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艾米莉和《呼啸山庄》等(上) -- 思炎

共:💬57 🌺280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 家园 【原创】艾米莉和《呼啸山庄》等(上)

    这不是个博物馆,而是属于私人住宅。这是一座看起来很普通的房子,却因为这里曾诞生了不普通的人,现在每天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参观朝圣。房子的外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In this house were born the following members of the Bronte Family

    Charlotte - 1816

    Patrick Branwell - 1817

    Emily Jane - 1818

    Anne - 1820

    *74 Market Street,village of Thornton,Bradford,Yorkshire(约克郡,布拉德福德,桑顿村),这就是诞生了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勃朗特三姐妹的地方。 在1820年,才举家迁往Bradford西北部的Haworth(霍华斯)小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勃朗特三姊妹留下的作品,成为英国文学遗产,有如璀璨的明珠焕发异彩。夏洛蒂在《简爱》(Jane Eyre)中对女性独立、积极进取性格的叙述;艾米莉在《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中对极端爱情和人格、人性的描写;安妮在《艾格尼丝格雷》(Agnes Grey)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令人回味无穷。 特别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更是魅力恒久的传世之作,虽然《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唯一的一本小说,但这部小说却让她名垂史册。

    少女时期,曾被《简爱》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特别是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那句对白令读者心灵为之一震:“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最初接触艾米莉勃朗特(1818.7.30~1848.12.19)的《呼啸山庄》,也是通过电影。但当年还小,感觉电影画面背景相当诡异恐怖,特别是看到在一片极空旷阴森的荒野上狂风呼啸着,女主人公凯瑟琳(凯西)的灵魂在窗外抽泣着:'Let me in—let me in!'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我被吓得颤栗,马上关掉电视。

    后来,还是忍不住好奇心,找来原著看(中文版)。初读时,纯粹以为它是个爱情与复仇的故事,并没有仔细咀嚼其中的深意,看时有一种压抑窒息的感受,但又被艾米莉的文字所吸引而忍不住要看下去。然后,在看第二遍后,我对此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并为文章超凡的艺术技巧,狂飙猛烈的情感所震撼和倾倒。

    虽然,至今仍很佩服夏洛蒂的才华,特别是她在《简爱》中对英国乡村景物的描写,非常优美,但文章没有跳出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也觉得故事本身更似某种版本的灰姑娘。而看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后,无论在文学上的创作技巧,还是作品的深度,《呼啸山庄》都明显得更胜一筹。《呼啸山庄》被评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真是当之无愧。

    正如,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Viginia Woolf,1882—1941)在一九一六年就写过《〈简爱〉与〈呼啸山庄〉》一文。她将这两本书作了一个比较,她写道:

    “当夏洛蒂写作时,她以雄辩、光彩和热情说‘我爱’,‘我恨’,‘我受苦’。她的经验,虽然比较强烈,却是和我们自己的经验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啸山庄》中没有 ‘我’,没有家庭女教师,没有东家。有爱,却不是男女之爱。艾米莉被某些比较普遍的观念所激励,促使她创作的冲动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损害。她朝着一个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书中把它拼凑起来。那种雄心壮志可以在全部小说中感觉得到——一种部分虽受到挫折,但却具有宏伟信念的挣扎,通过她的人物的口中说出的不仅仅是‘我爱’或‘我恨’,却是‘我们,全人类’和‘你们,永存的势力……’这句话没有说完。”

    艾米莉在《呼啸山庄》中表现出了极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文字里行间充满着野性而感人肺腑的美。在她的笔下,桀骜不训的人物性格、充满激情的对话、阴森的山庄、变幻莫测的乌云、风狂雨骤、荒瘠的旷野等大自然以及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整部小说犹如一首奇特,又气势磅礴激动人心的抒情诗。不难怪《呼啸山庄》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

