 多年前,秦始皇帝想寻找常生不老之药,派徐福带五百童男童女渡海东瀛,结果,药没找到,人却一去不归。其实,最终可能落脚于日本列岛,还听说,至今日本还有秦家村存世。我不知真假,希望旅日的朋友们帮探听一下,我好奇。果如此,秦人血脉依旧在岛内流淌着。我倒是觉得,日人的武士道精神与严明的纪律性,有秦人的影子。

    日本街道极为整洁干净,不是一般干净,似乎一尘不染。水泥路面就像刚用水洗刷过的。

    日本极为有秩序,不是一般的有秩序,到处都有人,有物在指挥你。

    日本人极为守纪律,不是一般地守纪律,简直就是机器人般的守纪律,听指挥。

    日本人极忙,不是一般地忙,大家就像冰嘎儿(陀螺)一样在飞转,不会走路,全是小跑,噔噔噔地跑,跑起来带风。

    成田空港,旅人如织,地面上却不见一块纸片,我亲眼见到有人弯腰拾起一片半寸纸片,在送进垃圾桶中。弄得我见到一块小纸片也不由地想弯腰捏起。

    日本人爱干净整洁,也是闻名于世。据说,日本专门有一种药物,服用以后,大便几乎没有一丝令人不快的味道,看起来还会非常漂亮,颇受年轻女孩子欢迎。

    我做为一个老中,半个“老美”真服了!

    我觉得,日人既伟大,更可怕!

    这是一种可贵的民族精神!也是日本奇迹的基础!

    日本将西方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引进,又揉入东方人的机体中,对日本民族而言,揉和的很完美,是一种成功!

    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两强,一山不容二虎,所以相争至今。

    日本自有道理。

    日本永远在动,永远不停顿;永远追寻,永远在完美着。把一块玻璃永不停顿地擦,把一块地板永不停顿地抹,恨不能把玻璃擦成碎沫,恨不能把地板抹薄抹穿!

    人生似乎就是不停地完美着,在无休止的劳作中耗去一生,一生创造着完美,享受着对完美的创造。生命也就似乎进入了新的境界。

    ——但是,生命除了劳作,难道没有其它?

    比如,漫步街头,海边。

    比如,看看蚂蚁上树。

    比如,听听蟋蟀的歌声。

    比如,听听鸟叫。

    而整洁与干净并非自然界的全部,有时混沌与紊乱才是宇宙的真相。

    日本人似乎不理睬这种真相,他们宁可无休止地制造着铁律,制造着秩序,制造着人间的完美。。。这是日本精神之一部!

    国人却不然。

    国人太散漫了,太过于自在了。太惯于混沌与混乱,似乎混沌与混乱就是宇宙,伟大的老子就论述过混沌。

    国人又顺其自然,只要谁拥有力量,国人就服从其秩序,但要有足够的力量,比如,秦始皇的力量,比如,毛泽东的力量。

    ——这是中国人的可爱之处。

    中国人太多,一大团面粉,很难揉和成一大团面。而一小团面粉很容易就团结起来。人们也认为,中国人总是一盘散沙,而日本人却团结的坚硬无比。

    但是,偌大的一团面粉,即使团结起一部份,也够你一呛!因为,这一部分,也很可怕,也很大。人们看事情,不能只见砂石,不见泰山。不可轻估拥有 13 亿人口的所谓散沙。世人还是勿要轻易地打中国的主意。何况,经过邓时代,如今的江胡时代,中国早就拥有核打击力,也武装到了牙齿——我此言,可能为“中国威胁论”提供证据,其实不然。人们要以第三只眼睛看中国。

    我还是接着说日本精神。

    我漫步在去成田机场的步道上,我注意到,像我这样东张西望,充满好奇,倒背双手,迈着四方步的人,可能全日本也找不到一个。我怕当住了人们匆匆的脚步,自觉地沿着路边走,很像一条溜边的黄花鱼。我感受到了后面的咚咚脚步声,像是催动我奋进的鼓点。抢在我前面,快步而去的,不仅仅是年轻的男孩女孩,还有老者。。。日人早就惯于这种速度与节奏,可能也早已有若干世代的基因记载下来,再遗而传之,又加上时代的催化——日本匆匆,匆匆的日本。

