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刚看到说巴菲特的基金接班人是中国公安部通缉过的 -- 心文连博

共:💬8 🌺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 家园 刚看到说巴菲特的基金接班人是中国公安部通缉过的

    谁知道详情?

    • 家园 戴晴的观察

      李录的“战友”对他的看法。戴晴严厉的批评李录人格卑污,投机取巧。

      戴晴揭露的就是李录在哥伦比亚大学刚开始读书,就用心钻营的一次杰作:《移山》及之后的首映。

      李此人纯粹是一个投机分子,格局极底,尽管投资成绩中等偏下,但是善于用各种机会为自己贴金。利用西方人对中国的无知和同情(民主人权自由),为自己谋的利益。

      “民运”是他的第一桶金。获得中情局兰旗下登书屋Random House的老板Robert Berstein的青睐是第二桶金;Bob和Charles Munger用同一个律师(Charles Munger本人是执业律师);通过这个律师,认识了Charles Munger本人。

      聰明伶俐童玩土

      ──看李祿傳記電影《移山》

      戴晴

        前些天,人權觀察1994年國際電影節開幕,放的是由很有點名氣的英國導演和美國製片製作的關於一名中國大陸青年李祿的傳記電影:《移山》。

        開映前,紐約洛埃司劇院大廳人頭躦動,大都金髮碧眼;有數的幾個黑頭,大陸背景者寥寥──筆者並無資格混跡其中,只因覺得事關重大,按記者不成文的規矩,必親歷親見才放心,加之友人一再慫恿,故自掏腰包購票入場。

        電影的體裁很難定義:不能算是實錄片,因為有一些演員客串其中;也不能算是故事片,因為從頭到尾,由活著的主角本人以及他的也是活著的朋友或亮相、或旁白,無疑告訴觀眾:這全是真的。在長達近兩個小時的片子裏,除了面色紅潤、衣著入時、操著漂亮英文的主角和他的朋友們之外,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大家熟悉的天安門廣場和後來的聲援活動的鏡頭。主配角們活躍其中,好不英武灑脫。

        我先是有點奇怪。因為,假若只從影片看,1989年春夏發生在中國首都後來又遍及全國的那場大波動,參與者好像隻有學生;而學生中的領袖人物,又只有為影片作旁白的這幾個人。不見四月份最早的一批學生邉咏M織者們,不見項小吉(“談判團”【異】團長),不見自稱也很了得的沈彤,不見同為領袖、現在還在獄中的劉剛,不見關鍵的“六四”凌晨談判“四君子”,不見“黑手”王軍濤、陳子明,也不見被稱頌為“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天安門上最鮮為人知的領袖人物”,“首先向王丹推薦絕食鬥爭方式、組織了作家和知識份子的幾次最重要的遊行”,其“熱盏膴^不顧身,超過所有知識份子”,“所起的作用也超過所有的人”的小說家鄭義。

        這倒也罷了。但五年過去了,對發生在天安門廣場繼而推進到全國乃至世界的這場探索中國改革之途的大挫折、大教訓,借影片給出的結論似乎仍是如兒童“過家家”般簡單:生活在中共暴政下的人民渴求民主,民主的達到主要靠邉樱動的主人不外學生,而領袖麼,還是這幾塊料──他們自己和世界也渴望著這一天。

        這未免有點欺人太甚。我做為親歷者──天安門事件和大陸改革實踐的親歷者──和研究者,確實應該說點什麼,只因將謊言戳破的證據正在收集之中,還沒有到時候。無奈有朋友告訴我報上發表了我去看電影的事,在外人看來很像是捧角兒的,故不得不先說兩句了。

        這電影按偉大領袖毛某所推薦不畏艱難的愚公精神,取名《移山》,言外之意,主人公正在如此對待中國的民主事業。

        情節在李祿的自述中推進。我忍受著細節的虛假和重大情節的疏漏(無意還是有意?),就算看不到觀念上的進步──主人公們在美國忙於交際,怕沒有時間思索國內的事──難道也沒有一點反省、一點自責:

        第一,作為熱心關注並全力投身中國政治的領袖人物,諸伶俐童對中國這百年、這四十年、這十多年到底有多少了解?除了自己的純潔英勇(權且這麼說)之外,還有沒有別人,包括底層的勞動者和上層的改革家,一直默默地努力,並且已使中國在原有的底子上出現了極難得的改變?

        第二,如果這種緩慢的推進令熱血青年不耐煩,按照黨歷來教導,非大幹不可;那麼,作為領袖,把事情哄起來之後如何了結,事先是不是應該有所考慮?因為不肯或沒有能力想好而收不了場,作為組織者有沒有責任?沒有負起責任,造成了損失(他人的和事業的),旁人以“年輕的孩子”予以原諒,自己是不是也該作如是想,而且永遠這麼想下去?

        第三,事情鬧起來,壓迫來了,領袖們,特別如影片所表明的主要的領袖們,對廣場流血究竟持什麼態度?如果認為非流血不能救中國,流誰的?該不該將幼弱無助的響應者拋下自己逃命(逃不逃與逃不逃得掉是兩回事)?就算大家以“能逃出一個也是好的”予以原諒,自己日後難道也沒有一點不安?