    整篇小说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神秘和恐怖,而又紧张、奇特的浪漫气氛,用异乎寻常的狂野激情和爱情,充满强烈的“爱”与“恨”的极端的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解读。失去凯瑟琳的希斯克利夫因绝望而成为一个复仇狂,希斯克利夫复仇目的一次次达到,灵魂却没有快乐。最终当他看到,小凯瑟琳和哈里顿两人的眼睛完全和凯瑟琳生前的眼睛一模一样时,而哈里顿仿佛就是他的青春的化身时,希斯克利夫的人性复苏了,正如他自己说的:“。。。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我不想再打人,我现在连举手也嫌麻烦” ,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希斯克利夫的死是一种殉情,与等待了他近二十年,在旷野上彷徨哭泣的凯瑟琳的孤魂汇合,他们的灵魂不再孤独。

    其中精彩语言选摘:

    1.英文(Chapter 9 ):("I am Heathcliff!")

    'It is not,' retorted she; 'it is the best! The others were the satisfaction of my whims: and for Edgar's sake, too, to satisfy him. This is for the sake of one who comprehends in his person my feelings to Edgar and myself. I cannot express it; but surely you and everybody have a notion that there is or should be an existence of yours beyond you. What were the use of my creation, if I were entirely contained here? My great miseries in this world have been Heathcliff's miseries, and I watched and felt each from the beginning: my great thought in living is himself. If all else perished, and he remained, I should still continue to be; and if all else remained, and he were annihilated, the universe would turn to a mighty stranger: I should not seem a part of it.— My love for Linton is like the foliage in the woods: time will change it, I'm well aware, as winter changes the trees. My love for Heathcliff resembles the eternal rocks beneath: a source of little visible delight, but necessary. Nelly, I am Heathcliff! He's always, always in my mind: not as a pleasure, any more than I am always a pleasure to myself, but as my own being. So don't talk of our separation again: it is impracticable; and—'

    中文:第九章中凯瑟琳在与女仆耐莉交谈:我就是希刺克厉夫!

     “不是,”她反驳,“那是最好的!其他的动机都是为了满足我的狂想;而且也是为了埃德加的缘故——因为在他的身上,我能感到,既包含着我对埃德加的还包含着他对我自己的那种感情。我不能说清楚,可是你和别人当然都了解,除了你之外,还有,或是应该有,另一个你的存在。如果我是完完全全都在这儿,那么创造我又有什么用处呢?在这个世界上,我的最大的悲痛就是希刺克厉夫的悲痛,而且我从一开始就注意并且互相感受到了。在我的生活中,他是我最强的思念。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而他还留下来,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留下来,而他却给消灭了,这个世界对于我就将成为一个极陌生的地方。我不会像是它的一部分。我对林惇的爱像是树林中的叶子:我完全晓得,在冬天变化树木的时候,时光便会变化叶子。我对希刺克厉夫的爱恰似下面的恒久不变的岩石:虽然看起来它给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这点愉快却是必需的。耐莉,我就是希刺克厉夫!他永远永远地在我心里。他并不是作为一种乐趣,并不见得比我对我自己还更有趣些,却是作为我自己本身而存在。所以别再谈我们的分离了——那是作不到的;而且——”

    2.英文Chapter 16 ( "I cannot live without my soul!" )

    'May she wake in torment!' he cried, with frightful vehemence, stamping his foot, and groaning in a sudden paroxysm of ungovernable passion. 'Why, she's a liar to the end! Where is she? Not there—not in heaven—not perished—where? Oh! you said you cared nothing for my sufferings! And I pray one prayer—I repeat it till my tongue stiffens—Catherine Earnshaw, may you not rest as long as I am living; you said I killed you—haunt me, then! The murdered do haunt their murderers, I believe. I know that ghosts have wandered on earth. Be with me always—take any form—drive me mad! only do not leave me in this abyss, where I cannot find you! Oh, God! it is unutterable! I cannot live without my life! I cannot live without my soul!'