    我并不理会日本人的这种快速。

    我更习惯于文物之道,一张一弛。

    人也要能快起来,但勿要天天拼命。我知自己是大秦大汉的子孙。中国太大,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东方有西方。生存空间的压力总体还是小些,即使是:好脏好乱,居然也能好快活!我也真不知,这是对,还是错。可能日本人太过多快好省了,中国人也同样在另方面有点过,互相匀匀就好了。这事我也说了不算,等于白说。不过,现在多快好省,与少慢差费正混在一起,做着分子的热运动。

    总之,日本人的文明,守纪,勤劳,敬业,整洁,干净,还是让来自中国的老狼陡生感慨!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也令人敬畏!

    (5)

    飞机经大连湾,过黄海,只需两个多小时,即飞临日本。同时也让人感到,日本是不大。我飞过美国东西,要 6 个多小时。南北,要 4 个多小时。中国也同样。

    远远望去,富士山在一片云海中耸起,凸显着日本国的地标。

    办好出入境,换机手续,等待去旧金山的飞机航班,要大半天时间,我决定只身游一下日本。我的老师徐教授说过,肉眼直视下给人家做手术,非常重要,因为这叫目击。这种对事物的原始观察最有价值。我打算用自己的凡胎肉眼再随意地看看日本。

    朋友们知我人生地不熟,都怕我走丢,我却执意要游,一则省去朋友们特意相陪的时间,二是看是否真的走丢。

    人倔,有时是越劝越倔。

    到地铁站,先用相机拍下地图及出入口,再精算时间,确定路线。然后去买票,两个售票员小姐,一个会点儿汉语,一个会点儿英语,倒也能听懂我的意思。不过,见我只讲简单日语,又首次到日本旅行,且只身一人前往,都面面相觑:其实,她们最关心的还是我走丢,赶不及飞旧金山的航班,必定也会给人家日航公司带来麻烦。所以,很不想卖票给我。我就再三请求,她们就反复私下商量推敲,讨论了足有 20 分钟,终于按她们意见,拿到一张去千叶的票,再带上这两位好心小姐的祝福与叮咛上路。还有一张她们亲手绘制的时间表。虽然感激不尽,却也懊悔与她们讨论费去了时间。本想去东京秋叶原一逛,结果大城市逛不成了,那就逛郊区吧。

    地铁列车一路急行,一个多钟头,到千叶。

    这是一座日本名城,似乎不太大,街道较窄,商铺林立。

    我注意到,有很多中文招牌,似乎是中国人开的生意。

    游游逛逛,有些饥肠漉漉,腹中雷鸣,苦于时间紧迫,随便走进一家餐馆,老板是个年轻人,当听我用英语说过 “ 哈罗! ” ,再用汉语问过 “ 你好吗? ” (本想问他,你吃了吗?,想到应该与时俱进,就改口了),此君却一脸困惑,我知遇上了纯正的日本人。听说,日人很重视英语教育,民众都会英语,看来也不尽然。

    不过,小老板相当热情,却不知为何拿我当成定餐客了,迟迟不让我就座。我只有告辞另觅他处。

    又到一家小餐馆儿,门上写一 “ 麵 ” 字,这中国字相当古老,进去却知,纯粹日本餐馆儿,根本就没炸酱面,肉丝面,牛肉面给你吃,只有乌冬面,此面非彼面,汤多面少,几片菜叶,红绿相间,倒很养眼,但是吃不饱。一碗面下肚,半个胃还在咣荡着,没填满。花去 1000 日元,再给些小费,看看到点了,抓紧回程赶路。当然,也没忘跟人家说 “ 阿里嘎逗 ” ,还有 “ 洒油那啦 ” 。

