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写一点读《深翻》的笔记 -- gb0088

共:💬63 🌺68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段写的是前期,工分挂帅的时候。你说的是改过以后的
    • 家园 得宝必回,所谓TG过河拆桥,其实是很大的功绩
    • 家园 牛人就是牛人。

      我突然明白了,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不能说只是一种陋习,还是剥削阶级为了更好的控制农民采取的措施,阶级斗争果然无处不在。
      牛人就是牛人。

    • 家园 3.高层眼里的合作社

       互助组虽然是基于自愿组织起来的,党组织在其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富裕了的党员在组织的要求下就算是不太情愿,总还是拉起了互助组。互助组这种形式的好处在于帮助生产资料不具备的家庭完成生产,同时让生产效率在合作分工的情况下获得提高。但是这种形式并不能解决生产上分配问题。拥有较多生产工具的富农在互助组中依然可以出租他们的生产资料,换取别人的劳动。同时生产资料在农户间的使用,又使生产资料拥有者非常不满。这样富裕的农户对互助组的越来越不满意,最终导致互助组解散。富农因为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优势,天生就喜欢通过雇佣劳动来实现发家致富,互助组是他们进一步发家的障碍。

       但是其中也有些好的互助组,自发发展了互助组的形式,在互助组中提留出公共基金用于互助组的各种用途,拥有了公共财产,进而进一步发挥了互助组的作用。山西省委在发现了这些矛盾之后,提出了试办合作社的建议,决定在长治试办10个合作社。也因此引发了tg高层第一次激烈的争论,两个主要人物就是主席和胡服同志。

        1950年11月14日,长治地委在《人民日报》发表《组织起来的情况与问题的报告》,提出土改后农村出现两极分化趋势,有些互助组涣散解体。华北局政策研究室有不同看法,组成调查组在长治调查之后,对于长治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争论的问题主要在于怎么样对待公积金,社员退社是否带走公积金,怎么样分红的等问题,核心在于怎样对待农民自发发展的私有制问题。山西省委和长治地委认为应该通过合作社限制私有制的发展,华北局政策研究室认为应该限制合作社这种形式,保护富农发展。

       华北局政策研究室的意见应该是有原因的,在山西之前,东北就讨论了出现的新富农问题。高岗认为应该限制单干,把互助组提升为联组。高岗的这个认识源于何处不得而知,从山西的做法来看,联合起来搞合作社是有群众基础的,是群众自发发展互助组的经验。胡服同志反对了这个意见,他认为:群众的合作组织不可能发展成集体农庄,不可能发展出社会主义因素。农业的集体化要在有机械的情况下才能实现,也就是在工业大发展之后实现。

         

        据说高岗把这个意见说给毛主席之后,主席对于胡服的意见非常不满。

       同样,在这次争论中,胡服严厉的批评了山西省委的做法,在山西省委申述没用的情况下,长治地委书记王谦给主席写信汇报了情况。主席表态支持山西省委,后来胡服做了自我批评。

        我只能说胡服同志的意见有点一厢情愿。如果说城市里面没了资本家,工人短暂时间内会失业,资本家确实有组织生产的功能。但是对于农民来说,没有了富农,贫农依然能种地,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样让农民更有积极性,怎么样更能发挥农业生产资料的。显然把大家组织起来更有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这是经过无数土改后农民互助组实践经验的结果,富农自发的私有制倾向才是互助组黄了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Tags): #山西省委(当生)#土改(当生)#合作社(当生)#华北局(当生)#王谦(当生)通宝推:邻居大哥,sukan,九霄环珮,
      • 家园 其实286的办法比较好

        [SIZE=3]试[/SIZE]

      • 家园 前几天刚买了套“艳阳天”,挺好看的
      • 家园 也不能说刘少奇就完全错了

        低水平的小农经济和集体化之间是有矛盾的。在吃饭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农民显然是侍弄自留地更有积极性。家里老婆孩子还饿着肚子呢,自留地多收一点他们就多吃饱一点。这是现实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农民觉悟低。私有制倾向在农民中普遍存在,并非单单是富农如此。

        • 家园 低水平的小农经济和集体化没有矛盾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很多贫农由于耕畜的缺乏无法完成自己的生产,只能卖地。集体化是他们自愿的选择,集体化可以帮他们完成生产。觉悟低是富农和部分中农,富农可以通过单干致富,还可以通过投机倒把赚钱,他们是抵制集体化的主要力量。

          正如主席说的:“西方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工场手工业阶段,即尚未采用蒸汽动力机械,而依靠工场分工以形成新生产力的阶段,则中国的合作社,依靠统一经营形成新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集体化和低水平并不矛盾。

          经济角度看,必须帮助贫农完成生产,调动贫农的积极性,组织他们的集体化。

            政治角度看,当时的新富农相当一部分是村里干部,tg的党员,直接导致tg自身的阶级成分发生了变化。山西省襄垣县的一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公开解散了村里的支部。如果任由这些新富农发展,tg恐怕有灭顶之灾。

          通宝推:老老狐狸,
          • 家园 这不就是土工现状吗

            党员都先富起来. 工党就差正式解散了.

            • 家园 得了吧,要是八千万党员能全部富起来,TG江山就是铁桶万年

              八千万及其家庭,占比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富裕比例,有这些人支持,谁造反都不顶用。合法性和战斗力更是杠杠的。

              关键是塔尖可没这么多东西给这么多人分,广大党员和群众其实是一个阶层,这才是问题

          • 家园 什么逻辑啊这是,恰恰是农民对土地私有权最为看重.

            56公社化运动上街的可不是一个两个也是一个地方两个地方.

            互助组和初级合作社已经是当时中共施政能力的顶峰,再高根本就不现实.

            • 家园 这个要看是哪个农民

                对于贫雇农来说,虽然他们以前迫切渴望土地,但是他们有了土地以后就发现,他们其实没有能力守住土地,仅仅靠他们自己,那地最后还是要归到富农地主手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私有权对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相反如果以公有的形式确定他们的所有权,保证他们对于土地的使用权,他们是积极性的。大部分农民是可以明白这个道理的

                对于中农,富农来说,由于他们有能力在现有的土地上发财致富,进而兼并更多的土地,他们对土地的私有权才是最为看重的。

              • 家园 不排除有你所说的状况,但问题的根本在农民意识的改变.

                实际即使是公社化,原来缺乏劳动力的家庭所获得的收入也一样较少(工分).

                实际上所谓集体制从本来的相帮变成了均贫.

                土地集中是必然的经济规律,因此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土地集中的情况将利益分配给力量较少的一方.

                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公社化并不会达到均富的目的,相反,只是均贫.

                富有劳动力的因收入被分割而赖下来,而缺乏劳动力的工分一样赚得较少.

                更且由于地域差异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农民意识的不同,集体化也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