    中文第十六章希刺克厉夫得知凯瑟琳死讯

    “愿她在苦痛中醒来!”他带着可怕的激动喊着,跺着脚,由于一阵无法控制的激情发作而呻吟起来。“唉,她到死都是一个撒谎的人呀!她在哪儿?不在那里——不在天堂——没有毁灭——在哪儿?啊!你说过不管我的痛苦!我只要做一个祷告——我要重复地说,直到我的舌头僵硬——凯瑟琳恩萧,只要在我还活着的时候;愿你也不得安息!你说我害了你——那么,缠着我吧!被害的人是缠着他的凶手的。我相信——我知道鬼魂是在人世间漫游的。那就永远跟着我——采取任何形式——把我逼疯吧!只要别把我撇在这个深渊里,这儿我找不到你!啊,上帝!真是没法说呀!没有我的生命,我不能活下去!没有我的灵魂,我不能活下去啊!”

    艾米莉29岁时写完了《呼啸山庄》,可一年后她就去世了,不禁令人惋惜。艾米莉短暂的的一生中并没有经历过爱情和婚姻,却能写出《呼啸山庄》这样深刻独特、不朽的绝唱真令无数人疑惑不解。小说仍跟以前一样强烈且神秘地吸引着无数读者和批评家,也有各学派试图从不同角度分析解读评论这本书(包括艾米莉本人),有从社会历史,有从心理角度,也有从文体风格等等。

    前一段时间,又重读英文原版(更有震撼力),前天终于看完了。这一次阅读,对故事本身的惊叹倒是平淡下来,反而被外表看起来柔弱,却有着如此强烈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奔放个性的艾米莉所吸引、感叹,并吸引我去更多了解艾米莉本人,她的性格、生活经历,环境背景和创作灵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哥哥勃兰威尔Branwell Bront为艾米莉画的像

    勃朗特姐妹们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父亲佩特里克勃朗特是个爱尔兰教士,母亲是玛丽亚勃兰威尔,他们共有六个儿女,艾米莉排第五(见下图Family Tree),后面四个都生在位于约克郡旷野的桑顿村(见上图)。1820年,父亲去Haworth, West Yorkshire(豪渥斯)地区任职牧师,家就搬到位于城镇与荒野之间一个孤寂的角落。1821年和1825年,在母亲和两个姐姐相继去世之后,勃朗特三姊妹和唯一的兄弟就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度过了他们短暂的一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虽然,艾米莉的父亲脾气严厉古怪,但他毕业于剑桥圣约翰学院,学识渊博,经常教子女读书,指导他们看书报杂志,还经常给他们讲故事,这使四个兄弟姊妹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离群索居,过着孤寂、凄苦生活的勃朗特姐弟们,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荒野和沼地任凭想象力驰骋,他们以写诗、编写故事打发寂寞的时光,写作也成了他们唯一慰藉。

    艾米莉首先是个诗人,除《呼啸山庄》外,艾米莉短暂的一生中还创作了193首诗。在少女时期,勃朗特姐妹曾自费出版了她们诗歌合集,其中,以艾米莉的诗为主,她的诗当时就显现出一种内涵更深的倾向,而且在内容题旨和艺术手法上都有创新和超前。虽然,此书初版仅售出2册,但她们创作的热情并没有减退。

    1847年,勃朗特三姐妹的三部小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在同一年问世。

    但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却没能像《简爱》那样得到热烈的回应,相反,它遇到了普遍的冷淡和几篇严厉贬抑的评论,有一篇刻薄的评论甚至说:“是哪一个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来,他怎么写了十来章居然没有自杀?”这是一本可怕的、令人痛苦、强有力而又充满激情的书,这与它年轻的作者本身的性格与才华不无关系。

    思炎:【原创】艾米莉和《呼啸山庄》等(中)

    思炎:【原创】艾米莉和《呼啸山庄》等(下)

    关键词(Tags): #艾米莉(嘉英)#呼啸山庄(嘉英)通宝推:Che,ifuleu,九霄环珮,润树,善居下,游识猷,踢细胞,重重无尽,三妞,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家人六个孩子都短寿,都死在老父亲前面。真可怜。天妒奇才

      这家人六个孩子都短寿,都死在老父亲前面。真可怜。天妒奇才呀。六个孩子出生的年份竟然是连续的,母亲每年生一个!父母亲生第一个孩子时已经分别三十七和三十一岁了,在当年肯定算是非常晚婚晚育了。