    日本的千叶行,沿途顺畅,风光秀美,民风俨然。

    回到美国,再读鲁迅选集,翻检有关郭沫若,郁达夫先生们的旧章文字,得知,这城倒也历史悠久,很有些文化。大师们还曾在此间爱恨情仇,上演过一些悲喜剧。惜时间太紧,忙于赶飞机,没能仔细观瞧之。仅留些拙影,不足道也。

    时光逝去 , 中日两国的历史恩怨还没了结。

    中国人没忘记日本对中国的百年征服,日本人也没忘记中国这个近邻。两国互为强邻。

    于日本而言,拥有当今世界极强的工业体系。

    日本的核能工业,领先世界。能精细准确地控制核裂变以发电,依我想象,制造与引爆核弹则更简单些。

    日本拥有发射卫星,甚至登月等空间技术,而相比之下,制导核弹击中锁定的目标也更简单些。

    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精美绝伦的汽车与轮船制造业,而制造成群的战车与潜艇,用于战争与杀人的机器,也极为容易。

    日本早于二战时代,就已经拥有航母特混舰群,并具有强大的攻击力。

    一句话,只要愿意,全日本倾刻间就可再度成为强大的战争机器。

    当然,日本人民深刻反思,军国主义难以复活,我等也就 “ 高枕无忧 ” 了。

    我这样的国人,是稀少的,因为缺少足够的忧患意识,虽然读过点易经,却又时常忘记。

    我周围的人们,只要去过,住过日本,都会称颂日人的文明,礼貌,善解人意,乐于助人,都像是活着的雷锋,我都深信之。当然,也感到日人自觉守纪,心思细密,意志坚强,或以 “ 可怕可敬 ” 来形容之。

    和平时代,民众和睦相处,敬畏之中,其乐融融。而当民族冲突时,必兵戎相见,拼杀疆场,而互相拔刀相向的人们,却也是平民百姓,真正的雷锋们。这事儿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讨论这些,又要超出我的能力。

    不过,总体而言,中日在国际舞台上一定是竟争对手。

    我相信,在亚洲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似乎一山难容二虎。当两虎力量相当时,也只能耽耽相向,或者互相致意,有时,还会互相舔拭对方的皮毛,或者互相捋捋虎须,以为亲热与试探,心中咋想也难说。

    无论如何,依我想法,国人还是应该吸取,借鉴日人的管理经验,科技经验,以强自身。

    当中国足够强大时。。。必相当于上百个日本,也很难说,那时双方会更加和睦与安全。我乐见磕磕绊绊,绝对不希望战火重燃。因为总体而言,战争确实非常无聊!虽然人类源于嗜血,现今依然本性未泯。

    中日交往之结局,还需下几代人才见分晓。

    而侈谈真正的互信,还为时尚早,一切将必待时日。

    人们在复习先辈们的经验时,也要迈动双腿,张眼观瞧,以诚相待,客观务实,着眼将来,未雨稠缪。

    中国最早的古医书《黄帝内经》所谓: “ 上工治未病 ” ,虽言医理,却也深含忧患意识,其 “ 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 之言,亦可为国人用以自戒,自鉴。

    果然,军民团结紧紧地,大可,试看天下能咋的?方可直入 “ 爱咋咋的 ” 之大境(爱咋咋的 —— 东北方言,有豁出去,不在意,不予理会,不惜一战之意思,也有自信心在其中)。

    但说来容易,焉知做来难矣哉?我更说了不算,又是瞎说。

    (全文结束)

    • 家园 2011春天的海啸,让鬼子的核电站露了底裤了
    • 家园 我之日本观感

      不知为何,看不到楼主的《我看日本(1)(2)》,不过从345来看,楼主不在日本常住。巧的是,我对日本也有些匆匆过客的感受,不过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去过日本不少地方,现在写出来与楼主和大家交流一下。

