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七 月 半 送 亡 灵 -- 老光

共:💬59 🌺18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主要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慢慢的就会消失

          我做这个网站,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家的交流,至少能够让多有机会了解和参与传统的文化。说多了,听多了,保存和发展的机会就会多一些。

          • 家园 主要的原因,传统的中华文化被帖上了反动标签后,

            加上经历了那么多年的被制止和遗忘,所以今天新一代的人已经不知道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为什么了。

          • 家园 这话在理!的确如此!如今的年青人对这老一套的……

            提不起精神儿,也没得兴趣,我常常想,还过得个几十年,这些东西便会消失得干干净净,无影无踪的。也难怪,如今的政府也反对这些,也不许提倡,更不许搞。前几天,网上登了个消息:说是天津市委作了决定,GCD员不准烧纸。若是违反规定,要严肃查处。我一看,心里就一格登:敢不成今后俺死了,连张纸都得不到了!联起俺老爹和舅舅说的:不望吃,不望穿,只望着清明坟前纸叶儿翻!心里头涌起一阵悲哀来,他们那一代,终归还有我们,还记得他们,等到我们过去后,又有谁还记得呢?既然连纸都烧不得哒,慢慢地,这人的面像也就淡漠了。这个D,到底要干些么得呵呵?真的是不近人情呢!

            • 家园 现在这些官员

              搞不清文化习俗和信仰的区别,只注重形式上的东西,但真正的信仰,恐怕他们自己也没有。

              这种文化习俗,是能禁得了的么?做出这种规定的人,还是先回去好好学习一下D史,看看自己跟哪一类人对得上号。

              这些传统,好象江浙一带保留得还比较好。现在浙江建寺庙在政策上放得比较开。以前,上海的同事到了清明之类的时候,经常会拖家带口地回老家扫墓。俺爸妈年近八十了,这几年也经常回老家去扫墓。

              俺从小在外乡长大,一直在上学,没什么机会回老家,以前对这些不太清楚,这几年越来越感觉到这些传统的意义和价值。没有这些传统习俗,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两年一直想回老家去给先人嗑个头,上柱香什么的。

              最后,谢谢光叔的好帖。

              • 家园 看了你的回复,俺感触很深。……

                俺一直觉得,D这些年来在思想教育上最大的失误,就是强行地割断历史,感性地把自己的思想工作观点,塞给老百姓。俺曾经在一个回复 中说过: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个改朝换代的历史。但不管是哪个朝代执政,有一点,总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是儒家的思想,也就是历朝历代的治国理念: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从前说:礼义廉耻,国之八维。 从D执政到今天,尽管变换概念,但喊来喊去,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依然是老祖宗那一套。从前老百姓说:人无笑脸休开店,和气生财。现在叫和谐,从前叫作忠君,后来换作忠于D,忠于XXX。与其这磁,倒不如按从前叫唤了几千年的口号,一直叫下去,老百姓还能接受,理解。新概念不断变换,倒叫老百姓无所适从了。口号一多,也就没口号了。

                我常想,一个人如若是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的话,那就是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了!想想吧,前几年说是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又岂止在这一个方面?正因为多年来,国家始终没个完整的教育纲领,哪个上台都得提些口号出来。所以,搞了几十年,真就是老百姓讲的:半夜里起来玩龙灯——越玩越转去了!

                • 家园 光叔所言极是

                  其实D的理论上,这种做法本身也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的。人为割断历史,强行灌输思想,由于执行者本身素质不高,带来的必然是思想的混乱和信仰的丧失,欲速而不达。遵循规律,因势利导,才能事半而功倍。

                  现在空头口号、新鲜名词一大堆,真正需要落实的,都流于形式了。

                  和谐本身没错。这本来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该怎么做,理论、办法、实践的例子有的是。可是,看来看去,到最后,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粉饰太平。至于反三俗,看看那些高喊反三俗的媒体的嘴脸,就知道结果会如何了。而真正能推动和谐、抵制三俗的传统文化,却在跟世界接轨中,给有意无意地抛弃了。