    • 家园 【原创】艾米莉和《呼啸山庄》等(下)

      思炎:【原创】艾米莉和《呼啸山庄》等(上)

      思炎:【原创】艾米莉和《呼啸山庄》等(中)

      勃朗特姐妹大部分人生都是在荒原旁的小村庄度过的,荒原赋予了她们热爱大自然、独立、自由的精神。在她们的作品中主人公都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同时,她们都善于借助于自然景物来表达人性中那些巨大的沉睡的激情,或她们赋予书中人物的感情最为接近的那些方面。

      《简爱》于我,仍是一部优秀的社会性比较强的言情小说,特别是夏洛蒂对自然景致的描写很优美, 但“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可看性主要是在于它的诗意。。。”伍尔夫的评价很有一番道理:“夏洛蒂勃朗特。。。并不企图解决人生的问题;她甚至还意识不到这种问题的存在,她所有的一切力量,由于受到压抑而变得更加强烈,全部倾注到这个断然的声明之中:“我爱”,“我恨”“我痛苦”。

      而艾米莉,不是像夏洛特所惋惜感叹的那样是在一本困难的书上浪费了自己的财赋,艾米莉已突破了自我意识的局限,达到了更高层次的探索,“正是对于这种潜伏于人类本性的幻象之下的力量升华到崇高境界的暗示,使这部书在其它小说中显得出类拔萃,形象宏伟”。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在《幸福之路》第九章舆论恐惧症中讲道:由于阶级、世界观、信仰、信念、兴趣等不同,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会有很大的差异, 一个人会发现他“生活于某一社群中时,自己实际上是被拒绝的,孤立无援的人。这种孤立无援不仅是痛苦的源泉,而且也使人在面对敌对环境时,为了保持精神的独立性,消耗浪费了大量的能量。这种孤立无援十有八九会产生使人对于新思想的探求的胆怯。舆论恐惧症,是压抑性的。。。如果这种恐惧感很强烈的话,就很难取得任何伟大成就;并且根本不可能取得那种构成真正的幸福的精神自由。

      罗素说:“勃朗特姐妹在她们的书出版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与她们意气相投的人。这一点(指舆论恐惧症)并没有影响到艾米莉,她勇敢而气质高贵;但却影响到了夏洛特,尽管她才华横溢,但她的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家庭教师的水平”。而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一个心灵极为孤独的环境中,她的坚强足以抵挡环境的消极影响。(《幸福之路》第九章舆论恐惧症)

      在艾米莉短促一生中,她的心灵一直是孤独寂寞的。她在少女时代(1837年)的诗中就这样写道:“我是唯一的人,命中注定/ 无人过问,也无人流泪哀悼;/ 自从我生下来,从未引起过/ 一线忧虑,一个快乐的微笑。/ 在秘密的欢乐,秘密的眼泪中,/ 这个变化多端的生活就这样滑过,/ 十八年后仍然无依无靠,/ 一如在我诞生那天同样的寂寞。。。”

      艾米莉的思想在当时是不被人理解的,甚至至亲的人,但她并没有放弃探索和思考,用独立、坚强的灵魂与命运默默抗争。 她保持缄默,用眼和敏感的心来洞察生活和人性。艾米莉也并非象夏洛蒂所评论的那样对一切世俗事务完全茫然无知,小说本身就体现出艾米莉对当时英国继承法是准确了解的。

      对自由的向往是扎根在艾米莉灵魂最深处的,自由是艾米莉的鼻息,没有它,她便无法生存。 然而她孜孜不倦追求的自由,在现实的世俗世界中却不可能实现,粗犷、神秘与宁静的荒原,就成了她逃避俗世和残酷现实的“栖息地” ,陶醉在自己的想象世界给艾米莉带来慰藉和满足。