      之前,要申明的是,对日本的这些感受,不考虑政治因素,抛开历史恩怨,别上纲上线哈。

      我心目中的日本,是一个大国,尤其是十几年前。这个大,当然不是幅员辽阔的意思了。这个大,是说日本是个人口、经济大国,还是个文化大国。既然是大国,那么走马观花的感受肯定是不全面的。我的感受,也仅仅是从我的视角,受时间和经历限制所引发的,供参考。

      我去过东京、横滨、北九州、和歌山、八户、高知、敦贺、仙崎、须崎等一些地方,我感觉,看日本,要像看中国一样,别把大城市和小地方等同。就像不要把北上广当做全中国一样。日本大城市和小地方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一个典型的不同之处,就是生活节奏。像楼主说的人们小跑着走路,在很多小地方,我观察不是这样的,甚至在一些地方,可以说人们生活的挺闲适的:比如,日本人酷爱钓鱼,天一黑时,很多人开着车,到海边钓鱼,一直到很晚,自得其乐。当然了,小城市里青壮年是不多,尤其白天,街道上很难看到闲逛的男人,多数是妇女(老年人居多),给人一种萧条的感觉,也难怪,真静,而且汽车基本不鸣笛,街道上,只听得空调室外机的声音。

      日本的干净,是不错,可是一些小地方,尤其是郊区那种地方,还是有些死角的,废物、易拉罐等散落在荒草丛中也是有的。日本的干净,除了人的因素,和气候也有挺大的关系,雨多、绿化好,想找像国内那种灰土扬长的地方都难。另外,日本的工地,管的也真好,暴土扬尘确实不多。

      日本的环境,不仅仅是干净,很多小城市,像大花园一样,小溪流水、花草繁茂。家家(当然指独门独院的住宅)屋外花草树木、假山盆景,真美。我印象中有个叫仙琦的小城,站在高处看,就像个盆景一样,真有种如在画中的感觉。我不知道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多少,想必应该很高。对比日本的大城市和小地方,我更喜欢后者,感觉比较有味道,所谓的日本味吧。

      日本人守纪律、讲秩序--------赞同,若干年前,人家坐扶梯,就一律站一侧,留着过道给赶时间的人过。东京大街上抽烟,就站在指定区域里,没人站线外。曾有人跟我说过,日本的男人,组织起来穿上制服,就是军队了,组织纪律性很强。公职人员就不说了,连建筑工人都穿类似制服的工装,施工时,如果妨碍交通,有人带着袖标,挥着指挥棒指挥,根本不需要警察。

      日本很多小城市,一些路口没红绿灯,有行人过马路时,车子很远就减速让行人。这一点,不佩服不行。

      日本人有礼貌,是公认的。不管他们内心喜不喜欢中国人,但在态度上是礼貌待人的。这一点,和韩国人不一样。假如日本人和韩国人都是对手的话,日本人是个有城府的高手,而韩国人像是一个冲动的、让对方一眼就看穿的对手。总之,应该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想到哪就说到哪,没什么条理。想起来再说。

      • 家园 我看日本(1)(2)

        (1)

        余生也晚,但自幼即知有个日本。

        我的祖辈,父辈都曾亲历过当年的战乱。日帝入侵曾给中国人带来深重灾难,当民族间的征服反复重演时,百姓们感受到的是切肤之痛!

        此痛会通过基因,或语言,文字传达给后代。

        好像动物们都如此。

        常常有日本人不认同中国人的此种作法,是因为他们没能深思人性。

        其实,不忘过去,不一定就是要复仇,也有警示自己的作用。这源于动物们的一种自我保护之本能。

        中国人总爱提及此事,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要复仇。是日本人的想法有些偏颇。当然,曾经干过坏事的人,总希望别人淡忘这坏事,也是人之常情。

        当力量的双方对比变化不大时,通常也就不要复仇。

        而复仇又能咋样?何况,泱泱大国,中国人的胸襟还是极其宽广的,远超乎世人之想象。

        我还是说日本。

        自幼,我就常被祖父母,父母告知被日本人打,和打日本人的故事。所以,年幼的我也深知“鬼子”当年之凶狠,再加上反复播演着抗日电影:《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红灯记》。。。