                  • 家园 是的!你这话说到点子上了!……

                    前几天我与老伴散步时,还在交谈:D从立国之初,便大搞形式主义。你们小,还不晓得当年的情景。五十年代,每逢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什么的,就沿街搭彩门。安排一些“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历史反革命分子,坏分子,57年之后再加上右派分子)自带工具上山砍松树枝,用竹子或木头搭成门形,然后,扎上松枝,贴上纸花,粘上对联。等到节日过去十天半月,再又拆除掉。再就是,运动一来,各单位,都得要买些红绿纸,安排毛笔字写得好点的人,日夜写标语,贴标语。文化大革命那会儿,只要你到有关部门申请,一个人也行,便可以成立个组织,由公家出钱,开条子报销,买红布打旗帜,打袖套,刻公章,有了这公章,写个证明,便可以去粮店领面粉,熬浆糊,买纸刷大字报。

                    我看了几十年,就是这形式主义害死人。

                    70年代,我在机关内,搞办公室工作。那时节 运动一来,各级便要下面上报学习某领导讲话的人数,次数,写大批判文章的篇数,发言的人数等等一连串的无聊数字。作么得用呵呵!

                    大学大批促大干那会儿,天要上报各班组,各车间,各厂矿建立了多少学习栏,多少批判栏,多少心得栏……。

                    要培养树立个先进典型,就百得要他说出几段高境界的话语来,说不出就得引导说。人人都明白,这东西根本不作用,但还得照样地搞。就这样,搞了几十年,直到今天,还在喊XX代表……等等的空话,套话,大话,假话……》

    • 家园 花,最喜欢老光叔的龙门阵了~
      • 家园 呵呵!俺功底不行,道行不深,也就只写得出这东扯西拉的……

        “小豆腐块”来。讲经论道的大文章,俺没那本事,写不出,只好和河下的朋友们扯白话,摆龙门阵呢!

    • 家园 老光伯伯写得好叻!

      我们这一块地方的人确实把烧包看得比清明上坟都要紧些。只是我这做长孙的出门好多年,都没给祖宗写过包,烧过纸,年年到这个时候心里就亏欠叻。

      • 家园 长辈们期盼的就是子孙后代有出息,有作为!……

        你身处外地,要奔事业,祖宗先人站在明处,心里有数的。回不来,他们也不得怪你的。不是有句话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嘛!只要是一心奔事业,能搞出个名堂来,祖宗先人不会责怪的呢!好好儿干哟!

    • 家园 我是出来之后,才知道

      有中元节这回事,小岛国历来以整洁著称,农历七月初一十五一到,照样烧得烟尘滚滚黑灰漫天,还有搭个简陋戏台,专门请人唱给“好兄弟”听的。

      • 家园 如若没得清明,中元还有过年等等一些联系贯穿,生者和死者…

        之间就没得关联了。久日久之,这之间的感情也就淡薄如水了,或许,这便是中华文化的根祗所在吧!我对这一些,很是留恋。我父亲和舅舅在世时,经常念叼:不忧吃,不忧穿,只忧清明坟前纸叶儿翻!老一辈的很看重这个。大概俺也受了影响吧,对有关先人的几个节气,也看待特重的。反正就是这样子,一代传一代,代代相传下去。这便是中国文化!

    • 家园 献花,光叔的文章开始讲述民风民俗了

      生死皆自然,死是生的开始,我一向这样认为,呵呵。

      • 家园 俺呆在家里头,反正没多少事儿忙活,闲下来空得慌……

        上一会儿网,又静下来写会儿文章,思绪想到哪儿,手指头便敲到哪儿,记起些什么,就写什么,没个定准,也没个计划,自由自在得很呵呵!昨天忽地想起是“七月半”了,该打发祖人了,便写了这一篇。今儿个又想起当年下放农村时的事,就写了这“灶把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