      夏洛蒂曾经说: “我妹妹艾米莉深爱这片荒原。对她而言,这片沼泽不只是一片自然景观,而是她生活于其间,赖以维持生命之所系,就像寄居于其间的野鸟,或繁衍于其间的石楠。。。她觉得即使是石楠丛生的荒地里最黑的部分,花开得都比玫瑰鲜艳。她的心能把灰白色的山坡上最阴沉的洼地想象成伊甸园。她在这片荒芜孤寂的原野中,找到许多珍爱的乐趣,而其中最重要也是受她最喜爱的就是---自由。”

      这片荒原是艾米莉难舍难分的精神家园。艾米莉在这里思索着她看到的四分五裂的世界、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的问题;探寻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她的诗和小说中,都可以看出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人生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石楠丛生的荒原(文章中的石楠是指欧石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如今)豪渥斯的荒野和沼地

      荒原不仅赋予了艾米莉精神的独立和自由、独特的诗情,也是她的灵感和艺术创作的来源。

      英国评论家阿诺 凯特尔(Arnold Kettle)在《英国小说引论》一书中第三部分论及十九世纪的小说时,也有专文为《呼啸山庄》作了较长的评论,他总结说:

      《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突。这是一部毫无理想主义、毫无虚假的安慰,也没有任何暗示说操纵他们的命运的力量非人类本身的斗争和行动所能及。对自然,荒野与暴风雨,星辰与季节的有力召唤是启示生活本身真正的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呼啸山庄》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变它,有时顺利,却总是痛苦的,几乎不断遇到困难,不断犯错误。

      小说体现、阐释了艾米莉的“荒原情结”和自由精神,全书散发着荒原浓郁的粗犷气息,每翻开一个章节都仿佛可以感受到在粗莽的荒原上强劲的风吹来。艾米莉是伟大的诗人,她浓郁的诗人本性使得她这部小说有诗一般的意境与神采,她笔下的自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神奇力量,也给了这片荒原永恒的生命。

      《呼啸山庄》神秘的面纱并没有完全揭开,至今人们仍从不同角度解读、阐释、争论不已,比方有人探讨小说的文体结构、写作手法、叙述策略和技巧、有人探讨艾米莉的世界观,有人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论探讨小说中各人物性格中的体现, 并指出:

      希斯克利夫可看作是凯瑟琳“原始野蛮”的“本我”;埃德加林敦则是凯瑟琳温文尔雅的“超我”。凯瑟琳在希斯利克夫和埃德加林敦之间进行选择的困惑,其实是“自我”在原始“本我”与文明“超我"之间的彷徨。

      希斯克厉夫的奇怪结局,希斯克厉夫复仇火焰的突然熄灭,也是其人格中“本我”与“自我”的强强联合和其弱小的“超我”,三者之间的冲突的最终结果。但是斗争的战利品并非其本能的需求,挫折感和焦虑的累积,最终导致了希死亡本能心理的产生,并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

      总之,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解读出许多不同的内容,这也说明艾米莉的小说本身蕴含着多种阐释的可能性,艺术价值难以只言片语所囊括,这或许也是其作品的伟大之处。恰如,萨尔所言:“对艾米莉同时代的人来说,《呼啸山庄》肯定是一部前无古例的英语小说,现在看来,它几乎是一部后无来者的大作。”

      有关《呼啸山庄》的中外文解读已经很多,这里不一一重复了(估计看的已看烦了,俺也八累了 ),就简单讲一下小说中的几个象征手法的运用。

      《咆哮山庄》的创作灵感、人物背景是与艾米莉的生活,大自然、世界观是密不可分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op Withens (in the 1920s),Top Withens is located about 5 kilometers south-west of Haworth (altitude 415 meters) 这幢古居就是咆哮山庄的原型。艾米莉在它的基础上,加以想象描写出那个哥特式的古老房屋 -“人间地狱”的山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Top Withens (the ruins now),如今的废墟

      在小说中,暴露在狂风凄雨中“呼啸山庄”与座落在优美山谷中、鸟语花香的画眉田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恰如两座山庄和里面的人物、分别象征了“原始”和“文明” (制度、教养、礼仪等)的对比,如同“月光和闪电”、“霜和火”之间的对立。