        我猜想,这些都是大人们亲手主导的,也与当时的时代有关。但也不是大人们存心鼓吹全民仇日,也因为在那十年里,根本就没啥别的题材可演,写抗日题材,不易犯路线错误。

        而且,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在大演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斗鸠山时,大人们居然又大举欢迎田中角荣,或尼克松们来中国访问。

        看来,大人们虽然鼓吹抗日,不忘告诉后代:鬼子凶恶!同时,倒也另有些想法。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料,我等年幼的孩童们却深恨日人。

        这也许是大人们的无心插柳之作。这也许是阶级斗争年代的副产品。我这样说,只是想告诉日本的领袖与普通人士:其实,人们大可不必过虑,平民百姓的思考是一回事,领袖们的思考却更明智,会掌握火候的,其中有历史原因。

        ——你看,一个中国人,倒劝起了曾经欺负,杀戮过自己的鬼子们。

        这显示了中国人的一种伟大人性!

        虽然说这话的人,不过是一介书生,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国人。

        年少之时,我常看世界地图,我不是想当世界领袖,更不是想当战略家。只是当年确实无啥可看,而所有的地图都花花绿绿的,煞是好看。

        看过,我又不免思绪纷纭,一直困惑:中国偌大一只昂首雄鸡,却无奈足下一条蠕爬的虫子。这使少年的我徒生疑虑——这是咋回事呢?

        鸡被虫欺,即使虫为毒蝎,也不该呀?

        这当然是孩童的无知。

        少年就是少年,少不更事,少年不知愁滋味,也指我,难怪!

        待到长成,读历史,读毛泽东,读孙中山,读鲁迅,读蒋中正,读东条英机,读山本五十六。。。逐渐了解些日本。

        那年,不知为何,校方又开日本语课程给我们,日语没咋学好,倒也更多知些日本。

        我第一次去东京,是通过日本电影《追捕》去成的。看到了东京的美丽,繁华,热闹。夜色中,杜丘先生与真由美小姐骑在马上。。。然后就是:啦—呀—啦—那首没有像样歌词的主题曲。

        当时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一台小小的日立牌黑白电视机,都是珍奇之物。

        时光飞逝,如今,我到美国已多年,飞返大洋也已数次,每次总与日本擦边而过。 日本啥样呢?

        (2)

        那年,母校校庆 ,我的大学同学要聚会,加上要回乡探望父母,促成我的中国行。

        旧金山 — 北京的机票尚属便宜,但我顺道东京,就要多花美金若干。

        应旅日同学们诚邀,决定途经日本,也借机会看看他们。

        全日本航空公司的服务品质不错,机舱整洁舒适,空姐年轻美丽,身材高挑,气质端庄,具有东方女性美。又笑容可掬,温柔亲切,永远不厌其烦,让你不能不服。顺便说一句,我多次搭乘美国航班,空姐大妈占一多半,也有空中先生。此次乘机却有些耳目一新。

        飞机自旧金山起飞,一路北上,飞向阿拉斯加,再沿着伸向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岛链西行,最后,横越大洋,抵日本成田国际机场(成田空港)。

        一下机,感觉日本与美国大不同:人烟密集多了,显得很热闹。那像旧金山机场,偌大机场,也就小猫三五只,冷冷清清地,看着乏味。

        但入境日本,遭遇麻烦。

        移民官一劲儿问我:回中国为何要经日本?费话,我乐意,为你日航公司创效益,换换口味。

        又问,为何要呆两天?费话,顺道逛逛东京,拜访朋友。

        再问,为何不订酒店?费话,有朋友接我,出门再订不迟。

        鬼子一听就摇头:你小子有移民倾象,美国呆不下去了,想来日本碰碰运气。

        说来说去,竟要我回美国去。

        我大动肝火,你日本航空公司卖的票,也问你日本移民局了,你这不是骗人吗?一怒之下,当天就想飞中国,但是没有班机,鬼子无计可施,只有放我入境日本。弄得老狼不太感冒:心想,你强留我久住,我还不住呢。但是,日本人一劲儿地点头哈腰,就是态度好。