        電影以愚公移山的場面收尾,象徵著主人公為中國的民主契而不捨地奮鬥的決心。坐在觀眾席的議員們、億萬富翁們、影星們鼓起掌,預示了上帝將被感動。

        包裝得很漂亮,可惜包裝終歸包裝。

        電影是以那位站在坦克面前的青年開場的。主人公的旁白是“我們”,“我們這代人”。這是一名無名青年,至今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他不曾被選進常委、不曾在鏡頭前發表過高論、不曾接受過捐款、也不曾號召指揮過旁人。在坦克面前,他只有一個念頭:停下來!否則從我身上軋過去。主人公這“我們、我們”裏,難道沒有一點心虛?

        李祿今年不過二十幾歲吧。據說讀書成績非常好,雖然還沒有畢業,已經在政壇炙手可熱。不但美國的共和、民主兩黨上層,就連歐洲、澳洲和臺灣的頭面人物,也已將他看做未來中國政治領袖。政客非同小可,好相貌、好口才、強文博記、謙恭好禮──這是面上的;內裏的就難說了。不可忘記的是,他將搏擊其中的,哪怕在中國,也是資訊日漸發達、民眾參與日漸增多的多元與開放的政治局面。這時,對政治家人格的深層要求會日漸苛刻。伶俐童玩土與愚公移山畢竟不是一碼事,獻出自己積蓄的民眾也沒有情緒老是陪著玩兒。

        李祿傳記只有英文本。不知為什麼,這樣重要的民主鬥士的著作不見中文版。如果中國人,特別大陸中國人不能透徹了解自己的領袖,“鬥”的根基與目標又何在?北京人對這類伶俐童現象好有一比:蘇聯最愛替中國革命選領袖,選一次錯一次。這會兒,“革命”改成“民主”了,揚基大叔還打算喂個小王明嗎?

        所以,五年前冒出來的年輕的政治家們,如果真的志向遠大,頂好諏嵰稽c。雖然就內心深處的博大仁慈而言,對這班人可能是過奢的期待了

    • 家园 如果你细心一点,就会发现中国对锂电池的态度已经转变

      从科技部最大力鼓吹的,从各个科研院所,从政府部门有光负责人

      今年开始都悄悄的tune down了锂电池的鼓吹。

      西西河有一个叫积吉大比亚迪大粉丝,你们看看他的最近帖子,现在是不是转调了?

    • 家园 对李录的底线太熟悉了。不能多说。看情况吧

      大概有一个11人的基金经理投资队伍。有可能是巴菲特基金的亚洲部分。但巴菲特到现在都没有同意Charles Munger的提名。

      CEO很大可能是David Sokol。美国部分是Seth Klarman。这个人的track record才是货真价实的。

      可以问一下XXX,呵呵

      Bob Bernstein 兰登书屋 美国民主基金会 律师

      父母双亡,呵呵

      比亚迪,神话故事一个接一个。没有比亚迪,投资表现算较差。况且比亚迪似乎更多靠巴菲特自己的名气。这只Cult Stock,很快就会显出原形。

      不是一个挣了很多钱的人。因为如果大富大贵,一定会给自己的母校捐款的。Seth就给哈佛捐了大笔,开了奖学金,还是董事会的member。李录倒是捐过一个反共网站,叫多维新闻。一次在电话里咆哮:你们就不能搞一点统一战线?

      Charles Munger可能糊涂,Buffett心水可是很清,他有可能在2年之内把股票卖掉。

    • 家园 李录嘛

      早就风风光光地回来了

    • 家园 莫非是井大朋友。。。

      好像井大提过他朋友把byd介绍给老巴的。。

    • 家园 华人店里瞥了一眼世界日报,头版有这消息

      世界日报有网站

      外链出处

      李錄 可望成巴菲特接班人

      編譯中心綜合30日電

      July 30, 2010 03:29 PM | 7028 觀看次數 | 13 | |

      華爾街日報30日引述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孟格報導,波克夏擬聘請避險基金經理人李錄來協助管理上千億美元的投資組合;李錄21年前曾是天安門學運領袖,現在看來很有機會接替「股神」巴菲特,執掌波克夏的核心投資事業。

      86歲的孟格受訪時透露,李錄可能成為波克夏投資高層的一員,他說:「我想李錄加入波克夏是必然的結果。」

      巴菲特曾說,波克夏的核心投資事業可由兩名或更多經理人接掌,他們的地位不分高下,各司其職,共同管理波克夏規模高達100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

      巴菲特的接班大計是近代企業史上最受關注的大事,再過一個月就滿80歲的巴菲特曾說他還不打算退休。李錄是第一個被點名可能接掌波克夏投資事業的人。

      四十四歲的李錄,父母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送去勞改,他的童年在寄養家庭中度過。

      李錄其實已為波克夏賺了大錢,他介紹孟格投資中國汽車及電池製造商比亞迪。波克夏持有的比亞迪股票自二○○八年以來飆漲逾六倍,約獲利十二億美元。

      李錄的避險基金自一九九八年以來的年複合報酬率達百分之廿六點四,許多美國企業高階主管和英國老牌歌手史汀(Sting)都投資李錄的避險基金,史汀認為李錄「工作勤奮且聰明」。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