      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从小青梅竹马,喜欢在荒原上嬉戏,他们是荒原上两个自由不羁的精灵,他们因荒原气质都有着自由的灵魂和原始的本性:野性、质朴、粗犷、率直、刚强、感情奔放不羁。 当老肖恩死后,希刺克厉夫被凯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半百般侮辱,虐待,凯瑟琳是他的唯一安慰,为了她而默默忍受。

      在小说中,风是自由精神的象征,代表着野性和激情。荒原和潘尼斯顿山岩代表着自由,爱情和生命,是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永远的精神之源,在那里没有对人的尊严的践踏,没有丑恶虚假的维多利亚社会标准、等级观念、礼仪和不公等。

      由于偶然的一次事故,凯瑟琳闯入了“画眉山庄”这个文明、理性所规范的社会中,她被世俗所诱惑,由于虚荣,她背叛了自己的天性和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嫁给希刺克历夫会降低我的地位”,凯瑟林对女仆耐莉说的这段话深深刺痛希刺克历夫,他没听下去就冲了出去,这也是整部小说的转折点,也拉开了他们悲剧爱情的大幕。凯瑟林还抱着天真的幻想,借林敦家的富有来“帮助希刺克厉夫高升”,使她哥哥“无权过问”,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成了“林惇夫人,画眉田庄的主妇,一个陌生人的妻子”,她却感觉不到一丝快乐,当她明白嫁给埃德加这是她所不能原谅自己的的错误时,她痛苦的说道:“从此以后从我原来的世界里放逐出来,成了流浪人。你可以想象我沉沦的深渊是什么样子!” 在世俗礼节的制约中苦苦挣扎着,画眉田庄成了一座“支离破碎的监狱”,再也呼吸不到自然清新的空气,她渴望死亡,以肉体的解脱重获自由。 而这一切也毁了希刺克历夫,正如他的对白:

      因为悲惨、耻辱和死亡,以及上帝或撒旦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苦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而你,却出于你自己的心意,这样作了。我没有弄碎你的心——是你弄碎了的;而在弄碎它的时候,你把我的心也弄碎了。因为我是强壮的,对于我就格外苦

      艾米莉给主人公希刺克厉夫起的名字分明暗喻着他的性格,希刺克厉夫(Heath- cliff),分别意为heath(长满石楠灌木的荒原)和cliff (悬崖)。艾米莉酷爱原始、野性、不畏狂风,倔强生长着石楠的荒原,和突兀傲立坚硬的岩石,在小说中艾米莉把所有的激情,爱、恨,理解、同情全部投入到主人公希刺克厉夫身上。正如耐莉向洛克乌德介绍希刺克历夫的性格时说他“像锯齿一样地粗,像岩石一样地硬!” 。而石楠也代表着凯瑟琳, 当石楠离开了荒野和大自然的怀抱将枯萎死亡。这也预示了凯瑟琳的悲剧结局。

      凯瑟琳在病中思念呼啸山庄,思念石楠、荒野和盘尼斯吞山岩,表达了她无限的悔恨和对自由的向往:

      “啊,但愿我是在老家里我自己的床上!”她辛酸地说下去,绞着双手。“还有那风在窗外枞树间呼啸着。千万让我感受感受这风吧——它是从旷野那边直吹过来的——千万让我吸一口吧!”

      但愿我在外面!但愿我重新是个女孩子,野蛮、顽强、自由,任何伤害只会使我大笑,不会压得我发疯!为什么我变得这样厉害?为什么几句话就使我的血激动得这么沸腾?我担保若是我到了那边山上的石南丛林里,我就会清醒的。再把窗户敞开,敞开了再扣上钩子!快,你为什么不动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中是Ponden Kirk,离Haworth勃朗特住宅不远,是艾米莉经常路过、探访的地方,它就是小说中Penistone Crags(盘尼斯吞岩)的灵感来源