        我这样描述,有些是在开玩笑,希望日本朋友勿怪我的不敬。山里人说话有些粗鄙。

        出得机场,N兄已经苦等多时。

        本来想下榻N兄的家中,我看过卫星地图,他家在小田原,就在富士山脚下。因此有登顶富士,一览东瀛的冲动,虽然,我近年也少登山了。看来此次难以如愿了。

        知我到日本,惊动了一众老同学。

        我与他们也多年未见,由大家费心安排,N兄引路,去东京与旧友们相会。

        夜色之中,东京新宿万家灯火,一派繁华景象,又使我想起了 30 年前的电影《追捕》,想起了骑在马上,狂奔于东京街头的杜秋先生,当然,身后有真由美小姐紧紧地搂着他。

        众同学选定一家高层日式餐馆,临街临窗,一览东京的广厦万千间。正宗日式料理:日式海鲜,三文鱼,金枪鱼生鱼片,炸天妇罗(炸大虾),米索汤(纯正日式豆浆高汤),蒸蛋羹,菜式极其甜美,精致,另加日本原产麒麟啤酒,恐怕花去多少万元钱也未可知。可知的是同学同乡清深意浓耳。

        大家举杯共饮,掀起腾腾热气。虽然都旅居日本,平日个自瞎忙,倒也难得一见,今得一聚,倒谢起我来了,远道而来的我,遂成了一个混儿,席间,人们还拿出一大把日元,要送我留着逛东京时花。

    • 家园 你说的享受、浪漫,日本人也有,啥时候?高中,退休

      小屁孩自然谈不上什么享受、浪漫,真正意义上的成人是在高中阶段吧

      日本的高中生很散漫,一些违反社会常规的事也多发于这个群体

      随着进入大学,就开始了典型的日本人的人生了

      学习(尽管也不是那么用心的)——就职(一流人才进公司,二流人才搞研究,三流人才当公务员)——朝九晚?,加班,升职,涨工资——娶妻生子——贷款买房——直到退休(如果没有过劳死挂掉的话)

      老了以后,我指的是有退休金的,才开始享受人生,登山、摄影、海外旅游、进大学回炉、当志愿者……干啥的都有

      就养老来说,日本是个不错的国家

    • 家园 “娘”其实是来自古汉语里的意思

      指的是年轻女子,例如“杜十娘”,可别理解成杜家的十位大妈。

      好像去年的春晚里就有个这个梗:

      女:“我是你姑妈。”

      男:“啥?”

      女:“你刚才喊我什么?”

      男:“姑娘啊。”

      女:“娘就是妈,你不是喊我姑妈嘛?”

      男:“……”

      • 家园 确切的说是这样

        唐代的时候有“孃”“娘”两字,前者是母亲,后者是女子。因为读音一样,后人就混为一个字了。

        《说文》十二下27女部“孃”字段注:《广韵》[平声阳韵]孃,女良切,母称。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唐人此二字分用画然,故耶孃字断无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

    • 家园 日本不需要给小费,另外1000日元的面可是够贵的
    • 家园 吹毛求疵

      据说,日本专门有一种药物,服用以后,大便几乎没有一丝令人不快的味道,看起来还会非常漂亮,颇受年轻女孩子欢迎。

      这个“颇受年轻女孩子欢迎”的东西到底是哪个呢,药物?还是“看起来非常漂亮”的大便?

    • 家园 恕我直言

      文章多的是私人感受,外人看来未免空洞无物了

      • 家园 君的评论中肯。确是个人的一孔之见,也是一短之见,

        所表达,也是对日本的一种好奇。日本,很值得国人思考与研究。

        待机将再访日本。

    • 家园 推荐老电影《迷失在东京》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