      在第十二章中:“耐莉,我看,你呀,”她(指凯瑟琳)作梦似地继续说,“是个上了年纪的女人啦:你有灰头发和溜肩膀。这张床是盘尼斯吞岩底下的仙洞 … 而且我要以为我真的是在盘尼斯吞岩底下”。

      艾米莉笔下,凯瑟琳的空间迁徙也暗喻了一个从“自由—禁锢—死亡—自由”的心灵追求过程。艾米莉坚持死后将自己葬在旷野中,表达出对她自由,心灵回归精神家园的渴望。

      凯瑟琳死后,希刺克厉夫的生活,就是如他自己说的:“两个词可以概括我的未来:死亡和地狱。失去了她,活着也在地狱里”; 为了见凯瑟琳一面,他半夜挖开凯瑟琳的坟墓;

      他痴情的哀声呼唤着:“凯蒂,回来吧,十八年了,就一次,回来吧!”。

      当希斯克厉夫的复仇目的案板就绪一步步达到,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并没有胜利的喜悦,失了魂的在荒原上游荡。最终,希刺克厉夫的爱战胜了他的恨,“是的,哈里顿的模样是我那不朽的爱情的幻影;也是我想保持我的权力的那些疯狂的努力,我的堕落,我的骄傲,我的幸福,以及我的悲痛的幻影——”,希刺克厉夫不想再继续下去,他的人性回归了。 为了和凯瑟琳实现冥冥中的结合, 他也同样拒绝进食,死去时脸上仿佛带着微笑。

      后来,总有人说在黑夜中,见到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在荒野上,山岩底下散步。。。

      艾米莉曾在1841年3月1日的一首诗中写道:

        

        

      我若祈祷,那唯一

        启动我双唇的祷文只有:

        “请别扰乱我的心,

        给我自由。”

        

        是的,短暂的生命已近终点,

        这是我唯一的祈求——

        无论生死,但求心灵无拘,

        又有勇气承受!

      艾米莉也曾梦想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荒原世界,然而残酷的生活和作品的不被理解折磨着她,这使得倔强、敏感、缄默的艾米莉陷入更深的沉默,正如罗素所说得:这种孤立无援不仅是痛苦的源泉,而且也使人在面对敌对环境时,为了保持精神的独立性,消耗浪费了大量的能量。 1848年9月,她们唯一的兄弟勃兰威尔(小说中辛德雷的原型)因长期酗酒、吸毒,传染了肺病死去,对勃兰威尔的悼念缩短了艾米莉走向坟墓的路途。 同年12月,

      一个星期二的早晨,她起来了,和往常一样地穿戴梳洗,时不时地停顿一下,但还是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甚至还竭力拿起针线活来。仆人们旁观着,懂得那种窒人的急促的呼吸和眼神呆钝当然是预示着什么,然而她还继续做她的事,夏洛蒂和安,虽然满怀难言的恐惧,却还抱有一线极微弱的希望。……时至中午,艾米莉的情况更糟了:她只能喘着说:‘如果你请大夫来,我现在要见他。’这时已经太迟了。两点钟左右她死去了

      她和夏洛蒂被安葬在豪渥斯墓园,英国著名诗人及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Matthew Amold,1822—1888),在他的一首诗《豪渥斯墓园》中,写下了凭吊艾米莉勃朗特的诗句:“她的心灵中的非凡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忧伤、大胆是自从拜伦死后无人可与之比拟的”。

      艾米莉像一颗孤独的流星,匆匆的划过夜空,却留下了永恒不朽的史诗,永远的激情和光芒,和那长满石楠的荒原上风一样的精神。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豪渥斯教堂及墓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艾米莉和夏洛蒂的墓

      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望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扑飞,

      听着柔风在草间飘动,我纳闷有谁能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

      通宝推:篱落呼灯,Che,踢细胞,南方有嘉木,stpearl,大眼,重重无尽,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情深不寿啊!

      《呼啸山庄》只看了一大半(还是简写本),就看不下去了,但那种压抑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类似的感觉,听肖邦夜曲时也有。

      她们(和肖邦)得肺病去世,恐怕不是巧合。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